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文魁(校对)第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360

第二十一章、奉耶挟耶
  演义上说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其实这七个字不是曹家班发明的,而是袁家班发明的——正牌发明家是沮授,他曾经劝袁绍:“且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官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奉天子以讨不臣”、“挟天子以令诸侯”,听上去意思都差不多,但其实立场完全两样。“奉天子”是把天子摆在上位,“挟天子”是把天子踩在脚下,正经要按那时代君君臣臣的儒家主流思想,“奉天子”那是名正言顺啊,“挟天子”就彻底的政治不正确。
  可是如今是勋就偏偏把这政治不正确的言论说出来了——一则他知道曹操没那么迂腐,二则反正旁边没第三人了嘛,这三则么……老子要是主张都跟荀彧他们一样,那还能捞到什么政治利益啊!
  他跟曹操解释,说:“奉天子,可近奉也,亦可遥奉也,然近奉则恐为杨奉、董承、张扬辈所掣肘,遥奉则反为其所制。民望固当从之,不臣者固当讨之,然而若有人阳奉阴违,明为汉臣,实蓄异志,难道便不能讨之么?便如勋此番前往襄阳,亲见刘表以九旒龙旗为其先导……”
  曹操听了这话大吃一惊:“刘表安敢如此!”是勋心说你也别骂刘表,你以后干得只会比刘表更过分,接下去说:“因而我劝主公‘挟天子以令诸侯’,发兵雒阳,排斥杨奉、董承等辈,而独执朝政。那时主公之令即为天子之令,不臣于主公者即不臣于天子,唯此政令一统,才能天下归心,进而芟夷群雄,以安汉室……”当然啦,他不能这会儿就劝曹操篡位,真的假的,还是要把“安汉”当作最终目标摆出来。
  “若不能挟天子而欲令诸侯,无异镜花水月,若不能令诸侯而欲安天下,亦为缘木求鱼。此勋为主公计也,然不可言之于他人。”
  是勋的话说的很明白:你光“奉天子”不成,你必须得在朝廷中得到绝对的发言权、决断权才行;你也不能光“讨不臣”,为了天下一统,你得芟夷群雄,管他们是不是奉汉统、尊汉朔呢,敢不听你的话就必须全部殄灭。这年月,忠臣安不了天下,得要权臣才行。
  曹操听了这话,眼前是豁然开朗啊,当下紧紧抓着是勋的手,连摇了好几下:“宏辅真某之子房也。”是勋心说别介啊,你已经夸过荀彧是你的子房了,最后不还是把他逼死了么?我可不当这种张子房……
  正事儿谈完,看看天色将暗,曹操唤人摆上吃食,说要跟是勋好好谈谈荆州之行。是勋心里一哆嗦——又要吃你家的饭?堂舅哥你饶了我吧!急忙伸手一摇:“且慢,勋有一诗,正要献于主公。”
  曹操说好啊,正好用你的佳作来佐酒——吟来听听?于是是勋捋捋胡子,曼声长吟道:“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正是王粲的《七哀诗》。
  曹操一边听一边击节赞叹,完了一皱眉头,说不对啊,诗是好诗,但这口吻就不似宏辅你啊,你啥时候去过西京长安?是勋微微一笑:“此非勋所作也,乃高平王仲宣所作——主公以为其人如何?”
  曹操说我听说过这个王粲,不过今天第一回听到他的诗,真是大才啊。是勋就问啦:“主公可欲一见其人乎?”曹操忙问:“不知王仲宣现在何处?”是勋说就在我家等着你召见呢。
  曹操大喜,急忙派人去召唤王粲,说干脆,等他来了咱们一起用饭!是勋心说得,这顿曹家饭我还是逃不过去……
  曹操非常欣赏王粲的文才,初次见面,即署其为西曹掾。当时从三公到郡国守、相,全都分曹治事,就相当于后世六部的雏形,比方说户曹、兵曹、簿曹,等等,但东、西两曹,按例惟三公才置,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很多幕府也都僭设此职——比方说刘表为镇南将军,曹操为行奋武将军,就都陆续设置东、西两曹。东曹主典选举,西曹主典府事,说白了,王粲担任西曹掾,就相当于是曹操幕府里的行政主管。
  这个职位说高并不高,说低也不算低了,更重要是直接跟在老板身边儿,位置非常关键。所以王粲是喜出望外啊,当场赋诗一首,颂扬曹操的德行。曹操听得高兴了,直捻他那并不浓密的胡子,是勋却觉得心里头有点儿泛酸——但凡老子要是也有这份作诗的捷才,就不用见天儿辛辛苦苦地到处跑啦,光靠拍马屁都能稳步升职。
  当然啦,曹操不是一个喜欢阿谀奉承的老板,普通马屁他可不吃,这得相当文艺的马屁,才能把他拍舒服喽。能诗者必然能文,这年月即便公文往来,也非常看重文辞的优美,不是光文通字顺,把事情说清楚了就行的,所以既然能拍文艺性马屁,自然接得过公文撰写这类重任,因此曹操才肯重用王粲。
  第二天,曹家班又开会了,继续商量奉迎天子的问题——前几天的会议光决定了派兵去雒阳,但是派多少兵,以谁为先导,这些具体问题都还没敲定呢。会议当中,各人都陆续发表了意见,只有是勋一个眼观鼻,鼻观心,默然不语。没办法,这些细节问题,不是他的长项。
  可是曹操最终还是点他的名啦:“诸君所言,宏辅以为如何?”是勋装模作样地拱一拱手:“先行之将,勋以为子廉可任。”原本的历史上就是曹洪一马当先去迎献帝的嘛,那就还是他吧。
  荀彧说啦:“须先使一文吏往谒天子,以申勤王之意,以免误会……”是勋暗中叹了口气,心说那肯定还是我啊——反正逃不过去,干脆老子先开口吧,也显得积极一点儿。于是迈前一步,打断了荀彧的话:“勋虽不才,愿先发雒阳。”
  曹操说宏辅你才刚从荆州回来,还没喘够气呢就又要远行,曹某真是不落忍啊——那你明儿个一早就动身吧。是勋暗中问候了曹操的大批女性亲属,然后摆一摆手:“且慢。勋虽愿往雒阳,奈何乡中曾有俗谚云:‘茂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不可不虑啊。”
  东汉朝避光武帝刘秀的讳,所以把“秀才”给改成“茂才”了。是勋的意思,如今围绕在天子身边儿的还是一票军头,什么杨奉啊、董承啊、韩暹啊、李乐啊……自己去面谒天子和公卿,那没问题,可要是被那些军头拦着不让见,任务就难以完成了——“故求一支兵马,并一二壮勇之士为佐。”你得给我派点儿保镖,那我才敢去哪。
  郭嘉开口,说宏辅所言有理,但既为先发以通天子,兵不可多,点选精骑二、三百足矣。曹操一指夏侯渊:“妙才,卿可发麾下精骑三百,护卫宏辅前往。”太史慈出班请令:“某亦愿卫护宏辅赴雒。”曹操说你是大将,不可轻动,我派你做曹洪的副手,第二拨去迎天子也就是了。
  是勋心说要是子义肯跟着,那自己定然稳如泰山——他都不需要动手,只要把名头一亮,估计韩暹他们就都得给吓尿喽。可是曹操不肯让太史慈跟自己一起去,那么……典韦也勉强凑合吧?
  他当然没敢真的开口,典韦如今是曹操的亲卫队长,根本就不可能派给自己。于是迈前一步,开口道:“勋此番赴荆,得一壮士,为安丘孙宾石侄孙,膂力过人,又得南阳邓展授以空手夺刃之秘术,请主公授其名爵,使从勋往。”曹操说孙汶嘛,我昨晚听你说过了,还没来得及见,既然如此,任其为军中司马,暂做你的警卫。
  是勋最后提要求,说在座诸君谁跟朝官有交情的,帮忙写几封信,方便我到雒阳以后办事。荀彧说:“黄门侍郎钟元常与某有旧,这便作书引荐。”是勋心说钟繇啊,我知道~想不到连他也是你夹袋中人……
  第二天一早,夏侯渊拨了三百精锐骑兵,由一名同族将领夏侯兰为督,护送是勋和孙汶离开鄄城,赶赴雒阳。同时商定了曹洪三日后即发兵跟进,曹操则点集大军,十日后启程赴雒。
  是勋在临行前特意去拜访了太史慈,把魏延托付给他。为了避免麻烦,他没跟太史慈说实话,光说这是我一个故交之子,颇有膂力,喜好武艺,希望子义你好好教导他。太史慈那真是好朋友,二话不说一拍胸脯,说你放心好了,要真是棵好苗子,我肯定能把他给教出来。完了上下打量一番是勋,微微摇头:“可惜啊,宏辅你的根骨亦非甚差,倘若从小便能得明师而习之,今日亦可为将矣。”是勋心说算了吧,就我这穷山沟里夷人的身子骨,就算打小习武,估计撑死了也就蔡瑁那两下子……
  临出城前还得着份惊喜,原来曹操恐怕是勋身份太低,先别说见天子了,恐怕见了公卿都底气不足,所以遵守去年的承诺,让曹德行文归档,举了是勋为孝廉。是勋捧着文牍,这份儿乐啊……就跟后世考上个进士似的,老子从此以后的身份可就大为不同啦。
  随即率兵出了鄄城。是勋身为文吏、使者,按道理是应该乘车前往的,但他实在不耐烦跪坐在这时代那么颠簸的马车里,所以还是骑马,光让孙汶驾着车,装着行李,跟在后面。出城后他就问夏侯兰啊,说我道儿不熟,你看咱们怎么走合适?
  夏侯兰论辈分算是夏侯惇、夏侯渊的从兄弟,才刚二十出头,小伙子身高马大,面相老成,即便穿着重铠,那腰背也挺得笔直,瞧着就那么的可靠。听得是勋询问,夏侯兰就说啦,咱最方便就是先到濮阳,然后沿着黄河南岸走,七、八百里地,跑快点儿四天就到啦。
  是勋心说你疯啦,七、八百里地跑四天?你是行军啊还是驿站送快信啊?咱跑那么快干嘛?跑快了皇帝还没到雒阳呢,难道就跟那儿干等着?而且要是万一根董承啥的起了冲突,这第二队的曹洪还远远拖在后面,想找增援都找不到啊。别了,咱慢慢来吧,能够按照步兵的一般行军速度,七天到达那就成了。
第二十二章、都外胡骑
  是勋出了鄄城,当天跑得挺快,晚上得以在濮阳城内睡了个安稳觉,然后第二天开始,他就故意压着速度,两天半才抵达胙城,又休息半天——再往前那就出了兖州地界啦,也等于出了曹家的势力范围,粮草、物资必须再重新整备一下。
  离开兖州,进入河南以后,景物立刻变得荒凉起来,春耕期还没结束,但不仅大片田地荒芜,少遇下田的农人,甚至往往数十里都不见人烟。是勋不禁慨叹:“乱世之可怕,一至于此。”夏侯兰说:“某听闻朱将军在时,河南的生产略有恢复,但当朱将军奉诏而归长安,百姓大多扶老携幼相随,宁可抛下祖业,也不肯离了朱将军。”是勋心说这就是愚民啊,你们以为跟着朱儁就一定有饭吃?朱儁返回长安,那就是虎落平阳啊,还不被李傕、郭汜他们玩弄于股掌之上?跟着他的老百姓呢?不是餐了那些关西军阀的战刀,就是被他们抢掠为奴,还能有啥好下场了?可悲啊,真是可悲到了极点!
  当下过卷县,渡汴渠,入敖仓——敖仓只是个小小的镇子而已,并无官军,当地豪族聚集了两三百乡丁自守,当下见了这一大队骑兵,吓得赶紧就把木栅栏门给关上了。是勋派孙汶前往喊话,说自己是兖州来的使者,前往雒阳去谒见天子,要他们准备点儿酒食送出来。孙汶果然不愧是大头大身,那嗓子也极洪亮,吼上一声,几乎整个镇子全都能听见。
  镇里的大户就奇怪啊,天子不是在长安么,啥时候又回雒阳来了?他们自然不敢跟这些盔明甲亮的骑兵放对,听说对方不过要点儿酒食,赶紧就整备好了,派人送将出来。夏侯兰一边喝酒,一边跟是勋说:“倘若河南的县乡皆是这般模样,仅我这三百骑,即可横扫。”
  是勋说你别大意,别处我不知道,雒阳城中可是驻扎着董承的兵马呢,少说也有好几千。夏侯兰冷哼一声:“董贼在时,关西军尚可称为强旅,如今将吏离心、士卒疲弱,哪里是我兖州军的对手!”
  是勋朝南方一指:“那里应当便是荥阳了,当年主公讨董,曾在彼处与关西军较量,卿可与战乎?”夏侯兰摇摇头,说我那时候还在老家常山,还没南下投亲,加入革命队伍呢。是勋闻言一愣,问道你不是沛国人而是常山人?常山有个赵云你听说过吗?夏侯兰微微而笑:“同乡契交也,近闻他跟了刘备,也不知道是否确实。”
  是勋一拍大腿,我说的呢,怪不得觉得夏侯兰这名字挺熟。史书上曾经记载,后来刘备火烧博望坡,逮着过一员曹将名叫夏侯兰,因为此人跟赵云有旧,赵云就向刘备求情,饶了他的性命,收为属下——呀,原来别看你一副老实面孔,将来就有可能叛变革命啊!
  第二天继续启程,过成皋、趋向巩县、偃师,到这儿距离雒阳就不远了,但是他们被迫远远离开了黄河,绕至北芒山南麓。是勋就不禁想起了演义中的一句童谣:“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就是不记得这是小说家的编造了,还是历史上真有这首歌流传?
  正在慨叹之间,突然前探的数骑奔回,马上骑兵禀报道:“前面的村庄才被屠尽,不知何军所为。”是勋冷笑道:“还有何军,定是董承所部……当初董贼篡政时,屠的百姓还少吗?那些关西军便如同匪徒一般!”
  其实也不光光关西军象土匪,这年月的军队全都一样。即便是纪律相对严明的曹军,打徐州的时候屠五县固然可能有夸张甚至是污蔑的成分在内(而且是勋没让这一惨况复见于这一时空),但战吕布、讨袁术之时,顺手灭一两个村子那也并非罕见罕闻。只不过一般都在敌境内才这么干,就在自家疆域之内,屠杀全村百姓,这种混蛋事儿也就只有关西军干得出来……哦不,可能还得加上个笮融。
  是勋不忍心去见那样惨况,而且以他现在的力量,也根本管不了,所以干脆下令:“绕村而过吧。”
  可是没想到即便在村外绕了个大圈儿,仍然不时能够见到田野里倒毙的百姓尸体,还有东一堆、西一堆不知道在焚烧些什么的野火。曹军士卒都似有不忍之色,几名即将出发到前面去哨探的骑兵就问夏侯兰:“若是遇见关西军抢掠,该怎么处?”夏侯兰注目是勋,是勋冷哼一声:“若能保证不放走一个,那便都杀了吧。”骑兵们闻言甚为鼓舞,一声“得令”,呼啸而去。是勋赶紧跟他们身后又补充了一句:“留一两个活口,带回来我问话。”
  他是想先从那些关西兵嘴里打听一下雒阳的情况,包括皇帝到了没有?多久能到?现在雒阳城内和附近的驻军除了董承部,还有没有别将所率,总共多少人马?要都打听清楚了,他才敢大着胆子进都城去呢。
  时候不大,一名骑兵匆匆奔回,向是勋和夏侯兰禀报:“杀了七人,不是关西兵。”是勋闻言就是一愕:“那是哪里的人马?”骑兵皱一皱眉头:“说也奇怪,披发无髻,竟然是匈奴人。本来生擒了一个想要押来问话,奈何语言不通,故而干脆杀了。”
  匈奴人?这儿怎么会有匈奴人?是勋赶紧质问道:“可确实吗?确是匈奴,而非氐、羌?”他想到关西军中,是可能混杂着些氐族和羌族的战士的。那名骑兵伸手挠挠脖子:“这个……小人老家在河东,见惯了匈奴人……这氐、羌么……除非他们的长相、打扮,都与匈奴无异。”
  是勋一摆手:“都杀了吗?那领某去看。”
  他还没有见过匈奴人……好吧,这一世除了高句丽,他就没见过别的外族——所以想过去亲眼瞧个究竟。匈奴是中国史,也是世界史上一个很大的谜团,别说当初雄踞草原大帝国的政治、军事制度了,就连他们是披发是剃发,是黄种是白种,各路学者都众说纷纭。这主要是因为匈奴族没有文字可供记录和流传,而且整个民族全都已经被别族所同化,仅仅三五百年后,就连渣都剩不下来了。
  不过再仔细想想,恐怕这本来就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因为匈奴曾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帝国,如今也是个多民族的联合体,本部数量很少,有太多其他草原民族混杂在内了,相互融合,相互通婚,就算本部曾经是白种人,这会儿估计也黄化得差不多了吧?
  果然,他率领大队骑兵来到了斩杀那些匈奴兵的战场,就见地上横躺着七具尸体,全都穿着皮甲,披发戴盔——果然他们是不剃发的——用马鞭拨开头发瞧瞧脸,就是标准的东亚黄种人五官,而不似后世的突厥人。转过头去询问带他来的那名骑兵:“我方可有伤亡?”
  那名骑兵回禀道:“这几个匈奴人在此处围着火堆烤食,还有两个正侵犯一名汉人女子,我等见了,突出不意杀去,并无折损,只有一人负伤。”说着话先指一指不远处一具半裸的女尸,又指了指一名左臂缠着绷带的骑兵。
  是勋瞟了那女尸一眼,冷哼道:“杀得好!”再转过头来瞧瞧那些匈奴兵曾经围绕的篝火——火尚未熄,上面还架着一只烤鸡……唔,那是什么?
  是勋猛然一惊,几步过去踩熄了余火,随即就灰烬中抽出一卷黑了小半截的竹简。打开来一瞧,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行工整典雅的隶书——“好字!”再看内容——
  “……卫康之封疆。迄管邑而增感叹兮,愠叔氏……所隘兮,吊纪信于荥阳。降虎牢之曲阴……”我靠这是一篇赋啊,还是相当文采斐然的一篇好赋哪!
  是勋干脆蹲在地上,把那堆灰烬仔细地刨了一遍,就又搜出来好些断简残篇,看书法都是同一人的手笔,看内容有诗、有赋,还有史传——这些匈奴兵是抢了哪家士人啦,竟然用竹简来引火,是可忍,孰不可忍!
  唉,这赋还剩下了大半篇,老子能不能拿回去给填完全了,当作自己的作品发表呢?
  他把残简放到孙汶所驾的马车上,正待喝令队伍继续前进,突然前探的哨兵又返回一骑,而且双人并跨,骑兵后面还坐着一名官人。是勋正感奇怪,就见那名官人滚鞍下马,放声大哭道:“难道是宏辅先生吗?宏辅救我,宏辅救我!”
  是勋定睛一瞧,唉这不那谁吗?“公礼如何这般模样?”
  原来此人非他,正是刘表麾下章陵太守黄射黄公礼。这时候的黄射是狼狈得一塌糊涂啊,身上的公服满是尘土,还给撕裂了好几个口子,头上的冠也没了,光留下顶灰扑扑的头巾,甚至脸上还有几块乌青。是勋赶紧过去双手搀住浑身哆嗦,眼看就要歪斜倒地的黄射,他突然想起来了:“公礼你不是奉刘牧之命,去雒阳助修宫室的么?”
  黄射涕泪横流,长叹一声道:“一言难尽哪……”
第二十三章、擒贼擒王
  黄射黄公礼奉了刘表之命,率领三千士卒,以及上万的民夫,运送物资入京,去协助董承重修宫室。董承一开始同意赵岐南下向刘表求救,可是转过脸来又觉得危险,害怕刘表挟持天子,并吞了他的队伍,所以不肯放黄射进入雒阳,光把那些民夫和物资收走了,却让黄射率领他的兵马暂屯在西门之外。
  黄射倒也安分,没跟董承去争什么——而且就他那三千荆州兵,想争也争不过啊——老老实实地就在城外等着。前两天听说,天子已经启驾往雒阳来了,先派大司马张扬所部来打前站。黄射就派人进城去跟董承打商量,请求到时候让他去拜谒张扬。可是董承说啦,大司马不会亲至,只是派了一支胡骑前来,到时候就驻扎在你们附近。
  等到所谓的胡骑到来以后,黄射就亲自带了兵前去联络,可是才走半道儿,就见到东一群、西一伙的匈奴兵是到处抢掠村屯,屠戮百姓,无恶不作。黄射一时义愤,杀了几个匈奴兵,还绑起来几个,打算去找他们的老大评理,谁想匈奴人压根儿就不讲理,当即就全伙儿杀将过来。
  黄射这回带到雒中来的,都不是什么精锐,只是些样子货——为的是助修宫室嘛,这些与其说是战兵,还不如说是工兵的雏形——所以被匈奴兵一冲就垮了,就连黄射本人都差点儿成了刀下之鬼。好在他是有马的,拼命奔逃,眼见得危在旦夕之际,迎面撞见了曹军的探马。探马一瞧,十多名胡骑在追一名官人?当下毫不犹豫地冲将上去,箭射矛刺,战退胡兵,就把黄射给救了下来。
  是勋听了黄射的遭遇以后,不禁捻须沉吟。嗯,没错,张扬确实跟南匈奴有所勾连,而且匈奴兵也来帮忙韩暹、李乐等人战过郭汜,救过天子。按照黄射的说法,那么在雒阳郊区碰见匈奴兵,也就不奇怪了。当下询问道:“匈奴共有多少兵马?由谁统率?公礼可知道么?”
  黄射说那是漫山遍野、铺天盖地的胡骑啊,少说也有好几万哪(是勋心说扯淡,真要有几万胡骑,皇帝就不会被撵得到处跑了),据说是左贤王去卑带队。是勋听了就是一惊,心说左贤王都到了,那就算没有几万兵,几千骑总是少不了的,我靠,老子还是赶紧闪人为妙。
  当下匆忙把黄射扶上自己的马车,吩咐夏侯兰:“且退,返回偃师城中再作商议。”
  于是全军掉头,朝来路返回。时候不大,一骑驰来禀报:“遇见了匈奴大队,他们遣了一名使者,求见从事。”是勋就问啦,你所谓的大队究竟有多少人?领头的是谁?你是怎么跟他们说起咱们这支队伍的哪?骑士回禀道:“有五、六百骑,领头的自称为左谷蠡王。小人恐怕为敌所轻,故此吹嘘说我兖州军有精骑数千到此,身后三十里外尚有数万步卒。”
  是勋一拍那名骑士的肩膀:“聪明!”左右瞧瞧,举起马鞭来一指,吩咐道:“那里有片树林,咱们去林中暂歇——一半在林内,多张旗帜,一半在林外。”随即命令那名骑士,等我们安排好了,你就带匈奴使者过来。
  骑士接令才去,忽然就听得车上的黄射惊叫一声:“啊呦!”是勋奇怪啊,难道这位老兄受了什么内伤,突然犯病了?催马过去询问。就见黄射手捧着那些他才从灰堆里翻出来的竹简,哆哆嗦嗦地问道:“宏、宏辅,是从何处得来这些文章?这都是蔡中郎的笔迹啊!”
  虾米,蔡中郎?“公礼所言,莫非是故左中郎将蔡伯喈么?”“正是!”
  我靠原来这些残篇断简都是蔡邕写的啊!是勋心说完,既然是这类名人的手笔,估计自己吞没不了了。随即想到,为啥蔡邕的手迹会出现在这儿呢?难道说……
  可是就这会儿功夫,也由不得他细想,当下赶紧领兵来到林外,把一切都布置妥当了。时候不大,那名骑士带着一个匈奴人缓缓而来。这时候是勋已经把黄射赶到林子里去,自己乘上了马车——老子还穿着公服呢,也没着甲,还是坐在车上比较有气势,合身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3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