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精校校注)第1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2/177

(69)
 主腰——原是女子束胸用的一种紧身,此乃是束裹于腰部,为保护腰部用力。
(70)
 捺着——谓用手按着。以此形容观众之拥挤。
(71)
 保人——即担保人。旧时为履行约定作保证的人,多用在有关生命、财产、借贷、买卖等方面。
(72)
 迭头价——谓接连不断地。
(73)
 急健——结实健壮。
(74)
 月台——此指与殿相连接的平台。
(75)
 弹压——犹言坐镇控制局面。
(76)
 敢——也许,大概之意。
(77)
 文书——此指死伤概由自己负责的契约文字。
(78)
 社条——旧时指各种集体活动约法规定的章程条款。
(79)
 分——此指分解开,阻止之意。
(80)
 和——哄闹,跟着叫喊。
(81)
 宿雾——犹言夜雾。
(82)
 些儿——谓一点儿。
(83)
 下三面——谓肚脐以下的三个部位,既男性生殖器左右。
(84)
 交裆——指裤裆。
(85)
 五旋——谓旋转了五圈。
(86)
 鹁鸽旋——像鸽子飞旋般的技法。鹁鸽,即鸽子。山东方言。
(87)
 治押——即治压,谓坐镇者之管制。
(88)
 杉剌子——谓杉树枝叶。
(89)
 “从顶门上”以下两句——极言其从头到脚已魂不守舍。形容被吓坏了的样子。
(90)
 人涌——即人潮,犹言如潮涌般滚动的人群。
围将来——围过来。
(91)
 游气——指微弱的呼吸。
(92)
 收拾——此乃收拢。
(93)
 贴着——紧靠着。山东方言。
(94)
 “端的”句——犹谓吓得小孩子不敢夜哭,意在形容李逵之威名。
(95)
 幞头衣衫——此指官服官帽。
(96)
 展角——古时官帽后部左右两侧插的翼状饰物。
(97)
 槐简——槐木制的手板。古时官员上朝或谒见上官时,手中拿的长板。
(98)
 吏典——元时府县的吏员。本书虽写的是北宋末期的故事,但其所用职官名、地名等则是混乱的,几乎涵盖了明以前各朝之称谓。
(99)
 排衙——古时主官升堂,官衙要陈设仪仗,下属官员依次参见,分列于两旁。这种形式叫排衙。
(100)
 取一回笑耍——犹言耍笑一回。
(101)
 风——同“疯”,放荡轻狂之意。
(102)
 琴堂——此指县署衙门。《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后遂以此称各级官署为琴堂。
书堂——即学堂,学校。
(103)
 州备——此指州府属官。
(104)
 大卿——宋时俗称中央各寺的正职长官。此乃是对其尊称。
(105)
 静鞭——又作“净鞭”。古时帝王上朝或出行,殿头官执鞭鸣响,以使百官肃敬。
(106)
 御史大夫——官名。位低于丞相,是为君主执掌文书档案、主管弹劾、纠察、图籍秘书等事宜。
(107)
 曜民之术——此谓以光耀诱引百姓,犹如耀蝉。一种捕蝉方法,即于夜间以火照蝉,蝉见光后就投火而来。《荀子·致仕》早有阐明:“夫耀蝉者,务在明其火、振其树而已;火不明,虽振其树,无益也。”此乃指“替天行道”为耀蝉之火,比喻其拢络民心。
(108)
 光禄寺——官署名。宋时是专管皇室祭品、膳食及招待酒宴之类的官署。
(109)
 招安来降——犹言劝说反抗者投降归顺。
第七十五回 活阎罗倒船偷御酒
黑旋风扯诏谤徽宗
诗曰:
祸福渊潜未易量,两人行事太猖狂。
售奸暗抵黄封酒,纵恶明撕彩凤章。
爽口物多终作疾
(1)
,快心事过必为殃。
距堙
辒成虚谬
(2)
,到此翻为傀儡场。
话说陈宗善领了诏书,回到府中,收拾起身。多有人来作贺:“太尉此行,一为国家干事,二为百姓分忧、军民除害。梁山泊以忠义为主,只待朝廷招安,太尉可着些甜言美语,加意抚恤。留此清名,以传万代。”正话间,只见太师府干人来请,说道:“太师相邀太尉说话。”陈宗善上轿,直到新宋门大街太师府前下轿。干人直引进节堂内书院中,见了太师,侧边坐下。
茶汤已罢
(3)
,蔡太师问道:“听得天子差你去梁山泊招安,特请你来说知:到那里不要失了朝廷纲纪,乱了国家法度。你曾闻《论语》有云:‘行己有耻
(4)
,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使矣。’”陈太尉道:“宗善尽知,承太师指教。”蔡京又道:“我叫这个干人跟随你去。他多省得法度,怕你见不到处,就与你提拨
(5)
。”陈太尉道:“深感恩相厚意。”辞了太师,引着干人,离了相府,上轿回家。
方才歇定,门吏来报:“高殿帅下马。”陈太尉慌忙出来迎接,请到厅上坐定。叙问寒温已毕,高太尉道:“今日朝廷商量招安宋江一事,若是高俅在内,必然阻住!况此贼辈,累辱朝廷,罪恶滔天,今更赦宥罪犯,引入京城,必成后患。欲待回奏,玉音已出
(6)
,且看大意何如。若还此寇仍昧良心,怠慢圣旨,太尉早早回京,不才奏过天子,整点大军,亲身到彼,剪草除根,是吾之愿!太尉此去,下官手下有个虞候,能言快语,问一答十,好与太尉提拨事情。”陈太尉谢道:“感蒙殿帅忧心。”高俅起身,陈太尉送至府前,上马去了。
次日,蔡太师府张干办
(7)
,高殿帅府李虞候,二人都到了。
陈太尉拴束马匹,整点人数,十将捧十瓶御酒装在龙凤担内挑了
(8)
,前插黄旗
(9)
。陈太尉上马,亲随五六人,张干办、李虞候都乘马匹,丹诏背在前面,引一行人出新宋门。以下官员亦有送路的,都回去了。迤逦来到济州,太守张叔夜接着。请到府中,设筵相待。动问招安一节,陈太尉都说了备细。张叔夜道:“论某愚意,招安一事最好!只是一件:太尉到那里须是陪些和气,用甜言美语抚恤他众人。好共歹
(10)
,只要成全大事,太尉留个清名于万古。他数内有几个性如烈火的汉子,倘或一言半语冲撞了他,便坏了大事。”
张干办、李虞候道:“放着我两个跟着太尉,定不致差迟。太守,你只管教小心和气,须坏了朝廷纲纪。小辈人常压着不得一半,若放他头起,便做模样
(11)
。”张叔夜道:“这两个是甚么人?”陈太尉道:“这一个人是蔡太师府内干办,这一个是高太尉府虞候。”张叔夜道:“只好教这两位干办不去罢。”陈太尉道:“他是蔡府、高府心腹人,不带他去,必然疑心。”张叔夜道:“下官这话,只是要好,恐怕劳而无功。”张干办道:“放着我两个,万丈水无涓滴漏
(12)
。”张叔夜再不敢言语,一面安排筵宴,送至馆驿内安歇。有
诗为证:
一封丹诏下青云,特地招安水浒军。
可羡明机张叔夜,预知难以策华勋。
且说次日,济州先使人去梁山泊报知。却说宋江每日在忠义堂上聚众相会,商议军情。早有细作人报知此事,未见真实,心中甚喜。当日,有一人同济州报信的直到忠义堂上,说道:“朝廷今差一个太尉陈宗善,赍到十瓶御酒、赦罪招安丹诏一道,已到济州城内,这里准备迎接。”宋江大喜!遂取酒食并彩段二表里,花银十两,打发报信人先回。
宋江与众人道:“我们受了招安,得为国家臣子,不枉吃了许多时磨难,今日方成正果。”吴用说道:“论吴某的意,这番必然招安不成。纵使招安,也看得俺们如草芥
(13)
。等这厮引将大军来,到教他着些毒手
(14)
,杀得他人亡马倒,梦里也怕,那时方受招安,才有些气度。”宋江道:“你们若如此说时,须坏了‘忠义’二字。”林冲道:“朝廷中贵官来时,有多少装幺
(15)
。中间未必是好事
(16)
!”关胜便道:“诏书上必然写着些唬吓的言语,来惊我们。”徐宁又道:“来的人必然是高太尉门下。”宋江道:“你们都休要疑心,且只顾安排接诏。”先令宋清、曹正准备筵席,委柴进都管提调
(17)
,务要十分齐整。铺设下太尉幕次
(18)
,列五色绢段,堂上堂下,搭彩悬花。先使裴宣、萧让、吕方、郭盛预前下山,离二十里伏道迎接
(19)
。水军头领准备大船傍岸。吴用传令:“恁们尽依我行。不如此,行不得。”
且说萧让引着三个随行,带引五六人,并无寸铁,将着酒果,在二十里外迎接。陈太尉当日在途中,张干办、李虞候不乘马匹,在马前步行,背后从人,何止三二百。济州的军官约有十数骑,前面摆列导引人马,龙凤担内挑担御酒,骑马的背着诏匣。济州牢子前后也有五六十人,都要去梁山泊内,指望觅个小富贵。萧让、裴宣、吕方、郭盛在半路上接着,都俯伏跪在道傍迎接。
那张干办便问道:“你那宋江大似谁?皇帝诏敕到来,如何不亲自来接?甚是欺君!你这伙本是该死的人,怎受得朝廷招安?请太尉回去!”萧让、裴宣、吕方、郭盛俯伏在地,请罪道:“自来朝廷不曾有诏到寨,未见真实,宋江与大小头领都在金沙滩迎接。万望太尉暂息雷霆之怒,只要与国家成全好事,恕免则个。”
李虞候便道:“不成全好事,也不愁你这伙贼飞上天去了!”有诗为证:
贝锦生谗自古然
(20)
,小人凡事不宜先。
九天恩雨今宣布,抚谕招安未十全。
当时吕方、郭盛道:“是何言语?只如此轻看人!”萧让、裴宣只得恳请他。捧去酒果,又不肯吃。众人相随来到水边,梁山泊已摆着三只战船在彼,一只装载马匹,一只装裴宣等一干人,一只请太尉下船,并随从一应人等。先把诏书、御酒放在船头上,那只船正是活阎罗阮小七监督。
当日,阮小七坐在船梢上,分拨二十馀个军健棹船,一家带一口腰刀
(21)
。陈太尉初下船时,昂昂而已
(22)
,旁若无人,坐在中间。阮小七招呼众人把船棹动,两边水手齐唱起歌来。李虞候便骂道:“村驴!贵人在此,全无忌惮!”那水手哪里睬他,只顾唱歌。李虞候拿起藤条来打,两边水手众人并无惧色,有几个为头的回话道:“我们自唱歌,干你甚事!”
李虞候道:“杀不尽的反贼,怎敢回我话!”便把藤条去打,两边水手都跳在水里去了。阮小七在梢上说道:“直这般打我水手下水里去了,这船如何得去!”只见上流头两只快船下来接。原来阮小七预先积下两舱水,见后头来船相近,阮小七便去拔了楔子
(23)
,叫一声“船漏了”,水早滚上舱里来,急叫救时,船里有一尺多水。那两只船帮将拢来,众人急救陈太尉过船去。各人且把船只顾摇开,哪里来顾御酒、诏书。两只快船先行去了。
阮小七叫上水手来,舀了舱里水,把展布都拭抹了
(24)
,却叫水手道:“你且掇一瓶御酒过来,我先尝一尝滋味。”一个水手便去担中取一瓶酒出来,解了封头,递与阮小七。阮小七接过来,闻得喷鼻馨香。阮小七道:“只怕有毒。我且做个不着
(25)
,先尝些个。”也无碗瓢,和瓶便呷
(26)
,一饮而尽。阮小七吃了一瓶道:“有些滋味。一瓶哪里济事
(27)
,再取一瓶来!”又一饮而尽。吃得口滑,一连吃了四瓶。阮小七道:“怎地好?”水手道:“船梢头有一桶白酒在那里。”阮小七道:“与我取舀水的瓢来,我都教你们到口。”将那六瓶御酒,都分与水手众人吃了,却装上十瓶村醪水白酒,还把原封头缚了,再放在龙凤担内,飞也似摇着船来。赶到金沙滩,却好上岸。
宋江等都在那里迎接,香花灯烛,鸣金擂鼓,并山寨里村乐,一齐都响。将御酒摆在桌子上,每一桌令四个人抬,诏书也在一个桌子上抬着。陈太尉上岸,宋江等接着,纳头便拜。宋江道:“文面小吏,罪恶迷天,曲辱贵人到此。接待不及,望乞恕罪。”
李虞候道:“太尉是朝廷大贵人,大臣来招安你们,非同小可,如何把这等漏船,差那不晓事的村贼乘驾,险些儿误了大贵人性命!”宋江道:“我这里有的是好船,怎敢把漏船来载贵人?”
张干办道:“太尉衣襟上兀自湿了,你如何要赖!”宋江背后,五虎将紧随定
(28)
,不离左右,又有八骠骑将簇拥前后
(29)
。见这李虞候、张干办在宋江前面指手划脚,你来我去,都有心要杀这厮,只是碍着宋江一个,不敢下手。
当日,宋江请太尉上轿,开读诏书,四五次才请得上轿。牵过两匹马来与张干办、李虞候骑。这两个男女,不知身已多大,装煞臭幺
(30)
。宋江央及得上马行了,令众人大吹大擂,迎上三关来。宋江等一百馀个头领都跟在后面,直迎至忠义堂前,一齐下马,请太尉上堂。
正面放着御酒、诏匣。陈太尉、张干办、李虞候立在左边,萧让、裴宣立在右边。宋江叫点众头领时,一百七人,于内单只不见了李逵。
此时是四月间天气,都穿夹罗战袄,跪在堂上,拱听开读。陈太尉于诏书匣内取出诏书,度与萧让
(31)
。裴宣赞礼,众将拜罢。萧让展开诏书,高声读道:
“制曰
(32)
: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五帝凭礼乐而有封疆
(33)
,三皇用杀伐而定天下。事从顺逆,人有贤愚。朕承祖宗之大业,开日月之光辉,普天率土,罔不臣伏。近为宋江等辈,啸聚山林,劫掳郡邑。本欲用彰天讨,诚恐劳我生民。今差太尉陈宗善前来招安。诏书到日,即将应有钱粮、军器,马匹、船只,目下纳官,拆毁巢穴,率领赴京,原免本罪。倘或仍昧良心,违戾诏制
(34)
,天兵一至,龆龀不留
(35)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宣和三年孟夏四月
日诏示
(36)
。”
萧让却才读罢,宋江以下皆有怒色。
只见黑旋风李逵从梁上跳将下来,就萧让手里夺过诏书,扯的粉碎,便来揪住陈太尉,拽拳便打。
此时宋江、卢俊义大横身抱住
(37)
,哪里肯放他下手。恰才解拆得开,李虞候喝道:“这厮是甚么人?敢如此大胆!”李逵正没寻人打处,劈头揪住李虞候便打,喝道:“写来的诏书是谁说的话?”张干办道:“这是皇帝圣旨!”李逵道:“你那皇帝正不知我这里众好汉,来招安老爷们,倒要做大!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你莫要来恼犯着黑爹爹,好歹把你那写诏的官员尽都杀了!”众人都来解劝,把黑旋风推下堂去。
宋江道:“太尉且宽心!休想有半星儿差池
(38)
。且取御酒教众人沾恩。”随即取过一副嵌宝金花锺,令裴宣取一瓶御酒,倾在银酒海内看时
(39)
,却是村醪白酒。再将九瓶都打开倾在酒海内,却是一般的淡薄村醪。众人见了,尽都骇然,一个个都走下堂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2/1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