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6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1/721

  可张俊他们也知道,这么大的事,他们只能压住一时,不可能压住太长时间,他们必须得尽快拿定主意才行。
  经过慎重考虑过后,张俊选择带兵回去勤王讨伐叛军,并约刘光世和吕颐浩率兵会合。
  可张俊写给刘光世和吕颐浩的信,却如石沉大海一般。
  张俊既着急,又无奈——前面有中军虎视眈眈,如果没有刘光世和吕颐浩接应,他冒然撤军,非得遭遇大溃败和掩杀不可。
  被逼无奈之下,张俊只能,一方面派遣使者回杭州安抚叛军,一方面继续给刘光世和吕颐浩写信,跟他们讲忠君大义。
  再来说,刘光世和吕颐浩。
  前者,思前想后之后,将他的心腹将领找来商量对策。
  听闻苗傅和刘正彦发动了兵变、南宋的执政者换成了一个深宫中的妇人,刘光世手下的不少将领都对南宋的未来不抱有希望了,进而劝刘光世尽早与大中接触,给大家留条后路。
  刘光世当时虽然没有表态,但也没回应张俊的带兵回去勤王邀请。
  很显然,刘光世想要再看看事态的变化,然后再做决定。
  张俊和刘光世只是武将,政治敏感度较低的武将,他们对于这时候发生苗刘兵变的可怕后果,其实看得还不是那么透彻。
  而吕颐浩不同。
  吕颐浩是文臣,而且是能当宰相的文臣,他对于这时候发生苗刘兵变、并且还由潘太后主政的后果,看得太清楚了。
  吕颐浩心知,南宋这次怕是在劫难逃了。
  这让吕颐浩在为二百多年的大宋王朝即将终结而感到惋惜不已同时,也不禁有些后悔当初不顾一切南下!
  可事已至此,再后悔当初,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吕颐浩暗暗思量了很久之后,将他的心腹吕应问叫来,然后如此这般交代一番之后,再然后打发吕应问出了城。
  紧接着,吕颐浩便将他没有把握控制的将领全都召集到了一起,然后用亲兵控制起来,彻底掌控了他手下的军队。
  这时,岳飞的箭书出现。
  宋军将士得知,大宋的皇帝又换了,换成一个三岁的孩子,而朝中现在说得算的,变成了一个二十出头的女人,而且,这女人还好妒无德,顿时就乱了,纷纷道:
  “这下大宋算是彻底完了,一个三岁的娃娃怎么可能抵得过大中皇帝?大中皇帝可是将强悍的金人都打跑了。”
  “听说这潘贤妃啥也不是,就因为给陛下生了个儿子,人就拽得不得了,天天要当皇后。”
  “早就该兵变了,咱们都快一年没有拿到军饷了,老子要是在临安,也一定响应苗都统和刘都统!”
  “我看,咱们也别打了,干脆投降去那边当兵吧,我听说,那边一个月给三元钱,吃的,穿的,用的,全都是朝廷给提供,立功了,还给分地,对了,好像还给分娘们。”
  “老子早就不想打了,都是汉人,打也是自己人打自己人,谁当皇帝都一样,反正,到哪老子都是一个大头兵!”
  “怎么能说,谁当皇帝都一样呢?大中皇帝和咱们大宋皇帝是前后脚当上的皇帝,你再看看现在,大中那边,国泰民安,百姓有吃有穿,再看看咱们这边,要甚么没甚么,天天打仗,皇帝无能,连糠都快吃不上了,如果让你们选,你们选谁当皇帝?”
  “诶~哥几个,要不然,咱们找个机会跑对面去得了。”
  “……”
  不久之后,岳飞的第二弹心理战出现,也就是岳飞让人射出了第二轮箭书。
  这第二轮箭雨所带的书信,大讲李衍的汉人出身,大讲李衍的英明神武,大讲李衍驱除鞑虏光复中原为汉人争光,大讲中宋原本是一家,大讲大中如今的美好、未来会更好,同时,直言,只要反正,过往之事全都既往不咎,并且保证职位不变,到了大中可以继续当原来的官职,继续当兵吃粮,还着重说了中军的优厚待遇,等等……
  除了射箭书以外,岳飞还命令埋伏在宋军当中的细作去招降有倒戈意图的将领、官员。
  也就是说,岳飞的第二弹心理战,就是劝降,岳飞准备从内部瓦解宋军。
  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被岳飞用得是炉火纯青。
  与此同时,李衍派来面见岳飞的朱武,也到了岳飞的中军大帐。
  朱武展开圣旨,对岳飞等人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封岳飞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尽统大中之兵马,全权负责伐宋一事……”
  ……
第七百九十八章
一举灭掉南宋
  ……
  天下兵马大元帅!
  尽统大中兵马!
  听见这两句话,不仅一众文武官员目瞪口呆,就连岳飞都露出了难以置信之色!
  这不怨岳飞等人如此震惊,实在是“天下兵马大元帅”这个称呼就是这么的威武霸气!
  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实职就是,总领一国军务,负责征讨劲敌。
  换而言之,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职权相当于军队的一把手——绝对的一把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纵观历史,从春期时期有了元帅这个词汇以后,各种大元帅便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上了,例如“行军元帅”、“西讨元帅”、“统军元帅”等等。
  而其中最厉害的便是这“天下兵马大元帅”了。
  纵观历史,得到过“天下兵马大元帅”这一职称的,只有唐肃宗李亨、宋高宗赵构等寥寥数人,甚至就连曾经平定唐朝安史之乱有“再造大唐之恩”的郭子仪也只不过才是“天下兵马副元帅”。
  而且,赵构所得的其实并不是“天下兵马大元帅”之职,而是“兵马大元帅”之职,他的“天下兵马大元帅”之职是自封的。
  早在金军第一次南侵时,就有北宋大臣建议“请以亲王为元帅,治兵于河朔”。
  亲王岂能典兵?
  赵桓闻言,当时就一脸黑线,事情最后不了而了之。
  金军卷土重来,南下过黄河之后,又有朝臣旧事重提,赵桓犹豫未决间,金军就已经攻至汴梁城下。
  金人猛烈攻城,大臣胡唐老上疏,云:“城危矣。康王北使,为河朔士民留不得进,殆天意也。请就拜大元帅,俾召天下兵入援。”
  当时,有宰执之臣提出异议,认为爵赏过重,犹以“大”字为难!
  赵桓也没有表态。
  胡唐老道:“既然吝啬一个‘大’字,怎么能指望康王尽忠职守率领兵马勤王?”
  在胡唐老的力争下,在即将国破家亡的威胁之下,赵桓才很勉强地给赵构加上了一个“大”字,令赵构为“兵马大元帅”,随后,当时迫切盼望人在相州的赵构举兵勤王的赵桓,为便宜行事,便命人给赵构带去了一个蜡丸密诏,上写“知卿起义勤王,可除卿兵马大元帅,陈亨伯元帅,汪伯彦、宗泽副元帅。应辟官行事,并从便宜。”
  仔细看过赵桓写给赵构的密诏,就会发现,上面根本就没有提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而是任命赵构为“兵马大元帅”。
  后来,赵构的幕僚提议:“望大王遵故事,以天下兵马大元帅承制,号召四方。”赵构私自加上了“天下”二字。
  切莫小瞧了这“天下”二字。
  有了这两个字,赵构就可以摆脱他当时的不利处境,借鉴唐肃宗灵武故事,以“天下兵马大元帅”之名号召四方勤王部队。
  而且,有了这个幌子,赵构就增强了其地位的正统性与号召力,为登基为君夯实基础。
  后来,在赵构登基时,果然有宗室以“昔晋安帝蒙尘西土,大将军武陵王遵承制行事,不改元”为理由,置疑赵构即位的正统性。
  而赵构心腹则高举唐肃宗以“天下兵马大元帅”之职即位灵武的前例予以有力的驳斥,最后成功登基,建立了南宋。
  所以说,这“天下兵马大元帅”一职非同小可,一般非亲王非想要登基为帝的亲王不能担任。
  而且,就算是亲王,也没有在国泰民安之时担任的,只有到了国家最危急时刻才能担任。
  而岳飞既非亲王,现在的大中也不是危急之时,所以,李衍封岳飞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着实是让岳飞等人震惊不已!
  震惊过后,岳飞面向东京方向,重重的拜了三拜,然后对朱武说道:“岳飞知道官家信任岳飞,准岳飞暂动大中所有兵马,可这‘天下兵马大元帅’之职,岳飞实不敢领,求相公帮岳飞跟官家求情请官家收回‘天下’二字!”
  听了岳飞所言,朱武暗松了一口气,心道:“还好,岳飞这次没犯糊涂!”
  朱武随后不置可否地说道:“官家赐你‘天下兵马大元帅’之职,是想为你扫除一切外力干扰,可以全力以赴的伐掉南宋,再者,这‘天下兵马大元帅’之职,只是一个临时职务,待你伐掉南宋之后,应该就会撤掉。”
  虽然朱武解释了李衍封给岳飞“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原因,还说明了这是一个临时职务,可岳飞还是坚持道:“即便是这样,‘兵马大元帅’也足够岳飞用的,还请相公为岳飞辞去这‘天下’二字!”
  朱武看了岳飞一会,道:“你当真要辞去这‘天下’二字?这可是武将至高无上的荣誉。”
  岳飞掷地有声道:“苍天为鉴,岳飞若有一字虚言,愿乱箭穿心横死沙场!”
  朱武听言,才完全信了岳飞,然后说道:“好,那朱武定为你辞去这‘天下’二字!”
  ……
  晚上。
  岳飞和杨沂中为朱武这个老长官接风洗尘。
  这时,朱武为岳飞辞去“天下”二字的奏折已经派人送回朝廷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1/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