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文魁(校对)第3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3/360

  桓阶跟是勋那也是老交情了,说不上同党,也算友朋,虽然是复口称是自己不愿意看到老爹伤悲,所以才主动跑来求情,但背后必然有是勋的指使啊,桓阶也不好一口回绝。沉吟一会儿,才算勉强松口:“卿言是也,天子始放校事归吾,若并杀之,恐圣心不怿……然不可使掌法,亦不可为长吏。”
  我可以饶过卢洪一命,只把他赶出京城去,但以这人过往的恶行来看,他不适合当司法、监查部门的官员,也不适合当主官——要不然,扔外地去做个闲职吧。“无咎可自往讽吏部也。”
  吏部那就更好说话啦,新任吏部尚书董昭,本来就跟是勋穿一条裤子,两人打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代就勾搭在一起了,是复跑过去一说,董公仁当即应允,还问:“放之何处为宜?”你想给卢洪个什么官儿,自己提吧。
  于是卢慈范的组织关系才刚转到御史台,吏部一纸文书,就把他轰出都城了,外放到偏远的洪州庐陵郡去当功曹。这时候的郡功曹跟州别驾相同,都是可设可不设的闲职而已,名义上为郡守佐官,其实也就只能每天坐办公室喝茶、看报,干领俸禄而已。
  公文行至御史台,卢洪不惊反喜,赶紧收拾行装,只带了两名从人,一大早便乘车离开洛阳,飘然而去。就在卢洪出城的前一天,是复先回了趟城外别院,召来几名心腹健仆——那都是当年管亥手下黄巾徒众的子弟,对管巳、是复的忠诚心,更要超过了对他们实际的主子是勋——细细叮嘱一番。
  第二日一早,他还特意躲藏在洛阳南门外,一直等亲眼瞧见卢洪的马车出了城门,沿大道而行,这才返回城内。才到自家府前,便见一人牵马从门内出来,见了是复赶紧拱手为礼。
  是复见此人年方弱冠,面如淡金,中等身材,手脚皆长,乃是不久前才刚通过诸葛瑾的介绍投入父亲门下之客、子瑜族弟诸葛诞是也。他急忙下马还礼,随口问道:“公休何处去?”
  诸葛诞说了:“诞受主公所遣,追赠一绨袍于卢慈范也。”是复嘴角轻轻一撇,伸手朝城门方向一指:“吾才见卢慈范出南门而去,公休速追可也。”心里却说,老爹怎么突然想起来给卢洪送饯别礼啦?难道要用来裹尸不成吗?
  于是别了诸葛诞,进入府中,就见是勋穿戴齐整,正要登车出门去上工。是复问候了起居,随即压低声音:“门外见诸葛公休,云为阿爷赠袍于卢慈范,未审何意耶?”你应该能够猜得到我要对卢洪动手吧,那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是勋淡淡而笑,然后说了六个字:“未虑胜,先虑败。”伸手在驭者肩膀上一拍,驭者一抖缰绳,马车便即辚辚启动,在烜赫仪仗的簇拥下,离府而去。
  是复还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便来找桓范相问。桓元则正在自家小院当中摆开席、案,一边读书一边晒太阳,见是复来了,即命仆役:“斟茶。”
  这年月本没有茶,即便士大夫日常的饮料,除了薄酒也只有白水,所以是勋一开始饮茶,很快便蔚然成风——这玩意儿又有滋味,又能养生,外加还不跟酒似的容易喝醉了误事,而且额外新添一种炫耀的功能(茶价仍贵,平民是喝不起的),真乃佳物也。尤其桓范所饮,全为是勋日常相赠,那都是“吴四姓”从天台山茶园里采集的精品,遣快马贡入是府的,质量绝对上乘。
  可是儿子未必处处都象他爹,是复只好杯中之物,平素不怎么喜欢饮茶,所以摆摆手,说元则你给我倒杯白水来就成——大白天的在自家府邸他可不敢喝酒,就算老爹不责备,曹淼抛过来的白眼那也受不了。随即便将自己的布置,以及父亲莫名的举动低声对桓范说了,桓范略一沉吟,已知是勋之意,不禁捻须笑道:“主公果深谋者也。”
  是复还是不大明白,追问缘由,桓范却不肯说,只道:“且候消息。”
  约摸中午时分,突然有快马驰入是复的偏院,正乃城外别业中健仆前来,密报是复:“吾等于大道旁守候,终劫其车,然车上人却非卢洪!于路再探,或已变装别去矣!”
  是复闻言大惊,赶紧又跑去找桓范。桓元则远远瞧见他的脸色,便知端底,微微而笑:“事不协乎?”是复咬牙切齿地说道:“叵耐此贼如此警醒!”桓范说:“彼毕生谋人阴私,欲杀彼者,何止公子,安得不小心从事?”是复说你猜他还会不会去庐陵上任?我再派人去那儿蹲守吧。
  桓范摇头:“一击不中,便当远飏,是谓刺客;日踵其迹,必断其首,乃死士也——公子麾下便有豫让,又何必为小人而丧。主公自有筹谋,公子且拭目以待。”
  此事暂且按下不表,且说十数日后即有捷报传来,关东乱平。
  且说当日于禁、夏侯尚围曹冲于历阳,不久后曹洪亦率大军来到,把小小的历阳城围困得如同铁桶一般。曹冲向伊籍问计:“孤前云时机未熟,乃卿劝孤先发也,今将覆亡,奈何?”
  伊籍心说我当初是想你赶紧惹点儿乱子出来,好试着拯救蜀汉,如今汉已亡矣——赵云保着刘禅退守永昌之事,倒还并没有传至关东——我终究还是慢了一步啊……嘴里却说:“臣前日亦尝云,机不可纵,时不再来,大王或起而一博,或即此永为藩臣矣。大王宁博,博必有输赢,岂臣之失耶?”
  我当初话也说得很明白了,你要想谋夺天下,只有这一个时机,等到西蜀灭亡,曹髦也坐稳了帝位,那就只好一辈子窝在历阳当藩王啦——要么赌一把,要么彻底死心。结果你非要赌,既然是赌博,必有输赢啊,你早就该有这种心理准备啦!
  曹冲不禁慨叹道:“悔不当初!”伊籍不禁心中冷笑:你死到临头,才感觉生命的可贵吗?当初起事的时候可是梗着脖子说,若不能成就帝业,还不如死了算哪——“孤岂甘久居于孺子之下耶?!”
  不过终究是有过几年的主从之谊,伊籍当下给出主意:“臣为大王守城,以牵绊之,大王可易服而遁,或可得生。”曹冲思来想去,也只有这条路可走了,于是撇下妻妾,只带了几名亲信,改换平民服色,于夜间用绳索缀下北城,潜行而遁。
  历阳被围日久,常有平民扶老携幼逃出城去,以免将来城破后玉石俱焚,曹兵也不怎么拦阻,所以曹冲觉得自己要走那也不难吧。谁料正待潜过曹军营垒,却被一哨人马拦住,当先之将远远地就喝问:“得无历阳王欲遁耶?!”
第二十二章、天下太平
  官军截住曹冲,曹冲一见身份败露,虑不可免——我手边儿才带了多少人啊,就算个个以一当十,能够杀败这支巡哨兵马,可一旦鼓噪起来,大军合围,就算插翅也难飞遁——干脆,横过佩剑来在脖子上一抹……
  “孤安能归洛为孺子所辱耶?!”
  他手下亲信一见主公已死,也纷纷拔刀自尽,最终官军扛回来七具尸体,禀报曹洪等人。曹洪又感哀恸,又不禁暗生一丝喜意——这仗可算是打完啦——当即吩咐:“历阳既殁,明日便即宣示城中,命其自降可也。”转过头来称赞诸葛亮:“孔明云彼或宵遁,必可擒获,所料无虚。”
  诸葛亮轻叹一声:“可惜不能生致。”
  出得帐外,曹休、夏侯尚围着诸葛亮,向他请问:“孔明何以料得彼必宵遁?”诸葛亮淡淡一笑:“亦侥幸耳。今大势已定,历阳将破,彼或死、或降、或遁,岂有他哉?”
  曹休又问,说那你怎么能够料到他会不带家眷,只率从人而逃?特命巡哨兵马,但见全都是青壮男子的队伍,便即拦截——要还跟咱们前些天似的,并不拦阻逃亡的百姓,恐怕就被曹冲跑出去啦。
  诸葛亮回答说:“自古谋逆者,多不顾其亲。历阳王违父命而背其侄,岂爱人者耶,何惜其亲?”曹冲又没生儿子,只有一票妻妾,他要是真为家人考虑,也就不敢犯上作乱啦。如今大位上坐着的是他亲侄子,他连侄子都不宝爱,还会宝爱女人吗?
  其实有些事他从师父是勋口中听说过一二,只是不敢宣之于众而已——当初曹彰暴死,九成九就是曹冲派人下的毒,这种冷血的政治动物,怎么会把妻妾挂在心上?
  夏侯尚还是有点儿不明白:“若彼藏身于百姓中而遁,奈何?”诸葛亮轻轻摇头:“历阳王自归藩后,常抚慰百姓,奖励耕织,国中以为贤君也。则识其面貌者必多,彼焉敢从之而出,不虑乡愚出首耶?乃至昼不敢行,而必宵遁,亦可明矣。”
  这么着一分析,曹休、夏侯尚真是心服口服。照理说诸曹夏侯皆与是勋交好,而诸葛亮又为是勋的弟子,本该引为同道;问题诸葛亮多年在兵部为官,就算再怎么足食足兵,终究亲冒矢石在前线打仗的武夫,跟后方坐办公室的后勤文官,天生就看不对眼,再如何谨慎都易生龃龉,所以曹休等人对这位诸葛先生只是表面上客气而已。今受此教,始觉孔明多智,深通韬略,从此才真的心悦诚服,乐与相交了。
  翌日一早,官军即用长戟挑着曹冲的衣物,在城下劝降。城上兵将听闻曹冲已死,无不肝胆俱丧,人心混乱,伊籍无论如何也勒束不住。最终只得长叹一声,独自登城,凭堞下顾,高叫道:“吾今报名,非尹耒也,乃汉臣伊籍。本欲乱关东而救汉室,奈何天不佑汉,终至倾覆,则吾生亦何益耶?!”身子往前一倾,一脑袋就扎到城底下,自尽而死。
  守军就此打开城门,自缚请降。曹洪命各部暂歇,先派自家部曲入城,控扼王府与四门,然后才大摇大摆地策马而入。借着这个机会,曹子廉就把历阳王府大搜了一遍,捡好东西先装车,秘密运回老家谯县,剩下那些粗物,并曹冲妻妾、仆役等,才计入公帐,押回洛阳。
  这种事儿当然不可能彻底瞒过旁人,随着捷报进京,很快就有御史上奏弹劾曹洪。曹髦询问重臣们的意见,是勋说:“辅国戎马倥偬,立此大功,朝廷便当奖掖,岂可因细过而罪之耶?”曹髦闻言不禁微微一皱眉头,心说你这还是在为自己当初被贬的事儿抱怨吧……
  王朗、华歆等也都相劝,说不必要为了这么点儿财货去责罚宗室大将,再说曹洪这么做也不能算违法,基本算是游走在法律边缘,搞了点儿灰色收入……后世常有人脑洞大开,说曹子廉贪污,其实史书上并无明确记载,他顶多也就好敛财外加吝啬而已,不能一口咬定就犯过禁。比方说此前设关卡以重收税,那时候各路兵马都这么干,也就他曹子廉干得最过分一点儿而已,后来曹操用是勋言,下令罢了关津哨卡,曹洪虽然满心不乐意,也还是乖乖从命了。
  就说这回掠夺历阳王府的财货吧,他大可以分辩说按照用兵的惯例,攻下一城来就该放士卒们抢掠一番,作为犒劳啊,这都是我家部曲抢到的,只是感我素来的恩遇,进献给我而已。旧律没说这么做违法啊,而新律尚未编成……朝廷又能拿他怎么办?
  曹髦无奈之下,只得隐忍,反而下诏嘉奖曹洪,并下赐三千金为赏。曹洪一回到洛阳,就兴冲冲地跑虞部去领这三千金,可是经办的官吏们却全都摇头,说部里没给这方面的支出哪。最终找到虞部尚书袁涣,袁耀卿转述曹髦的话:“前辅国于历阳所得,何止三千金耶?乃仍不知餍足乎?”曹洪大惭而退。
  再说是勋的弟子周不疑为历阳王属吏,曾经多次劝说曹冲服从中央,曹冲听得烦了,终在起事时将他囚禁起来。待得历阳被围,城中粮窘,没人再照管牢中的犯人,周元直竟被活活饿死。诸葛亮入城后才得其遗骨,遣人送往其乡零陵重安下葬。消息传来,是勋悲恸不已——那么多年了,要说真正能够听明白自己来自后世理念二三分的,也就周元直而已,不想竟然如此惨死。于是命人搜集周不疑文稿,打算结集出版。
  可是等到文稿集全,是勋先要过来自己读了一遍,不禁背后冷汗涔涔——我靠这小家伙的思路太超前了,思想太愤世嫉俗了,这要是散播出去,他的墓穴都得被唾沫淹没……这不是爱他,反倒是害他。算了,不出版了,暂且先藏入内室,以待后日吧。
  等到历阳克复的半个月以后,又有来自西南的捷报传至洛阳。
  原来当日甘宁、王平退守江州,被牛金等团团围住,几番欲图突围,终究败残之下,士气已堕,无法奏功。马谡先后两次入城劝说甘宁投降,说你们国家都灭亡啦,你如今是为谁守护这座孤城呢?并且按照是勋和曹仁的吩咐,许下了高官显爵。
  关键在于,是勋前世读史,便颇为敬慕甘宁,不忍见其就死,所以跟曹仁求情:“甘兴霸忠勇,蜀中无人可比,若能生致,善莫大焉。”而且牛金反复攻城,死伤颇众,却总被甘宁、王平苦战而退,他逐渐地也不敢强攻了,只是团团围困,等其自灭。
  可是马谡入城劝降,甘宁却只是不听,提要求说:“主在,臣唯死耳。今太子(刘封)虽故,嗣君(刘禅)仍生,若得嗣君书来,宁乃可降。”
  ——要说这称呼也够混乱的,刘封是太子,刘禅倒是皇帝。主要甘宁一直没掺和蜀汉朝廷的内部纷争,也没明确倾向,所以只能按着那俩货曾经达到过的最高地位来称呼。
  甘宁守江州,这一守就是四个多月,眼瞧着城中粮秣将尽,兵士们多有叛意,知道再固执下去也只有死路一条啦。王平亦婉言相劝,说大势如此,非人力所可挽回也。如今听闻嗣君已经被赵子龙保着逃到永昌去了,相隔数千里,就算能够重整旗鼓,卷土重来,也不知道得到猴年马月,则咱们再守江州,于国无益,只是平白地损伤人命,那又何苦来哉?
  正赶在这个时候,马幼常又三顾而来。甘宁仍然难下决断,恨声道:“吾受先主厚恩,耻食魏粟!”马谡说既然如此,我给将军你指一条明路吧——
  “将军不愿受禄,乃可从谡白衣归洛,以全一城性命。今吾魏于东海建舟师,东循三韩、倭国,南下林邑、扶南,汪洋之中,自有无穷岛屿,中国人所未尝涉足者也。闻将军少年时纵横江上,为能行舟者也,可授大舟一二,放将军远去,乃可生而不食魏粟。”
  要说这还是是勋的主意,写信给马谡的时候,略略提过一句。是勋觉得,甘兴霸曾为江盗,可惜了的,不如纵其为海盗吧,说不定能够提前几百年去开拓了东南亚……
  甘宁无奈之下,最终只得率王平等开城而降。王平等皆受曹魏军职,甘兴霸却主动卸甲而登囚车,说你们把我押洛阳去献俘吧。
  与此同时,曹仁亦将益州全境平定,旋即挥师南下夷州,与黄忠等南北夹击,终于伐灭了朱褒、雍闿等豪酋势力。雍闿逃亡途中为夷人所杀,朱褒倒是投了降,被送往中原闲住。
  接着大军浩浩荡荡便欲挺进永昌。可是这时候已经入夏了,南中地区气候炎热,再加瘴疠四伏,别说中国兵了,就连蜀地降卒也陆续病倒。曹仁无奈之下,只得暂返成都,上奏天子,打算等秋后天气凉爽了,再继续进兵。
  再说诸葛诞奉了是勋之命,去给卢洪送饯行之礼——一件绨袍,可是这一去就不见踪影了,足足一个多月方才返回。说来也巧,是复又在府门前撞见了他,便问:“公休因何归迟?”诸葛诞老实回答:“于途不见卢慈范影踪,直抵庐陵,始得如命。”
  这下是复来兴趣了——那家伙还真敢去庐陵郡上任哪——“得见卢慈范否?”诸葛诞说当然见着了,东西也送了,要不然我哪儿敢回来啊。
  “慈范有何言?”
  “卢慈范受主公之礼,但云:‘小儿辈无礼,是公恩厚。’”
  “小儿辈无礼”,表面上是在说自己有错,让你派人送礼送得这么远,然而是复岂能听不出言外之意?卢洪比是勋还大着好几岁呢,就算再拍上官的马屁,大可以用“区区”、“牛马走”等谦词,不会自居“小儿辈”啊——其实这是在骂我呢吧!
  忍不住就跟着诸葛诞一起来向是勋复命,等诸葛诞退下之后,就问是勋:“大人独不惧卢慈范扬我阴私耶?”是勋笑着摇一摇头:“彼名自恶,安能动我?况吾已慰抚之矣。”
第二十三章、铸戈为犁
  是勋跟卢洪那么多年的交情了,那家伙究竟有多大能量,体会得比是复要深得多。想当年赵达嚣张跋扈,竟敢踩到是勋头上来,结果被是勋玩了个首身分离。杀鸡骇猴,卢洪是真给吓着了,从此与是勋暗通款曲,私底下给他传递了不少情报。你说这人如此敏锐、谨慎,他就想不到自己有可能起意杀人灭口吗?
  是勋知道,卢洪暂时还动不了自己,因为他名声太臭,而自家声誉太好,就算拿出实打实的证据来,也不会有人相信。再说了,他已被驱出内廷,还能通过什么渠道上达天听?跟御史台或者什么别的部门就会给堵回来。
  可是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着,只要卢洪手捏这些证据来要挟自己,终归是悬在头顶的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说不定哪天形势有变,他就要跳出来跟自己为难啦。所以是复提议刺杀卢洪,是勋表面上反对,其实倒也乐观其成——你要真杀得了,那是最好,省我多少的事儿。
  只是“未虑胜,先虑败”,卢洪是个聪明人,知道自己政治生命已经结束了,就算再怎么要挟是勋,也终究不可能再返回洛阳来,他现在只想保住残生,于愿足矣。你要是去刺杀他,却又失败了,说不定他就会铤而走险,要跟你拼个鱼死网破哪。
  知道自己肯定活不下去了才会拼,若还存有一线生机,卢洪不会特意要跟是勋为难,怕的是是氏一次谋杀不成,再来第二次。所以是勋才特意派诸葛诞去送饯别礼,还特意让诸葛公休迟了一步——要是出得城去,卢洪已经挂了,那你正好回来报信,若是卢洪不死,你就一直追到庐陵去,瞧他肯不肯还去赴任。
  卢洪要是真的去往了庐陵,说明他还抱有最后一线的希望,那么是勋就趁机让诸葛诞把希望给他呈上——就是那一袭绨袍。
  是勋在袍子里夹了一张纸条,上面只有八个字:“衣莫若新,人莫若故。”语出《晏子春秋》,意思是:“衣服的新的好,朋友还是旧的亲。”
  话说这一手还是跟《三国演义》学的,关羽挂印封金去寻刘备,曹操特意灞桥赠袍,以留日后相见的余地。是勋的意思,我还是顾念往日交情的,我不会把你往死里逼,你就老老实实地跟庐陵呆着好了。
  卢洪得袍见字,当即明白了其中含义,于是就笑对诸葛诞说:“小儿辈无礼,是公恩厚。”我知道你未必真想杀我,估计是你那混蛋儿子出的主意,你放心好了,只要你让我得好死,我就不会来骚扰你。
  是勋这些天表面上若无其事,其实也一直悬着心呢,一直等到诸葛诞回报,描述了卢洪当日的表现,复述了那一句话,这才终于心中大石头落地。他警告是复,这事儿到此为止,你别再出什么妖蛾子了。是复喏喏而退——他倒是真想把卢洪置之死地而后快,可是终究山高水远,派人跑那么老远去执行暗杀任务,失败的可能性实在太大啦,一旦失败,就怕事情会彻底无可收拾。算了,再等机会好了。
  待到甘宁被槛送洛阳,朝中早有决断,当场释放,命其着袍服谒见曹髦。然而甘兴霸就是那么犟,梗着脖子一口回绝:“吾君见在永昌,安有他君可拜?”消息传到曹髦耳朵里,小皇帝勃然大怒,便命人将甘宁斩首弃市。
  是勋站出来为甘宁求情,说:“昔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不以周武为君,而武王独能宽宥之。今虽以夷、齐为忠厚君子,然谁不言首阳之事为非,而目周武为篡僭者耶?前已有诏,开城者赦,逮其归洛而杀之,无可显陛下之宽仁也。甘宁之语,若视为忠,则忠臣安可显戮?若视为狂,则圣天子何必怒一狂夫?”
  曹髦本来就不是一个杀戮心很强的君主,闻听此言亦颇有理——是勋嘴里的话还有没理的吗?没理也给得你搅成有理啊——于是便命将甘宁暂且拘押、囚禁起来。
  是勋还特意跑去见了一趟甘宁,相相这位著名的“锦帆贼”究竟是何等容貌。等见了面一瞧,嘿,果然好一条壮汉啊。二人略略相谈,甘宁就问了:“前马幼常来,吾云耻食魏粟,彼乃曰赠吾一二海舟,可使自去。无得食言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3/3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