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精校校注)第1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177

李逵呵呵大笑,又道:“你众人内,也着两个来告状。”吏人道:“头领在此坐地,谁敢来告状?”李逵道:“可知人不来告状。你这里自着两个装做告状的来告,我又不伤他,只是取一回笑耍
(100)
。”公吏人等商量了一回,只得着两个牢子,装做厮打的来告状,县门外百姓都放来看。两个跪在厅前,这个告道:“相公可怜见,他打了小人。”那个告:“他骂了小人,我才打他。”李逵道:“哪个是吃打的?”原告道:“小人是吃打的。”又问道:“哪个是打了他的?”被告道:“他先骂了,小人是打他来。”李逵道:“这个打了人的是好汉,先放了他去。这个不长进的,怎地吃人打了?与我枷号在衙门前示众!”
李逵起身,把绿袍抓扎起,槐简揣在腰里,掣出大斧,直看着枷了那个原告人,号令在县门前,方才大踏步去了。也不脱那衣靴。县门前看的百姓,哪里忍得住笑。正在寿张县前,走过东,走过西,忽听得一处学堂读书之声,李逵揭起帘子,走将入去,吓得那先生跳窗走了。众学生们哭的哭,叫的叫,跑的跑,躲的躲。
李逵大笑出门来,正撞着穆弘。穆弘叫道:“众人忧得你苦,你却在这里风
(101)
!快上山去!”哪里由他,拖着便走。李逵只得离了寿张县,径奔梁山泊来。有诗为证:
牧民县令古贤良,想是腌臜没主张。
怪杀李逵无道理,琴堂闹了闹书堂
(102)

二人渡过金沙滩,到得寨里,众人见了李逵这般打扮都笑。到得忠义堂上,宋江正与燕青庆喜。只见李逵放下绿襕袍,去了双斧,摇摇摆摆,直至堂前,执着槐简,来拜宋江。拜不得两拜,把这绿襕袍踏裂,绊倒在地,众人都笑。宋江骂道:“你这厮忒大胆,不曾着我知道,私走下山,这是该死的罪过!但到处便惹起事端。今日对众兄弟说过,再不饶你!”李逵喏喏连声而退。
梁山泊自此人马平安,都无甚事,每日在山寨中教演武艺,操练人马,令会水者上船习学。各寨中添造军器、衣袍、铠甲、枪刀、弓箭、牌弩、旗帜。不在话下。
且说泰安州备将前事申奏东京
(103)
,进奏院中又有收得各处州县申奏表文,皆为宋江等反乱骚扰一事,大卿类总启奏
(104)
。是日,景阳钟响,都来到待漏院中,伺候早朝,面奏天子。此时道君皇帝有一个月不曾临朝视事。当日早朝,正是:三下静鞭鸣御阁
(105)
,两班文武列金阶。圣主临朝,百官拜罢,殿头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进奏院卿出班奏曰:“臣院中收得各处州县累次表文,皆为宋江等部领贼寇,公然直进府州,劫掠库藏,抢掳仓廒,杀害军民,贪厌无足。所到之处,无人可敌。若不早为剿捕,日后必成大患。伏乞陛下圣鉴。”天子乃云:“去年上元夜,此寇闹了京国,今年又往各处骚扰,何况那里附近州郡。我已累次差遣枢密院进兵,至今不见回奏。”
傍有御史大夫崔靖出班奏曰
(106)
:“臣闻梁山泊上立一面大旗,上书‘替天行道’四字,此是曜民之术
(107)
。民心既伏,不可加兵。即目辽兵犯境,各处军马遮掩不及,若要起兵征伐,深为不便。以臣愚意,此等山间亡命之徒,皆犯官刑,无路可避,遂乃啸聚山林,恣为不道。若降一封丹诏,光禄寺颁给御酒珍羞
(108)
,差一员大臣,直到梁山泊好言抚谕,招安来降
(109)
,假此以敌辽兵,公私两便。伏乞陛下圣鉴!”天子云:“卿言甚当,正合朕意。”便差殿前太尉陈宗善为使,赍擎丹诏御酒,前去招安梁山泊大小人数。是日朝散,陈太尉领了诏敕,回家收拾。
不争陈太尉捧诏招安,有分教:千千金戈铁骑,密布山头;簇簇战舰艨艟,平铺水面。误冲邪祟,恼犯魔王。正是:香醪翻做烧身药,丹诏应为引战书。
毕竟陈太尉怎地去招安宋江?且听下回分解。
--------------------
(1)
 乔——此谓骄横放纵、假装模拟之意。
(2)
 了身达命——此乃了悟人生、通达事理之意。
(3)
 献台——指比武的擂台。
(4)
 金钢——佛家语。护法神名。传说其身长丈二,威猛可畏。
(5)
 圈套——此指固定的做法或约定的规则。
(6)
 说口——犹言夸口说大话,吹牛。
(7)
 村村朴朴——犹土里土气。
(8)
 货郎——指挑担走街串巷卖些针头线脑、拨朗鼓之类小杂货的商贩。
(9)
 串鼓儿——旧时货郎走街串巷时手中摇的拨浪鼓,边摇边叫卖,以招揽顾客。
(10)
 高肩——谓挑担用的扁担两端上翘者。
(11)
 货郎转调歌——《转调货郎儿》曲调,见《九宫谱》。所谓“转调”者,乃填词术语,指对旧腔有所增或减,使之成为新调。
(12)
 来去——犹上下或左右。
(13)
 骁勇——谓勇猛。
扳——扭转。此乃喻指主意拿定,不可改变之意。
(14)
 铁扑——谓强有力的相扑。
机关——此指计谋,心机。
(15)
 不争——此乃不要紧,不碍之意。
(16)
 四山五岳——喻指四面八方。
(17)
 一觉——同“一脚”,一下子之意。
(18)
 申牌——下午三时至五时。
(19)
 “拳打”以下两句——喻称打擂台、赌本事、赛输赢的能力之强大。
(20)
 劈牌放对——形容接受应战的决心之大。
(21)
 香官——此对进庙烧香敬神人的称呼。
(22)
 市梢头——指城镇与乡村结合之处。
(23)
 夹被——旧时除棉被之外,尚有不塞棉絮的夹被,今已被毛巾被取代。山东方言。
(24)
 日脚——犹言日子。
(25)
 气病——指呼吸系统的疾病。
(26)
 张一张——即看一看。山东方言。
(27)
 隔落头——谓角落里。
(28)
 脚厮抵——脚与脚碰在一起。
(29)
 小可——此乃寻常之意。
(30)
 分说——犹谓辩白,说明事情真相。
(31)
 爷爷——此乃对有能耐人之尊称,尊之若父若祖之意。
(32)
 厨头——即厨房,灶间。 
洗刮——洗刷。
(33)
 岱岳庙——指泰山庙。岱岳,泰山的别称。
(34)
 弱水蓬莱——神话传说中称难以度过险恶河海之蓬莱仙境。意为去不了,但站在山顶的日观峰,则可望见。
(35)
 九旒冕——古代君王戴的一种有垂饰的礼帽。
舜目尧眉——以古代贤君的慈眉善目,形容盛景。
(36)
 汤肩禹背——以汤禹的盛服美肩,形容气势。汤,商代开国之君。禹,夏代开国之君。
(37)
 九天司命——指天之最高处,九天神巫祠九天,掌管生命与命运之神。
(38)
 炳灵圣公——传说中泰山神之第三子三郎,乃管领三山之神。
(39)
 仁安殿——泰山岱庙之大殿,由庙门而上,重门为配天,次为仁安,再上为仁安殿。殿后为寝居,宛如王者所居。
(40)
 蒿里山——相传在泰山南,为死者葬所。后以此泛指墓地,人死精神魂灵之归所。
(41)
 判官——传说冥司中阎罗王属下主掌生死簿之官。
(42)
 白骡庙——相传唐玄宗登封泰山,益州进献白骡,甚伟异,帝亲乘登山,下山时白骡无疾而死,葬于此,垒石为

(43)
 土神——又称土公,又称土地神。守护五方五土之神。
二十四气——即二十四节气。
(44)
 火池——指火盆,火塘,即殿下焚烧纸钱之所。
铁面太尉——雷法天将名。雷霆之将,号曰铁面。于配天门右太尉祠奉祀者。
(45)
 五道将军——即五道神。传说乃东岳神之一,专掌人的生死。
(46)
 碧霞君——道教女神名。世人多以其为泰山之女。
(47)
 仕圣帝——指仁义圣明之帝王。此谓泰山神,因宋真宗时,诏加号泰山天齐王为天齐仁圣帝。
(48)
 草参亭——东岳庙前遥参亭,前为遥参门,旧榜为“草参门”,门中有台,台上有亭,即草参亭。
(49)
 上足——犹高足。对其徒弟之敬称。
(50)
 揭谛——同“揭帝”,佛家语。护法神名。其仪容伟岸不凡。
(51)
 “霸王”句——《史记·项羽本纪》有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形容其膂力能将山举起。
(52)
 跳将起来——即跳起来。将,助词,无实义。
(53)
 合死——犹言该死。合,有命中注定之意。
(54)
 纳命——指送死。
(55)
 这们——即这么。乡音。
(56)
 雌雄——犹言高低、上下、胜败。
(57)
 香官——即朝山进香的人,又称香客。
与——给。
圣帝——即天齐仁圣帝。
(58)
 水裩——丝织品裤子。
(59)
 并无——全无之意。 
失脱——犹失落,丢失。
(60)
 偌大——犹言那么大。
(61)
 部署——原系武官名,在军中善长武术者。后也借此称呼武馆拳棒教师、擂台比武的擂主。
(62)
 竹批——又称竹篦,而部署多用籐棒。
(63)
 参神——指参拜神主。
(64)
 出马——犹言出面,站出到台上来之意。
(65)
 呵会——会面招呼表示关怀的客套话。
(66)
 头筹——谓头彩,第一名。
(67)
 脱膊——犹言赤膊上阵。
(68)
 虚笼着——松松地掩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1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