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文魁(校对)第1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3/360

  自己最长者,便是知道历史的走向,外带会耍嘴皮子而已——不是说别的就不能干,然尚未能与此世英才相拮抗也。可是如今历史的走向,不管有多少细节波荡回了原点,起码在黄河以北,已经彻底改变了呀——曹操已得关中,袁绍退至林虑,吕布去了凉州——自己还能够把握的,也就能提前把一些有能力的小年轻,比方说郭伯济、孙彦龙发掘出来,笼至麾下而已。那么,想要帮助曹操,加快统一进程,我放着嘴皮子不耍,那不是浪费了吗?
  当下不禁长叹一声,抛下了笔,再拾起曹操的书信来读。果然曹操随后就写:“吾意天下虽大,能使长沙,分吾之忧者,舍宏辅其谁欤?”是勋不禁苦笑,心说舅子你从来如此,用得着我的时候好话张嘴就来……
  曹操的安排,是勋先前往宛城,与曹豹、张绣会合,探察当地局势,就宛城能不能守,赶紧通报曹操知道。同时,他会让荀彧拟诏,遣是勋以侍中身份前往长沙,加张羡将军号,趁机游说反刘。一应公文、仪仗,也都将送到宛城,是勋即可经过江夏郡黄祖的领地——已经让黄射写信去跟老爹疏通了——南下长沙郡。
  最后,曹操又写道:“南方地卑而湿热,固知宏辅北人不惯也,幸非暑时,乃可勉力为之,毋负我望。”
  这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以为南方光夏天难熬吗?冬天湿冷更要命啊……是勋前一世是跑过不少地方的,当然也去过湖南,他知道那儿是著名的“冬寒夏热,四季分明;春秋短促,冬夏绵长”,加上这年月生产力低下,也没棉袄也没空调,一整年都难呆得很。曹操当然不会明白这事儿,在他想来,南方夏热,冬天应该舒适吧。
  唉,时也,命也,在天下统一之前,不知道自己还要受多少苦呢。这都是为了天下苍生啊!是勋不住地给自己鼓劲儿,想要自我催眠,凭空生出一股“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浩然正气出来——只可惜,效果并不算好。
  可是人生便是如此,很多事情,即便再不情不愿,也必须要去做,更何况他也并非全然地不情不愿,“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道理他还是懂的,不劳则无获,光想抱着曹操大腿吃闲饭,那只是妄人的幻想而已……
  于是召来郡府僚属,安排去后之事。他问众人:“朝廷欲使某宣抚长沙,卿等谁愿相随?”
  这年月的州、郡、县各级行政区划,真正由朝廷任命的官员很少,大多为主官自辟僚署,也可能跟主官共同进退——当然啦,司马懿不算在内,他这个河东长史,亦为朝廷所命,并且曹操之意,在是勋离任后,即使司马懿暂摄太守之事。
  郭淮首先站出来表态:“臣愿从主公南下。”是勋微微点头,他本来也有这个意思,一定要把郭淮带走。一方面,郭伯济才兼文武,自己手底下缺这类门客,不希望就此撒手,另方面,郭淮之父郭缊现在太原前线,倘若自己一走,无人能加约束,让郭淮跟他老子再一起倒回袁家去,那麻烦可就大啦。估计郭伯济人精儿一样,早想到了这些关窍,故而主动请命。
  是勋随即又把目光移向董蒙。董蒙犹豫了一下——他才接掌族内之事,地位还未稳固,真不想这时候离开老家——抬眼撞正了是勋的目光,这才不得不长吸一口气,表态说:“蒙亦愿从。”就这么转瞬之间,董公盛脑袋里转过了无数念头:如果失去了是勋这个靠山,自己还能不能在族内主事,尚在未知之数,而只要傍牢了是勋,就算一时失势,将来回来,夺权也容易得多啊。
  是勋微笑着勉励他:“吾已行文都中,荐公盛为孝廉矣,公盛勉哉。”董蒙大喜,急忙拜谢。
  张既也想跟随,却被是勋拦住了:“卿且留辅仲达,河东不可失卿也。”张德容跟自己时间不短了,也该撒开手,让他自己去独闯一片天地了,主从情分已经比较牢固,一直拴在身边,也未见得为佳。
  最终,是勋就带着郭淮、董蒙、孙资、秦谊四人上路。那日出了安邑城,司马懿等人十里相送,正在依依惜别,突然有快马来报:“主母送甘氏夫人来河东侍奉主公,已到陕县,遣小人先来通报。”
  是勋气得差点儿当场吐血——你早干嘛去啦,这时候把人送到河东来做啥?!
第十四章、再会枭雄
  是勋自河东而至弘农,弘农而抵河南,在雒阳拜会了司隶校尉钟繇。钟繇告诉他,等到河内的战事结束,曹操有意将司隶校尉治所迁往长安,由钟繇统辖关中之事。
  离开雒阳,自伊阙三关而至鲁阳,直下宛县。途中向导遥指:“其东即博望也。”
  是勋闻言,微微点头——可惜,自己没机会去凭吊古战……曾经可能的后日的战场了。
  他想起了历史上的“博望烧屯”一事。时为曹操兵伐袁尚,底定河北之际,刘表使屯驻新野的刘备北侵,直达南阳、颍川交界处的叶县,曹操乃遣夏侯惇、李典拒之,双方对战于博望。刘备烧屯伪退,夏侯惇从后追赶,遂为伏兵所败——这就是演义上“博望坡军师初用兵”一节的原型。
  由此可见,刘表在袁、曹大战之际,并非完全没有向北方用过兵,派刘备出叶,或许目的便是想趁着曹操还被绊在河北的时候,奇袭许都,挟持献帝。然而他缺乏孤注一掷的勇气,虽然在博望获胜,但考虑到曹操已有准备,便悻悻然下令退兵了。
  不过也很难说,因为刘备最远才到叶县,还在荆州境内,终究并没有越界。张绣降曹以后,先后跟随参加了官渡之战和邺城之战,最终在征讨辽西乌桓的途中病逝。张绣既去,宛城很可能又落回了刘表手中,所以才能使刘备饶过宛城,而进至宛城东北方的叶县、博望。而且后来曹操南征,史书上也说:“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刘备是可以跑去宛城歇脚的。
  故而也有可能,刘表从来都只想坐镇整个荆州而已,派遣刘备到叶县,只是防守边境罢了,谁想反启曹操之疑,使夏侯惇、李典讨之——也不能怪曹操,叶县距离许都实在太近啦,轻骑一日多即可抵达。
  可是,若说刘表纯采守势,毫无进取之心,他北边儿确实没怎么动,为啥南边儿又派赖恭等深入交州呢?人心真是复杂,难以揣度啊……
  实在想不通,在这条时间线上,刘表此次派遣刘备屯新野,文聘屯平氏,究竟是想在曹操背后插上一刀,以呼应袁绍呢,还只是简单地要防备张绣?
  一路沉思,不得要领,不日即至宛城,张绣出城相迎。二人本是老相识,装模作样地拉着手互诉别情,然后并骑入城。是勋这才知道,敢情老丈人曹豹还没有到——他是轻骑简从而来,曹豹可是要领着兵来的,以这年月的军队组织力,长途行军且得先做上好些天的准备哪。
  张绣即在郡府中设宴款待是勋。酒过三巡,是勋询问目前南阳郡内的情势,趁机施放技能,又开始套话。张绣并非一个思维缜密的人,口风也不够紧,被他三下五除二的,就把真话给套出来了。
  原来张绣屯驻宛城,所实际控制的范围也只有半个南阳郡而已,北、东均抵郡界,西面才到析县,南面才到育阳——正好在新野之北。他虽然被朝廷封为南阳郡守,但有一半儿的县乡仍然听从刘表的指令,他根本就指派不动。当年是勋献计,任其为守,原意是想让他跟刘表起龃龉,甚至火并的,然而因为曹操先后征淮南、定关中、攻袁绍,根本不可能派兵来给他撑腰,所以张绣也不傻,并不敢跟刘表真的见仗。双方也就围绕着交界处的两三个县城,偶尔起点儿小冲突罢了。
  去岁南阳大旱,收获很少,张绣曾经一度向曹操求粮,但可惜曹家也不富裕,再加上正准备着要跟袁绍见仗呢,所以只象征性地送了他不五千石粮食而已。今夏,张绣军就几乎断炊,全寄望于秋季能有个好收成,可谁想“船漏偏遇顶头风”,九月间连场大雨,耽搁了收麦,所得竟然比去年还要惨。
  张绣没有办法,他麾下万余兵马,靠着半个南阳郡,本来就吃不大饱,更何况连遇灾荒呢?于是分派诸将,向刘表控制下的新野、朝阳、湖阳等几个县索粮,湖阳县长不肯从命,竟然被张家的骄兵悍将绑缚起来,狠狠抽了一顿鞭子。
  刘表闻讯大怒,行文以责张绣,张绣知道自己理亏,赶紧复信致歉——致歉可是致歉,抢得的粮食可坚决不肯还回去。正好刘备自淮南战败,率残兵穷蹙来投,于是刘表干脆表刘备为南阳郡守,派他驻军新野,去跟张绣抢地盘儿。为怕刘备不是张绣的对手,还下令章陵郡守文聘兵进平氏,以威胁张绣的侧翼。
  是勋探明了这些情况,不禁略略舒了口气——原来不是刘表主动要打张绣,从而威胁曹家后方,而是张绣先招了人家,把个刘景升给逼急了。当然啦,虽说曲在张绣,可是不能不理,终究他算是曹家的附庸,为曹操保障南线,若被刘备所败,则许都将会受到严重威胁。
  换个别人也就算了,换了刘备呆在南阳,曹家怎么可能放心呢?在别人看来,刘备才离开袁绍阵营投了刘表,谁知道他会不会身在刘营心在袁,再帮袁绍跟曹操见仗啊;而在是勋看来,刘玄德就是得点儿阳光就灿烂的主儿,这要让他在南阳站稳了脚跟,终必为心腹大患!
  不成,我得写信警告曹操,万不可小觑了那个涿郡市上织席贩屦之辈!张绣战力也就平平,不是后来民间评书中的什么“北地枪王”,我老丈人曹豹就更二把刀,靠他们两个,未必能敌得过关、张啊。在原本的历史上,夏侯惇、李典都被刘备给击败过,基本上曹操一到,刘备就傻,换了别将,刘备必赢啊。
  正这么琢磨着,就听张绣开口说:“宏辅再尽一杯,绣有一事相请。”
  是勋微笑着举起杯来,朝张绣遥遥一敬,两口喝干,随即答道:“君侯但有所命,勋安敢不从?”他刚才拐着弯儿地套张绣的话,难免夹杂一些言不由衷的谀辞,以摧垮对方的心防,这一时没拧过来,话接话的,说得就未免有些满了。话才出口,心里就想,他不是想我留下来帮他抵御刘备吧?不成啊,我还有王命在身……况且,若能说动张羡反刘,那不比正面跟刘备相抗,对你的帮助更大吗?
  就听张绣言道:“吾知曹……朝廷方有事于北,倘南阳再起纷争,亦与朝廷不利,故而设宴相请刘玄德,以澄清误会,相约盟好。宏辅既到宛城,可能同行,为两家解之?”
  啊呦,张绣想去跟刘备谈判,正好我到了宛城来,所以想把我也拉上。嗯,你老兄运气真好,要是身边儿有贾文和吧,定然战不畏战,和不畏和,可是如今没有贾诩,手下光一票关西来的大老粗,就怕谈判桌上说不过刘备,天幸降下我这么个舌辩无双的杰士来。
  那么,自己是不是要答应张绣呢?跟不跟他一起去呢?是勋一琢磨,左右不过宴会相请,还是张绣先提出来的,不是对方设的鸿门宴,吾又有何可惧?再说我也正想面见刘备,再探问一下他的志向哪。
  在原本的历史上,其实挺奇怪的,刘备从兵败汝南直到退经长坂,前后七年,就一直窝在新野小县之中,似乎丝毫也没有扩展势力的欲望。他是一时蹉跎,英雄气短了呢?还是暗中在收买人心,就等着刘表一咽气,好整个儿把荆州全都给吞了呢?倘若不是刘琮继位,继而降曹,那还真保不齐啊。
  所以是勋想去见见刘备,探查一下他的真实想法。谁的人生都有低谷,进入低谷就难免颓唐,若非豪杰之士真不易走得出来,而就算刘备这种豪杰之士,也很难说在这条时间线上,会不会就此颓丧下去……虽说很可惜,但是为了天下大局,是勋感情上不好接受,理智上却非常希望能够如此。
  况且,这会儿刘备身边儿也没什么人啊,只有一个智谋二把刀的简雍……哦,对了,还有自家的老师孙乾,他连麋氏兄弟都没能捞到哪。但逞口舌之利,是勋又何惧之有?
  想到这里,不禁朝张绣微微一笑:“诚如尊命。”
  第二天,甘氏的香车也进入了宛城。曹淼好不容易才肯放甘氏到是勋身边儿来,他可舍不得这就再给轰回去,心说有黄射跟黄祖预先通了声气,自己从南阳经江夏前往长沙,这一路上就未必能有什么凶险——再说了,四百部曲带在身边儿,还有郭淮、孙资等人跟着,小风小浪平淌着就过去了。故而在安邑接到消息以后,就让甘氏改道南下,前来宛城跟自己会合。
  只可惜才跟甘氏见面,尚不及互诉衷曲——更别提干别的什么事儿了——他就被迫要跟着张绣去跟刘备相见。宴会的地点,安排在新野城北一处邓氏庄院之中——邓氏为南阳显族,族内邓羲曾为刘表从事,因劝刘表绝袁绍而归曹操,遭到拒绝后忿然辞职,回乡隐居。既是刘氏故吏,又偏偏心向朝廷,由他做中人,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双方各带僚属与百名骑兵,即于庄外相见,假惺惺地见了礼。刘备倒是挺诧异是勋突然出现的,连声致意:“自徐州一别,忽忽已四年矣,是君风采更胜往昔,备不胜钦慕之至。”
  是勋赶紧也唠叨了几句套话,然后转过头去再大礼参拜孙乾,孙乾忙不迭地避让:“宏辅今得康成先生亲授,乾安敢再以弟子目之?”双手搀扶,是勋也就顺坡下驴站起身来了。他一瞟眼,就见刘备身后还站着两个人,一个认识,乃简雍简宪和也,还有一个,三十多岁年纪,身着儒生冠带,却肩雄体阔,英气勃勃,不似寻常士人——“敢问此君……”
  刘备举手一招:“此备之僚属,颍川徐元直也。元直,可来拜见是侍中。”
  啊呀,刘备动作好快,这就已经把徐庶给捞到手里啦!
第十五章、新野之宴
  徐庶徐元直,在演义中段是个挺着名的配角,因为他还衍生出了一句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演义里的徐庶是诸葛亮的垫脚石,先让他出来辉煌一把,然后再跟刘备推荐诸葛亮,说:“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
  史书上对徐庶的记载很少,说他原名徐福,为单家子(因而演义衍为化名单福),少好任侠,尝为人报仇,为吏擒获,旋为同党所救。打那以后,他就弃武从文,潜心向学,后来跟同郡的石韬(广元)一起避难荆州,结识了诸葛亮。刘备屯驻新野,徐庶亲往相见,得到刘备器重,于是就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这些事迹,其实跟演义相差也并不大,但接着演义就开始虚构了,说程昱假冒徐庶之母,写信召儿到曹营去,徐庶至孝,因此背刘备而投曹操。其实真实的历史上,徐庶一直跟着刘备,直到长坂坡之败,他老娘这才在跟随逃亡过程中无意中落到曹操手里,徐庶就此别去——还扯上了石广元。
  而且徐庶进了曹营以后,也并非一言不发,一直做到右中郎将、御史中丞的高位——当然啦,比起诸葛亮在刘备手底下要差得远啦。
  在原本的历史上,刘备还得两年以后才南投刘表,再六年得着诸葛亮——诸葛亮是徐庶推荐的,不见得老徐在刘备手下窝了好多年才想起自家老朋友来,故而徐庶也且撞不上刘备哪。
  但是如今历史改变了,没想到刘备跑荆州还没几个月呢,就能把徐庶给收揽喽。当下徐庶大礼拜见是勋,是勋还了半礼,他一边打量这位徐元直,一边心里就想啊:这不是个善碴儿,我可得小心应付。
  徐庶是不是真能将兵,是不是真有奇谋,那都是小说家言,做不得准的。但徐庶曾经深得刘备器重,后来又在曹魏做到高官,理论上起码不会比简雍差。诸葛亮曾经跟徐庶、石韬、孟建(公威)三人说:“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说你们做到二千石顶天了——这其实不过戏言耳。后来石韬果然做到郡守一级,徐庶名位更高,诸葛亮听说以后还慨叹:“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魏国人才就那么多吗?这二位竟然排不上号儿?
  可见在诸葛亮真正的评判标准里,徐庶他们,是可以做朝廷重臣的。
  是勋不敢小瞧了徐庶,当下打点起精神,跟着主人邓羲进入庄中,引入正堂。是勋名位最高,和邓羲一起坐了主位,下面刘备和张绣左右分座,刘备身后有徐庶、简雍和孙乾陪着——是勋进庄前瞧见了,武将他光带了个赵云来,在堂下巡视——张绣身旁也跟着他两个没蛋用的无名参谋。
  先行一轮酒,然后切入正题,张绣开口就问:“朝廷明诏我为南阳郡守,而刘牧复表玄德,何故也?”
  刘备淡然一笑:“刘牧欲表,吾又何从得知?”推了个一干二净。简雍在旁边儿帮腔啦:“吾主为豫州刺史也,暂居新野而已,南阳之事,唯君侯与刘牧商议者。”其实我主子名位比你高,今天不是俩郡守会面,你先搞搞清楚吧。
  张绣瞟一眼是勋,只见是勋低头夹菜,丝毫没有要发言的意思,他终究沉不住气,当下冷哼一声:“豫州刺史见为袁曜卿(袁涣),吾不闻尚有刘豫州也!”
  孙乾抗声道:“袁涣何如人,如何与我主相比?我主乃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
  是勋听了直起急,心说你们这几个货啊,一方问得无益,一方答得无理,话题要是这么瞎扯下去,对大家伙儿都没啥好处啊。其实这条时间线上的刘备,还真不敢自称皇亲,因为他的血统太过疏远了(如果真有刘家血缘,而不是假托的话),许都宗牒里还真未必能找得着名字。在原本的历史上,他得在吕布败亡之后,跟曹操回了许都,那才经过宗正按查、天子承认,挂上了个宗室的名头。正打算质问孙乾,安敢冒认皇亲,想了想又给咽了——这种破事儿,根本辩不清楚,说也无益。
  就听张绣喝问道:“未知玄德为豫州刺史,可有朝廷诏命?”
  孙乾答道:“袁青州所表。”
  张绣冷笑道:“袁氏妄动刀兵,欲劫天子,乃诏讨之。袁谭所表,如何作数?!”
  孙乾笑道:“朝廷并未褫夺袁青州之职,况其表奏我主之时,尚未曾叛,如何不能作数?”
  “地方私表,无朝廷诏命……”
  简雍又插话了:“昔曹司空表袁涣时,朝廷何在?未闻其有诏命也。”
  是勋心说好,这句话倒抓得准。确实,曹操表袁涣做豫州刺史的时候,他还并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呢,但因为有全天下诸侯全都擅表的盲区存在,大家伙儿也就认了,过后没想着补一道诏书,就这么给简雍揪住了小辫子。不过还是那话,你们光顾着说这些,究竟有啥意思?
  算了,还是我给你们限定好了辩论范围,别让你们再离题万里吧。当下痰咳一声,朝刘备浅浅一揖:“玄德今寄寓荆州,未知刘牧遣玄德入驻新野,是欲问罪于张将军乎?”
  刘备点头:“实不相瞒,刘景升总统荆州八郡,为张君侯所部骄纵不法,截夺粮秣,擅殴长吏事,行文召张君侯赴襄阳自解,而君侯不往,故使备来申斥责之意。”
  张绣心说废话,我能跑襄阳去吗?那还不是送羊入虎口?一瞪眼睛:“玄德欲兴兵伐我耶?”
  是勋心说你这也废话,他要不打算来打你,你用得着设宴跟他谈判吗?就听刘备缓缓地说道:“备既寄居,则刘景升之命不可违也。设君侯朝往襄阳,则备夕解兵也,安敢与君侯相并?”
  张绣身后一名参谋开口了:“吾未闻以州行文,召郡守往自解也,朝廷安有此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3/3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