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精校校注)第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177

(42)
 一物不成,两物见在——买卖不成,钱财货物还在。双方都不损失之意。
(43)
 没来由——没缘由,无缘无故。
(44)
 一跤——一跟头。
(45)
 颡根——咽喉的后部。
(46)
 坊隅——街头巷尾。
(47)
 款打——指入门的杖击拷打。
(48)
 长枷——一种将罪囚头部和上肢一同枷住的刑具,其于左扇末凿孔,可容三指,每夜禁囚上匣,用一铁索贯之,多以响铃系于索上,以防意外。因较一般枷长、宽、重,故称。
(49)
 登场——当场。
(50)
 保放——取保释放。
随衙——随班,此指审判大堂。
(51)
 青面使者——指狱神。古时狱中多设狱神庙。
(52)
 节级——监狱中看守罪囚的狱吏。
(53)
 吊绷揪——一种刑罚。即将身体用麻绳捆绑,施刑时吊起来揪紧。
(54)
 撒子角——一种刑具。即用绳子穿起五条小木棍,套在手指上,施刑时收紧绳子,夹紧手指。
(55)
 地狱——在世界下面,与世界上面的天堂相对,是个受苦之地。这里则是比喻险恶悲惨、受苦受难的境地。
(56)
 推司——推官,执掌勘问刑狱的官员。
首身——投案自首。
(57)
 苦主——指被杀者的家属。
(58)
 三推六问——三番六次地审问,即反反复复审问。
(59)
 招——招供。此指上文款状所云的罪。
(60)
 充军——古时的一种刑罚。即把罪囚发配到边远恶劣地区服苦役。这里是发配至大名府,显系从轻发落。
留守司——古时在皇帝巡幸、出征时,镇守京师或陪都的政府机构,以处理政务。北京是宋时之陪都,故有此设置。
留守——官名。多以重臣或地方长官兼任。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权力极大。
(61)
 科敛——征集、摊派、凑敛之意。
(62)
 棒疮——被棒击所伤而发炎。
(63)
 “五里单牌”以下两句——是远途行走赶路的套语。古时于路旁每五里封土为台,称土堠;每十里则封土两台,称双堠,是记里数的标志。又称之谓里隔柱,共高四至六尺不等。
(64)
 不时间——时时,经常。
(65)
 不数日——犹言没几天。
(66)
 太师——官名。位在太傅、太保之上。在宋代,以上三公多为宰相、亲王之加衔,表示恩宠,无实际职务。
(67)
 副牌——古时军中小头目牌头的副职。
(68)
 支——领取。
(69)
 告示——通告,示知。
(70)
 教场——教习操练和检阅军队的场地。
(71)
 衔环背鞍——以报恩的神话故事,比喻自己报恩的诚心。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写到黄雀衔环报答救命恩人杨宝的故事。背鞍,是说自己愿效背负马鞍之劳,效命于恩人。
(72)
 无徒——无赖之辈。
(73)
 交椅——即胡床,有扶手靠背的椅子。
(74)
 指挥使——军职名。禁卫之官。宋时殿前司及待卫亲军均有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
团练使——官名。主管本地区各州军事,宋时为武将兼衔,官阶高于刺史,低于防御史。
正制使——官名。制置使之正职。负责边防军务和地方秩序。
统领使——军职名。位在统制之下。 牙将——军中之中下级军官。
校尉——武散官名。汉时地位仅次将军,宋时地位已降低。
(75)
 都监——武将官名。宋时于边防冲要之路、各州府,皆设兵马都监,掌管本路、州的禁军屯戍、训练和边防事务。
(76)
 却早——犹言还早。
黄旗——古代军中大将的用旗。
(77)
 发擂——宋时谯楼启明、定昏、祭祀,皆捶鼓三通,俗称发擂。
(78)
 品画角——指吹奏管弦乐。据《古今事物考》云:画角之曲有三弄乃曹植所撰。其一曰:“为君难,为臣亦难,难又难。”其二曰:“创业难,守成亦难,难又难。”其三曰:“起家难,保家亦难,难又难。”(卷五)所以吹奏画角,使人昏晓闻之,可以有所儆发。
(79)
 三通——一通为三百三十三棰,捶打九百九十九棰,即三通。
(80)
 磨动——挥动。
(81)
 施逞——施展,呈现。
(82)
 拨——调拨。
军健——兵卒。
(83)
 即目——眼下。
(84)
 甲仗库——存放铠甲兵仗等武器的库房。
(85)
 不因——只因。
第十三回 急先锋东郭争功
青面兽北京斗武
诗曰:
得罪幽燕作配戎,当场比试较英雄。
棋逢敌手难藏幸
(1)
,将遇良才怎用功!
鹊画弓弯欺满月
(2)
,点钢枪刺耀霜风
(3)

直饶射虎穿杨手
(4)
,尽在输赢胜负中。
话说当时周谨、杨志两个勒马在于旗下,正欲出战交锋,只见兵马都监闻达喝道:“且住!”自上厅来禀复梁中书道:“复恩相:论这两个比试武艺,虽然未见本事高低,枪刀本是无情之物,只宜杀贼剿寇。今日军中自家比试,恐有伤损,轻则残疾,重则致命,此乃于军不利。可将两根枪去了枪头,各用毡片包裹,地下蘸了石灰,再各上马,都与皂衫穿着
(5)
,但是枪尖厮搠,如白点多者当输。此理如何?”梁中书道:“言之极当!”随即传令下去。两个领了言语,向这演武厅后去了枪尖,都用毡片包了,缚成骨朵
(6)
,身上各换了皂衫,各用枪去石灰桶里蘸了石灰,再各上马,出到阵前。
杨志横枪立马看那周谨时,果是弓马熟闲。怎生结束?头戴皮盔,皂衫笼着一副熟铜甲,下穿一对战靴,系一条绯红包肚
(7)
,骑一匹鹅黄马
(8)
。那周谨跃马挺枪直取杨志,这杨志也拍战马拈手中枪来战周谨。两个在阵前来来往往,翻翻复复
(9)
,搅做一团,扭做一块。鞍上人斗人
(10)
,坐下马斗马。
两个斗了四五十合。看周谨时,恰似打翻了豆腐的,斑斑点点,约有三五十处。看杨志时,只有左肩胛上一点白。梁中书大喜,叫唤周谨上厅看了迹,道:“前官参你做个军中副牌,量你这般武艺,如何南征北讨,怎生做的正请受的副牌?教杨志替此人职役。”
管军兵马都监李成上厅禀复梁中书道:“周谨枪法生疏,弓马熟闲。不争把他来逐了职事
(11)
,恐怕慢了军心。再教周谨与杨志比箭如何?”梁中书道:“言之极当!”再传下将令来,叫杨志与周谨比箭。两个得了将令,都扎了枪,各关了弓箭。杨志就弓袋内取出那张弓来,扣得端正,擎了弓,跳上马,跑到厅前,立在马上,欠身禀复道:“恩相,弓箭发处,事不容情,恐有伤损,乞请钧旨。”梁中书道:“武夫比试,何虑伤残,但有本事,射死勿论!”杨志得令,回到阵前。李成传下言语,叫两个比箭好汉各关与一面遮箭牌
(12)
,防护身体。两个各领了遮箭防牌,绾在臂上。杨志道:“你先射我三箭,后却还你三箭。”周谨听了,恨不得把杨志一箭射个透明。杨志终是个军官出身,识破了他手段,全不把他为事。怎见的两个比试?
一个天姿英发,一个锐气豪强。一个曾向山中射虎
(13)
,一个惯从风里穿杨。彀满处、兔狐丧命,箭发时、雕鹗魂伤。较艺术、当场比并
(14)
,施手段、对众揄扬。一个磨鞦解,实难抵当;一个闪身解,不可提防。顷刻内、要观胜负,霎时间、要见存亡。虽然两个降龙手,必定其中有一强。
当时将台上早把青旗磨动。杨志拍马望南边去,周谨纵马赶来,将缰绳搭在马鞍鞒上
(15)
,左手拿着弓,右手搭上箭,拽得满满地,望杨志后心飕地一箭。杨志听得背后弓弦响,霍地一闪,去镫里藏身
(16)
,那枝箭早射个空。
周谨见一箭射不着,却早慌了。再去壶中急取第二枝箭来,搭上弓弦,觑的杨志较亲,望后心再射一箭。杨志听得第二枝箭来,却不去镫里藏身。那枝箭风也似来,杨志那时也取弓在手,用弓梢只一拨,那枝箭滴溜溜拨下草地里去了
(17)

周谨见第二枝箭又射不着,心里越慌。杨志的马早跑到教场尽头,霍地把马一兜,那马便转身望正厅上走回来。周谨也把马只一勒,那马也跑回,就势里赶将来
(18)
。去那绿茸茸芳草地上,八个马蹄翻盏撒钹相似
(19)
,勃喇喇地风团儿也似般走
(20)

周谨再取第三枝箭,搭在弓弦上,扣得满满地,尽平生气力,眼睁睁地看着杨志后心窝上,只一箭射将来。杨志听得弓弦响,扭回身,就鞍上把那枝箭只一绰,绰在手里,便纵马入演武厅前,撇下周谨的箭。
梁中书见了大喜,传下号令,却叫杨志也射周谨三箭。将台上又把青旗磨动。周谨撇了弓箭,拿了防牌在手
(21)
,拍马望南而走。杨志在马上把腰只一纵,略将脚一拍,那马勃喇喇的便赶。杨志先把弓虚扯一扯,周谨在马上听得脑后弓弦响,扭动转身来,便把防牌来迎,却早接个空。周谨寻思道:“那厮只会使枪,不会射箭。等我待他第二枝箭再虚诈时,我便喝住了他,便算我赢了。”周谨的马早到教场南尽头,那马便转望演武厅来。杨志的马见周谨马跑转来,那马也便回身。
杨志早去壶中掣出一枝箭来,搭在弓弦上,心里想道:“射中他后心窝,必至伤了他性命。他和我又没冤仇,洒家只射他不致命处便了。”左手如托泰山
(22)
,右手如抱婴孩,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说时迟,那时快。一箭正中周谨左肩。周谨措手不及,翻身落马。那匹空马直跑过演武厅背后去了。众军卒自去救那周谨去了。
梁中书见了大喜,叫军政司便呈文案来,教杨志截替了周谨职役
(23)
。杨志喜气洋洋,下了马,便向厅前来拜谢恩相,充其职役。
只见阶下左边转上一个人来,叫道:“休要谢职
(24)
!我和你两个比试!”杨志看那人时,身材凛凛,七尺以上长短,面圆耳大,唇阔口方,腮边一部落腮胡须,威风凛凛,相貌堂堂,直到梁中书面前声了喏,禀道:“周谨患病未痊,精神不在,因此误输与杨志。小将不才,愿与杨志比试武艺。如若小将折半点便宜与杨志,休教截替周谨,便教杨志替了小将职役,虽死而不怨。”梁中书看时,不是别人,却是大名府留守司正牌军索超。为是他性急,撮盐入火
(25)
,为国家面上只要争气,当先厮杀,以此人都叫他做急先锋。
李成听得,便下将台来,直到厅前禀复道:“相公,这杨志既是殿司制使,必然好武艺。虽和周谨不是对手,正好与索正牌比试武艺,便见优劣。”梁中书听了,心中想道:“我指望一力要抬举杨志,众将不伏。一发等他赢了索超,他们也死而无怨,却无话说。”梁中书随即唤杨志上厅,问道:“你与索超比试武艺如何?”杨志禀道:“恩相将令,安敢有违。”梁中书道:“既然如此,你去厅后换了装束,好生披挂。”教甲仗库随行官吏,取应用军器给与,就叫:“牵我的战马,借与杨志骑。小心在意,休觑得等闲。”杨志谢了,自去结束。
却说李成分付索超道:“你却难比别人,周谨是你徒弟,先自输了。你若有些疏失,吃他把大名府军官都看得轻了。我有一匹惯曾上阵的战马并一副披挂
(26)
,都借与你。小心在意
(27)
,休教折了锐气!”索超谢了,也自去结束。
梁中书起身,走出阶前来。从人移转银交椅,直到月台栏杆边放下
(28)
,梁中书坐定。左右祗候两行
(29)
。唤打伞的撑开那把银葫芦顶茶褐罗三檐凉伞来
(30)
,盖定在梁中书背后。
将台上传下将令,早把红旗招动。两边金鼓齐鸣,发一通擂,去那教场中两阵内各放了个炮。炮响处,索超跑马入阵内,藏在门旗下
(31)
。杨志也从阵里跑马入军中,直到门旗背后。将台上又把黄旗招动,又发了一通擂,两军齐呐一声喊。教场中谁敢做声,静荡荡的。再一声锣响,扯起净平白旗。两下众官没一个敢走动胡言说话,静静地立着。
将台上又把青旗招动。只见第三通战鼓响处,去那左边阵内门旗下,看看分开,鸾铃响处,正牌军索超出马,直到阵前兜住马,拿军器在手,果是英雄。怎生打扮?但见:
头戴一顶熟铜狮子盔,脑后斗大来一颗红樱。身披一副铁叶攒成铠甲,腰系一条镀金兽面束带
(32)
,前后两面青铜护心镜。上笼着一领绯红团花袍,上面垂两条绿绒缕颔带;下穿一双斜皮气跨靴。左带一张弓,右悬一壶箭,手里横着一柄金蘸斧。坐下李都监那匹惯战能征雪白马。
看那匹马时,又是一匹好马。但见:
两耳如同玉箸
(33)
,双睛凸似金铃
(34)
。色按庚辛,仿佛南山白额虎;毛堆腻粉,如同北海玉麒麟。冲得阵,跳得溪
(35)
,喜战鼓性如君子
(36)
;负得重,走得远,惯嘶风必是龙媒
(37)
。胜如伍相梨花马,赛过秦王白玉驹。
左阵上急先锋索超兜住马,
着金蘸斧
(38)
,立马在阵前。
右边阵内门旗下,看看分开。鸾铃响处,杨志提手中枪出马,直至阵前,勒住马,横着枪在手,果是勇猛。怎生结束?但见:
头戴一顶铺霜耀日镔铁盔,上撒着一把青缨。身穿一副钩嵌梅花榆叶甲,系一条红绒打就勒甲绦,前后兽面掩心。上笼着一领白罗生色花袍,垂着条紫绒飞带;脚登一双黄皮衬底靴
(39)
。一张皮靶弓,数根凿子箭
(40)
,手中挺着浑铁点钢枪。骑的是梁中书那匹火块赤千里嘶风马。
看时,又是一匹无敌的好马。但见:
鬃分火焰,尾摆朝霞。浑身乱扫胭脂,两耳对攒红叶。侵晨临紫塞,马蹄迸四点寒星;日暮转沙堤,就地滚一团火块。休言火德神驹
(41)
,真乃寿亭赤兔
(42)
。疑是南宫来猛兽,浑如北海出骊龙。
右阵上青面兽杨志,拈手中枪,勒坐下马,立于阵前。
两边军将暗暗地喝采,虽不知武艺如何,先见威风出众。正南上旗牌官拿着销金令字旗,骤马而来,喝道:“奉相公钧旨,教你两个俱各用心。如有亏误处,定行责罚;若是赢时,多有重赏!”
二人得令,纵马出阵,都到教场中心,两马相交,二般兵器并举。索超忿怒,轮手中大斧,拍马来战杨志。杨志逞威,拈手中神枪,来迎索超。两个在教场中间,将台前面,二将相交,各赌平生本事。一来一往,一去一回,四条臂膊纵横,八只马蹄撩乱。但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1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