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7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3/721

  这也就够了,还要甚么自行车?
  最关键的是,李衍不仅是一个帝王,还是一个父亲!
  抛开帝王的身份不说,作为父亲,李衍得为自己的儿子们考虑考虑,不能让他们全都成为李存的垫脚石,不能为了李存这一个儿子,就将自己所有的儿子都牺牲了。
  所以,李衍决定,打这场世界大战,夺下中亚。
  很快,李衍就下令,由枢密院调集三十万精锐(另外再准备五十万大军随时待命),并调刘锜和吴璘回来,自己要再次御驾亲征。
  老实说,这次李衍其实并不想御驾亲征的,因为李衍就算看着年轻,也是五十岁的人了,而且这次御驾亲征跟上一次的御驾亲征还不同。
  上次,李衍其实就是做做样子,先是在辽宁城住了一段时间,又在北京城住了一段时间,最后在永宁城住了一段时间,与其说那是御驾亲征,倒不如说那是在度假。
  可这次却不一样,单单是路程,这次就比上次要远得多得多,中间翻山越岭不说,还要穿过沙漠,最重要的是,这次真要打仗。
  可思前想后之后,李衍还是决定这次御驾亲征。
  首先,这次的战争涉及到宗教,这种战争往往最让人头疼,因为宗教人士很多都是狂热分子,与他们打起来,很可能会没完没了,所以,这种事单单靠战争绝对不行,必须辅以政治手段,甚至是宗教手段,而由对宗教更了解的李衍,来亲自掌舵,无疑应该会更好一点。
  当然,这个原因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李衍完全可以派一些懂得处理宗教的能官干吏来代替自己处理这些事,最多李衍再跟这些能官干吏好好谈谈也就是了。
  其实,李衍御驾亲征,主要还是为了自己的儿子们。
  这次如果打得顺利,那李衍可就要给自己的儿子们分领土了,这种事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李衍,他们不敢分,也分不下去——他们给谁分得多了少了都不合适,一个不小心还有可能会引火烧身,甚至是引起李衍的儿子们和他们背后势力的仇恨,而李衍自己分,怎么分都有道理,多了,少了,谁都不敢有怨言,就算真有怨言,也得憋着,否则,不仅连毛都捞不到,甚至还会有杀身之祸,当然了,李衍也得尽量公平公正。
  所以,为了自己的儿子们,李衍怎么都得亲自走这一趟。
  命令颁布下去了以后,李衍将自己已经成年的儿子一一找来与他们谈他们意愿。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李衍问他们愿不愿意去中亚当一个小国的国王?
  未来李存接替李衍成为大中的皇帝越发的明显了,甚至,现在李衍就已经让李存来掌大中这个国家的最高政权了——现在,政事、民事,李衍都让李存去决定,李衍只是站在李存身后,帮李存照看着,帮李存站脚助威让那些大臣不敢不听李存的,帮李存走过这最艰难的一段时间,加上李存也真是太优秀了,做事滴水不漏,所以,李衍的一些有野心的儿子,也就放弃夺嫡了。
  在这个前提下,对于李衍的这些有野心的儿子而言,最好的选择就是去中亚当一个小国的国王。
  所以,李衍的不少儿子都表示愿意去中亚当一个小国的国王。
  当然,也有不愿意的,像李严、李达等发展得很不错又没有当国主野心的,就不愿意去中亚从新开始,还有一些惫懒的,像李昂、李旭,才不愿意去操那心、遭那个罪当个屁大点的小国的国王。
  李衍尊重自己的儿子们的选择,绝不干涉——不愿意去中亚的,就随他们去,就是一辈子混吃等死,都没问题。愿意去中亚的,过段时间全都跟自己去中亚……
  ……
第八百七十九章
世界大战(三)
  ……
  这次西征参加世界大战的三十万大军,并不是一块走的。
  害怕不能及时增援岳飞所率领的远征军,李衍命吴璘先带十万大军去增援远征军。
  又过一段时间,李衍听了刘锜的建议,再派十万大军分批护送武器辎重、粮草物资以及民夫先走一步。
  至于李衍与剩下来的十万大军,则留下来慢慢准备。
  此战,对于大中而言,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打,而是补给,这点甚至直接影响此战的胜与败。
  为了保证胜利,李衍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战马和骆驼。
  幸好!
  大中刚刚才灭了大金和蒙古诸部,拥有大量的战马和骆驼。
  因此,并没有废太大的力气,枢密院就为李衍征集到了二百万匹战马,三十万头骆驼。
  除此之外,李衍又征调了一百万预备役,用来充当民夫和远征军的补充。
  另外,为了确保这次远征不在补给上出问题,李衍命陈康伯组建了一个由上百名官吏组成的转运司,并任命陈俊卿和虞允文为转运副使。
  用三个宰相之才、一百名官吏组建转运司,可见李衍对于补给这块的郑重。
  在做这些事情的同时,李衍又将自己的亲军解烦军和踏白军各调出一半,然后平均分给这次跟自己去中亚的一众儿子,让他们以这些人为基础,再各自征召一些人,然后每人组建一支三千人的亲军。
  这些亲军就是李衍的这些儿子将来在他们各自的小国家安身立命的基础。
  至于,李衍的这些儿子们去哪补足这三千人,李衍并没有硬性规定——这毕竟是他们的军队,所以李衍先让他们自己想办法,他们能想到办法最好,实在想不到,李衍就让他们去预备役里招募。
  最后,李衍又亲自挑选了朱胜非、史浩、折彦质、耶律大石、完颜昌、秦桧等一百多位有能力的文官跟自己西征。
  顺便说一下。
  当初南初灭亡了以后,秦桧也被捉到了东京汴梁软禁了起来。
  还没有完全黑化的秦桧,人缘还算不错,关键是他真有能力,因此,有不少人都向李衍推荐秦桧。
  可因为两人是联桥,李衍又很讨厌秦桧,所以,尽管那么多人向李衍举荐秦桧,李衍仍软禁了秦桧整整三年。
  后来,不甘于这么过一辈子的秦桧,托了很多人求李衍,后来甚至厚颜无耻的托到了他前妻王氏那里。
  为秦桧求情的人太多了,李衍又考虑到,秦桧的人品虽然不怎么样,但秦桧的能力却是不容置疑的,否则只剩一偶之地的南宋,也不能在他的治理之下那么富裕,所以,最后李衍还是将秦桧留在自己身边做了个高参。
  不过——
  与李衍的其他高参陆续被李衍下放下去不同,秦桧跟在李衍身边六七年,给李衍提出了无数有建设性的建议,可李衍仍一丁点下放秦桧的意思都没有。
  慢慢的,秦桧也看出来了,他可以依靠李衍富贵,但却不会再有机会掌权。
  起初,秦桧当然很不甘心的。
  可时间长了,秦桧也逐渐想明白了,以他跟李衍的联桥关系,以他以往所做过的那些事,他能有这个下场,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
  再者说,给李衍当高参,一样能参与国家大事,一样能一展抱负,一样能发挥他的才能。
  所以,秦桧最后放下包袱,竭尽全力的给李衍出谋划策。
  鉴于秦桧的表现不错,李衍亲自做媒,让秦桧娶了王氏的一个远房表妹,算是彻底了却了两人以前的恩怨。
  这次西征,未知的事实在是太多,所以,李衍将能力不凡且做事没有底线的秦桧也带上了。
  除了带了不少能臣干吏,李衍还带上了上千名青年才俊——李衍准备让他们跟着打打杂,顺便开拓一下国际眼界。
  而这其中就有今年才十六岁的陆游。
  陆游是今科的第一名,状元郎。
  因此,陆游被李衍招为女婿,并调到自己身边,自己亲自培养,顺便也让他帮自己写写诗,纪念一下自己这次西征。
  ……
  大定元年秋。
  李衍率领一众文武、十万大军终于登上了前往定远城的火车。
  数百列火车浩浩荡荡的走了四天多时间,李衍一行人终于到了定远城。
  定远城这座处于西域当中的宁静城市,因为一下子涌入了一百多万人,而变得热闹起来。
  只可惜,这一百多万人只是匆匆的过客。
  那一百万民夫很快就同上百万战马和数十万头骆驼一块,在十万大军的押送下,送运海量的武器辎重、粮食物资向西而去。
  李衍一行人和十万大军,到了定远城以后,也没有在这里待太久,然后就被吴玠亲率十万西军护卫着一直送到了帕米尔高原。
  帕米尔高原,是波斯语,意为平顶屋,中国则称它为葱岭,丝绸之路就在此处经过。
  葱岭地处中亚东南部、中国的最西端,横跨后世的塔吉克斯坦、中国和阿富汗——帕米尔高原地跨中国新疆西南部、塔吉克斯坦东南部、阿富汗东北部,是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兴都库什山和天山交会的巨大山结。
  两辈子,李衍第一次到了这里。
  因此,李衍心中难免有些异样的情绪。
  李衍想作诗一首,来表现自己此时异样的情绪。
  可李衍搜肠刮肚了很久,结果连个屁都没憋出来。
  最后,李衍只能让自己带来的人作几诗作为留念。
  这其中,以陆游作得最快、最好——李衍的命令一下没多久,陆游就作了一首《长歌行》:不羡骑鹤上青天,不羡峨冠明主前,但愿少赊死,得见平胡年。一朝胡运衰,送死桑乾川,胡星澹无光,龙庭为飞烟。西琛过葱岭,东戍踰朝鲜,巍巍天王都,九鼎奠涧瀍,万国朝未央,玉帛来联翩。黄头汝小丑,污我王会篇。尽诛非无名,不足烦戈鋋,还汝以旧职,牧羊辽海边。
  这首《长歌行》深得李衍心意,李衍命人将其刻在一块巨石之上,以纪念自己这次御驾亲征中亚。
  西出的道路地势东高西低,西进困难而东出容易。
  而阿拉山口和伊犁河道便是其西出的重要通道,从这里出去就是一马平川的西西伯利亚继而就是东欧大平原,它是中国古代游牧势力(公元五世纪的匈奴人,和史上的蒙古人)进入中亚和欧洲的主要通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3/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