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精校校注)第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177

(64)
 竟天价——漫天里。价,语尾助词,无义。山东方言。
(65)
 须臾间——刹那间。
天关——天门。比喻烈火燃势之猛、火焰之高。
(66)
 地户——地之门户。比喻火势遍地漫延。
(67)
 一霎——喻瞬息之间。
(68)
 老君——指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春秋时期思想家。著有《道德经》。 
炼丹炉——炼制丹药的炉子。炼丹,道教法术。指将朱砂放于炉中炼制。以气功修练人体的精、气、神炼出的谓之内丹,以炉火烧炼药石炼出的谓之外丹。这是丹药的内外之分。
(69)
 “梁园”以下两句——意思是:这里虽好,不是久留之地。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在开封建造的园林,景致优美,是当时文人雅士宴集的胜地。
(70)
 厮赶——互相追赶。
(71)
 独木桥——用一根木头搭成的小桥,窄而险,景色却美。
(72)
 柴门——用柴木制做的门。
(73)
 酸醨——味酸而薄的酒。
(74)
 量酒——酒保、酒馆伙计。
(75)
 相如——姓司马,字长卿,小名犬子,成都人。西汉景帝时为武骑常侍,非其所好。贫无业,因与临邛令善,往依之。临邛富户卓王孙尝设宴县令,同时召请相如。酒酣,县令请相如鼓琴。时卓王孙之女文君新寡,相如以琴挑之,文君好之,遂奔相如,至成都。家徒四壁,文君不乐,逐双双复归临邛,尽卖车骑,买酒舍,文君当垆,相如自着犊鼻裈(围裙),与庸保杂作,涤器于市口。《汉书》有传。
(76)
 卓氏——卓文君。
(77)
 入伙——参加团伙。这里同“落草”,指进山当强盗。
(78)
 三岔口——不同去向的三条路线的交会地。
(79)
 三市六街——泛指京都的大街闹市。三市,一般指大市、早市、夜市。六街,唐时长安有六条中心大街,北宋汴京也有六街。
(80)
 鸾笙凤管——笙箫乐器之美称。
(81)
 花街柳陌——喻指娼妓集中的街巷。
(82)
 楚馆秦楼——泛指歌舞妓院风流场所。楚馆,楚灵王筑章华宫,选细腰者美人居之,因称楚馆。秦楼,秦穆公女弄玉善吹箫,穆公为建凤楼居之,因称秦楼。
(83)
 呼卢——今谓之赌博。
(84)
 买笑——即押妓,寻欢作乐。
(85)
 阆苑蓬莱——传说中皆是仙人所居之地。
(86)
 陪小心——言行格外注意,做出有礼貌安分的样子。
(87)
 州桥——据《东京梦华录》卷一《河道》得知,应是大汉桥。
(88)
 当头敕额——迎头有皇帝赐的匾额。
(89)
 龙鳞瓦砌——形容大殿所砌的瓦,密密地排着,犹如龙鳞之纹。
(90)
 龟背磨砖——形容大殿所用的砖,磨成六角形几何图案,犹如龟背之纹。
(91)
 幡竿——同“刹竿”。即佛寺前树立的刹竿。
(92)
 木鱼——佛教法器。相传佛家谓鱼昼夜不合眼,故刻圆木图鱼形,空其中,打击有声,用以警戒僧众昼夜警醒,不误思道。诵经礼佛时敲之,可配合节奏。
(93)
 云板——同“云版”。一种两端作云头形的长板,或铁质或木质,敲击响器。寺院里作为召集僧众礼佛、诵经、就餐时使用。
(94)
 幢幡——佛道庙观前所用的旌旗。幢,旗竿。幡,悬挂在竿上飘垂的长布旗。
(95)
 祖师堂——即祖堂。佛教安置祖师及开山建寺僧人塑像的庙堂。
(96)
 水陆会——即水陆道场。佛教法会的一种。届时僧众设坛于斋堂,诵经礼佛拜忏,普遍施舍饮食,以超度水陆一切亡灵,普济六道上(即众生轮回的六去处: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故称水陆会。
罗汉院——即供奉罗汉的殿堂。罗汉是佛教中修行最高者,谓已断烦恼,超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轮回,应受人天供养的尊者。
(97)
 知客寮——寺院接待游僧宾客的处所。
(98)
 问讯——僧人见面合掌致敬。
(99)
 本师——即亲教师,依之出家、授经、剃度者。
书——指信函。
(100)
 书札——书信。
(101)
 体面——犹言规矩、礼貌。
(102)
 即目——不久。
(103)
 七条——即“七条衣”、“七条袈裟”的省称。因衣有横截七条,故称。是僧人法衣中的上衣,礼拜、诵经、听讲、说戒时穿着的法衣。
(104)
 礼拜——此指僧徒向长老行礼致敬。
(105)
 没做道理处——不知如何是好,不知该说什么。
(106)
 法帖——佛寺内外来往的信件和文告。
(107)
 三拜——佛教以三拜表示身、口、意三业皆归敬。
(108)
 合掌——双手掌心相合,表示诚心诚意。
大德——指行满德高。
(109)
 别颜睽远——谓分别的神情已相隔久远。
(110)
 南北分宗——我国佛教禅宗分南北两个派别,这是自五祖弘忍之后分的。南宗为六祖慧能所创,主张“顿悟说”,遍行于南方;北宗为神秀所创,主张“惭悟说”,遍行于北方。因有“南能北秀”、“南顿北渐”之称。后来南宗大行于世。
(111)
 小浼——小小的恳托。
(112)
 落发——剃度出家。
(113)
 僧堂——即禅堂,坐禅之地。
(114)
 珍重——善加保重。
(115)
 行童——寺院童仆。
(116)
 分晓——犹言道理。
(117)
 安着——安排、容留之意。
(118)
 退居廨宇——寺院后闲置的官舍。廨宇,官舍。
(119)
 营内军健——驻军里的兵士。
(120)
 啰唣——吵闹。
(121)
 挂搭——把僧衣搭在挂钩上,喻指游僧投寺院暂住。
(122)
 住持管领——指久住管辖统领。
(123)
 首座——位居上座的僧人。
(124)
 头项——门类,项目。
(125)
 清职——闲差,无具体管辖事务。
(126)
 提点——寺院掌常住财务之僧。
院主——即寺主。
(127)
 藏主——寺院掌握金文,严设几案,常备汤茶香烛,延迎僧众看经的僧人。管理经书与看经者。
(128)
 殿主——管理大殿,负责拂拭尘埃,陈列供具,按时洒扫,庄饰香灯,以待信众瞻礼。
(129)
 阁主——寺院中小头目,管理阁楼诸事宜。
(130)
 化主——寺院常住租入有限,必藉化缘,得到施主布施,以添增财物帮助供给众僧求道。此事宜由化主组织安排。
(131)
 浴主——掌管众僧洗涤事宜,诸如汤水足不足,寒暖适不适,都在管理之列。
(132)
 主事——主持事务,当家做主。
(133)
 净头——负责厕所卫生、冲洗、夜间点灯等一切事宜。
(134)
 头事人员——为首的头面人物。
(135)
 交割——交接。
(136)
 左近——犹附近。
(137)
 泛常——犹言经常。
(138)
 寻闹——找茬吵闹。
(139)
 数中——其中,内里。
(140)
 翻筋斗——即翻跟头。
——即跌。
(141)
 指望——盼望。
(142)
 目下——眼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1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