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校对)第2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9/699

  女子的眼睛顿时瞪大了,她惊讶万分道:“你、你就是安西节度使李庆安?不,不可能!”
  “为什么不可能?”
  “我的上帝!李庆安怎么会这样年轻,你多少岁?啊!恕我冒昧。”
  李庆安不想和她多说什么,便摆摆手笑道:“我建议你们立刻离开这里,这里不安全,祝你们一路顺风,早日回到君士坦丁堡。”
  女子笑了,笑得有些狡黠,“能认识李庆安将军,我十分荣幸,我叫爱伦尼,不过我不是拜占庭人,我是西罗马人。”
  李庆安哈哈大笑,“西罗马早在三百年前便被日耳曼人灭亡了,现在那里是法兰克王国的查理一世当政,不,罗马应该是属于教皇国,我说得对吗?”
  这下,不仅年轻的女子愣住了,就连她的同伴们都惊讶无比,纷纷交头接耳地议论,女子愣了半天才道:“尊敬的李将军,你怎么会知道这些?”
  “我去过的地方要比你多得多,我还去过盎格鲁—撒克逊人征服的不列颠岛,好了,时辰不早,你们可以上路了,如果你们愿意在城外住一晚,我也不反对,但城内你们不能呆了,这是我的命令,你明白吗?”
  说完,李庆安优雅地向她行了一个西方绅士礼仪,转身便扬长而去,那女子注视着李庆安的背影,目光中充满了疑惑和好奇。
第二百四十章
攻心奇兵
  从怛罗斯城视察回来,李庆安便投入到紧张的备战之中,王昌龄从北庭带来了五百名军械工匠,这更使得他的备战如虎添翼,唐军在大营后面修建了一座军械营,又抽三千名身强力壮的士兵前来协助,打造投石机,制造十发床弩,秘密配制火药包,军械营到处是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不时从森林深处传来一声诡异的闷响,惊跑出了大量的动物,那是唐军在试验火药的效果。
  不久,施三娘也率领二百名女护兵赶到了拓枝城,她们在拓枝城内建立的后勤总医院,但仅靠她们二百人,人数还是少了一点,唐军便在拓枝城内招募了三百名年轻体壮的胡娘,补充为女护兵,让她们接受强化训练后,也参与到救死扶伤的队伍中来。
  这件事还有一个小插曲,刚开始唐军在城内贴出招募告示,应聘者却寥寥无几,石国人都以为唐军是在招募军妓,后来唐军加了工钱,还是没有什么人来应聘,后来李庆安请哈桑王子出面澄清事实,这是招募救助伤员的女兵,不是什么军妓。
  哈桑王子甚至让自己的几个小妾也参加了女护兵,这才打消了石国的顾虑,招募处顿时门庭若市,唐军开出优厚的待遇使石国女子趋之若鹜,仅一天功夫,三百名年轻能干的女护兵便全部招募齐全。
  或许意识到自己已经和唐军上了一条船,石国在协助备战上也格外的尽力,粮食和牛羊就不用说了,石国盛产棉花,库存的白叠布全部提供出来,装满烈酒的酒窖也一搬而空,另外,拓枝城内大大小小近百个手工作坊也承接了唐军箭矢的制造,几乎整个石国都动员起来了。
  这天上午,李庆安陪同哈桑王子在后勤总医院内视察,总医院设在石国旧宫,这里原来是石国副王的宫殿,副王离开拓枝城后,这里曾经是大食人统帅官署,现在闲置着,便成了唐军的后勤总医院。
  宫殿占地很大,有一百多间房屋,另外紧挨着宫殿的几座闲置的贵族宅院也被临时征用了,围墙被拆除,连成一片,可同时容纳三千名伤兵,除了女护兵,还有五十名唐军军医,甚至拓枝城的几十名粟特名医们也被聘用了。
  两人在医院中走了一圈,新招募的胡娘护兵们正在接受训练,几名会突厥语的老护兵给她们示范着,用酒消毒,清洗伤口、止血、上药,并用条状的白叠布缠绕伤口,其实也不是很难,关键是熟练,还要交代一些特别的注意事项,比如被投矛刺伤,不能走动,必须平躺静卧,防止体内流血。
  哈桑在一旁听了片刻,便对李庆安笑道:“我听说大唐建国时,平阳公主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男子,今天大将军用女兵来护理伤员,也必然会传为美谈。”
  李庆安笑了笑道:“用女兵来护理伤员是我在打石堡城时想到的,当时我们解救了一批被吐蕃人掳掠的唐朝妇女,她们大多无家可归,那时我们人手不够,便让她们来帮忙照顾伤兵,结果效果奇好,用女人来照顾伤兵不仅是她们细心,会照顾人,而且她们能让伤兵平静下来,消除他们的紧张和害怕,这些是男人办不到的。”
  说到这,李庆安不由有些感慨,叹道:“我还记得第一次打碎叶时,我们伤了一千余人,若照从前,这些伤兵至少要死掉一半,但最后只重伤而死数十人,其余全部活下来了,这便是女护兵们的功劳,其实在战场上真正被杀死的,除了一刀砍掉脑袋、戳穿心脏外,其他都是伤兵,大多是因伤失血过多而死,若抢救及时,至少能救活一半,所以战争的后勤保障极为重要。”
  李庆安提到第一次碎叶战役,哈桑王子不由有些脸红,他连忙岔开话题道:“大将军带有五万军队,加上拔汗那一万军,还有我们石国的两万军,一共是八万军队,我担心兵力上可能会不足。”
  李庆安看了他一眼,笑道:“你不用担心,打仗不是兵力多就能获胜,很多时候需要谋略,兵者,诡道也,善出奇兵也是获胜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我去怛罗斯城之前,托付你的那件事,那就是我的奇兵。”
  哈桑猛然想起,他不由担忧地问道:“不知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李庆安目光向南方望去,他自言自语道:“我想他们应该能圆满完成任务。”
  ……
  从呼罗珊首府木鹿出发,向东行八百余里,越过茫茫的戈壁沙漠,便到达了阿姆河,渡过阿姆河,继续向东北方向走五百里,便进入了河中地区,抵达粟特九国中的第一个国家,安国,大食叫它布哈拉,布哈拉也就是安国的都城。
  沿着那密河继续向东走,先后经过东安国、何国、西曹国,最后达到康国都城撒马尔罕,另外还有条南线,也就是经小史国、史国、米国,最后也到撒马尔罕,这次大食军备战的主线路是北线,走这条线可以动员更多的军队。
  北线一路上是浩浩荡荡的大食军和各种辎重骆驼队,近万头骆驼背负着不计其数的各种军械物资,沿着大路昂首阔步而行,一队队呼罗珊步兵和骑兵列队疾走,他们中有身穿黑衣,外罩皮甲的轻骑兵,大多手执长矛和铜盾;也有人与马都披满重甲的重骑兵,他们行军缓慢,走在最后。
  在中间还有一支身着铁鳞甲,手执特长矛的步兵队,他们一样手执小圆盾,但他们的长矛非同寻常,足足长三丈,换算成今天的长度,也就是六米,这就是著名的马其顿方阵,由八千人组成,这八千人中不仅有重步兵,还有轻装盾兵、辅助兵以及骑兵,这是阿布·穆斯林挑选最精锐、最骁勇善战的士兵组成,由波斯大将哈里德·巴尔马克负责训练。
  阿布·穆斯林已在哈里发面前立下了军令状,将彻底击溃唐军,将唐军赶回碎叶,为此,他做了周密的部署,几乎动用了呼罗珊所有的战争资源,他的五万大军,除了一万人由伊布拉欣率领前往信德外,又留一万军镇守呼罗珊,他又在投降的倭马亚军队中招募了两万士兵,一共五万人出征河中,仅凭这五万人是不够的,为此他又下令在河中地区,再集中各国军队五万人,最后他的总兵力达到了十万。
  前锋大将是撒马尔罕总督齐雅德,他负责在河中地区集合军队、筹集粮食和招募民夫。
  阿布·穆斯林已经没有退路,曼苏尔率领三万叙利亚军也已从南线开往撒马尔罕。
  小史国的都城那色波是个盛产宝石的城市,商人们从这里携带宝石去遥远的大唐贩卖,可获得巨额利润,因此这里也是粟特商人们的云集之地,尤其是来自撒马尔罕的商人,人数多达数千人,他们活跃在那色波的城内和周围的各个矿山里,将这里盛产的宝石带向四面八方。
  在大食东扩之前,那色波几乎九成的民众都信仰袄教,袄教全盛之时,整座城市里布满了大大小小近百座神庙,各种阿胡拉马兹的雕像更是遍布全城,甚至每户人家都有,但大食东扩后,小史国首当其冲,那色波几乎所有的神庙都被大食军捣毁,所有的神像都被砸烂,民众们被迫改信伊斯兰教,坚持不改信教者则被课以重税,几十年后,那色波信仰袄教的民众已剩下不四成,他们仍坚持自己的信仰,没有神庙,就向太阳膜拜。
  但一场针对什叶派起义的镇压使那色波一万余人被杀,近二万人被抓过阿姆河卖为奴隶,家家户户都被洗劫一空,原本繁华的宝石之城开始变得冷清下来。
  那色波不在呼罗珊大道上,而是一条支线相连,距大道约六十余里,这几天那色波十分平静,大食军队已经开走了,那色波剩下的二千士兵也全部被带走,整个城池都处于一种不设防状态。
  温暖的太阳照在那色波城中,在城市中心的广场上聚集了近三万名那色波民众,今天是袄教的收谷节,信徒们集中在广场上跪拜,向温暖的太阳默默地祈祷着。
  广场上原本有一座巨大的神庙,仅次于撒马尔罕的主神庙,神庙前也有一座雕像,它们原本是那色波人心中最神圣的地方,但神庙和雕像已经在二十年前被毁掉了,只剩下一片废墟,这片废墟至今还保存着,三万信徒就跪拜在这片废墟前,吟诵经文的声音响彻广场,声音中包含着对大食人的愤怒。
  这时,一支由三百多人组成的骆驼队从西北方向缓缓而来,马队中有一辆木质平板马车,由五匹骆驼拉拽,上面放着一件巨大的物品,用厚厚的布匹包裹。
  这三百多人都和普通粟特人打扮得没什么区别,穿着宽大的袍子,头上裹着头巾,他们和丝绸之路上随处可见的商人一样普通。
  但他们中间很多人的面孔显然不是粟特人,也不是突厥人,而是东方人,他们便是李庆安派来的特别行动队,来执行一项重要的任务。
  向导是几名石国的粟特人,他们非常熟悉河中地区的地形,避开了大食人的哨卡,从北门进入了那色波,那色波的守军已经没有了,城门口只有十几个老弱的守门人,几乎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
  这支队伍的到来最初没有引起信徒们的注意,他们正全心全意地在长老的引领下对着太阳祈祷,就在这时,后面的信徒忽然发生一阵骚动,大家被惊动了,纷纷回头望去,顿时很多人都惊呆了。
  唐军们已经脱去了粟特人宽大的长袍和头带,露出了唐军的铠甲,恢复了他们的本来面目。
  “是唐军!”
  忽然有几个来自撒马尔罕的商人认出来了,他们惊呼起来,唐军到来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三万多教众都知道唐军到来了,广场上一片议论纷纷,人人都惊讶不已,前方并没有传来打仗的消息,唐军怎么会来了?
  唐军拖着巨大的平板车,绕过人群,来到那片被捣毁神庙的废墟前停了下来,众人不知道他们要做什么,但又没有人敢上前来询问,心中充满了疑惑。
  这时,那色波的袄教长老走上前施礼道:“请问你们来这里有什么贵干?”
  领路的粟特人恭敬地回答道:“尊敬的长老,我们来自石国,唐军愿意帮助我们恢复信仰,没有对主神的不敬,让他们尽力吧!”
  他在长老耳边低声说了几句,长老惊呼一声,“我的主神啊!”
  他对巨大物品跪了下来,广场上一片议论纷纷,谁都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这时,唐军一齐用力,慢慢地将巨大物品卸下马车,竖了起来,几名唐军解开了捆在上面的绳索,随着遮布被扯下,广场同时发出了一片惊叹声,所有的人都跪了下来,虔诚地叩拜着。
  在废墟的前面出现了一尊光明神阿胡拉马兹的石制雕像,他双手举向天空,呼唤着太阳给予大地光明,雕刻栩栩如生,这是近二十年来,那色波出现的第一主神雕像,无数人都激动得流下了泪水,他们将整个身心都趴在大地上,默默呼唤着圣洁的光明之神。
  这时,一名石国粟特人用粟特语高声喊道:“所有光明神的子民啊!我们来自拓枝城,大唐的军队支持我们的信仰,他们为我们修建神庙,重塑神像,让我们为光明主神重临那色波一齐祈祷吧!”
  就在三万信徒的祈祷声中,三百唐军悄悄离开了那色波城,离开了小史国。
  唐军重塑光明神阿胡拉马兹雕像的事件不仅发生在那色波,袄教秋收节这一天,康国、安国、米国、何国、东曹国等粟特国家的某一座驻防空虚的小城市里,都同时发生了唐军重塑阿胡拉马兹雕像的重大事件,这个重大事件俨如一阵风暴席卷河中诸国,在粟特各国中掀起了滔天的巨浪。
第二百四十一章
神庙危机
  “咔嚓!”的一声响,阿布·穆斯林拔出剑将桌案一剑砍断,他怒火万丈,又一脚踢翻了小桌子,小桌子上码得高高的羊皮卷全部滚落在地。
  “传我的命令!”他回头一声怒吼,“各地出现的神像一律砸毁,军中再有人胆敢议论此事者,一概诛杀!”
  唐军在河中各地造的神像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各地赶去参拜神像的袄教信徒如风起云涌,若是平时,杀来他们都没有这个胆量,但现在却什么都不怕了,不就是因为那是唐朝人修建的神像吗?更让穆斯林愤怒的是军方也出现了不稳,袄教信徒们抛下训练不做,全部跑去参拜太阳,他们竟对敌军产生敬意,这场战争还打得赢吗?
  下完令,他又有点后悔了,立刻命人去把军令追回,愤怒使阿布·穆斯林变得焦躁不安,他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尽管他下令毁掉神像,但他也明白这样做并不理智,反而会使粟特人更加与他对立,李庆安利用宗教挑起的这场风波击中了他的要害,让他有些无计可施了。
  这时门口传来了亲卫禀报:“曼苏尔殿下到了。”
  河东出现的防御漏洞让阿布·穆斯林有些气短,他点点头道:“请他进来吧!”
  “穆斯林总督阁下,是不是我来得不是时候?”
  曼苏尔带着一种嘲讽的口气走进了房间,他瞥了一眼满地的羊皮卷,弯腰把它们捡了起来,拍拍灰尘笑道:“这个唐军主帅看来是很了解我们,不像上次那个高将军,尽做一些对我们的有利的傻事,总督阁下,我来是想问你,你准备怎样处置这件事?”
  穆斯林已经完全冷静下来了,他明白,靠堵是堵不住滔天的洪水,只有靠疏导的办法来解决,只有他表现出比唐军更好的诚意,才能让粟特人安心替他卖命,他叹了口气道:“曼苏尔殿下,事关军心安稳,我想顺应粟特人的请求,暂时放开对他们参拜神庙和神像的限制。”
  “绝对不行!”
  曼苏尔勃然翻脸,他就是怕穆斯林对粟特人让步,才赶来找他,没想到他真的想这样做。
  “伊斯兰教信仰是大食的国策,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在这一点上是绝不能让步,相反,唐朝支持袄教,我们就要更加严厉的限制袄教,在信仰上对粟特人让步,那就是对真主的不敬,穆斯林将军,你若敢在此事上让步,我就让哈里发废除你的总督之职。”
  曼苏尔的口气果断坚决,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穆斯林暗暗叹了一口气,他想说军心不稳怎么办?可他嘴唇动了动,最终没有说出口,正像曼苏尔说的,什么都可以让步,唯独伊斯兰教信仰上是寸步不能让。
  曼苏尔重重哼了一声,道:“这件事我来出面处理,既然征服了河中,就要拿出征服者的样子,任何软弱和退让都是对我们阿拔斯王朝的侮辱。”
  ……
  在曼苏尔的强硬表态下,由叙利亚军为主体的大食军开往河中各国,他们捣毁唐军竖立的神像,捣毁袄教教徒私自建立的神庙,挨家挨户搜查唐军探子,同时也搜查相关的袄教物品,小塑像、经文、圣物仿制品等等,一场声势浩大的精神镇压在河中各国如火如荼展开。
  撒马尔罕袄教神庙,这座粟特人最后的精神归宿之地面临着毁灭的到来,曼苏尔以强硬手段压制粟特人对信仰的诉求便是在拆毁这座神庙上达到高潮。
  五千名全副武装的叙利亚士兵整齐地排列在神庙前的广场上,他们人人手执铁棒,杀气腾腾,等待着统帅的命令。
  在神庙前,一千余名袄教教徒在他们两名长老的带领下,正绝望地用他们身体保护着自己的家园,两个月前,他们的主神像已经轰然倒塌,现在终于又轮到他们的神庙了,袄教教徒们仰面太阳,默默祈祷主神的现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9/6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