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精校校注)第1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7/177

(11)
 仙掌——华山仙人掌峰的省称。
(12)
 云台——即华山的北峰,称云台山。
(13)
 玉女洗头盆——指华山玉女祠前玉石臼,其中水色碧绿澄澈,雨不溢,旱不耗,称为玉女洗头盆。(见《太平广记》卷五十九引《集仙录》)
(14)
 天河——即银河。
分派水——指分为几支河流。
(15)
 张僧繇——梁时吴人。善绘云龙人物,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其画之。尝于安东寺画四龙,不点睛,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二龙飞去。未点睛者如故。堪称妙笔。
(16)
 李龙眠——宋代画家李公麟,舒州舒城人。字伯时,晚年退居龙眠山,因号龙眠居士。长于书画,尤工山水佛像。水山似李思训,佛像似吴道子。画多白描,人称宋画第一。
天机——指灵性。
(17)
 云池——指高山顶上的池水。
(18)
 故老传闻——犹言年高而见多识广的人相传。
(19)
 玉井——指华山峰顶之玉井。
(20)
 陈处士——宋人陈抟,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宋太祖赐号希夷先生,真源人。尝举进士不第,遂不求禄仕,隐居武当山、华山,以山水为乐。好读《易》,相传能逆知未来之事。终卒于华山莲花峰下。处士,不做官的仕人。
(21)
 金天——即华山神。
(22)
 降香——为水灾祈福而焚香祭拜上苍的宗教活动。
(23)
 骨朵——仪仗用的兵器,乃长棒顶端一蒜形骨朵头。
(24)
 客帐司——官府中专司送迎传达之类事物的机构,或借指此类人员。
(25)
 造次——此乃随便之意。
(26)
 梢里——指船尾舵舱。
(27)
 邀截——犹言拦截,客气的说法。
(28)
 号带枪——扎有飘带的信号枪,以作指挥使用。
(29)
 托地——猛地一下子。
(30)
 诛灭——此乃发誓之语。被屠戳灭绝。
(31)
 玉节——指玉制的符节。古时皇帝、王侯的使者出使所持的凭证。此指持节赴任的官员。
龙旗——画有两龙蟠结的旗帜。仪仗之一。
(32)
 哨聚——此谓召集众人结义为盗。
(33)
 敢是——犹言大概是。
(34)
 推官——指勘问刑讯的官员。
(35)
 发放——此指说话。
(36)
 涓滴——犹一点一滴。
(37)
 作分——指有专门技艺的作坊。
(38)
 内府——此指朝廷的仓库。
降来——犹发给。
(39)
 算子——即算盘珠子。算盘是旧时一种计算数目的工具,自从有了电子计算器而被淘汰。其形长方,四周用木条框住,框内分上下两档,以横梁隔开,上档两珠,每珠代表数目为五,下档五珠,每珠代表数目为一,上下相加为十五,可做加减乘除法,定好个位,即可拨珠计算。如果四周框架毁坏,珠了便会散乱于地。这里借此形容一干人倒地的杂乱样子。
(40)
 推官——古时执掌刑狱的官员。
(41)
 芒砀——即芒山与砀山的合称。在今安徽省砀山县东南,与河南省永城县相接。
(42)
 半米——即半粒米,喻其极小。
(43)
 斩蛇——相传汉高祖刘邦起事前尝醉行泽中,遇大蛇当道,乃拔剑斩之。后用以为起事之典。
(44)
 出白——犹言放光发亮。
(45)
 陈达——晋人。永嘉中为长城令,有惠政。尝谓亲人和亲近友人曰:此地山水秀丽,当有王者兴。二百年后,我子孙必锺斯运。遂家定居于此。后十世孙霸先于公元503年出世,先仕梁为太守,讨平侯景之乱后,以战功累迁至相国,封陈王,遂废梁即帝位,国号陈,年号永定。
姜维——三国蜀汉大将军,天水人。诸葛亮卒后,统率蜀军,多次伐魏,抗击锺会,后主降魏,维乃降会。最终密谋杀会,复立蜀主,事泄被杀。
(46)
 赛——胜过。山东方言称“好”,即云“赛”,“真好”即“真赛”。
左车——即李左车,汉朝人。初仕赵,封广武君。韩信、张耳引兵击赵,左车对陈馀说:韩信、张耳乘胜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粮食必在其后。愿借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以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勿与战,不十日,两将之头可至麾下。陈馀自称义兵,不用左车之诈谋奇计,韩信遂胜,斩陈馀,擒赵王。后信募生得左车者予千金。然有缚至麾下者,信则解其缚,东向坐,师事之。遂用其策,下燕齐诸城。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
(47)
 认军旗——即认旗。古时行军、出战的主将使用的旗帜,作为标志以供军士辨认追随。
(48)
 傍牌——又称团牌、蛮牌,即盾牌,护身防击之用。
(49)
 风火——喻其行动急速。
(50)
 拖地胆——喻其胆大至拖在地上。
(51)
 蛮牌——南方用粗藤编制的盾牌。
(52)
 计就——指计谋成功。
(53)
 阵圆——指布阵兵力布置周全完满。
第六十回 公孙胜芒砀山降魔
晁天王曾头市中箭
诗曰:
背后之言不可谌
(1)
,得饶人处且饶人
(2)

虽收芒砀无家客,殒却梁山主寨身。
诸将缟衣魂欲断,九原金镞恨难伸。
可怜盖世英雄骨
(3)
,权厝荒城野水滨
(4)

话说公孙胜对宋江、吴用献出那个阵图道:“是汉末三分,诸葛孔明摆石为阵的法
(5)
:四面八方,分八八六十四队,中间大将居之。其像四头八尾,左旋右转,按天地风云之机,龙虎鸟蛇之状。待他下山冲入阵来,两军齐开。如若伺候他入阵,只看七星号带起处,把阵变为长蛇之势
(6)
。贫道作起道法,教这三人在阵中,前后无路,左右无门。却于坎地上掘下陷坑
(7)
,直逼此三人到于那里。两边埋伏下挠钩手,准备捉将!”
宋江听了大喜。便传将令,叫大小将校依令如此而行。再用八员猛将守阵。哪八员?呼延灼、朱仝、花荣、徐宁、穆弘、孙立、史进、黄信。却叫柴进、吕方、郭盛权摄中军。宋江、吴用、公孙胜带领陈达磨旗
(8)
,叫朱武指引五个军士,在近山高坡上看对阵报事。
是日巳牌时分
(9)
,众军近山摆开阵势,摇旗擂鼓搦战。只见芒砀山上有三二十面锣声,震地价响。三个头领一齐来到山下,便将三千馀人摆开。左右两边,项充、李衮。中间马上,拥出那个为头的好汉,姓樊名瑞,祖贯濮州人氏。幼年学作全真先生,江湖上学得一身好武艺。马上惯使一个流星锤
(10)
,神出鬼没,斩将搴旗,人不敢近,绰号作混世魔王
(11)
。怎见得樊瑞英雄?有《西江月》为证:
头散青丝细发,身穿绒绣皂袍。连环铁甲晃寒霄,惯使铜锤更妙。
好似北方真武,世间伏怪除妖。云游江海把名标,混世魔王绰号。
那个混世魔王樊瑞,骑一匹黑马,立于阵前。上首是项充,下首是李衮。那樊瑞虽会使神术妖法,却不识阵势。看了宋江军马,四面八方,摆成阵势,心中暗喜道:“你若摆阵,中我计了!”分付项充、李衮道:“若见风起,你两个便引五百滚刀手杀入阵去。”项充、李衮得令,各执定蛮牌,挺着标枪飞剑,只等樊瑞作用。
只见樊瑞立在马上,左手挽定流星铜锤,右手仗着混世魔王宝剑,口中念念有词,喝声道:“疾!”只见狂风四起,飞沙走石,天愁地暗,日月无光。项充、李衮呐声喊,带了五百滚刀手杀将过去。
宋江军马见杀将过来,便分开做两下。项充、李衮一搅入阵,两下里强弓硬弩射住来人,只带得四五十人入去,其馀的都回本阵去了。宋江在高坡上望见项充、李衮已入阵里了,便叫陈达把七星号旗只一招,那座阵势,纷纷滚滚,变作长蛇之阵。项充、李衮正在阵里,东赶西走,左盘右转,寻路不见。高坡上朱武把小旗在那里指引。他两个投东,朱武便望东指;若是投西,便望西指。
公孙胜在高埠处看了,便拔出那松文古定剑来,口中念动咒语,喝声道:“疾!”只见风尽随着项充、李衮脚跟边乱卷。两个在阵中,只见天昏地暗,日色无光,四边并不见一个军马,一望都是黑气,后面跟的都不见了。项充、李衮心慌起来,只要夺路回阵,百般地没寻归路处。正走之间,忽
然地雷大振一声,两个在阵叫苦不迭,一齐搨了双脚
(12)
,翻筋斗
下陷马坑里去。两边都是挠钩手,早把两个搭将起来,便把麻绳绑缚了,解上山坡请功。宋江把鞭梢一指,三军一齐掩杀过去。樊瑞引人马奔走上山,走不迭的,折其大半。
宋江收军,众头领都在帐前坐下。军健早解项充、李衮到于麾下。宋江见了,忙叫解了绳索,亲自把盏,说道:“二位壮士!其实休怪,临敌之际,不如此不得。小可宋江久闻三位壮士大名,欲来礼请上山,同聚大义,盖因不得其便,因此错过。倘若不弃,同归山寨,不胜万幸。”
两个听了,拜伏在地道:“已闻及时雨大名,谁不知道!只是小弟等无缘,不曾拜识。原来兄长果有大义,我等两个不识好人,要与天地相拗
(13)
。今日既被擒获,万死尚轻,反以礼待。若蒙不杀收留,誓当效死报答大恩。樊瑞那人,无我两个,如何行得?义士头领,若肯放我们一个回去,就说樊瑞来投拜,不知头领尊意若何?”宋江便道:“壮士,不必留一人在此为当
(14)
,便请二位同回贵寨,宋江来日专候佳音。”两个拜谢道:“真乃大丈夫!若是樊瑞不从投降,我等擒来奉献头领麾下。”有诗为证:
八阵神机世最难,雄才诸葛许谁攀!
多谋喜见公孙胜,樊瑞逡巡便入山。
宋江听说大喜,请入中军,待了酒食,换了两套新衣,取两匹好马,叫小喽啰拿了枪牌,送二人下山回寨。
两个于路在马上感恩不尽。来到芒砀山下,小喽啰见了大惊,接上山寨。樊瑞问两个来意如何,项充、李衮道:“我等逆天之人,合该万死。”樊瑞道:“兄弟如何说这话?”两个便把宋江如此义气说了一遍。樊瑞道:“既然宋公明如此大贤,义气最重。我等不可逆天,来早都下山投拜
(15)
。”两个道:“我们也为如此而来。”当夜把寨内收拾已了。次日天晓,三个一齐下山,直到宋江寨前,拜伏在地。
宋江扶起三人,请入帐中坐定。三个见了宋江没半点相疑之意,彼各倾心吐胆
(16)
,诉说平生之事。三人拜请众头领,都到芒砀山寨中,杀牛宰马,管待宋公明等众多头领,一面赏劳三军。饮筵已罢,樊瑞就拜公孙胜为师。宋江立主教公孙胜传授五雷天心正法与樊瑞
(17)
,樊瑞大喜。数日之间,牵牛拽马,卷了山寨钱粮,驮了行李,收聚人马,烧毁了寨栅,跟宋江等班师回梁山泊。于路无话。
宋江同众好汉回转梁山泊来。戴宗于路飞报,听得回山,早报上山来。宋江军马已到梁山泊边,却欲过渡,只见芦苇岸边大路上,一个大汉望着宋江便拜。宋江慌忙下马扶住,问道:“足下姓甚名谁?何处人氏?”
那汉答道:“小人姓段,双名景住。人见小弟赤发黄须,都呼小人为金毛犬
(18)
。祖贯是涿州人氏。平生只靠去北边地面盗马
(19)
。今春去到枪竿岭北边,盗得一匹好马,雪练也似价白,浑身并无一根杂毛。头至尾,长一丈;蹄至脊,高八尺。那马又高又大,一日能行千里,北方有名,唤做照夜玉狮子马
(20)
,乃是大金王子骑坐的,放在枪竿岭下,被小人盗得来。江湖上只闻及时雨大名,无路可见,欲将此马前来进献与头领,权表我进身之意。不期来到凌州西南上曾头市过
(21)
,被那曾家五虎夺了去。小人称说是梁山泊宋公明的,不想那厮多有不秽的言语
(22)
,小人不敢尽说。逃走得脱,特来告知。”宋江看这人时,虽是骨瘦形粗,却甚生得奇怪。怎见得?有诗为证:
焦黄头发髭须卷,盗马不辞千里远。
强夫姓段涿州人,被人唤做金毛犬。
宋江见了段景住一表非俗,心中暗喜。便道:“既然如此,且同到山寨里商议。”带了段景住,一同都下船,到金沙滩上岸。晁天王并众头领接到聚义厅上。宋江教樊瑞、项充、李衮和众头领相见,段景住一同都参拜了。打起聒厅鼓来
(23)
,且做庆贺筵席。
宋江见山寨连添了许多人马,四方豪杰望风而来,因此叫李云、陶宗旺监工,添造房屋并四边寨栅。段景住又说起那匹马的好处,宋江叫神行太保戴宗,去曾头市探听那匹马的下落消息,快来回报。
且说戴宗前去曾头市探听,去了三五日之间,回来对众头领说道:“这个曾头市上,共有三千馀家。内有一家唤做曾家府。这老子原是大金国人,名为曾长者
(24)
。生下五个孩儿,号为曾家五虎。大的儿子唤做曾涂,第二个唤做曾参,第三个唤做曾索,第四个唤做曾魁,第五个唤做曾升。又有一个教师史文恭,一个副教师苏定。去那曾头市上,聚集着五七千人马,扎下寨栅,造下五十馀辆陷车,发愿说他与我们势不两立,定要捉尽俺山寨中头领,做个对头。那匹千里玉狮子马,见今与教师史文恭骑坐。更有一般堪恨那厮之处,杜撰几句言语,教市上小儿们都唱道:
摇动铁镮铃,神鬼尽皆惊。铁车并铁锁,上下有尖钉。扫荡梁山清水泊,剿除晁盖上东京。生擒及时雨,活捉智多星。曾家生五虎,天下尽闻名。
晁盖听了戴宗说罢,心中大怒道:“这畜生怎敢如此无礼!我须亲自走一遭,不捉的此辈,誓不回山!”宋江道:“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小弟愿往。”晁盖道:“不是我要夺你的功劳。你下山多遍了,厮杀劳困。我今替你走一遭。下次有事,却是贤弟去。”宋江苦谏不听。晁盖忿怒,便点起五千人马,请启二十个头领相助下山。其馀都和宋公明保守山寨。
晁盖点哪二十个头领?林冲、呼延灼、徐宁、穆弘、刘唐、张横、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杨雄、石秀、孙立、黄信、杜迁、宋万、燕顺、邓飞、欧鹏、杨林、白胜,共是二十一个头领。部领三军人马下山,征进曾头市。宋江与吴用、公孙胜众头领就山下金沙滩饯行。
饮酒之间,忽起一阵狂风,正把晁盖新制的认军旗半腰吹折。众人见了,尽皆失色!吴学究谏道:“此乃不祥之兆。兄长改日出军。”宋江劝道:“哥哥方才出军,风吹折认旗,于军不利。不若停待几时,却去和那厮理会,未为晚矣。”晁盖道:“天地风云,何足为怪!趁此春暖之时,不去拿他,直待养成那厮气势,却去进兵,那时迟了。你且休阻我,遮莫怎地要去走一遭!”宋江哪里违拗得住
(25)
,晁盖引兵渡水去了。宋江悒怏不已
(26)
,回到山寨,再叫戴宗下山去探听消息。
且说晁盖领着五千人马、二十个头领来到曾头市相近,对面下了寨栅。次日,先引众头领上马去看曾头市。众多好汉立马看时,果然这曾头市是个险隘去处
(27)
。但见:
周回一遭野水,四围三面高岗。堑边河港似蛇盘,濠下柳林如雨密。凭高远望绿阴浓,不见人家;附近潜窥青影乱,深藏寨栅。村中壮汉,出来的勇似金刚;田野小儿,生下的便如鬼子。僧道能轮棍棒,妇人惯使刀枪。果然是铁壁铜墙,端的尽人强马壮。交锋尽是哥儿将,上阵皆为子父兵。
晁盖与众头领正看之间,只见柳林中飞出一彪人马来,约有七八百人。当先一个好汉,戴熟铜盔,披连环甲,使一条点钢枪,骑着匹冲阵马,乃是曾家第四子曾魁。高声喝道:“你等是梁山泊反国草寇,我正要来拿你解官请赏。原来天赐其便!如何不下马受缚?更待何时?”晁盖大怒!回头一观,早有一将出马去战曾魁。那人是梁山初结义的好汉豹子头林冲。两个交马,斗了三十馀合,不分胜败。曾魁斗到二十合之后,料道斗林冲不过,掣枪回马,便往柳林中走。林冲勒住马不赶。晁盖领转军马回寨,商议打曾头市之策。林冲道:“来日直去市口搦战,就看虚实如何,再作商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7/1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