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文魁(校对)第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360

  是宽闻言,面色青红不定,愤然道:“宏辅何出此言?为兄实无此心。”是勋仔细观察他的表情,似乎有七分羞恼、三分疑惑,却并没有阴谋被当场揭穿的惊悚——嗯,瞧起来,你也是个聪明面孔笨肚肠,压根儿就是被自家舅子给当枪使了吧?
  一向沉稳的是宽开始气急败坏,是勋得了便宜就卖乖,反倒沉稳下来,还假模假式地淡淡一笑:“三兄且稍安毋躁,听弟析其本原。以三兄所想,召刘玄德来以分曹氏之兵,与麋氏内外呼应,则麋氏可安。然而天下事,以力合,以势成,此势若成,则曹氏亦无能为也,便欲将徐州拱手献与他人,麋氏不允,如之奈何?既如此,麋氏又何必使三兄阻我与曹氏相见呢?难道三兄对于麋氏的真实用心,便丝毫也无所察觉吗?!”
第九章、乱军之计
  是勋是宏辅,来自两千年后的小白领、穿越客,除了能够抄抄诗文、耍耍嘴皮以外,别无所长。但是你也别小瞧这耍嘴皮子,苏秦耍嘴皮佩六国相印、张仪耍嘴皮两任秦相,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有数千年中外诡辩术的熏陶,有十数载网上对喷的磨炼,是勋之巧言令色,不能说当世罕有其比,却也是独享其秘,令平常人很难防御的。
  他在是仪面前对是宽说的那一大套话,其实就彻底是诡辩。
  原本麋、曹两家势均力敌,但是麋家在军队影响力上有所欠缺,真要逼得曹家动用武力,麋竺压根儿就不是对手。可是突然间冒出个刘备来,就被麋家当救命稻草般一把揪住,立刻扭转了局势。如今是勋是徐州曹和兖州曹之间的纽带,真要让他见了曹宏兄弟,谁知道还会耍出什么妖蛾子来,谁敢保证形势不会再有所改变甚至是逆转?只有傻瓜才会放心大胆地让他们接触呢。但是是勋一口气不断地“嘡嘡嘡”这么一白扯,听上去仿佛麋氏要再没有更深一层的阴谋,就不应该让是宽拦着他去见曹豹似的。
  果然是宽虽然也不是笨人,但就被他这番话给彻底说蒙了,忍不住就接口追问:“你说麋氏有何真实用心?”
  是勋心中暗笑,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地反问:“请教三兄,陶使君可曾立了嗣子么?”是宽随口回答:“月前便已立陶孟章为嗣子了。”
  “陶商?”啊呦,是勋心说这倒是个全新的情报,我还以为陶谦还跟那儿犹豫不定呢。既然已经立了嗣子,那么我刚想好的一套鬼话就得推翻重来——他脑筋略微一转,已有对策,于是开始侃侃而谈,分析给是仪父子听:“麋氏向来党与陶商,使君既已立其为嗣,则麋家从此势大,更不应召刘备前来,以分曹家之势。麋竺此举,只能有一个解释……”
  是宽赶紧问:“是何解释?”
  是勋这么故作高深地顿了一顿,就已经把后话给大致架构好了,当即回答道:“麋竺自知手中无兵,即便异日拥戴陶商继承州牧之任,亦须与曹氏分庭抗礼,不能掌全州之权。故而召刘备前来,表面上看,是欲以刘备为其羽翼,以压制曹氏,但更往深一层想,拥戴陶商,何如拥戴刘备?刘备终为徐州之客,本无根基,若刘备为徐州牧,则麋氏便可一家独大,执掌州政了。”
  是宽面孔涨得通红,呵斥道:“此不过汝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罢了!”
  是勋心说哎呦,这年月估计就没几个人能够看穿刘备的野心,也没几个人能想到刘备会接替陶谦的州牧之位,我光这几句话要想蒙住别人,还真不容易啊。不过没有关系,老子还有后话——
  “恐怕不是愚弟的小人之心,而是三兄为姻戚蒙蔽了双目。请教三兄,使刘备入徐以分曹家之势,自可使其驻扎琅邪,以防袁谭,或使其驻扎广陵,以御袁术,却为何命其屯扎在襄贲?郯县之兵,唯陶使君心腹丹扬精兵而已,曹氏之兵亦在外郡,臧宣高之兵亦在外郡,倘使君有所不讳,近水楼……最可就近取事者,谁也?!”
  他一边说,一边悄悄地观察是宽的表情,希望自己过去对徐州兵力部署的大致了解,这段时间内没啥特别调动。好在,一番鬼话说完,却见是宽愣在那里,面色通红,目光迷离,半天都答不出话来。
  耶,成功!是勋正这么想着,就听是仪长叹一口气,开口问道:“叔勉,当为父知汝出仕徐州之时,书信中是如何教训你的?”
  是宽听到老爹问话,这才终于从惊愕中略略缓过神来,当下拱手回复:“父亲说,要儿子忠于所事,不可妄起贪佞之心。”
  “不错,”是仪冷着脸呵斥道,“倘若真如宏辅所言,汝与麋氏合谋,想要将徐州献于那刘玄德,便是事君不忠!倘若只是为麋氏所蒙蔽,欲助麋氏而压迫曹氏,则是枉害同僚!不想我是仪一向以忠孝立身,却生出汝这不忠之子来!汝还有何话说?!”
  是宽还想转移目标,喊道:“然而宏辅也确想将徐州献于曹孟德!”是仪一瞪眼:“是又如何?他本为兖州之吏、曹氏之臣,为主谋夺别州,难道不是分内之事吗?!”
  哦哦,大伯父您真是太英明了!是勋一个劲儿地在心里鼓掌。不过话说回来,“为主谋夺别州”,这话听着就多少有点儿别扭,话说大伯父您真的是大汉的臣民吗?您这已经算是调整好了进入诸侯割据、三国鼎立的心理状态了吧?您还真与时俱进啊……
  这个时代,父权和族权还是相当强大的,而是仪作为父亲和族长,他下的命令,对是宽的威力有时候就比朝廷还要大——他不能让儿子去造反,但完全可以勒令儿子不出仕——更别提陶谦和麋家了。所以是宽当场就让铺天盖地的唾沫星子给砸得满头是包,被是仪关了禁闭,暂且不让出门——跟州里,就说是叔勉这几天受风感恙。
  是仪还放是勋出门去找曹家商量,他说:“我不管这徐州属谁,我只想过两天安稳日子——速去与那曹氏设想应对之策,万不可让徐州生乱。我是家已无奈从青州飘零至此,岂能再度漂泊?难道要渡江去那扬州荒僻之地吗?”
  是勋告辞出门,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好啊,能让我找个人商量,这问题就好解决。那么,去找谁商量呢?曹氏兄弟早已分爨——在父母去世以后,兄弟分家,也是这时代的风俗,还没有后世多远的同族都非得聚居在一个大宅门儿里的习惯——一个住城西,一个住城东,隔着就有好几条大街。不过是勋只是略一犹豫,就决定了,还是去找那个“谗慝小人”吧,就自己的观察,那家伙的脑筋比自家准丈人要灵活得多了。
  于是悄悄出了偏门,也不骑马,也不乘车,光带了一名随从,趁着夜色疾行,很快就到了曹宏府上。叩门而入,曹宏正打算去洗个澡然后睡呢,披着衣服就迎出来了,一见他先埋怨:“我正想宏辅远来,应当前来见我,怎么耽误到这般时候?”
  是勋心说别扯了,瞧你那打扮就不象打算迎客的样子。他轻轻一叹,回复道:“本该早来拜见曹公,奈何为我三兄所阻,不欲我与贤昆仲相见。”
  曹宏听了这话就是一愣,然后扯着是勋的手:“来,来,且到厅中详谈。”
  等到两人相向坐下以后,是勋才把今天的遭遇——从在襄贲撞见刘备开始,直到是勋训斥是宽——详详细细地说给了曹宏听。曹宏听完,也不评论,反而突然间来了个大瞬移——“宏辅从兖州来,可知孟德能否将吕布赶出兖州去呢?需要多少时日?”
  是勋心说咱们打算卖主求荣不是一天两天了,眼看球都带进禁区就等着守门员判断失误(陶谦挂掉)好临门一脚了,你却又犹豫,得再重新评估一下曹操的实力,这又是何苦来哉?他赶紧回答说:“勋来时,曹兖州已在整备粮草、调集兵马,或许此刻便已兵发东郡了。吕布所部,兵卒不整且粮用不足,所据又只区区一郡而已,最晚夏初时即可平定。”先给曹宏吃一颗定心丸。
  “那样最好,最好……”曹宏微微而笑,突然又瞬移回来,对是勋说:“宏辅口才大佳,诬麋子仲欲将徐州献与刘玄德,此真神来之笔。”
  是勋说:“不可不防啊。”可是曹宏却只摇头而笑,似乎颇不以为然。是勋再一琢磨,也是啊,如今刘备就几千残兵,他出身也不好——汉室宗亲也就是自己嘴里一说,这时候正经还没几个人认呢——在士人圈里更是毫无名望,谁能想得到他会一步登天,篡夺了整个徐州呢?就算在原本的历史上,听说这消息,估计天下豪雄得有一半儿都摔碎了眼镜吧——嗯,如果他们有眼镜的话。
  所以说麋竺这是一招妙棋,也是一步险棋,就不知道他是因为见了刘备,被刘备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呢,是因刘备的宏图大志而感动呢,还是纯粹吃错了药,或者被曹家逼得狠了狗急跳墙。自己如今道出这种可能来,是宽是被说蒙了,曹宏压根儿就不信,貌似也只有是仪信了三分——也说不定只是在装傻。
  好吧这话暂且不提,总之不管刘备是不是真打算篡夺了徐州,麋竺是不是真打算把州牧印绶献给刘备,眼下刘备入徐,都对曹氏造成了颇大的威胁,原本和麋氏势均力敌的局面就很有可能被打破。这你曹仲恢不可不虑吧,你又能拿出什么好法子来吗?
  只见曹宏站起身来,捋着胡子,原地绕了个圈儿,然后缓缓地开口:“倘若宏辅今晚不来见某,那便只有先拜见了陶使君以后再来了。短短一两日,难道便会有何大变不成?某今日看使君气色,虽较往日为差,归天之期亦不会在这一两日……”
  他这话不说则已,一说之下,是勋就觉得自己脑袋里原本捋得清情楚楚的线头瞬间就乱了。对啊,自己迟早会跟曹家接触,是宽你能拦得了今天,还能拦得了明天?又不是说陶谦立码就要咽气,我这黑更半夜的跑过来找曹宏拿主意,究竟着的什么急啊?
  就见曹宏重新坐将下来,凑近了是勋,低声说道:“此乃乱军之计也。”
第十章、不忠不义
  是宽根本就没有必要拦着是勋,不让他跟曹家接触,因为根本就拦不住。可是在拦不住的情况下还偏偏要拦,那就只有一个解释:我就是要释放危险信号出来,以乱你的心志。
  所以曹宏说这是“乱军之计”——“宏辅可知是谁进言陶使君,召刘备入徐?是谁进言而使刘备屯扎襄贲?又是谁说动使君,立陶商为嗣?”
  是勋闻言就是一愣:“难道不是麋竺么?”曹宏摇摇头:“是下邳相笮融笮伟明。”
  笮融在演义中就是个过路打酱油的,说他曾与刘繇合兵一处,抵御过孙策的进攻,战败后跟着刘繇一起跑去投奔刘表了。即便在史书上,那也是个小人物(当然只是跟曹操、刘备这种大人物相比),但是勋就偏偏还记得他的事迹——无他,因为这家伙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起到过相当重要的作用。
  笮融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最早投靠同乡的陶谦,陶谦就认命他做下邳国相,还命其督运下邳、彭城和广陵三郡的钱粮,谁知道笮融把那些钱粮大多给贪没了,都用来盖佛寺,还铸造涂金漆的铜佛像,甚至以减免税收劳役来吸引百姓入教,据说前来投奔他并且加入教团的,多达五千户。他还经常搞“浴佛”活动,赏赐给百姓斋饭,为了求食而前来参观的超过一万人。就这么着,把大笔的政府经费都浪费在宗教活动上了。
  可是笮融表面上信佛,实际的所作所为,却跟佛教宣扬的清心寡欲、乐善禁杀完全不挨边儿——贪污公款也就罢了,后来曹操攻伐徐州,笮融带着一万多百姓和三千匹马,弃职而逃,跑广陵去依附太守赵昱。赵昱摆下宴席,好生款待笮融,谁想笮融喝多了酒,突然间恶向胆边生,把素有清名的赵昱给宰了,还纵兵在广陵郡内大肆抄掠。接着他经过秣陵,又杀了彭城国相薛礼,一度跟刘繇合兵,转头就宰了刘繇麾下的豫章太守朱晧。刘繇大怒,发兵攻打笮融,笮融兵败逃入深山,为山民所杀。
  一句话,这家伙就是一个打着佛教徒幌子的彻头彻尾的恶霸匪徒!正如同这时代最著名的人物评论家许邵许子将所说:“笮融出军,不顾名义者也。”意思是说这家伙动起兵来从来不管什么名义,也不在乎风评,根本就节操无下限。
  当然那么一大套,在是勋的脑袋里也只有略微转了一圈儿而已,他继续听曹宏说下去:“笮伟明为陶使君的同乡契友,深受信重,但此前仅督运事,不干州政。此番突然前来郯城,立陶商而纳刘备,人皆以为是欲与我曹、麋两家鼎足而居。此为曹氏之忧,亦为麋氏之忧,其重非我独受,故可暂不在意。如今麋子仲故使是叔勉阻拦宏辅你,是要警告于我,他麋氏已与笮融合谋,或者,笮融原本便是麋氏的党羽。如此则独我罹忧,情急之下,或许便会做出什么不可言之事来……”
  是勋大致明白曹宏的意思了。即便笮融突然插脚,想跟麋、曹两家平起平坐,终究麋、曹之间的均势还没有打破,曹家不会过于担忧——两家只要联起手来,难道还怕他一个笮融?可是实际上笮融跟麋竺本为一体,这一来天平就彻底倒向了麋家,曹家想要挽回局面,非得有所动作不可。
  如今陶谦还没有挂掉,麋、曹两家就算相争,也都是在暗中较劲,不敢玩什么明面上的花样。麋竺暂居上风,故意透消息给曹家:看哦,笮融是我的人哦,你别搞错哦。我带球已经到了禁区了哦,你就干瞪眼等着我射门吗?你会不会被迫铤而走险?
  曹宏点头道:“陶使君立陶商为嗣,本就恐我曹家不满,倘若我兄弟此时有所妄动,定为使君所忌——恐怕,这才是麋竺最想看到的吧?”
  是勋心说果然不愧是“谗慝小人”,这花花肠子绕的,我今天要不来找他,大概就真让麋竺跟是宽给蒙骗了,被当成枪使还不自觉。可是,就算能看破这一点又有啥用呢?——“难道便按兵不动,任由彼等猖獗吗?”
  曹宏轻轻摇头:“如今的急务,是要将刘备赶出襄贲去……”
  第二天一早,是勋前往拜见陶谦,呈上曹操的书信,申明荀彧所定三事。陶老头子的气色明显不佳,就光听着,也不说话。最后是勋又说:“勋今已除服,欲择期与曹氏女完婚,还请陶使君俯允。”陶谦听了这话,才似乎精神一振,微笑道:“汝自择期可也,何必老夫应允。总之当日一杯喜酒,是不能少了老夫的。”
  等是勋出去了,陶谦才环视众臣,问他们:“曹孟德送来钱粮,并续借耕牛,也就罢了,他屯兵沛东,究是何意?”
  麋竺瞧瞧曹宏,低下头去不肯开口。曹宏心说你肯定以为我要帮曹操说好话,所以想后发制人是吧?可是你这个光会拨拉算筹、算珠的贩夫,又如何能够猜到曹某心中所想了?他把腰一挺,拱手道:“我恐曹操此举,是欲觊觎我徐州也!”
  陶谦闻言大惊:“仲恢此言,何所据而云然?!”
  曹宏瞟了一眼也显得颇为惊愕的麋竺,冷笑着说道:“使君年长,曹操所素知也,今既立嗣,是有退隐之意……”其实他真实的意思是:曹操看你着急定下继承人来,估计你活不长了,但这话不好当着陶谦的面明说,大家心照不宣即可——“则使君一旦归隐林下,徐州谁属?大公子声名不彰,可能守得住徐州吗?到时候,恐怕非止曹操,北有袁谭,南有袁术,都会想要来分一杯羹的吧?”
  陶谦一向最担心的就是这事儿,赶紧询问:“如之奈何?”
  曹宏说:“为使大公子异日能安保徐州,使君可使臧宣高将琅邪兵北移,以阻袁谭,使愚弟率军屯扎广陵,以阻袁术,再使刘玄德移师彭城,以阻曹操……”
  这分明就是要把刘备往远了赶了,麋竺闻言大惊,脱口而出:“不可……”曹宏冷冷地盯着他:“为何不可?”麋竺愣了一下,只好现找借口:“刘玄德初来我州,人马残弱,兵甲不全,如何能够抵御兖州虎狼之师?”
  曹宏心说我就猜到你仓促之间,只能想出这种废物理由来,如此,则正堕曹某的陷阱——“曹操前伐汝南,袁术闭营不敢与战,可见曹强而袁弱。既然如此,那便由愚弟西守彭城,让刘玄德到广陵去吧。有赵元达(赵昱)恩结民心,再加笮伟明为其后盾,玄德虽然兵寡,料来阻住袁术,应该不难。”你不想让刘备到彭城去啊,那好,我把他赶得更远一点儿!
  这一下麋竺更加手足无措了,嗫嚅着分辩道:“然、然而……刘玄德终为客将,如何能使赵元达、笮伟明与其协力同心……”“子仲所言甚是,”曹宏朝陶谦再一拱手,“便请使君行文,召刘玄德为广陵都尉,使定君臣名分,然后玄德之兵可大用也!”
  麋竺心说,这一下彻底完蛋。
  昨天晚上,曹宏和是勋一起分析目前徐州的局势,曹宏就说啦,麋子仲精于筹算但疏于应变,此番交结笮融,拥戴陶商上位,又召刘备为其强援,一环紧扣一环,这肯定不是他所能够想得出的计策。估计他背后还有能人,说不定就在刘备的幕中。
  是勋心说虽然根据史书所载,麋竺确实没什么本事,可他终究能在徐州跟你分庭抗礼,你没能一把捏死他,说明比他强得也有限,就别跟这儿靠着踩他来拔高自己啦。当然他明面上不好这么说,只是提醒曹宏:“大意失荆……切不可轻敌大意啊。”
  曹宏朝着他微微一笑:“宏辅定然以为,麋子仲既能与我兄弟相拮抗,亦有其过人之处了?”是勋心说我靠这“谗慝小人”难道会读心术不成么?就听曹宏又说:“麋子仲家财亿万,陶使君所不可遽离也,某故虚与委蛇,彼所逼不急,某又何必鱼死网破?”那意思,因为陶谦离不开麋竺的财力,所以我才一直忍他,可是最近他的所作所为让我忍无可忍了——还真以为就凭他那两把刷子,能是我曹仲恢的对手吗?
  他这么一说,是勋也就勉强信了三分——终究“谗慝小人”这种名号,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负担得起的。于是追问曹宏:“君有何计,能使麋竺败退?”曹宏伸出三枚手指来:“宏辅且听某言三策……”
  第二天等是勋见过了陶谦,曹宏就开始使出他的第一策。这第一策还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要把刘备赶出襄贲县,赶得越远越好,二是要确定下刘备臣属的地位。
  后来吕布为什么会被人骂“三姓家奴”?这个词汇就表面上来说,那是彻底的污蔑,吕布从来就姓吕,没有改过名,换过姓,何“三姓”之有啊?但从深层含义上,却说得没错——吕布初为丁原之将,后刺丁原而归董卓,他与董卓约为父子,却又与王允等人合谋,杀害了董卓。君臣如同父子,悖逆君臣之道、父子之伦,那就是大不忠、大不孝,谁管你有没有改过姓呢?
  有人就说了,其实刘备毕生的行为,比吕布更为不堪——他先为公孙瓒之将,却背公孙而投陶谦;后来与曹操联兵讨吕,掉过头来又袭取徐州,背反曹操;投过袁绍,可是官渡大战还没分出胜负来呢,就又改投了刘表;最后应刘璋之邀兵进益州,说翻脸就翻脸,又火并了刘璋。所以说刘备不仅仅三姓啊,他四姓五姓都有啦。
  其实话不能这么说,因为刘备除了最初跟着公孙瓒以外,后来对于陶谦、曹操、袁绍、刘表、刘璋,他都不算正经的臣属,而是客将,所以他的行为可以说“不义”,却不能说“不忠”。正因为如此,曹宏才要明确刘备为陶谦的属将,使刘备篡陶谦之位而自立的政治风险,更要大上一倍还不止!
第十一章、自由心证
  让刘备正经当陶谦的属下,其实这是是勋给曹宏出的主意。曹宏虽说智计无双,或者更准确点儿来说,一肚子都是坏水儿,终究身处局中,有些事情瞧得不是很明白。比方说刘备的身份问题,他是客将还是属将,对于自己的谋划,又能产生多大影响了?
  但是是勋可以站在政治制度演变的更高层次上来看待这个问题,那便洞若观火了。汉代中央集权还不完善,地方官员权力很大,再加上朝廷直接认命的属官不多,大多僚属都为自行征辟而来的,所以保留了相当浓厚的春秋战国遗风——郡国守、相就好比是各路诸侯,而他们的属官就如同诸侯的陪臣,相互间的关系与其说是上下级官员,倒不如说是封君与封臣。
  当然啦,这些概念从前只得来于纸面,印象不深,所以初来贵时代,是勋还因为太史慈称呼蔡讽为“主公”而觉得吃惊来着,因为孔融不肯去撬蔡讽的墙角征辟太史慈而觉得迂腐来着。但经过了好几年在士人圈中的沉浮、辗转,是勋终于彻底看清楚了这一现象。
  原本的历史上,为什么麋竺可以把徐州牧的印授坦坦地送交给刘备?内在的利益交换暂且不论,光说制度上:首先,刘备为徐州的客将,他不是陶谦之臣,所以身份比较超脱,麋竺拥戴刘备,不易使其余徐州臣属产生不满——要大家都是同僚,为啥他能一步登天我却不能呢?其次,陶谦为了拉拢刘备,曾经表奏刘备为豫州刺史,那么距离州牧也就一步之遥,陶谦一死,论职务刘备是徐州最高的(这时代刺史的权柄已经超越到郡国守、相之上了),他不为徐州之主,谁为徐州之主?
  所以是勋要抹杀掉刘备客将的地位,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抹杀掉他可能被陶谦表奏为刺史的机会——凭刘备的出身和在士人当中的名声,原本历史上要不是为了拉拢他,傻瓜才会没事儿表他玩儿呢。倘若此计得售,那就是极大增强了刘备背反陶谦,以及麋竺拥戴刘备为徐州牧的政治风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3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