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文魁(校对)第3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8/360


第二十四章、取质三韩
  就表面上瞧起来,柳毅的态度确实挺端正,是勋叫他报门而入,他并不自称“末吏”,而称“牛马走”——两者虽然都是谦辞,但前者只用于下吏拜见上官,后者则可施用于普通人之间,且“牛马”为奔波意,“走”即“仆”也,表示我是您的属吏甚至是宾客、仆佣哪。
  而且他并没有直称是勋的官职“太尉”,却称“是公”,大有以臣而待君之意。
  柳子刚一进门,便即大礼参拜,然后膝行来到是勋面前。是勋瞥他一眼,也不给座,直接就问:“汝可知罪否?”
  柳毅身体微微哆嗦,赶紧回答:“毅知罪也。”
  不久之前,就在高句丽侵扰辽东,包围西安平城的同时,柳毅倒是也没有欺骗董蒙,果然亲率大军南下,直入三韩之地,一直杀到后世的洛东江畔。但是随即就听说幽、平两州联兵来救,高句丽军撤回国内,柳毅无奈之下,也只得取质退兵。他虽然跟高句丽王位宫定有密约,但谁都知道政治盟约这种玩意儿,只在撕毁前才或许有效……高句丽在辽东所获不多,要是顺手再上自家境内抢掠一把,那可怎么好啊。
  再者说了,他不救西安平,深为董蒙所恨,也怕董蒙趁机煽动夏侯兰军渡浿水,抄了自己的后路。
  所以赶紧返回朝鲜,严阵以待。但随即就得着消息,是勋奉命率军讨伐高句丽,并且行文要自己前往谒见。柳毅当场就慌了,要说满朝文武,派谁过来他都不怕,唯独害怕是勋。一则他跟是勋曾经打过交道,就理论上而言,可以引之为恩主,别人要欺负我,恩主总能伸手援救,这恩主要收拾自己,那就无人再肯为自己说话啦。
  再者说了,柳毅略晓是勋过往,也就是说,知其主隐微事也,这本来就是大忌,倘若态度不够恭顺,是勋随时都可能起意捏了他。而且想想从一介乡下士人(他倒是不清楚阿飞的真实出身),辗转乱世,竟成朝廷重臣,这人还了得吗?自己哪有资格跟他斗?
  所以听说是勋前来辽东,柳毅不禁万分惊惧,可是随即收到了是勋的文书,反倒逐渐定下心来。是勋要是真想捏他,不会再要他去拜谒,既然想见上一面,那事情或许还有得缓。关键在于,自己必须端正态度,并且向是勋表示,留我在乐浪,对你还大有用处哪。
  所以柳毅匆匆忙忙就跑过来了,只因为手头还有一些急务要处理,所以没能赶到襄平,最终在西安平城内见着了是勋。一见面是勋就问他知罪否,柳毅赶紧回答:“毅知罪也。”
  是勋问既然知罪,那你就来说说,罪在何处?柳毅老实回答:“臣自别是公,少通音问,未能岁岁遣使贡谒,其罪一也。欲谋三韩,而迫与句丽委曲,使位宫无后顾之忧,敢侵辽东,其罪二也。董公道遣使来,毅方征三韩,无暇反顾,故此不救,罪之三也。还请是公责罚。”
  他给自己安了三条罪状,可是除了第一条以外,后两条同时也都摆了理由——我是有苦衷的呀,你让我并吞三韩,我又无力两线作战,所以才被迫跟高句丽虚与委蛇……
  是勋冷笑道:“不能制句丽而复不能并三韩,汝之大罪也!”你要是真把三韩之地都给吞并了,那么北方高句丽的事情我也可以原谅,可是那么多年过去了,你瞧你才多大进展?能不使我光火吗?
  柳毅赶紧磕头:“毅资驽钝,实不堪当此重任,然……三韩虽未并吞,其人已服矣。臣今即取其质来见是公。”
  所谓“三韩”,指的是朝鲜半岛南部的部族群,皆名为“韩”,主要有马韩、辰韩、弁韩三支,故名“三韩”。
  三韩这个时候大致发展到了奴隶制城邦阶段,其中马韩有五十四邦,后来统一成为百济国;辰韩有十二邦,后来统一成为新罗国;弁韩有十二邦,其后发展成为伽倻联盟,部分战败后并入新罗,部分被日本征服,成为大和王国的殖民地……
  此前柳毅把边境线南推到汉江流域,就已经吞并了十多个马韩邦,此番南下,与马韩、辰韩的联军展开大战,又吞并了六七个小邦。原本计划是要趁机彻底打垮马韩、征服辰韩、威慑弁韩的,因为仓促回师,梦想暂时化作了泡影。
  然而三韩各邦倒确实都被乐浪军给杀怕了,纷纷表示愿意纳质称臣。所以柳毅才在朝鲜多呆了几天,等把人质都凑够了,才敢匆匆北上来见是勋。当下禀报,说门外就杵着三十多名三韩人质呢,还有各邦进献给天子的贡物,是公要不要见上一面?
  是勋冷笑道:“蛮夷何德,而可见吾?”身份差别太大啦,我才懒得见他们。但是——“可取贡单来。”我看你的意思,是希望我帮你把三韩进献给天子的贡赋带回洛阳去,那好啊,我就来瞧瞧,他们究竟进贡了些什么呢?
  柳毅早就准备好了,赶紧从袖子里掏出一方木牍来呈上,是勋接过来一瞧:“生口二十、绵布四匹、雉尾羽十八……”不禁双眉一轩,随手抛在地上:“彼以为魏天子为乞者耶?!”这是打发叫花子呢吧!
  柳毅慌了,赶紧解释:“蛮夷穷乏,国无余资,所产中国亦有,故……”是勋打断他的话:“天子责贡,育养万民,岂慕虚名而抛实利者耶?魏非周也,责楚苞茅。今若郡县之,所得万倍于此——彼焉望活耶?!”
  柳毅暗中一颤,心说您老先生真的是儒宗文魁吗?这口吻怎么跟集市商贾一样啊……
  要说这年月中原王朝的朝觐取贡制度,其实就是“慕虚名而抛实利”,四方蛮夷君长只要遣使来觐,不管带多少贡品,天子都是高兴的,而且赏赐往往百倍于贡物。《三国志》上就记载着,曹魏景初二年六月,倭国女王卑弥呼派遣大夫难升米等人来到洛阳,朝觐魏明帝曹叡,所献不过“男生口四人,女生口六人、班布二匹二丈”,然而曹叡大喜,不但封卑弥呼为“亲魏倭王”,给金印紫绶,还赏赐“绛地交龙锦五匹、绛地绉粟罽十张、蒨绛五十匹、绀青五十匹”。至于难升米等使臣,全都封中郎将、校尉等职,赐银印青绶,以及“绀地句文锦三匹、细班华罽五张、白绢五十匹、金八两、五尺刀二口、铜镜百枚、真珠、铅丹各五十斤”。
  别的不说,就光那些金印、银印,加起来就足可与倭国贡品相抵有余了——况且那还是按照的中国时价,对于倭国而言,“生口”也即奴隶,那是真不值钱……
  这种面子工程后来愈益过分,外国使臣入于中国,食宿都不要钱,乃至于到了明朝,因为赏赐过多,贡品无用,导致影响国库收支,被迫要规定朝贡的次数——你们年年都来,我朝可实在负担不起啊。
  中华上国,礼仪之邦,为了彰显威严而搞点儿面子工程,这倒也无可厚非,问题你不能搞得太过分哪,是勋前世对此类事便即深恶痛绝,这次就打算趁着机会,彻底改变这一陋习。他说了,从前周朝光向楚国要求每年进贡滤酒的苞茅,一则为分封制,周王朝直辖的领土有限,开销也有限,即便姬姓诸国贡物也并不多——先不提还得供王军役——二则当时交通不便,真的太多贡品也不好运送。如今可与古时不同了,偌大一个朝廷,直辖万里之广,在在需要用钱,交通也比从前便利——从你乐浪放舟便可直抵山东,每年走十来船贡品那还不是小菜一碟吗?
  所以如今再拿这些蝇头小利来糊弄朝廷,不象话吧。再说了:“汝得三韩何物耶?”
  汉魏时代的贡赋制度,又与后世不尽相同,对于乐浪等偏远地区,因为交通问题——在原本历史上,并没有官方的海上运输途径——是不要求直贡京城的,乐浪的赋税交到幽州即可。对于周边外夷也是同样办理,使其“属郡”,也就是说贡品都交给相邻的郡。好比高句丽原本就属玄菟郡,后来改属辽东郡;三韩本属乐浪郡,曹魏时改属新划出来的带方郡。
  你柳毅说三韩各邦穷,所以献不出多少贡品来,可是再穷的邦也有数千甚至上万民户,我不信就只能拿出这几个奴隶,这点点物资来。其实大头都交给你了吧?
  柳毅不敢隐瞒,说:“臣但索亡户耳……”汉末动乱,加上高句丽的侵扰,很多乐浪甚至辽东百姓都逃入了三韩,我如今只是要求他们复归而已,算作三韩各邦的贡赋。
  是勋“嘿嘿”一笑:“以是三韩但知子刚,而不知天子矣。”
  柳毅吓得赶紧跪伏在地:“臣不敢!”是勋问道,你这些年来都索回了多少民户哪?柳毅回答说从三韩、濊貊,一共索回了两万多户人——是勋心说董蒙判断乐浪郡不过六万余户,看上去远不止这个数嘛,也不知道你究竟瞒报了多少。当下把脸一板,沉声道:“欺君之罪,便当大辟!”
第二十五章、汝国何在
  是勋把柳毅揪过来好一顿敲打,责骂他:“以乐浪悬处域外,而自专其政,隐匿户口,贡赋不入,形同割据。汝乃以为朝廷无奈汝何乎?交、广之远,过于乐浪,士氏根基之厚,过汝柳氏,况士氏得巴蜀之援,岂高句丽所可比拟哉?今王师乃能旬月间即复交、广,降士氏,而况汝耶?”
  其实广州虽然已经打下来了,交州之战却还并没有结束——起码是勋没能收着消息——然而柳毅孤悬朝鲜半岛,对于南海之事必然一头雾水啊,随口欺瞒而威吓之,倒也不怕他不相信,不怕他不恐惧。
  “吾今率十万王师(当然是号称)以伐句丽,句丽之大、户口之蕃、兵戈之盛,在乐浪之上,汝且观之,必堕其都而惩其异志也!”想一想终究才刚开战,话不好说得太满——“况丸都山深在内陆,军行不便,而朝鲜距海不过二百里,又有列水勾连,吾水师所向,今朝登岸而明夕即在城下矣。伐句丽者,不过幽、平、冀、瀛四州之卒;若征乐浪,以船所载,幽、平、瀛、青、登、海、徐,集各州所屯,不下二十万,汝有何能,而敢妄意自立耶?!”
  恐吓完了,话锋却突然一转:“是以朝中皆谓乐浪当伐,柳氏当族,设无勋,汝之头早悬高杆矣!”
  柳毅虽有野心,也有一定能力,终究只是个乡下土包子而已,果然给吓着了,当下指天赌咒,连声辩解,说自己绝对没有自外王化的想法,只是因着学问低、经验浅,所以做事有不妥当的地方,还须仰仗是公您的教训和周全哪。
  是勋一瞧也敲打得差不多了,这才略略放缓了语气,告诫柳毅:“全汝者,非吾也,在汝自身。若从我三事,乃可周全。”
  柳毅说您赶紧告诉我吧,是哪三件事哪?
  是勋说了:“其一,即上表谢罪,并选三韩质者十数,以为贡臣,随吾反归洛阳……”一指扔在地上的贡单:“此数焉足?百倍始可。”
  其实那些所谓的“贡品”,就算乘以一百,单独一邦可能拿不出来,十几、数十个邦聚在一起,断没有凑不齐的道理。再说了,这是为你柳毅请功赎罪啊,他们要是拿不出来,那就都着落在你的身上吧。
  柳毅连连点头,这个没有问题。是勋又说了:“须年年进贡,可保安泰。”柳毅一咬牙关,说那也成,既然您说海路运送方便,起码我可以送到登州去,要是当地官吏不帮忙递解洛阳,那就是他们不对啦,不关我事。
  “其二,点集兵马,助吾以伐句丽。”我也不直接指挥你的部队,你自己率军渡过浿水北上,所掳得的人口、占据的土地,全归乐浪——这对你也不是没有好处啊,正好可以此举向朝廷表明,你跟高句丽王位宫之间并无丝毫苟且。
  柳毅点头,心说眼瞧着高句丽要遭大难,即便你不说,我也正想趁机去咬上一口,撕点儿肉碎下来果腹哪。
  “其三,自请改制、分郡……”
  柳毅这下傻了。改制的事儿好说——所谓“改制”,是指很多偏远郡县因为交通所限,仍然维持着前汉时候的制度,属吏都由守、令自辟,顶多行文去上级行政机构做个备案罢了。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朝廷倒想往这些地方派遣正式官员呢,也得有人乐意去啊。
  是勋要柳毅遵从魏朝的新制,属下官员都由朝廷任命。其实这也只是表一个态度而已,或许真有那么几个不怕路远的愿意跑边地来当官儿,但数量绝不会多,绝大多数情况下,还得柳毅从地方士绅中自主挑选官吏。但是不管怎么说,如今海道已通,乐浪虽远,论起交通来终究比起交、广,乃至于将来夺取了蜀地、南中,要方便多啦。是勋要先撕开一个口子,免得时间长了,乐浪真变成化外割据之地。
  可是分郡就是柳毅万分不乐意的事情了。如今他在乐浪就是土皇帝啊,而且经过将近十年的奋战,乐浪郡的领地比从前增加了将近一倍,倘若再加上所并吞羁縻的濊貊、三韩各部,恐怕两倍都还有余。我辛辛苦苦拿下来的地方,朝廷一分郡,那就起码割一半儿出去啊,谁能舍得?
  柳毅试探着分辩道:“今方服三韩,其心未稳,设有乱起,分郡恐不能制也。”是勋微微而笑:“今汝不请自分,而待朝廷之分,恐即乐浪亦不可有也。且便分乐浪,亦未必薄汝之势……”朝柳毅招招手,要他靠近一些,随即便在对方耳边低语几句。柳毅大喜,忙道:“果如是公所言,是德毅也!”
  是勋一板面孔,说我这都是瞧在你这些年攻打濊貊、三韩,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儿上,可是那也仅仅你一代人而已——“闻汝近收同族子养育,得无欲世守乐浪耶?”想当年我放过你,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你没有儿子,不大会形成割据之势,可是如今听说你收了养子了,你究竟想怎么的?
  柳毅分辩道:“年老求养,且不欲祖宗庐墓无所祭扫也,安敢望他?”
  是勋说那就好办了,赶紧把你的养子送去洛阳做人质吧,当然表面上得说是请求荫子为郎——你放心,我在洛阳,肯定会好好照顾他的,也必定给他一个好出身、好前程,只要你在乐浪别捅什么篓子,必不使你柳氏衰败也。
  柳毅没有办法,只得应允。是勋说你今天答应得好好的,可不要轻易反悔,大军正在征讨高句丽,一掉过头来就能吞灭乐浪——“卿且好自为之。”
  然后就挥手送客——你赶紧回去准备人质、贡品,并且发兵从南线攻打高句丽吧。柳毅喏喏而退,可是才走到门口儿,突然又折回来了,说我一时神思不属,忘记了一桩大事:“是公前命毅探查倭情,今得之矣。”
  是勋闻言一挑眉毛,心说我本来也打算问你这事儿来着,你是给吓蒙了,未能及时禀报,而我是骂你正骂得爽,也把这碴儿给忘了——“得之何耶?”
  柳毅说了,倭人跟韩人偶尔也有联络,这回我向三韩取质,弁韩中的狗邪韩就送来了一名倭人使者,如今也正在门外候着哪。
  是勋心中大喜,表情却并不显露,只是随随便便一摆手:“可唤来见吾。”
  柳毅应喏,便即出门,时候不大,领进来两名男子。前面一个约摸四十多岁,长发在脑后扎鬏,无冠,耳坠牙饰,身穿一件素白色的套头短衫,光着两条腿,无裤无鞋,脖子上垂挂好长一条兽牙装饰的项链,链端系一铜镜,就跟护心镜似的,正好遮住胸口——应该就是倭国使者了吧。身后一人三十出头,瞧打扮则为韩人。
  柳毅给介绍,说此乃倭国使者,名叫“牛利都”,他当然不会汉语,但是通韩文,后面是名韩人传译,会说韩语和汉语。随即将手朝上一扬,对牛利都说:“此乃我天朝宰相是公是也。”传译翻译过去,牛利都赶紧伏地叩头。
  是勋这回给柳毅看了座,就坐在自己左手边,让牛利都和韩人传译都跪伏于前,然后把身体略略前倾,温言垂问:“吾闻倭地数十百国,汝自何国来耶?”
  牛利都回答说,俺们倭地过去确实有上百小国,然而如今攻弱兼昧,就光剩下二十多国啦,而且泰半归属在邪马台国麾下——小人就是从邪马台国来的,官至上大夫。
  是勋也不知道他原话是怎么说的,对于“邪马台”,韩人传译用音译,对于官称,就直接意译成了“上大夫”。
  于是点点头,说好啊,那你就给我讲讲倭地情状,以及汝国的风貌吧。
  牛利都说了,倭在海外,当狗邪韩国的东南方向,渡海约千余里,先到一岛,名叫对马国;对马国南方又千里,有一岛,名为一支国;再往南方千里余,那就是倭的本土啦,有末卢、伊都、不弥、投马、奴等国,都归邪马台国统御,云云。就目前而言,邪马台联合了总共十七个国(含),已占倭地大半。
  其后概言倭地风物、国野习俗等等,是勋起初还垂着眼睑,沉吟不语,后来终于听烦了,便即开口,打断了牛利都的滔滔不绝——“且道汝国大小,并户口众寡。”牛利都听得传译所言,不禁愣了一下,随即回答道:“海岸曲折,难以丈量,倭之大,东西两千里,南北四千里许。邪马台辖户七万余,投马五万,奴国二万,余皆数千上万也。”
  是勋闻言,不禁冷笑,便命从人取过个皮制的圆筒来,从中抽出一张地图——那并不是中国地图,他也没有全部展示给牛利都瞧,特意折起大半,光露出一小部分,只见上面曲曲折折,只画着海岸线,是个东西窄、南北长的岛屿。乃问牛利都:“此即倭乎?”
  牛利都左瞧右瞧,上看下看,拧拧眉头咧咧嘴,说瞧着似乎是有一点儿象……其实那年月测量技术很不过关,就连中国官方地图拿出来,你要不标注州、郡或者城市名称,也没几个人瞧得出来——凡瞧出来的,估计是根据了突出海上的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或者黄河、长江的大致走向——更别说倭人了,他们也光知道疆域南北长、东西短,具体是什么形状,那根本一头雾水啊。
  是勋说好,那你给我指指,邪马台国究竟在哪儿哪?牛利都踌躇半晌,先问,您这画的哪儿是北啊?在是勋给出正确答案后,他就在岛屿中北部偏西,距离海岸线不远的地方指了一下。
  千古疑难得解,是勋不禁舒怀大笑,随即一指牛利都:“汝满口谎言,焉敢欺吾?!”命左右,叉出去打!
第二十六章、往征不难
  日本人最早跟中国交通,是在东汉初年,史载:“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绶。”后来这枚金印还真从地下挖出来了,就此存放在日本福冈市博物馆内,上刻明明白白的五个篆字:“汉委奴国王。”
  “委”就是“倭”,意为短小,据说这名字还是光武帝给取的,因为瞧着对方比侏儒也高不了多少,故予赐名。这倒并非刘秀不厚道,而是当时中原士大夫的通病,好字眼儿不能随便赏赐给蛮夷。
  倭人自称的发音是“yamato”,跟“邪马台”一样,后来就以“倭”这个汉字来表注此音,要隔许多年以后,就跟亚当、夏娃吃了苹果似的,他们才终于发掘出羞耻感来,从而改用比较高大上的“大和”二字替换了“倭”字。所以说,倭就是邪马台,也就是大和——至于“日本”之名,又得好多年以后,到中国隋唐之际才始确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8/3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