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精校校注)第1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4/177

(6)
 法象——此指神妖作法时变成的形象。
(7)
 一字儿——此乃指一字阵,既排列如雁飞一字的阵势。
(8)
 星移斗转——星座移位,北斗转向。犹谓天旋地动,以形容声势浩大。
(9)
 焰摩天——梵语之缩译。佛教谓欲界六天之三。此天居三十三天之上,为风轮所持。因此用以比喻遥远之去处,无处寻觅。
(10)
 贴里——紧贴在里面。
(11)
 锁子黄金甲——一种金黄色的古代铠甲。其以连环勾连,一环中箭,馀环齐护如锁,使箭不能入,故名。
(12)
 李靖六花——指六花阵。唐李靖依诸葛亮八阵法创制的阵法。即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隅落钩连,曲折相对。绘制成图,即外画之方,内环之圆,成为六花。
(13)
 孔明八卦——指诸葛亮孔明常依八卦方位布置的原理,巧妙安排,推演成八卦图,用于战事,令人难以敌对。
(14)
 关会——犹呈报。
(15)
 朝宗——指古代诸侯于春、夏之时朝见天子。后泛指臣下朝见帝王。《周礼·春官·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
(16)
 唇齿——比喻互相依存又有共同利益的双方,犹如嘴唇和牙齿,相依相需。
(17)
 朔漠——指北方沙漠地区。
(18)
 罔究——犹言不明白。
纲常——“三纲五常”之省称。古时以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为三纲;以仁、义、礼、智、信为五常。以此道德准则维系社会秩序。
(19)
 诈文伪武——谓假冒伪装知文尚武之辈。
(20)
 悉——犹言全部,尽数。
鼠目獐头——鼠目小而圆,獐头小而尖,本是形容人的贫贱相。此乃引申比喻人的面目猥琐,心术不正。
(21)
 量——估计之意。
蝼蚁——蝼蛄和蚂蚁。微小的生物。以此比喻力微、位低,无足轻重、不足挂齿之人。
撼泰山——摇动泰山。
(22)
 众水——众多小河。
(23)
 天威——此指帝王的威严,朝廷的声威。
(24)
 纳土——献出土地,表示归顺降服。
(25)
 蕞尔微生——犹言微小而卑下的生命。
(26)
 铭心刻骨——形容深切铭记,永志不忘之情。多用于表达感恩之辞。
(27)
 沥胆披肝——比喻真诚相见、竭尽忠诚之意。
(28)
 屏翰——犹言保卫,屏障护卫之意。
(29)
 屏营——犹言惶恐,彷徨,不知所措。
(30)
 分扬——当为纷扬,形容纷纷扬扬。
(31)
 摚风——此乃顶着风的意思。
(32)
 以上两句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句。其全诗为:“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全唐诗》三百四十四卷)
(33)
 卉服——用
葛做的衣服。此用以借指边远地区之少数民族。
雕题——即在额上刺花纹。
迓——犹迎接。
使星——即使者。
(34)
 把——动词,犹喝。
(35)
 怨望——谓怨恨,心怀不满。
(36)
 摆布——此谓安排。
(37)
 具服——指穿着朝廷盛装。
(38)
 禅宗——此指禅让帝位之尊。
(39)
 “无君子”以下两句——见《孟子·滕文公章句上》:“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意谓:滕国的土地狭小,但也有官吏与平民。没有官吏便没有人管理平民,没有平民也没有人养活官吏。
(40)
 此句原自《论语·八佾》:“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意为:孔子说:不开化的国家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国没有君主。这里乃是反问其无君主。
(41)
 一鼓而灭——击鼓一次即消灭。比喻乘锐气最盛之时,完全可以一举消灭。古时作战击鼓进军,首次击鼓,士气最盛。
(42)
 胡旋慢舞——古时西北少数民族的舞蹈。原于中亚地区流行,唐时传入中国。据《新唐书·礼乐志》知:“胡旋舞,舞者立毬上,旋转如风。”其慢舞则节奏较为舒缓、舞姿轻盈如飘。近时,我国西北演艺界有时有此表演,不知与古时有何不同。
(43)
 黄羊肉——黄羊乃野物,古人猎取后烹食,其肉不羶。
(44)
 广会——犹谓盛大的宴会。
(45)
 在迩——乃在即之意。
(46)
 戒谕——告诫训谕。
(47)
 茅山——不在永清县,乃在河北省遵化市哈嘴头口,产金。《地名大辞典》载此,今《中国历史地图集》未载。
(48)
 颉顽——此谓不相上下,互相抗衡,含有较量之意。
铜柱——铜制的柱子,此乃作为边界标志之界桩。古时击所谓蛮夷之敌,其降之,即立铜柱为表。 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之杭爱山。东汉时车骑将军窦宪领兵出塞,大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记汉威德之处。此则借指边塞。
(49)
 雨花台——在今江苏南京市中华门外,乃著名名胜。相传梁武帝时云光法师在此平顶低丘上讲经,感动诸天雨花,花坠为石,故称雨花台。
(50)
 燃灯古佛——即燃灯佛,旧称锭光佛,梵语意译。佛经说他生时身边周围光明如灯,故名。
(51)
 名利路——指争名逐利之路。
第九十回 五台山宋江参禅
双林渡燕青射雁
诗曰:
韩文参大颠
(1)
,东坡访玉泉
(2)

僧来白马寺
(3)
,经到赤乌年。
叶叶风中树,重重火里莲
(4)

无尘心镜净
(5)
,只此是金仙
(6)

原来五台山这个智真长老,是故宋时一个当世的活佛,知得过去未来之事。数载之前,已知鲁智深是个了身达命之人
(7)
,只是俗缘未尽,要还杀生之债,因此教他来尘世中走这一遭。本人宿根
(8)
,还有道心
(9)
,今日起这个念头,要来参禅投礼本师。宋公明亦然是素有善心,时刻点悟,因此要同鲁智深来参智真长老。当时众弟兄亦要同往,宋江难以阻挡,就与军师众皆计议,只除公孙胜道教外,可委副先锋掌管军马。四哨无人,可差金大坚、皇甫端、萧让、乐和一同卢俊义管领大队军马,陆续前进。
宋江与众将只带一千人马,同鲁智深来到五台山下,就将人马屯扎下营,先使人上山报知。宋江等众弟兄,都脱去戎装冠带,各穿随身锦绣战袍,步行上山。转到山门外,只听寺内撞钟击鼓,众僧出来迎接,向前与宋江、鲁智深等施了礼。数内有认的鲁智深的多,又见齐齐整整百馀个头领跟着宋江,尽皆惊羡不已。堂头首座来禀宋江道:“长老坐禅入定之际,不能相接,将军切勿见罪
(10)
,恕责则个
(11)
!”遂请宋江等先去知客寮内少坐。
供茶罢,侍者出来请道:“长老禅定方回
(12)
,已在方丈专候,启请将军进来。”宋江等一行百馀人,直到方丈,来参智真长老。那长老慌忙降阶而接,邀至上堂,各施礼罢。宋江看那和尚时,六旬之上,眉发尽白,骨格清奇,俨然有天台方广出山之相
(13)
。众人入进方丈之中,宋江便请智真长老上座,焚香礼拜。一行众将,都已拜罢,鲁智深向前插香礼拜。智真长老道:“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鲁智深默默无言。
宋江向前道:“久闻长老清德,争耐俗缘浅薄,无路拜见尊颜。今因奉诏破辽到此,得以拜见堂头大和尚,平生万幸。智深和尚与宋江做兄弟时,虽是杀人放火,忠心不害良善,善心常在。今引宋江等众弟兄来参大师。”智真长老道:“常有高僧到此,亦曾闲论世事循环。久闻将军替天行道,忠义于心,深知众将义气为重。吾弟子智深跟着将军,岂有差错。”宋江称谢不已。有诗为证:
谋财致命凶心重,放火屠城恶行多。
忽地寻思念头起,五台山上礼弥陀。
鲁智深将出一包金银彩段来,供献本师。智真长老道:“吾弟子此物,何处得来?无义钱财,决不敢受!”智深禀道:“弟子累经功赏积聚之物,弟子无用,特地将来献纳本师,以充公用。”长老道:“众亦难消
(14)
,与汝置经一藏,消灭罪恶,早登善果
(15)
。”鲁智深拜谢已了。宋江亦取金银彩段上献智真长老,长老坚执不受。宋江禀说:“我师不纳,可令库司办斋,供献本寺僧众。”当日就五台山寺中宿歇一宵,长老设素斋相待。不在话下。
且说次日,库司办斋完备,五台寺中法堂上鸣钟击鼓,智真长老会集众僧,于法堂上讲法参禅。须臾,合寺众僧都披袈裟坐具,到于法堂中坐下。宋江、鲁智深并众头领,立于两边。引磬响处
(16)
,两碗红纱灯笼,引长老上升法座。智真长老到法座上,先拈信香,祝赞道:“此一炷香,伏愿今上天子万岁万万岁,皇后齐肩
(17)
,太子千秋
(18)
,金枝茂盛,玉叶光辉,文武官僚同增禄位,天下太平,万民乐业!”再拈信香一炷:“愿今斋主身心安乐,寿算延长,日转千阶,名垂万载!”再拈信香一炷:“愿今国安民泰,岁稔年和,五谷丰登,三教兴隆,四方宁静,诸事祯祥,万事如意!”祝赞已罢,就法座而坐。两下众僧,打罢问讯,复皆侍立。
宋江向前拈香礼拜毕,合掌近前参禅道
(19)
:“某有一语,敢问吾师。”智真长老道:“有何法语要问老僧?”宋江向前道:“请问吾师:浮世光阴有限,苦海无边,人身至微,生死最大。特来请问于禅师。”智真长老便答偈曰:
“六根束缚多年
(20)
,四大牵缠已久
(21)
。堪叹石火光中
(22)
,翻了几个筋斗
(23)
。咦!阎浮世界诸众生
(24)
,泥沙堆里频哮吼。”
长老说偈已毕,宋江礼拜侍立。众将都向前拈香礼拜,设誓道:“只愿弟兄同生同死,世世相逢!”焚香已罢,众僧皆退,就请去云堂内请斋
(25)

众人斋罢,宋江与鲁智深跟随长老来到方丈内。至晚,闲话间,宋江求问长老道:“弟子与鲁智深本欲从师数日,指示愚迷,但以统领大军,不敢久恋。我师语录,实不省悟。今者拜辞还京,某等众弟兄此去前程如何?万望吾师明彰点化
(26)
!”智真长老命取纸笔,写出四句偈语
(27)

“当风雁影翻,东阙不团圆。
只眼功劳足,双林福寿全。”
写毕,递与宋江道:“此是将军一生之事,可以秘藏,久而必应!”宋江看了,不晓其意,又对长老道:“弟子愚蒙,不悟法语,乞吾师明白开解,以释某心前程凶吉。”智真长老道:“此乃禅机隐语
(28)
,汝宜自参
(29)
,不可明说,恐泄天机。”
长老说罢,唤过智深近前道:“吾弟子,此去与汝前程永别,正果将临
(30)
。也与汝四句偈去,收取终身受用。”偈曰:
“逢夏而擒,遇腊而执。
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鲁智深拜受偈语,读了数遍,藏于身边,拜谢本师。智真长老道:“吾弟子记取其言,休忘了本来面目!”说罢,又歇了一宵。
次日,宋江、鲁智深并吴用等众头领,辞别长老下山,众人便出寺来。智真长老并众僧,都送出山门外作别。
不说长老众僧回寺。且说宋江等众将,下到五台山下,引起军马,星火赶来
(31)
。众将回到军前,卢俊义、公孙胜等接着宋江众将,都相见了。宋江便对卢俊义等说五台山众人参禅设誓一事,将出禅语与卢俊义、公孙胜看了,皆不晓其意。萧让道:“禅机法语,等闲如何省的
(32)
!”众皆嗟呀不已
(33)

宋江传令,催趱军马起程。众将得令,催起三军人马,望东京进发。在路行了数日,五军前进到一个去处,地名双林渡。宋江在马上正行之间,仰观天上,见空中数行塞雁,不依次序,高低乱飞,都有惊鸣之意。宋江见了,心疑作怪;又听的前军喝采,使人去问缘由。飞马回报,原来是浪子燕青初学弓箭,向空中射雁,箭箭不空,却才须臾之间,射下十数只鸿雁,因此诸将惊讶不已。宋江教唤燕青飞马前来。
这燕青头戴着白范阳遮尘毡笠儿,身穿着鹅黄纻丝衲袄,骑一匹五明红沙马,弯弓插箭,飞马而来,背后马上捎带死雁数只,来见宋江。下马离鞍,立在一边。宋公明问道:“恰才你射雁来?”燕青答道:“小弟初学弓箭,见空中群雁而来,无意射之,不想箭箭皆中,误射了十数只雁。”宋江道:“为军的人,学射弓箭,是本等的事。射的亲
(34)
,是你能处。我想宾鸿避暑寒
(35)
,离了天山,衔芦渡关
(36)
,趁江南地暖,求食稻粱,初春方回。此宾鸿仁义之禽,或数十,或三五十只,递相谦让,尊者在前,卑者在后,次序而飞
(37)
,不越群伴。遇晚宿歇,亦有当更之报
(38)
。且雄失其雌,雌失其雄,至死不配,不失其意。此禽仁、义、礼、智、信五常俱备
(39)
:空中遥见死雁,尽有哀鸣之意,失伴孤雁,并无侵犯,此为仁也;一失雌雄,死而不配,此为义也;依次而飞,不越前后,此为礼也;预避鹰雕,衔芦过关,此为智也;秋南冬北,不越而来,此为信也。此禽五常足备之物,岂忍害之?天上一群鸿雁,相呼而过,正如我等弟兄一般。你却射了那数只,比俺弟兄中失了几个,众人心内如何?兄弟今后不可害此礼义之禽!”燕青默默无语,悔罪不及。
宋江有感于心,在马上口占一首诗道:
“山岭崎岖水渺茫,横空雁阵两三行。
忽然失却双飞伴,月冷风清也断肠。”
宋江吟诗罢,不觉自己心中凄惨,睹物伤情。当晚,屯兵于双林渡口。宋江在帐中,因复感叹燕青射雁之事,心中纳闷,叫取过纸笔,作词一首
(40)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4/1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