水浒逐鹿传(校对)第6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6/721

  有错的是大臣,是大臣误了赵构这个皇帝。
  是大臣们跟赵构说“中军不会打过来”,赵构才没有准备,宋军才被中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那这具体责任人是谁?
  汪伯彦和黄潜善这两个宰相绝对是难辞其咎的,要不是他们两个没有能力、没有眼界的宰相天天在他赵构耳边说“中主已经失去了锐志,已经开始堕落,大宋安全了”,他赵构能不对中军进行防备?
  所以,汪伯彦和黄潜善是罪魁祸首,必须惩处。
  不过——
  话又说回来,汪伯彦和黄潜善毕竟有功于社稷,又陪他赵构玩了这么久,他怎么都不能把事情做得太绝。
  最终,综合考虑过后,赵构贬汪伯彦职居永州,贬黄潜善至梅州。
  问完了责之后,赵构同南宋的文武大臣一块商量下一步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
  就像赵构给李衍写的信中所说得一般,“古之有国家而迫于危亡者,不过守与奔而已”,也就是,在李衍不发慈悲之下,他们要么坚守,要么就只能跑。
  赵构无愧于他的“赵跑跑”之名,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跑。
  而且,赵构已经想好了跑去哪里。
  那里就是西部地区,赵构准备借此机会迁都至兴元府。
  说跑,赵构就准备动身,他可不想像他父兄一样被堵在家里抓了个正着。
  很快,赵构就让自己的妃嫔们收拾好行囊,他准备带着她们“巡幸”兴元府。
  可就在赵构即将动身之际,西部突然传回来消息说:中军在西部也动手了,而且,中军在西部动用了至少二十万大军,攻势比东部还要猛烈,目前,长安已经被中军攻克,而中军兵锋所指,正是赵构要去“巡幸”的兴元府。
  这不禁让赵构停下即将飞奔的脚步——他很怕,他前脚一到兴元府,后脚中军就打过来!
  更何况,赵构派去西部的人秘密送回来消息说:虽然张浚到了西部之后,那里军阀割据的情况有所好转,可那里的局势还是十分混乱。
  而且,吴玠到了西部地区以后,用其以前在西军中的人脉大力策反宋军将领,并且大量收揽西部地区的义军,虽然张浚没有上报,但赵构其实已经知道了,截止到目前为止,就有,宋将王择仁、贺师范、张中孚等人率领两万多人马转投了中军,孟迪、张勉、张渐等义军也被吴玠收编。
  这样的西部地区,赵构敢去吗?
  所以,思前想后了之后,赵构决定暂不去西部地区。
  可除了西部地区,赵构又实在是没甚么地方能去。
  正像当初张浚跟赵构所说的一样,大中海军天下第一,所以海里甚至是沿海地区都是不安全的,而东南腹部地区又有李成、钟相等义军在活动。
  试问,他赵构又能逃去哪里?
  最后,赵构只能寄希望于前线部队,希望他们能抵挡得住中军。
  不过——
  赵构可不会像他哥哥赵桓一样,甚么都不准备,只是傻傻的等着敌人杀过来围城,然后自己被捉走。
  赵构有可能是听说过耶律延禧跑了四五年金军动用了数十万大军都没能捉住他的光辉事迹,因此也照方抓药,命人准备了数千匹好马,将他自己的那点家当全都放在马背上,除了马匹以外,赵构又命人准备了数十艘大船,准备等将来危急的时候舟马并骑。
  赵构甚至都已经想好了,只等中军打到太湖,他就开跑。
  赵构不思抵抗,只想着跑,难道就不怕天下人耻笑吗?
  当然不怕。
  要是怕的话,赵构也不能这么干了。
  再者说,赵构跟耶律延禧一样,也有他自己的一套说辞。
  赵构说,死守都城、死守社稷这样的事情,应该是诸侯干的,而不是天子干的。
  赵构认为,过去春秋战国时候的诸侯国小,有外敌来侵,那些诸侯因为没地方跑,所以就只能死守城池,他现在贵为大宋天子,江山广阔,可以到别的地方重整旗鼓,卷土重来,所以绝对不能干那种死守社稷的傻事。
  赵构还给他自己找了个论据,说当初李纲劝我的父兄死守东京汴梁,结果靖康之役中,我的父兄同时被捕,如果当时逃出来,那不就没事了嘛。
  赵构由此得出结论,自己绝对不能干抵抗的傻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然而——
  只可惜,赵构千算万算,还是露算了一件事!
  ……
第七百九十一章
苗刘兵变
  ……
  对汪伯彦和黄潜善失去了信任,罢免了汪伯彦和黄潜善的官职之后,赵构任命朱胜非为宰相接替汪伯彦,而王渊则正式从黄潜善手上接过武职一事,当了名副其实的枢相。
  朱胜非就不多说了,谈不上多有才能,但也能算得上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宰相——他比赵鼎、李纲自然是要差上一些的,但怎么也要强过汪伯彦无数倍。
  王渊在北宋的时候就是一员高级武将,在跟西夏的战争中屡立战功。
  赵构做天下兵马大元帅的时候,王渊很早就率部来投,因为从龙有功,所以赵构非常信任王渊。
  关键是,王渊跟赵构所宠信的康履等宦官的关系特别好,康履等宦官天天在赵构耳边说王渊的好话。
  这就导致,赵构对王渊的宠幸已经达到了一个无人能极的地步。
  而王渊本人,其实也是一员比较有能力的将领。
  当初,赵构南下之前,杭州地区群盗蜂起。
  赵构以王渊为制置使平杭州一带盗匪。
  王渊提兵征剿,所向披靡,大获全胜。
  综上种种,赵构才将大宋的兵权交给王渊。
  不过——
  王渊此时人并没有在临安,而是在镇江抵御中军入侵。
  赵构原想,以王渊的悍勇,应该能抵挡得住中军,然后他就又可以跟李衍坐下来好好谈谈如何罢兵议和了。
  可残酷的现实却是,岳飞挥军南下,王渊所率领的十万大军一战即溃。
  而王渊也不愧为赵构的宠臣,知道中军不能力敌,他立即南逃。
  要说,你王渊逃也就逃吧。
  可王渊这人有一个非常大的毛病,那就是他特别贪财。
  在连年征战的过程当中,王渊看到那么多武将,或者为国死难,者投降了中国,或者被乱兵所杀,都是朝不保夕。
  所以,王渊觉得广积钱财,为子孙置点产业,才是最重要的。
  实际上,在宋朝的军事统帅当中,贪财的不只王渊,应该说宋朝的武将普遍都有这个毛病。
  只不过,王渊这个人比较过分,他的财宝是走到哪带到哪,可以说跟他是寸步不离。
  而深得赵构宠信的王渊,这两年着实是积累了一笔让任何人都眼热不已的财富。
  为了将这些财富全都带在身边,王渊竟然动用十几艘大船,先把自己的财物运过长江,而弃手下将士于不顾,这致使数万士兵无船渡江,滞留江岸任由中军宰割,几千匹宝贵的战马也失陷敌营,成为中军的战利品。
  对于本就处于劣势的宋军来说,这种损失,十分惨重。
  更为让人气愤的是,人们都耳语相传,说那些战船上的财宝都是王渊在平定陈通时,滥杀民众搜刮而来的。
  然而——
  王渊丢了很重要的镇江,又犯下了这么大的错误,本应该受到严厉处罚,但因为王渊受赵构宠爱,又有康履等宦官为王渊开脱,最后赵构竟只是免去了王渊的枢密使之职,改任同签书枢密院事,而没有作其它严厉的处分,王渊仍然担任御营都统制,指挥跟着赵构的御林军。
  这激起了许多军官的不满,他们纷纷道:“一个贪生怕死、懦弱无能之人凭什么统领我们,我们也是从龙护驾有功的人,为什么他王渊得到了升赏,我们却什么都没有得到?”
  而赵构所宠信的康履等宦官,不仅为王渊开脱,他们也作威作福,强占民宅,侮辱军士。
  扈从统制苗傅愤恨不平的说:“皇上颠沛流离至此,那些人居然还敢如此!”
  而苗傅手下的张逵,也激怒军士:“若能杀死王渊及那群宦官,则大家都可以过好日子,朝廷又怎么会加罪于我们呢?”
  偏偏,赵构完全不理会军士们的想法,还又下诏:“新除同签书枢密院事王渊、免进呈书押本院公事。”即允许王渊掌管枢密院事务时可不必呈书报奏皇帝。
  自负其家族功劳很大的苗傅,再也忍不了了,进而跳出来说道:“汝辈使天下颠沛至此,犹敢尔耶!”
  威州刺史刘正彦虽是王渊所提拔的,可也不满王渊征召他的士兵,加上两人都不满王渊和宦官的作威作福,便在军中散播不满的情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6/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