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精校校注)第1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8/177

张开枪马到处,杀得五六十马军四分五落,再夺得韩存保。却待回来,只见喊声大举,峪口两彪军到,一队是霹雳火秦明,一队是大刀关胜。两个猛将杀来,张开只保得梅展走了,哪里顾得众军。两路杀入来,又夺了韩存保。张清抢了一匹马,呼延灼使尽气力,只好随众厮杀。一齐掩击到官军队前,乘势冲动,退回济州。梁山泊军马也不追赶,只将韩存保连夜解上山寨来。
宋江等坐在忠义堂上,见缚到韩存保来,喝退军士,亲解其索,请坐厅上,殷勤相待。韩存保感激无地。就请出党世雄相见,一同管待。宋江道:“二位将军,切勿相疑。宋江等并无异心,只被滥官污吏逼得如此。若蒙朝廷赦罪招安,情愿与国家出力。”韩存保道:“前者陈太尉赍到招安诏敕来山,如何不乘机会去邪归正?”
宋江答道:“便是朝廷诏书写得不明,更兼用村醪倒换御酒,因此弟兄众人心皆不伏。那两个张干办、李虞候,擅作威福,耻辱众将。”韩存保道:“只因中间无好人维持,误了国家大事。”宋江设筵管待已了,次日具备鞍马,送出谷口。
这两个在路上说宋江许多好处,回到济州城外,却好晚了。次早入城,来见高太尉,说宋江把二将放回之事。高俅大怒道:“这是贼人诡计,慢我军心!你这二人有何面目见吾?左右,与我推出斩讫报来!”王焕等众官都跪下告道:“非干此二人之事,乃是宋江、吴用之计。若斩此二人,反被贼人耻笑。”高太尉被众人苦告,饶了两个性命,削去本身职事,发回东京泰乙宫听罪。这两个解回京师。
原来这韩存保是韩忠彦的侄儿
(8)
,忠彦乃是国老太师,朝廷官员多有出他门下。有个门馆教授,姓郑名居忠
(9)
,原是韩忠彦抬举的人,见任御史大夫。韩存保把上件事告诉他。居忠上轿,带了存保,来见尚书余深
(10)
,同议此事。余深道:“须是禀得太师,方可面奏。”二人来见蔡京,说:“宋江本无异心,只望朝廷招安。”蔡京道:“前者毁诏谤上,如此无礼,不可招安,只可剿捕!”二人禀说:“前番招安,皆为去人不布朝廷德意,用心抚恤,不用嘉言,专说利害,以此不能成事。”蔡京方允。
约至次日早朝,道君天子升殿,蔡京奏准,再降诏敕,令人招安。天子曰:“见今高太尉使人来请安仁村闻焕章为军前参谋,早赴边庭委用
(11)
,就差此人为使前去。如肯来降,悉免本罪;如仍不伏,就着高俅定限,日下剿捕尽绝还京。”蔡太师写成草诏,一面取闻焕章赴省筵宴。
原来这闻焕章是有名文士,朝廷大臣多有知识的,各备酒食迎接,席终各散。一边收拾起行。有诗为证:
教学先生最有才,天书特地召将来。
展开说地谈天口,便使恩光被草莱
(12)

且不说这里闻焕章辞驾,同天使来。却说高太尉在济州,心中烦恼。门吏报道:“牛邦喜到来。”高太尉便教唤至。拜罢,问道:“船只如何?”邦喜禀道:“于路拘刷得大小船一千五百馀只,都到闸下。”太尉大喜,赏了牛邦喜。便传号令,教把船都放入阔港,每三只一排钉住,上用板铺,船尾用铁环锁定;尽数拨步军上船,其馀马军,近水护送船只。比及编排得军士上船,训练得熟,已得半月之久,梁山泊尽都知了。
吴用唤刘唐受计,掌管水路建功。众多水军头领,各各准备小船,船头上排排钉住铁叶,船舱里装载芦苇干柴,柴中灌着硫黄焰硝引火之物,屯住在小港内。却教炮手凌振于四望高山上,放炮为号。又于水边树木丛杂之处,都缚旌旗于树上,每一处都设金鼓火炮,虚屯人马,假设营垒。请公孙胜作法祭风。旱地上分三队军马接应。梁山泊吴用指画已了。
却说高太尉在济州催起军马,水路统军却是牛邦喜,又同刘梦龙并党世英这三个掌管。高太尉披挂了,发三通擂鼓,水港里船开,旱路上马发,船行似箭,马去如飞,杀奔梁山泊来。
先说水路里船只,连篙不断,金鼓齐鸣,迤逦杀入梁山深处,并不见一只船。看看渐近金沙滩,只见荷花荡里两只打鱼船,每只船上只有两个人,拍手大笑。头船上刘梦龙便叫放箭乱射,渔人都跳下水底去了。刘梦龙催动战船,渐近金沙滩头。一带阴阴的都是细柳,柳树上拴着两头黄牛,绿莎草上睡着三四个牧童。远远地又有一个牧童,倒骑着一头黄牛,口中呜呜咽咽吹着一管笛子来。刘梦龙便教先锋悍勇的首先登岸,那几个牧童跳起来呵呵大笑,都穿入柳阴深处去了。前队五七百人抢上岸去。
那柳阴树中一声炮响,两边战鼓齐鸣。左边就冲出一队红甲军,为头是霹雳火秦明;右边冲出一队黑甲军,为头是双鞭将呼延灼。各带五百军马,截出水边。刘梦龙急招呼军士下船时,已折了大半军校。牛邦喜听得前军喊起,便教后船且退。
只听得山顶上连珠炮响,芦苇中飕飕有声,却是公孙胜披发仗剑,踏罡布斗,在山顶上祭风。初时,穿林透树。次后,走石飞沙。须臾,白浪掀天。顷刻,黑云覆地,红日无光,狂风大作。
刘梦龙急教棹船回时,只见芦苇丛中,藕花深处,小港狭汊,都棹出小船来,钻入大船队里,鼓声响处,一齐点着火把。原来这小船上,都是吴用主意授计与刘唐,尽使水军头领,装载芦苇干柴硫黄焰硝,杂以油薪。霎时间大火竟起,烈焰飞天,四分五落,都穿在大船内,前后官船,一齐烧着。怎见得火起?但见:
黑烟迷绿水,红焰起清波。风威卷,荷叶满天飞;火势燎,芦林连梗断。神号鬼哭,昏昏日色无光;岳撼山崩,浩浩波声鼎沸。舰航遮洋尽倒
(13)
,柁橹艨艟皆休。先锋将,魄散魂飞:合后兵,心惊胆裂。荡桨的,首先落水;点篙的,无路逃生。船尾旌旗,不见青红交杂;柁楼剑戟,难排霜刃争叉。副将忙举哀声,主帅先寻死路。却似骊山顶上,周幽王褒姒戏诸侯;有若夏口三江,施妙策周郎破曹操。千千条火焰连天起,万万道烟霞贴水飞。
当时刘梦龙见满港火飞,战船都烧着了,只得弃了头盔衣甲,跳下水去。又不敢傍岸,拣港深水阔处,赴将开去逃命。芦林里面,一个人独驾着小船,直迎将来。刘梦龙便钻入水底下去,却好有一个人拦腰抱住,拖上船来。撑船的是出洞蛟童威,拦腰抱的是混江龙李俊。
却说牛邦喜见四下官船队里火着,也弃了戎装披挂,却待下水,船梢上钻起一个人来,拿着挠钩,劈头搭住,倒拖下水里去。那人是船火儿张横。这梁山泊内水面上,杀得尸横遍野,血溅波心,焦头烂额者不计其数
(14)

只有党世英摇着小船,正走之间,芦林两边弩箭弓矢齐发,射死水中。众多军卒会水的,逃得性命回去;不会水的,尽皆淹死。生擒活捉者,都解投大寨。李俊捉得刘梦龙,张横捉得牛邦喜,欲待解上山寨,惟恐宋江又放了。两个好汉自商量,把这二人就路边结果了性命,割下首级送上山来。
再说高太尉引领马军在水边策应,只听得连珠炮响,鼓声不绝,料道是水面上厮杀,骤着马前来,靠山临水探望。只见纷纷军士,都从水里逃命,爬上岸来。高俅认得是自家军校,问其缘故,说被放火烧尽船只,俱各不知所在。
高太尉听了,心内越慌。但望见喊声不断,黑烟满空,急引军回旧路时,山前鼓声响处,冲出一队马军拦路。当先急先锋索超,轮起开山大斧,骤马抢近前来。高太尉身边节度使王焕,挺枪便出与索超交战。斗不到五合,索超拨回马便走。高太尉引军追赶,转过山嘴,早不见索超。正走间,背后豹子头林冲引军赶来,又杀一阵。再走不过六七里,又是青面兽杨志引军赶来,又杀一阵。又奔不到八九里,背后美髯公朱仝赶上来又杀一阵。这是吴用使的追赶之计,不去前面拦截,只在背后赶杀。败军无心恋战,只顾奔走,救护不得后军。因此高太尉被追赶得慌,飞奔济州。比及入得城时,已自三更,又听得城外寨中火起,喊声不绝。原来被石秀、杨雄埋伏下五百步军,放了三五把火,潜地去了。惊得高太尉魂不附体,连使人探视,回报“去了”,方才放心。整点军马,折其大半。有诗为证:
赤壁鏖兵事可徵,高俅计拙亦无凭。
雄兵返败梁山泊,回首羞将大府登
(15)

高俅正在纳闷间,远探报道“天使到来”,高俅遂引军马并节度使出城迎接。见了天使,就说降诏招安一事。都与闻焕章参谋使相见了,同进城中帅府商议。高太尉先讨抄白备诏观看
(16)
。待不招安来,又连折了两阵,拘刷得许多船只,又被尽行烧毁;待要招安来,恰又羞回京师。心下踌躇数日,主张不定。
不想济州有一个老吏,姓王名瑾,那人平生尅毒
(17)
,人尽呼为剜心王,却是太守张叔夜拨在帅府供给的吏。因见了诏书抄白,更打听得高太尉心内迟疑不决,遂来帅府呈献利便事件,禀说:“贵人不必沉吟,小吏看见诏上已有活路。这个写草诏的翰林待诏,必与贵人好,先开下一个后门了。”高太尉见说大惊,便问道:“你怎见得先开下后门?”
王瑾禀道:“诏书上最要紧是中间一行,道是:‘除宋江、卢俊义等大小人众所犯过恶,并与赦免。’这一句是囫囵话
(18)
。如今开读时,却分作两句读,将‘除宋江’另做一句,‘卢俊义大小人众所犯过恶,并与赦免’另做一句。赚他漏到城里,捉下为头宋江一个,把来杀了,却将他手下众人,尽数拆散,分调开去。自古道: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但没了宋江,其馀的做得甚用!此论不知太尉恩相贵意若何?”
高俅大喜。随即升王瑾为帅府长史
(19)
,便请闻参谋说知此事,一同计议。闻焕章谏道:“堂堂天使,只可以正理相待,不可行诡诈于人。倘或宋江以下,有智谋之人识破,翻变起来,深为未便。”高太尉道:“非也!自古兵书有云:‘兵行诡道。’岂可用得正大?”闻参谋道:“然虽‘兵行诡道
(20)
’,这一事是天子圣旨,乃以取信天下。自古王言如纶如
(21)
,因此号为玉音,不可移改。今若如此,后有知者,难以此为准信。”高太尉道:“且顾眼下,却又理会。”遂不听闻焕章之言,先遣一人往梁山泊报知,令宋江等全伙,前来济州城下,听天子诏敕,赦免罪犯。未知真假何如?有诗为证:
远捧泥书出大邦
(22)
,谆谆天语欲招降。
高俅轻信奸人语,要构阴谋杀宋江。
却说宋江又赢了高太尉这一阵。烧了的船,令小校搬运做柴;不曾烧的,拘收入水寨;但是活捉的军将,尽数陆续放回济州。当日,宋江与大小头领,正在忠义堂上商议事务,小校报道:“济州府差人上山来,报道:‘朝廷特遣天使颁降诏书,赦罪招安,加官赐爵。特来报喜。”’宋江听罢,喜从天降,笑逐颜开,便叫请那报事人到堂上。问时,那人说道:“朝廷降诏,特来招安。高太尉差小人前来报请大小头领,都要到济州城下行礼,开读诏书。并无异议,勿请疑惑!”宋江叫请军师商议定了,且取银两段匹,赏赐来人,先发付回济州去了。
宋江传下号令,大小头领,尽教收拾,便去听开读诏书。卢俊义道:“兄长且未可性急,诚恐这是高太尉的见识,兄长且不可便去!”宋江道:“你们若如此疑心时,如何能够归正?众人好歹去走一遭。”吴用笑道:“高俅那厮被我们杀得胆寒心碎
(23)
,便有十分的计策也施展不得。放着众弟兄一班好汉,不要疑心,只顾跟随宋公明哥哥下山。我这里先差黑旋风李逵引着樊瑞、鲍旭、项充、李衮,将带步军一千,埋伏在济州东路;再差一丈青扈三娘,引着顾大嫂、孙二娘、王矮虎、孙新、张青,将带马军一千,埋伏在济州西路。若听得连珠炮响,杀奔北门来取齐。”吴用分调已定,众头领都下山,只留水军头领看守寨栅。
只因高太尉要用诈术,诱引这伙英雄下山,不听闻参谋谏劝。谁想只就济州城下,翻为九里山前
(24)
;梁山泊边,变作三江夏口
(25)
。却似狼临犬队,虎入羊群。正是:只因一纸君王诏,惹起全班壮士心。
毕竟众好汉怎地大闹济州?且听下回分解。
--------------------
(1)
 发白齿衰,舌根不坏——舌乃柔软之物,以喻处世之道:柔软立身,刚强惹祸。
(2)
 堪中——谓合用,适合。
(3)
 抹额——指缠裹在额头上的长巾。
(4)
 翻盏撒钹——以四散溅起的尘土与杂乱的声音,形容马蹄着地之迅速和奔跑之猛烈的样子。
(5)
 漏——此乃逗引、招惹之意。
(6)
 捽风——同“撮风”。此乃挟风疾进之义,形容出枪之速。此前后文皆有形容马奔跑之速像风团转动一样。
(7)
 办得——犹言做到。
(8)
 韩忠彦——字师朴,宋安阳人。少以父(琦)任补官。徽宗时任吏部尚书召拜门下侍郎,上疏陈事,开言路、去疑似、戒用兵等,帝用其言,进尚书左仆射,封仪国公。后与曾布不协,遭排挤,以宣奉大夫致仕。其名入元祐党籍。《宋史》有传。
(9)
 郑居忠——《宋史》传里作“居中”,字达夫,开封人。进士。尝为翰林学士,同知枢密院,与蔡京不合,罢改资政学士。后再入枢密院,事事与蔡京立异。终拜太宰,加少师,封燕国公。卒谥文正。
(10)
 余深——宋罗源人。进士。谄附蔡京,引入政府。京失势,累被弹劾降官。蔡京为政之阴谋诡计,多得余深帮助。惟当时福建因取花果扰民,深以乡土疾苦而进言,为徽宗不喜。《宋史》有传。
(11)
 边庭——指靠近国界的官署。
(12)
 被——给予,覆盖之意。
草莱——此指乡野民间。以喻平民百姓。
(13)
 遮洋——犹遮阳,遮避阳光的器具。亦或许遮挡浪涛、箭击的屏障。
(14)
 焦头烂额——此乃形容战败者被火伤、死伤惨重,处境狼狈之情景。
(15)
 回首——即回头,犹言再一次,指以后。
(16)
 抄白备诏——指诏书之抄件。
(17)
 尅毒——又作“剋毒”,即刻毒,刻薄狠毒之意。
(18)
 囫囵话——犹谓含糊话,指说辞不清不楚。
(19)
 长(zhǎ
ng掌)史——官名。宋时沿旧制,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府设长史职任颇重,号称辅佐。
(20)
 兵行诡道——语见《孙子·计》:“兵者,诡道也。”曹操注:“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意思是:用兵可以实施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21)
 纶
——指天子的诏命。《礼记正义·缁衣》有“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
”句道此。
(22)
 泥书——即用紫泥封讫之诏书。以武都紫水之泥,紫而黏,封诏书,免杂人开启。
(23)
 胆寒心碎——形容恐慌害怕至极。
(24)
 九里山前——指楚汉相争时,韩信于九里山前列阵埋伏,智取项羽的事,以此喻有计谋。
(25)
 三江夏口——指刘备用诸葛亮计,与孙权联手大破曹军之事,以此亦喻有计谋。
第八十回 张顺凿漏海鳅船
宋江三败高太尉
诗曰:
乾坤日月如梭急,万死千生如瞬息。
只因政化多乖违
(1)
,奋剑挥刀动白日。
梁山义士真英豪,矢心忠义凌云霄。
朝廷遣将非仁义,致令壮士心劳忉
(2)

高俅不奉朝廷意,狡狯萦心竟妖魅。
诏书违戾害心萌
(3)
,济州黎庶肝涂地
(4)

仁存方寸不在多
(5)
,机关万种将如何?
九重天远岂知得,纷纷寰海兴干戈。
话说高太尉在济州城中,帅府坐地,唤过王焕等众节度商议,传令将各路军马,拔寨收入城中;教见在节度使
(6)
,俱各全副披挂,伏于城内;各寨军士,尽数准备,摆列于城中;城上俱各不竖旌旗,只于北门上立黄旗一面,上书“天诏”二字。高俅与天使众官,都在城上,只等宋江到来。
当日梁山泊中,先差没羽箭张清,将带五百哨马,到济州城边,周回转了一遭,望北去了。须臾,神行太保戴宗,步行来探了一遭。人报与高太尉,亲自临月城上女墙边
(7)
,左右从者百馀人,大张麾盖
(8)
,前设香案。遥望北边,宋江军马到来。前面金鼓五方旌旗,众头领簸箕掌,栲栳圈,雁翅一般摆列将来
(9)
。当先为首宋江、卢俊义、吴用、公孙胜,在马上欠身,与高太尉声喏。
高太尉见了,使人在城上叫道:“如今朝廷赦你们罪犯,特来招安,如何披甲前来?”宋江使戴宗至城下回复道:“我等大小人员,未蒙恩泽,不知诏意若何,未敢去其介胄
(10)
。望太尉周全,可尽唤在城百姓耆老,一同听诏,那时承恩卸甲。”高太尉出令,教唤在城耆老百姓,尽都上城听诏。无移时,纷纷滚滚,尽皆到了。
宋江等在城下,看见城上百姓老幼摆满,方才勒马向前。鸣鼓一通,众将下马。鸣鼓二通,众将步行到城边。背后小校牵着战马,离城一箭之地,齐齐地伺候着。鸣鼓三通,众将在城下拱手,共听城上开读诏书。那天使读道:
“制曰:人之本心,本无二端;国之恒道
(11)
,俱是一理。作善则为良民,造恶则为逆党。为恶党者,此非正命
(12)
,深可悯焉。朕闻梁山泊聚众已久,不蒙善化,未复良心。今差天使颁降诏书,除宋江,卢俊义等大小人众所犯过恶,并与赦免。其为首者,诣京谢恩;协随助者,各归乡闾
(13)
。毋违朕意,以负汝怀。呜呼,速沾雨露,以就去邪归正之心;毋犯雷霆,当效革故鼎新之意
(14)
。故兹诏示,想宜悉知。
宣和年

日。”
当时,军师吴用正听读到“除宋江”三字,便目视花荣道:“将军听得么?”却才读罢诏书,花荣大叫:“既不赦我哥哥,我等投降则甚!”搭上箭,拽满弓,望着那个开诏使臣道:“看花荣神箭!”一箭射中面门,众人急救。城下众好汉一齐叫声:“反!”乱箭望城上射来。高太尉回避不迭。
四门突出军马来,宋江军中一声鼓响,一齐上马便走。城中官军追赶,约有五六里回来。只听得后军炮响,东有李逵引步军杀来,西有扈三娘引马军杀来,两路军兵,一齐合到。城内官军只怕有埋伏,都急退时,宋江全伙却回身卷杀将来,三面夹攻。城中军马大乱,急急奔回,杀死者多。宋江收军,不教追赶,自回梁山泊去了。
却说高太尉在济州写表,申奏朝廷,称说宋江贼寇射死天使,不伏招安。外写密书,送与蔡太师、童枢密、杨太尉,烦为商议,教太师奏过天子,沿途接应粮草,星夜发兵前来,并力剿捕群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8/1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