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精校校注)第1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177

史进怆惶已就擒,当官拷掠究来音。
若非顾媪通消息,怎救圜中万死身。
欲避兵戈,逃生匿迹,合城纷扰,都不在话下。
却说顾大嫂头髻蓬松,衣服蓝缕,杂在众人里面,捵入城来,绕街求乞。到于衙前,打听得果然史进陷在牢中,方知吴用智亮如神。次日,提着饭罐,只在司狱司前往来伺候。见一个年老公人从牢里出来,顾大嫂看着便拜,泪下如雨。那年老公人问道:“你这贫婆哭做甚么?”顾大嫂道:“牢中监的史大郎,是我旧的主人,自从离了,又早十年。只说道在江湖上做买卖,不知为甚事陷在牢里。眼见得无人送饭,老身叫化得这一口儿饭,特要与他充饥。哥哥怎生可怜见,引进则个,强如造七层宝塔
(26)
。”那公人道:“他是梁山泊强人,犯着该死的罪,谁敢带你入去。”顾大嫂道:“便是一刀一剐,自教他瞑目而受。只可怜见引老身入去送这口儿饭,也显得旧日之情。”说罢又哭。
那老公人寻思道:“若是个男子汉,难带他入去。一个妇人家有甚利害?”当时引顾大嫂直人牢中来,看见史进项带沉枷,腰缠铁索。史进见了顾大嫂,吃了一惊,则声不得。顾大嫂一头假啼哭,一头喂饭。别的节级便来喝道:“这是该死的歹人!狱不通风,谁放你来送饭?即忙出去,饶你两棍!”顾大嫂见监牢内人多,难说备细,只说得:“月尽夜打城,叫你牢中自挣扎。”史进再要问时,顾大嫂被小节级打出牢门。史进只记得“月尽夜”。
原来那个三月却是大尽。到二十九,史进在牢中与两个节级说话,问道:“今朝是几时?”那个小节级却错记了,回说道:“今朝是月尽夜,晚些买贴孤魂纸来烧
(27)
。”史进得了这话,巴不得晚。一个小节级吃的半醉,带史进到水火坑边。史进哄小节级道:“背后的是谁?”赚得他回头,挣脱了枷,只一枷梢,把那小节级面上正着一下,打倒在地。就拾砖头敲开木杻,睁着鹘眼
(28)
,抢到亭心里。几个公人都酒醉了,被史进迎头打着,死的死了,走的走了。拔开牢门,只等外面救应。又把牢中应有罪人尽数放了,总有五六十人,就在牢内发喊起来,一齐走了。
有人报知太守,程万里惊得面如土色,连忙便请兵马都监商议。董平道:“城中必有细作,且差多人围困了这贼!我却乘此机会,领军出城去捉宋江。相公便紧守城池,差数十个人围定牢门,休教走了。”董平上马点军去了。程太守便点起一应节级、虞候、押番,各执枪棒,去大牢前呐喊。史进在牢里不敢轻出,外厢的人又不敢进去。顾大嫂只叫得苦。
却说都监董平,点起兵马,四更上马,杀奔宋江寨来。伏路小军报知宋江。宋江道:“此必是顾大嫂在城中又吃亏了。他既杀来,准备迎敌!”号令一下,诸军都起。当时天色方明,却好接着董平军马,两下摆开阵势。董平出马,直乃英雄盖世,谋勇过人。有诗为证:
两面旗牌耀日月,简银铁铠似霜凝。
水磨凤翅头盔白,锦绣麒麟战袄青。
一对白龙争上下,两条银蟒递飞腾。
河东英勇风流将,能使双枪是董平。
原来董平心灵机巧,三教九流,无所不通,品竹调弦,无有不会。山东、河北皆号他为风流双枪将。宋江在阵前,看了董平这表人品,一见便喜。又见他箭壶中插一面小旗,上写一联道:“英勇双枪将,风流万户侯。”宋江随即遣韩滔出马迎敌。韩滔得令,手执铁槊,直取董平。董平那对铁枪,神出鬼没,人不可当。宋江再教金枪手徐宁,仗钩镰枪前去交战,替回韩滔。徐宁得令,飞马便出,接住董平厮杀。两个在征尘影里,杀气丛中,斗到五十馀合,不分胜败。
交战良久,宋江恐怕徐宁有失,便教鸣金收军。徐宁勒马回来,董平手举双枪,直追杀入阵来。宋江鞭梢一展,四下军兵一齐围住。宋江勒马,上高阜处看望,只见董平围在阵内。他若投东,宋江便把号旗望东指,军马向东来围他;他若投西,号旗便望西指,军马便向西来围他。董平在阵中横冲直撞,两枝枪,直杀到申牌以后
(29)
,冲开条路,杀出去了。宋江不赶董平,驱兵大进。董平因见交战不胜,当晚收军,回城去了。宋江连夜起兵,直抵城下,团团调兵围住。顾大嫂在城中未敢放火,史进又不得出来,两下拒住
(30)

原来程太守有个女儿,十分大有颜色。董平无妻,累累使人去求为亲,程万里不允。因此,日常间有些言和意不和。董平当晚领军入城。其日,使个就里的人
(31)
,乘势来问这头亲事。程太守回说:“我是文官,他是武官,相赘为婿,正当其理!只是如今贼寇临城,事在危急,若还便许,被人耻笑。待得退了贼兵,保护城池无事,那时议亲,未为晚矣。”那人把这话却回复董平,董平虽是口里应道“说得是”,只是心中踌躇,不十分欢喜,恐怕他日后不肯。
这里宋江连夜攻城得紧,太守催请出战。董平大怒,披挂上马,带领三军出城交战。宋江亲在阵前门旗下喝道:“量你这个寡将
(32)
,怎敢当吾!岂不闻古人有言:大厦将倾,非一木可支。你看我手下雄兵十万,猛将千员,替天行道,济困扶危。早来就降,免受一死!”董平大怒,回道:“文面小吏,该死狂徒,怎敢乱言!”说罢,手举双枪,直奔宋江。左有林冲,右有花荣,两将齐出,各使军器,来战董平。约斗数合,两将便走,宋江军马佯败,四散而奔。董平要逞功劳,拍马赶来。宋江等却好退到寿张县界。
宋江前面走,董平后面追,离城有十数里,前至一个村镇,两边都是草屋,中间一条驿道。董平不知是计,只顾纵马赶来。宋江因见董平了得,隔夜已使王矮虎、一丈青、张青、孙二娘四个,带一百馀人,先在草屋两边埋伏,却拴数条绊马索在路上,又用薄土遮盖,只等来时鸣锣为号,绊马索齐起,准备捉这董平。
董平正赶之间,来到那里。只听得背后孔明、孔亮大叫:“勿伤吾主!”恰好到草屋前,一声锣响,两边门扇齐开,拽起绳索。那马却待回头,背后绊马索齐起,将马绊倒,董平落马。左边撞出一丈青、王矮虎,右边走出张青、孙二娘,一齐都上,把董平捉了。头盔、衣甲、双枪、只马,尽数夺了。两个女头领,将董平捉住,用麻绳背剪绑了。两个女将各执钢刀,监押董平来见宋江。
却说宋江过了草房,勒住马,立在绿杨树下,迎见这两个女头领解着董平。宋江随即喝退两个女将:“我教你去相请董将军,谁教你们绑缚他来?”二女将喏喏而退。宋江慌忙下马,自来解其绳索,便脱护甲锦袍与董平穿着,纳头便拜。董平慌忙答礼。宋江道:“倘蒙将军不弃微贱,就为山寨之主。”董平答道:“小将被擒之人,万死犹轻。若得容恕安身,实为万幸!”宋江道:“敝寨地连水泊,素无扰害。今为缺少粮食,特来东平府借粮,别无他意。”董平道:“程万里那厮,原是童贯门下门馆先生,得此美任,安得不害百姓?若是兄长肯容董平,今去赚开城门,杀入城中,共取钱粮,以为报效。”
宋江大喜,便令一行人将过盔甲枪马,还了董平,披挂上马。董平在前,宋江军马在后,卷起旗幡,都到东平城下。董平军马在前,大叫:“城上快开城门!”把门军士将火把照时,认得是董都监,随即大开城门,放下吊桥。董平拍马先入,砍断铁锁,背后宋江等长驱人马杀入城来。都到东平府里,急传将令,不许杀害百姓、放火烧人房屋。董平径奔私衙,杀了程太守一家人口,夺了这女儿。
宋江先叫开放大牢,救出史进。便开府库,尽数取了金银财帛。大开仓廒,装载粮米上车。先使人护送去梁山泊金沙滩,交割与三阮头领,接递上山。史进自引人去西瓦子里李瑞兰家,把虔婆老幼,一门大小,碎尸万段。宋江将太守家私,俵散居民,仍给沿街告示,晓谕百姓:“害民州官,已自杀戮。汝等良民,各安生理。”告示已罢,收拾回军。
大小将校再到安山镇,只见白日鼠白胜飞奔前来,报说东昌府交战之事,虚实胜败。宋江听罢,神眉剔竖
(33)
,怪眼圆睁,大叫:“众多兄弟,不要回山,且跟我来,再去这个去处降兵捉将!”正是:再施忠义轻舒手,复夺资储锦绣城。
毕竟宋江再引军马投何处来?且听下回分解。
--------------------
(1)
 花娘——旧时指歌女,娼妓。
(2)
 阉——指抓阉。用以决定什么或做什么,将事先做好记号的纸团,散乱后,各自抓取。
(3)
 一时——犹同时。
(4)
 尧舜——唐尧和虞舜。传说中远古的圣明君主。帝尧年老,让位于舜,才使明君相继。后世将此谦让传为佳话。
(5)
 禹汤——夏禹和商汤。后人认为是贤明君主之典范。夏禹治水,商汤灭暴君夏桀,建立商王朝,皆为后世传颂。
良图——谓妥善而远大的谋划。
(6)
 盛谟——谓典范。
(7)
 围——量词。用两只手的拇指与食指合拢起来的长度,以形容腰之粗细程度。
(8)
 鹭鹚——又作“鹭鸶”。全身生长长毛如丝,腿细而长。
(9)
 好生眇视——犹十分轻视、小看之意。
(10)
 罗浮梦——传说隋朝人赵师雄于罗浮山遇一女郎。与之语,则语言清丽,芳香袭人,遂相饮至醉。及觉,乃在大梅树下。后以之为咏梅之典。事见柳宗元《龙城录》。
(11)
 靓晓妆——犹言艳丽的装束。
(12)
 一向——指近来。
头影——即身影,行踪。
(13)
 走透——犹透漏,泄露。
(14)
 葫芦提——谓糊里糊涂。
应承——应允,答应。
(15)
 “蜂刺入怀”以下两句——意谓伤及到自己的事来临,就得设法迅速摆脱。
(16)
 干系——此谓风险,责任。
(17)
 行院人家——指居家为娼。
(18)
 争不过——犹言差不多。
(19)
 “鹰拿野雀”以下两句——形容公差捉人时的威风和被捉者束手就擒的情景。
(20)
 情由——指事情的经过和原因。
(21)
 长枷木杻——即枷头杻手的刑具。
(22)
 者扯丐漏走——五个字乃形容妓女多有轻狂扯皮、死乞白赖、走漏消息、一走了之等叫人信不过的行业恶习。
(23)
 月尽——指旧历(农历)当月最后的一天。大月曰大尽,小月曰小尽。
(24)
 水火之处——喻指茅坑,厕所。后称水火坑。
(25)
 数内——此指众百姓当中。
(26)
 七层宝塔——即七宝塔,多层塔。《法华经》宝塔品云:佛前有七宝塔。
(27)
 孤魂纸——旧时祭祀鬼神,为死在外乡的孤魂所焚烧的纸钱。
(28)
 鹘眼——明亮灵活的眼睛。
(29)
 申牌——下午三时至五时。
(30)
 拒住——即抵住。
(31)
 就里——此指知道内情的亲信。
(32)
 寡将——犹谓光杆司令。
(33)
 神眉剔竖——形容神气的眉毛直竖起来。
第七十回 没羽箭飞石打英雄
(1)
宋公明弃粮擒壮士
诗曰:
龙虎山中降敕宣,锁魔殿上散霄烟。
致令煞曜离金阙,故使罡星下九天。
战马频嘶杨柳岸,征旗布满藕花船。
只因肝胆存忠义,留得清名万古传。
话说宋江打了东平府,收军回到安山镇。正待要回山寨,只见白胜前来报说:“卢俊义去打东昌府,连输了两阵。城中有个猛将,姓张名清,原是彰德府人,虎骑出身
(2)
。善会飞石打人,百发百中,人呼为没羽箭。手下两员副将:一个唤做花项虎龚旺,浑身上刺着虎斑,脖项上吞着虎头,马上会使飞枪;一个唤做中箭虎丁得孙,面颊连项都有疤痕,马上会使飞叉。卢员外提兵临境,一连十日,不出厮杀。前日张清出城交锋,郝思文出马迎敌,战无数合,张清便走,郝思文赶去,被他额角上打中一石子,跌下马来。却得燕青一弩箭,射中张清战马,因此救得郝思文性命。输了一阵。次日,混世魔王樊瑞引项充、李衮,舞牌去迎,不期被丁得孙从肋窝里飞出标叉,正中项充,因此又输了一阵。二人见在船中养病。军师特令小弟来请哥哥早去救应。”
宋江见说了,叹曰:“卢俊义直如此无缘!特地教吴学究、公孙胜帮他,只想要他见阵成功,山寨中也好眉目
(3)
,谁想又逢敌手。既然如此,我等众弟兄引兵都去救应。”当时传令,便起三军。诸将上马,跟随宋江直到东昌境界。卢俊义等接着,具说前事,权且下寨。
正商议间,小军来报:“没羽箭张清搦战。”宋江领众便起,向平川旷野摆开阵势。大小头领一齐上马,随到门旗下。宋江在马上看对阵时,阵排一字,旗分五色。三通鼓罢,没羽箭张清出马。怎生打扮?有一篇《水调歌》,赞张清的英勇:
头巾掩映茜红缨,狼腰猿臂体彪形。锦衣绣袄,袍中微露透深青。雕鞍侧坐,青骢玉勒马轻迎。葵花宝镫,振响熟铜铃。倒拖雉尾,飞走四蹄轻。
金环摇动,飘飘玉蟒撒朱缨。锦袋石子,轻轻飞动似流星。不用强弓硬弩,何须打弹飞铃?但着处,命归空。东昌马骑将,没羽箭张清。
宋江在门旗下见了喝采。张清在马上荡起征尘,往来驰走。门旗左边闪出那个花项虎龚旺。有诗为证:
手执标枪惯飞舞,盖世英雄诚未睹。
斑斓锦体兽吞头,龚旺名为花项虎。
又见张清阵内门旗影里,右边闪出这个中箭虎丁得孙。亦有诗为证:
虎骑奔波出阵门,双腮连项露疤痕。
到处人称中箭虎,手搦飞叉丁得孙。
三骑马来到阵前。张清手指宋江骂道:“水洼草贼,愿决一阵!”宋江问道:“谁可去战张清?”傍边恼犯这个英雄,忿怒跃马,手舞钩镰枪,出到阵前。宋江看时,乃是金枪手徐宁。宋江暗喜,便道:“此人正是对手!”徐宁飞马直取张清,两马相交,双枪并举。斗不到五合,张清便走,徐宁去赶。张清把左手虚提长枪,右手便向锦袋中摸出石子,扭回身,觑得徐宁面门较近,只一石子,可怜悍勇徐宁,石子眉心早中,翻身落马。龚旺、丁得孙便来捉人。宋江阵上人多,早有吕方、郭盛,两骑马,两枝戟,救回本阵。宋江等大惊,尽皆失色。
再问:“哪个头领接着厮杀?”宋江言未尽,马后一将飞出。看时,却是锦毛虎燕顺。宋江却待阻挡,那骑马已自去了。燕顺接住张清,斗无数合,遮拦不住,拨回马便走。张清望后赶来,手取石子,看燕顺后心一掷,打在镗甲护镜上,铮然有声,伏鞍而走。宋江阵上一人大叫:“匹夫何足惧哉
(4)
!”拍马提槊飞出阵去。
宋江看时,乃是百胜将韩滔,不打话便战张清。两马方交,喊声大举,韩滔要在宋江面前显能,抖擞精神
(5)
,大战张清。不到十合,张清便走。韩滔疑他飞石打来,不去追赶。张清回头不见赶来,翻身勒马便转。韩滔却待挺槊来迎,被张清暗藏石子,手起,望韩滔鼻凹里打中,只见鲜血迸流,逃回本阵。
彭玘见了大怒:“量这等小辈,何足惧哉!”不等宋公明将令,手舞三尖两刃刀,飞马直取张清。两个未曾交马,被张清暗藏石子在手,手起,正中彭玘面额,丢了三尖两刃刀,奔马回阵。
宋江见输了数将,心内惊惶,便要将军马收转。只见卢俊义背后一人大叫:“今日将威折了
(6)
,来日怎地厮杀!且看石子打得我么!”宋江看时,乃是丑郡马宣赞,拍马舞刀,直奔张清。张清便道:“一个来,一个走!两个来,两个逃!你知我飞石手段么?”宣赞道:“你打得别人,怎近得我!”说言未了,张清手起一石子,正中宣赞嘴边,翻身落马。龚旺、丁得孙却待来捉,怎当宋江阵上人多,众将救了回阵。
宋江见了,怒气在心,掣剑在手,割袍为誓
(7)
:“我若不拿得此人,誓不回军!”呼延灼见宋江说誓,便道:“兄长此言,要我们弟兄何用!”就拍踢雪乌骓,直临阵前,大骂张清:“小儿得宠
(8)
,一力一勇!认得大将呼延灼么?”张清便道:“辱国败将之人,也遭我毒手!”言未绝,一石子飞来。呼延灼见石子飞来,急把鞭来隔时,却中在手腕上,早着一下,便使不动钢鞭,回归本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1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