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精校校注)第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177

征旗蔽日,杀气遮天。一个金蘸斧,直奔顶门;一个浑铁枪,不离心坎。这个是扶持社稷,毗沙门托塔李天王
(43)
;那个是整顿江山,掌金阙天蓬大元帅
(44)
。一个枪尖上吐一条火焰,一个斧刃中迸几道寒光。那个是七国中袁达重生
(45)
,这个是三分内张飞出世
(46)
。一个似巨灵神忿怒,挥大斧劈碎西华山;一个如华光藏生嗔,仗金枪搠透锁魔关。这个圆彪彪睁开双眼,肐查查斜砍斧头来;那个必剥剥咬碎牙关,火焰焰摇得枪杆断。这个弄精神,不放些儿空
(47)
;那个觑破绽,安容半点闲!
当下杨志和索超两个斗到五十馀合,不分胜败。月台上梁中书看得呆了。两边众军官看了,喝采不迭。阵面上军士们递相厮觑道:“我们做了许多年军,也曾出了几遭征,何曾见这等一对好汉厮杀!”李成、闻达在将台上不住声叫道:“好斗!”
闻达心里只恐两个内伤了一个,慌忙招呼旗牌官拿着令字旗,与他分了。将台上忽的一声锣响,杨志和索超斗到是处
(48)
,各自要争功,哪里肯回马。旗牌官飞来叫道:“两个好汉歇了,相公有令!”杨志、索超方才收了手中军器,勒坐下马,各跑回本阵来,立马在旗下,看那梁中书,只等将令。
李成、闻达下将台来,直到月台下禀复梁中书道:“相公,据这两个武艺一般,皆可重用。”梁中书大喜,传下将令,叫唤杨志、索超。旗牌官传令,唤两个到厅前,都下了马,小校接了二人的军器。两个都上厅来,躬身听令。梁中书叫取两锭白银,两副表里来
(49)
,赏赐二人。就叫军政司将两个都升做管军提辖使,便叫贴了文案,从今日便参了他两个
(50)
。索超、杨志都拜谢了梁中书,将着赏赐下厅来。解了枪刀弓箭,卸了头盔衣甲,换了衣裳。索超也自去了披挂,换了锦袄。都上厅来,再拜谢了众军官,入班做了提辖。众军卒打着得胜鼓,把着那金鼓旗先散。梁中书和大小军官,都在演武厅上筵宴。
看看红日沉西,筵席已罢,众官皆欢。梁中书上了马,众官员都送归府。马头前摆着这两个新参的提辖,上下肩都骑着马,头上都带着花红
(51)
,迎入东郭门来。两边街道扶老携幼,都看了欢喜。梁中书在马上问道:“你那百姓欢喜为何,莫非哂笑下官?”众老人都跪下禀道:“老汉等生在北京,长在大名府,不曾见今日这等两个好汉将军比试。今日教场中看了这般敌手,如何不欢喜?”梁中书在马上听了大喜。回到府中,众官各自散了。索超自有一班弟兄
(52)
,请去作庆饮酒。杨志新来,未有相识,自去梁府宿歇,早晚殷勤,听候使唤。都不在话下。
且把这闲话丢过,只说正话
(53)
。自东郭演武之后,梁中书十分爱惜杨志,早晚与他并不相离。月中又有一分请受,自渐渐地有人来结识他。那索超见了杨志手段高强,心中也自钦伏
(54)

不觉光阴迅速,又早春尽夏来,时逢端午,蕤宾节至
(55)
。梁中书与蔡夫人在堂家宴,庆贺端阳。但见:
盆栽绿艾
(56)
,瓶插红榴。水晶帘卷虾须
(57)
,锦绣屏开孔雀。菖蒲切玉
(58)
,佳人笑捧紫霞杯;角黍堆金
(59)
,美女高擎青玉案
(60)
。食烹异品,果献时新。弦管笙簧,奏一派声清韵美;绮罗珠翠,摆两行舞女歌儿。当筵象板撒红牙,遍体舞裙拖锦绣。消遣壶中闲日月,遨游身外醉乾坤。
当日梁中书正在后堂与蔡夫人家宴,庆赏端阳。酒至数杯,食供两套,只见蔡夫人道:“相公自从出身,今日为一统帅,掌握国家重任,这功名富贵从何而来?”梁中书道:“世杰自幼读书,颇知经史。人非草木,岂不知泰山之恩,提携之力?感激不尽!”蔡夫人道:“丈夫既知我父亲之恩德,如何忘了他生辰?”梁中书道:“下官如何不记得!泰山是六月十五日生辰,已使人将十万贯收买金珠宝贝,送上京师庆寿。一月之前,干人都关领去了,见今九分齐备。数日之间,也待打点停当
(61)
,差人起程。只是一件,在此踌躇:上年收买了许多玩器并金珠宝贝,使人送去,不到半路,尽被贼人劫了,枉费了这一遭财物,至今严捕贼人不获。今年教谁人去好?”蔡夫人道:“帐前见有许多军校,你选择知心腹的人去便了。”梁中书道:“尚有四五十日,早晚催并礼物完足
(62)
,那时选择去人未迟。夫人不必挂心!世杰自有理会。”当日家宴,午牌至二更方散。自此不在话下。
不说梁中书收买礼物玩器,选人上京去庆贺蔡太师生辰。且说山东济州郓城县新到任一个知县,姓时名文彬,当日升厅公座。但见:
为官清正,作事廉明。每怀恻隐之心,常有仁慈之念。争田夺地,辨曲直而后施行;斗殴相争,分轻重方才决断。闲暇抚琴会客,也应分理民情。虽然县治宰臣官,果是一方民父母
(63)

当下知县时文彬升厅公座,左右两边排着公吏人等。知县随即叫唤尉司捕盗官员
(64)
,并两个巡捕都头
(65)
。本县尉司管下,有两个都头:一个唤做步兵都头,一个唤做马兵都头。这马兵都头,管着二十匹坐马弓手,二十个土兵。那步兵都头,管着二十个使枪的头目,二十个土兵。
这马兵都头姓朱名仝,身长八尺四五,有一部虎须髯,长一尺五寸,面如重枣
(66)
,目若朗星,似关云长模样,满县人都称他做美髯公
(67)
。原是本处富户,只因他仗义疏财,结识江湖上好汉,学得一身好武艺。怎见的朱仝气象
(68)
?但见:
义胆忠肝豪杰,胸中武艺精通。超群出众果英雄。弯弓能射虎,提剑可诛龙。一表堂堂神鬼怕,形容凛凛威风。面如重枣色通红。云长重出世,人号美髯公。
那步兵都头姓雷名横,身长七尺五寸,紫棠色面皮,有一部扇圈胡须。为他膂力过人,能跳二三丈阔涧,满县人都称他做插翅虎。原是本县打铁匠人出身,后来开张碓坊
(69)
,杀牛放赌。虽然仗义,只有些心匾窄
(70)
。也学得一身好武艺。怎见得雷横气象?但见:
天上罡星临世上,就中一个偏能。都头好汉是雷横。拽拳神臂健,飞脚电光生。江海英雄当武勇,跳墙过涧身轻。豪雄谁敢与相争?山东插翅虎,寰海尽闻名。
因那朱仝、雷横两个,非是等闲人也,以此众人保他两个做了都头,专管擒拿贼盗。当日知县呼唤,两个上厅来,声了喏,取台旨。知县道:“我自到任以来,闻知本府济州管下所属水乡梁山泊,贼盗聚众打劫,拒敌官军。亦恐各处乡村盗贼猖狂,小人甚多。今唤你等两个休辞辛苦,与我将带本管土兵人等,一个出西门,一个出东门,分投巡捕。若有贼人,随即剿获申解
(71)
,不可扰动乡民。体知东溪村山上有株大红叶树
(72)
,别处皆无。你们众人采几片来县里呈纳,方表你们曾巡到那里。各人若无红叶,便是汝等虚妄,官府定行责罚不恕。”两个都头领了台旨,各自回归,点了本管土兵,分投自去巡察。
不说朱仝引人出西门自去巡捕。只说雷横当晚引了二十个土兵,出东门绕村巡察,遍地里走了一遭,回来到东溪村山上,众人采了那红叶,就下村来。行不到三二里,早到灵官庙前
(73)
,见殿门不关,雷横道:“这殿里又没有庙祝
(74)
,殿门不关,莫不有歹人在里面么?我们直入去看一看。”众人拿着火,一齐照将入来,只见供桌上赤条条地睡着一个大汉
(75)
。天道又热
(76)
,那汉子把些破衣裳团做一块作枕头,枕在项下,齁齁的沉睡着了在供桌上。雷横看了道:“好怪,好怪!知县相公忒神明,原来这东溪村真个有贼。”大喝一声,那汉却待要挣挫
(77)
,被二十个土兵一齐向前,把那汉子一条索子绑了,押出庙门,投一个保正庄上来
(78)

不是投那个去处,有分教:直使得东溪村里,聚三四筹好汉英雄;郓城县中,寻十万贯金珠宝贝。正是:天上罡星来聚会,人间地煞得相逢。
毕竟雷横拿住那汉投解甚处来?且听下回分解。
--------------------
(1)
 藏幸——也作“藏行”。本是弈棋术语。意思是不露机锋、手段。
(2)
 满月——形容弓弯至满,类满月之势。
(3)
 点钢枪——本书所见武器多是点钢制做,是于铁中添加钢,不是纯钢。
(4)
 直饶——即使,纵然使。
穿杨手——射箭能于远处穿透杨柳树叶的射击能手。我国历史上是指战国时楚国养由基,善射,去柳叶百步,百发百中。
(5)
 与——犹言给。
皂衫——黑色战衣。
(6)
 骨朵——古时的一种武器。用铁或硬木制成,即在长棒顶端呈蒜头形,名叫“胍
”,后用于仪仗,俗称“金瓜”。此处是比喻缚成骨朵形。
(7)
 包肚——即抱肚,以阔带裹肚腹。
(8)
 鹅黄——指鹅黄色。
(9)
 翻翻复复——即一次又一次地来回重复。翻复,即反复。
(10)
 鞍——马鞍。
(11)
 不争——犹言如果,要是。
(12)
 遮箭牌——指盾牌。古代战场用于遮挡敌人刀箭、保护自己身体的战具。
(13)
 山中射虎——用晋时周处于南山射虎事。周处少时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里患之。与南山之虎、长桥之蛟,称为三害。处乃射虎斩蛟,决意从陆机、陆云求学,励志为善,仕吴为东观左丞。归晋,迁御史中丞,后与齐万年交战,死谥孝。著有《风土记》。是为改过自新的典范之一。
(14)
 比并——犹较量。
(15)
 鞍鞒——马鞍前弓起,形似桥,故名。
(16)
 镫里藏身——即留一脚踏镫,一脚出镫离鞍,蜷曲身体,藏于马鞍一侧,由马身遮住,使对方看不见,乃骑兵战时之一技。
(17)
 滴溜溜——形容圆转自如快捷迅速的样子。
(18)
 就势——犹趁机就便。
(19)
 翻盏撒钹——形容奔马四蹄点地、疾腾奔跳的样子。
(20)
 勃喇喇——犹言突然勃起。
风团儿——形容走动步态犹如风团儿滚动之速。
(21)
 防牌——即盾牌。
(22)
 “左手”以下两句——形容善射之技巧。《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范蠡进善射者陈音,陈音言射之道:“左蹉右足,横左手若附枝,右手若抱儿。”即右手发之,左手不知,弓开如满月,箭发似流星的阵势。
(23)
 截替——犹顶替。
(24)
 谢职——犹辞职。
(25)
 撮盐入火——盐投火中,火势立即猛烈,以喻其性情暴躁、点火就着、急如星火的秉性。
(26)
 惯曾——经常。
(27)
 在意——即注意。
(28)
 月台——赏月的露天高台,乃极好的观赏之地。
(29)
 祗候——泛指旧时官府贴身小吏。
(30)
 三檐伞——旧时仪仗行列中常用的伞盖。伞边有二层、三层之分,三层高于二层。一般用青罗
做盖,已威义整肃,气象轩昂。这里用的是遮阳凉伞,茶褐色丝罗做的,盖顶上镶着银葫芦,自然更是豪华至极。
(31)
 门旗——军阵,军营门前的旗帜。
(32)
 镀金——涂于外面的金,谓镀金。
(33)
 玉箸——喻马耳之直挺,锐而小的样子。
(34)
 凸——凸出。
金铃——喻马眼之亮而圆。
(35)
 跳得溪——用刘备尝潜遁出行,所乘马名的卢,堕襄阳城西檀溪水中,溺不得出,备急曰:“的卢,今日厄,可不努力。”的卢乃一跃三丈,遂得过溪的故事,赞索超所骑之马。
(36)
 战鼓——古代作战时为鼓舞士气所击之鼓。
君子——指才德兼备之士。此喻马之温顺。
(37)
 嘶风——形容马势雄猛,习惯于迎风嘶叫。
龙媒——《汉书·礼乐志》有云:“天马徕龙之媒。”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言天马者乃神龙之类,今天马已来,此龙必至之效也。”后因称骏马为“龙媒”。
(38)
 挜——挥动。
(39)
 登——动词,穿。
(40)
 凿子箭——即一插刃凿子箭。因箭头像凿子,故称。宋时箭有多种,此外尚有狼牙箭、鸭嘴箭、出尖四楞箭等。
(41)
 火德神驹——火德星君,传说中之火神,以此喻神马。
(42)
 寿亭——即关羽。曹操封关羽为汉寿亭侯。汉寿为县名(乃武陵属地),亭侯为汉代列侯中食禄于亭者。
赤兔——名马之名。吕布有骏马名赤兔,常骑乘。这马浑身上下,如血似鲜红,尾鬃亦如火,是射兔马,旱地行,如见兔子,决跑不了,故称赤兔马。此马尝为侯成盗去,但在骑马浮水而逃时,恰遇关公巡查警戒,遂为关公所得。
(43)
 毗沙门——佛教语。四天王之一。又名多闻天王,俗称托天王。为佛教中护法的天神。
李天王——相传玉皇因世间多魔王,即命驾下大罗仙那吒临凡,以故托脱于李靖母,生下李靖,七日即能战,杀九龙。《西游记》写到他手降妖宝塔,故称托塔天王。
(44)
 天蓬元帅——天神名。
(45)
 七国——指战国时秦、楚、燕、齐、韩、赵、魏七国。
袁达——齐国猛将。元代讲史话本《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全相平话五种》中)写到袁达勇猛善战的风采。
(46)
 三分——指三国。
张飞——字益德,东汉末涿郡人。与关羽同事刘备,雄壮威猛,尝以二十骑于长坂拒曹操追兵,敌不敢近,因称为万人敌。
(47)
 不放——犹言不让、不给。
(48)
 是处——犹得意时,紧要关头。
(49)
 两副表里——两套衣服面子和里子。
(50)
 参——此乃任用之意。
(51)
 花红——红花或红彩。
(52)
 一班——一批,一群,一些。
(53)
 “只说”以上两句——犹言“闲话少说,言归正传”。
(54)
 钦状——敬服。
(55)
 蕤宾节——即端午节。蕤宾,原是古乐十二律之一。位于午,在五月,故又是阳历五月的别称。
(56)
 绿艾——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开小黄花,可做药材。旧时端午节至,家家置艾叶一束挂在门框上,以驱邪防病。还用此与粽子、鸡蛋煮于一锅,是百姓过端午的基本食品。
(57)
 虾须——帘子的别称。传说大虾出海中者长二三丈,游则竖其须,高出水面,须长数尺,可为帘。
(58)
 菖蒲切玉——菖蒲,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有香气,叶狭长似剑。旧时端午节用菰叶包粽子。亦有烧艾灰淋汁水煮粽,其色似金。所以古词有云:“角黍包金,香蒲切玉。”香蒲即菖蒲。
(59)
 角黍——即粽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1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