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文魁(校对)第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360

  自从在灰烬中捡到了蔡邕的手迹,是勋就怀疑蔡文姬就在附近,可能已经落到了匈奴人手中。根据史传记载,蔡文姬初嫁河东卫宁卫仲道,仅仅一年,丈夫便去世了,因而返回长安,依傍父亲蔡邕而居。其后蔡邕被王允所杀,但蔡文姬既没有前往河东夫家的记录,也没有前往陈留老家的记载,可能仍然留在长安。根据后世学者们猜测,她应该是在跟随天子和公卿百官东归雒阳的途中,为匈奴兵所掳的,此后即留胡十二年,直到被曹操遣使接回。
  史料的记载颇多缺失,学者们的猜测也未必准确。但在是勋想来,此时南匈奴一分为二,单于庭在西河郡的美稷,於扶罗在河东郡的平阳,任谁都不可能杀到长安或者陈留去掳人。蔡文姬为匈奴所掳,只有两种可能性,一是正如学者们所料,二是曾一度返回河东夫家,于途中或家中被掳。可是他不期然在附近发现了蔡邕的手迹,因而怀疑,后世学者们的猜测确实是正确的。
  所以当他“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俘虏了匈奴左谷蠡王以后,就油然而生用以交换蔡文姬的妄想。为何会有这种想法呢?当然并非因为仰慕这个历史上著名的女诗人、女文学家,而是出于两种考虑——
  其一,曹操曾与蔡邕有旧,深为其女流落胡中而感遗憾,所以后来降服了匈奴以后,才会起了迎回蔡文姬之心。是勋若能抢先迎回蔡文姬,定然能够讨得曹操的欢心。
  其二,蔡邕为当世文豪,又是大藏书家,他的文章和所藏书籍,一半儿送给了王粲,一半儿就此散佚,这实在是太过可惜了。后来曹操迎回蔡文姬,请她默写父亲的遗稿和藏书,文姬说:“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今所诵忆,才四百余篇耳。”要是不让她流落胡中十二年呢?以她的记性,能够保留下多少珍贵的文史资料来啊!
  所以,要是终究还是撞不见,救不下,竹篮打水一场空,也就罢了,要是赶巧真能救下蔡文姬来呢?“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啊,老子身为一个文化人,必然不能放弃这么大一桩文化善举啊!
  是勋的狗屎运不错,还真被他给救出并且找到了蔡文姬蔡琰,当下赶紧作揖还礼:“吾主安好,不日即将率军到雒阳来救驾,到那时卫夫人便可与之相见。”
  蔡琰轻轻摇头:“亲身与亡夫家恩义已绝,卫夫人之称,请再勿出口。”是勋心说卫家因为蔡琰并无所出,所以虐待她,导致她返回娘家的记载,看起来确实是准确的——若非如此,她将在河东为匈奴所掳,自己这回就碰不见啦。
  当下请蔡琰离开难民营,叫人给安排一处干净的房舍居住。蔡琰静静地站在旁边,等他吩咐完了,才有些期盼地问道:“是先生如何知道妾身为匈奴所掳,难道是妾的丫环……”
  是勋明白她的意思,大概是原本跟随的丫环失散,误以为是撞见了自己,所以自己才知道她落入胡骑之手——蔡小姐啊,你就算知识再丰富,学问再高深,也想不到老子会有一定的预知能力呀。当下只得轻叹一声,就手从孙汶手中取过那些残简来,递给蔡琰:“是某偶尔于途中得见中郎手迹,因思主公说起过,女公子曾跟随中郎居于长安,故而猜想罢了。”
  蔡琰接过残简来一瞧,忍不住就清泪流淌——父字已残,估计自己的从人、丫环们也都丧身在战乱之中了:“便只剩下了这些……”
  出于礼貌,当蔡琰安顿下来以后,是勋就又去拜望了一回。只见这位孤苦伶仃的女子手捧着亡父的手迹,摩挲不止,珠泪不断。是勋安慰她:“尝闻蔡中郎的女公子有过目不忘之能,若能补全这些残篇,料想中郎在地下也会瞑目吧。”他心说你赶紧默写啊,别辜负了老子的一片苦心哪,你要是比历史上默得少,老子可绝不答应!
  蔡琰展开那卷残损的赋,轻轻地说道:“此乃亡父所作《述行赋》……”抬起袖子来轻轻拭泪,然后曼声吟咏:
  “余有行于京洛兮,遘淫雨之经时。涂邅其蹇连兮,潦污滞而为灾。乘马蹯而不进兮,心郁悒而愤思。聊弘虑以存古兮,宣幽情而属词。夕宿余于大梁兮,诮无忌之称神。哀晋鄙之无辜兮,忿朱亥之篡军。历中牟之旧城兮,憎佛肸之不臣。问宁越之裔胄兮,藐髣髴而无闻。经圃田而瞰北境兮,悟卫康之封疆。迄管邑而增感叹兮,愠叔氏之启商。过汉祖之所隘兮,吊纪信于荥阳。降虎牢之曲阴兮,路丘墟以盘萦。勤诸侯之远戍兮,侈申子之美城。稔涛涂之愎恶兮,陷夫人以大名……”
  是勋坐在她的身旁,闭上眼睛,细细咀嚼赋中之意……真美啊,真优雅啊,能够保全下这般佳赋,也不枉了我冒此奇险,又撞大运,救下此女吧。
  然而可惜的是,既然蔡琰的人生已被自己改变,不必再陷身胡中一十二载,那么她的种种幽怨、悲愤,也将无所寄存,《胡笳十八拍》不会再有了,《悲愤诗》也不会再有了……
  真可惜那陷身胡中的悲怆,那母子别离的苦痛,那近乡情怯的感怀……就跟自己彻底地不搭边儿啊,恐怕没法把《胡笳十八拍》修改以后占为己有……自己这究竟是保全了文化呢,还是毁灭了文化呢?
  算了,算了,做都已经做了,还想那么多干嘛?到时候等曹操到来,自己把蔡琰一献,那就算大功告成。别说在曹操心中,又得给自己加上几分,蔡邕乃汉末第一流的名士啊,能够保全他的遗女,自己在士林中的声誉,也会因而再次水涨船高吧。
  想到这里,他不禁睁开双目,又瞧了蔡琰一眼——嗯,相貌虽然普通,气质却极拔群,初见时候不觉得什么,瞧得多了,却是越看越顺眼。不,不,不,自己当然不会有这种妄想,可是……啊呦那曹操就最好人妻啊,这回自己把个年轻的文艺寡妇双手献上,曹老大会不会就……
  不行!如此佳人,怎能嫁为人妾?!再说了,曹操要是真死了正室,或者跟原本的历史那样离了婚,正位也得让给卞皇后啊,换成蔡皇后……真是怎么想怎么别扭……
  是勋假模假式地点查那些被遣送回来的汉民,真的一直拖到黎明时分,才把匈奴左谷蠡王他们释放了,让跟着来使出城而去。在此之前,他先叫来使者,好好地教训了一番:
  “回去告诉汝家单于,匈奴已衰,难以复兴,汉虽挫荡,行将重光。我等此来,即为奉迎天子,保安社稷。匈奴若待不亡,单于欲归王庭,便须退守平阳,勤修职贡。此际若妄图混水摸鱼,或劫掠我汉家百姓,将来必有应报的一日。陈汤曾云:‘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郅支因而授首,还望单于慎勿蹈其覆辙!”
  使者回去把这话跟於扶罗一说,於扶罗更是气得毛发直竖,当即下令:“建造攻具,给我拿下这座偃师城,屠戮干净,鸡犬不留!”可是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有哨探来报,说十里外发现一支数千人的军队,正在兼程赶来,高扬“太史”大旗,怀疑即为兖州名将太史慈所率。
  於扶罗听到这话,不禁就有点儿腿肚子转筋。他跟张扬联合,而吕布才投了张扬,相互间也有点儿往来,对于吕布的悍勇,他是心知肚明的,而吕布败给太史慈之事,也曾有所听闻。如今一听,啥,太史慈来了?自己打得过吗?这可怎么好!
  这时候右贤王、其弟呼厨泉也已赶来,当即劝说於扶罗:“切不可与兖州军开战。而既然兖州大军已到,料想天子必定落入彼等手中,我们再在附近逡巡,也终无用。不如卖他们一个人情,就此退回平阳去吧——此番援救天子,已立大功,只要态度恭顺,料来朝廷稳定下来以后,必能正式册封兄长为单于。切不可因小忿而失大计啊。”
  於扶罗没有办法,只好下令撤兵。呼厨泉私下派使者再入偃城,对是勋说:“先生的教训,单于铭感在心,希望两家从此交好,勿起争端。”
  直到匈奴兵全都退去,是勋才终于长舒了一口气,心中一块大石头坦坦放下。他当然不期望靠着这几百精骑就守住偃师,所以要故意拖延时间,熬了一整晚才肯释放左谷蠡王,就是期待曹洪的援军可以按时赶来。不过他倒是没有想到,听闻前方传来的消息,太史慈当即向曹洪请命,带着数千精锐疾行而来,就比他预料的还早到了半日。他更没有想到,原来光靠着太史慈的名头,就能把匈奴兵给吓退喽。
  太史慈入城之后,和是勋四手相握,互道别情。是勋说天子还没抵达雒阳,那我也不着急,咱们就在城中等着曹子廉他们来吧。太史慈说不可:“宏辅负有先期入雒之重任,岂可逡巡不进?即便不能面谒天子,亦当往见董承将军,以申主公勤王之意。”
  是勋犹豫了好一会儿,最终一咬牙关,说我去雒阳也成,但是……子义啊,你跟我一起去吧!
第二十七章、狐假虎威
  通过此前对黄射、匈奴俘虏等人的讯问,是勋已经大致掌握了雒阳周边地区的情况。话说自从当年朱儁引军返回长安以后,河南便成无主之地——要是搁在SLG游戏里,那就是空白地,谁都能去占。当然实际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各城依旧有朝廷任命的(其实更准确点儿来说,是当日朱儁任命的,或者后来李傕、郭汜任命的)令、丞、尉等理民,只是麾下最多几百乡兵,那真是被迫得谁来就跟谁,一点儿节操都欠奉。
  前不久,董承等将奉天子东归,因为被李傕、郭汜追杀,被迫渡河去了安邑,东倚张扬而北靠着杨奉、韩暹等白波故帅,以及流亡的南匈奴分部。但是献帝念兹在兹的还是故都雒阳,所以赶着封董承为卫将军,派他先回来休憩宫室。董承因此便占据了故都,但他麾下也不足万人,而且大多器械不完、铠胄不全,战斗力极其低下。
  所以哪怕黄射只带了三千样子货的荆州兵过来,董承都不敢放他们进城。
  对于这样的军队,是勋是压根儿不怕的,他相信就夏侯兰所部那三百骑,哪怕战不败董承,也起码可以保得自身平安。但是匈奴兵才刚退去,虽然临走前放的话挺软,然而人心本不可测,更何况胡人之心呢?要是他们在半路设伏截杀自己,估计夏侯兰那些骑兵就不够瞧啦——他们能够靠突袭战败两倍于己的胡骑,难道还能直面十倍甚至更多的胡骑吗?
  所以是勋一定要扯上太史慈同往,子义这条粗腿自己也抱了好多年了,实践证明,非常安稳、踏实。太史慈倒是也不放心是勋就带着几百骑兵先发雒阳,所以想了想,点头应允,光留下数百步卒守备偃师,以待曹洪,自己亲率数千主力,就跟夏侯兰、孙汶一起保着是勋出城往雒阳去——是勋还把黄射给扯上了,那家伙好歹是正经二千石,人虽然没用,招牌勉强还能使上一使。
  其实是勋对黄射还是挺有好感的,先不说这家伙在荆州的时候挺关照自己,而就此人的性情、才学来看,也跟是勋正好半斤八两,颇为说得来。史书上没有记载黄射的下场,估计是跟他老爹黄祖一样,都在跟江东孙氏的对战中掉了脑袋。所以是勋就想啊,能不能套套交情,把他拉到曹操这边儿来呢?只可惜自己是想要救他性命,他却未必明白,更未必领情。
  兵马浩浩荡荡来至雒阳城下,于路倒是无惊无险,也没有再撞见匈奴兵——於扶罗已经采纳了呼厨泉的建议,启程返回平阳去了,顶多也就是再经过汉人村镇的时候,报复性地继续来了几场大屠杀而已……
  等是勋和太史慈等人到了城下一瞧,耶,这就是故都雒阳?众人全都目瞪口呆。只有黄射是曾经见过一回雒阳城的,当即喟叹道:“昔日董卓挟持天子,迁都长安,行前纵火将雒阳烧成了白地,故而后来朱将军(朱儁)持节以镇关东,知无据可守,这才转屯东牟。”
  原本宏伟的雒阳城,如今展现在是勋等人面前的,虽不是一堆彻底的废墟瓦砾,可是也好不太多。董承到雒阳来本是为修宫室的,可是一来俩仨月,即便后来有荆州派来的人手帮忙,运来的物资协助,也始终就没真正起修殿宇——甚至连旧殿的瓦砾都没扫干净——而忙着先修城墙了。即便如此,如今的雒阳也是城堞不完,防御力估计还没平春境内周直的坞堡来得高。
  是勋知道雒阳很惨,但是惨到了这份田地,还真在他预料之外。
  当下跟太史慈打个招呼,二人就统率着兵马直奔了东北方的上东门。门口稀稀拉拉地杵着十来个兵,突然见到这一支雄纠纠、气昂昂的队伍浩荡开来,全都吓得瞠目结舌。好不容易,才有个小军官大着胆子挣扎过来,远远地就喊:“停步啊,你们是哪里来的人马?”
  是勋由孙汶驾车,与黄射同乘,也不行礼,光伸手一指对方:“我等乃兖州曹刺史所部,特来进谒天子,勤王护驾。”小军官哆哆嗦嗦地回复道:“天、天子尚未还都……你等请暂歇片刻,容某前去禀报。”
  是勋道:“速速前去通报卫将军,便说兖州勤王兵马到了。快、快,不必再通过他人转呈,汝自去当面通传。”小军官听了就是一愣:“我……小人……小人品秩太低,见不到董将军……必须先报校尉知道……”
  是勋当即双眉一竖,把脸就板了起来,怒声斥喝道:“岂有此理!某等为兖州勤王之军,且章陵黄太守也在军中,雒阳如此广大,待汝等层级通传,天都要黑了!难道便使贤二千石露宿于城外不成!”说着话朝太史慈使个眼色,子义当即催马上前,长槊挺出,槊头重重地压在那小军官肩膀之上:“某乃东莱太史慈,想活命的,速速让开!”
  这一报名,就吓得那小军官浑身筛糠,都不用太史慈太用力,就干脆一屁股坐地上了。夏侯兰指挥骑兵一拥而上,瞬间便控制住了城门,随即大队步卒是汹涌而入。
  太史慈斜眼瞟瞟呆坐在地上的小军官,又转过头来望望跟上来的是勋,不禁哂笑道:“我固知董部散漫,不想竟然无用至斯!”是勋“哈哈”大笑道:“若非子义名震天下,这城门也不是那么好夺的——今日乃知,为人固当求其实,但名实相辅相生,也不可偏废啊。”心里就想,老子也要拼命刷名声值才成,就算不能在战场上跟太史慈这般威慑敌胆,也要在士人当中,起到“一鸟入林,百鸟压音”的效果!
  控制了上东门以后,兖州军就稳步向城内推进,一直到接近了北宫的宫墙……宫墙废墟,才有董承所部集结起来拦阻。太史慈就马上一竖长槊,身后数百骑也同时将马槊竖将起来,寒光熠熠,就吓得敌军全都朝后一缩。是勋命孙汶驱车来到阵前,冷冷地环视对方,高声道:“某乃兖州使者,车上还有荆州黄太守,求见卫将军!”
  一名军官在马上答话——瞧盔甲、服色,顶多也就一个校尉——“既来求见卫将军,如何率军入城?”是勋冷笑道:“城守不谨,如何护卫天子?我等不入城,难道仅靠汝等,便能拦阻盗贼么?!好,我军便停步于此,汝等速速带某去拜见卫将军便是!”
  是勋是真不怕董承。要说这阵子护在天子身边的诸将,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杨奉、韩暹、李乐这票白波旧帅,再加上南匈奴,全都是些活土匪,丝毫不懂礼仪,做事也没下限;二就是董承、张扬这种汉朝旧将,多少还是要点儿脸的。士人出身,识得字、读过书,积功为将的家伙当中,真要说彻底不要脸的,大概也就只有个笮融,连董卓都只是藐视皇权而已,而不敢真的藐视旧传统、旧秩序,更何况董承辈呢?
  碰上无节操、不要脸的家伙,是勋是真不敢乱来——天晓得对方能干出啥事儿来;可是要碰上了还多少好点儿面子,对传统秩序报有幻想的家伙,是勋可以把自己的节操无底线地下调——你丫跟老子比横?老子有太史子义在旁遮护,有曹操和兖、徐、豫三州为后盾,如今雒阳城中,谁还能横得过老子?!狐假虎威谁还不会吗?
  所以既然兖州军已经控制了上东门,随时都可能一次冲锋就把整个雒阳城全都拿下,是勋就坦坦地跟着对方去见董承——他身边只有孙汶驾车、黄射哆嗦,外加夏侯兰麾下十名精兵,可是那气势、那嘴撇的,就跟统带着千军万马一般。董承还想摆架子,在暂居的将军府——倒是修得挺漂亮——中排开亲兵,要他们报名而入,是勋瞧都不瞧那些杂碎一眼,跟黄射、孙汶两人通报一声,就大摇大摆地往里走。
  到了堂上一瞧,嗯,坐正位那满脸沧桑的大胡子,料想便是卫将军董承了——就不知道他这副德性,闺女究竟生成啥样,竟然能为献帝之贵人?也说不定完全是政治联姻,献帝其实是捏着鼻子被迫认了的——旁边还有一个白胖子,可能是董承的书记。
  董承面沉似水,冷声质问:“堂下何人?”黄射哆哆嗦嗦地拱手为礼:“章陵太守黄射。”是勋却昂着头、腆着脸、撇着嘴,随随便便朝上一揖:“某等已然上堂,非在堂下——兖州从事是勋,拜见卫将军。”
  董承这个气啊,当场就要发作,可是却被旁边那白胖子悄悄扯了一下衣襟。就听那白胖子开口说道:“吾闻兖州是宏辅诗文俱佳,又通五经,自当为识礼之人,如今得见,方知传言之不可尽信也。”
  是勋斜眼瞟了瞟对方:“卿尊名如何称呼?”
  “不敢,”白胖子微微一笑,“议郎董昭。”
第二十八章、面折枭臣
  网络小说中往往有穿越众王八之气一放,历史名人立刻就磕头当小弟的桥段,当然啦,那都是瞎扯。其实正好相反,乱世当中才多真正满身王霸之气的强者,普通穿越者能不被他们唬得磕头如捣蒜,那就算心理素质挺高了。
  至于是勋,好在穿越到这一世来,第一个见到的历史名人是太史慈,子义不算他最佩服的汉末三国人物,要是换了曹操、荀彧啥的,说不定他就真跪下去了——大人,求你收小的做马仔吧。
  好吧,这么说多少有点儿夸张,终究两千年后的人,独立自主的想法比古代要浓厚,对权威的敬慕则相对淡薄,就算是勋第一个名人见的是曹操,也未必真就跪下磕头了。此后他名人越见越多,逐渐的有了抵抗力,也就更不会那般脓包相。
  可是这些理论上值得是勋一跪的历史名人里,就也包括面前这位白胖子——董昭董公仁。
  是勋前一世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分析得挺有道理,说先后有两个人影响了曹操的一生:第一个是荀彧荀文若,要曹操“奉天子以顺民望”,行霸道,成齐桓、晋文之功;另一个就是董昭董公仁,他劝曹操行王道:“自古以来,人臣匡世,未有今日之功;有今日之功,未有久处人臣之势者也。”那意思,老大你想一辈子权臣当到死,很不现实啊,该考虑考虑篡位的问题啦。
  可以说,倘若没有董昭,曹操未必会加九锡,复五等爵而受封魏公、魏王,从而给儿子曹丕留下一个水到渠成的篡汉局面。
  是勋对于董昭就在天子身边儿,甚至也可能先发来到雒阳,还是有一定心理准备的。因为临行前曹操给他瞧了董承写来求包养……啊不,求结盟的书信,当时曹操也有点儿纳闷啊,说我从来就跟董承没啥交情,他怎么就想到来求我而不是去求袁绍呢?是勋心知原因,但是不方便说破。
  是啥原因呢?其实说破了一文不值,相中曹操的并不是董承,而是董昭,这位老兄本来就是写假信的高手,所以先伪造了曹操的书信,去跟董承套近乎,然后再劝说董承,跟曹操联合以对抗杨奉、韩暹等辈。因此董承才给曹操写信,说我有兵,而你有粮,咱们联合起来那就足够护卫天子啦——劳驾先给送点儿粮食过来应急。
  这件事明明白白地记载在《三国志?魏书?董昭传》中,是勋也算是董昭的粉儿,对此肯定是一清二楚。当然啦,这时候除了是勋和董昭本人以外,还没第三人知道伪造曹操书信的事儿——估计是后来董昭进了曹营以后,才拿这事儿出来别功,从而被记录下来的。
  史书上记载很简略,某些细节问题是勋也不清楚。他本以为董承给曹操写信,是请曹操领兵入雒,为其应援呢,结果瞧了来信才知道,敢情他只是派人来兖州求粮。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董承这人戒心很重,既想请曹操帮忙,又不放心真把兖州兵放入河南。若非如此,是勋此番前来,就应当毕恭毕敬啊——终究他跟董承的身份地位差得太远。可是既然董承是这种态度,那老子还跟你废话个啥?直接领兵入雒把你压服了最简单!
  是勋胆子是不大,习惯了耍嘴皮子,不太敢直接跟人犯横,可问题是大军就在身后,上东门也已经拿下,此时不抖威风,要更待何时啊?
  所以如今董昭斥责他无礼,是勋是根本不为所动——老子就是要来摆无礼的POSS,不如此不足以引出下面的话题!只见他冷冷一笑,反驳道:“礼为士大夫所设,非为老革所设也!”
  董承闻言,一伸手就把腰里的长刀给抽出来了:“竖子,竟敢骂某为‘老革’!”是勋终究还是做不到阚德润进曹营的心理素质,当下微微一哆嗦,就不禁倒退了一小步。旁边儿的孙汶赶紧把手举起来了,打算随时“空手入白刃”。
  当然啦,是勋不会真激得董承动手,否则这堂上堂下都是董家军,就算陪在身边儿的不是孙汶而是太史子义,也未必就能保他全身而退。没等董承有进一步的动作,是勋就赶紧一口气不带喘地连声说道:
  “卫将军倘若知礼,便不当拒黄太守于雒外,亦不当放纵胡骑,蹂躏百姓!如今我兖州军已将胡骑驱退,卫将军不使人郊迎、犒劳,反谕令守将,不放入城!此无礼之甚也!是勋待执礼之人自然有礼,待无礼之人,又安得而有礼?!”
  董承听了他这番话,就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你说啥?数千胡骑都被你们赶跑了?兖州军竟然如此了得?!他已经听说了兖州军控制上东门之事,部下也来禀报,说对方极为精锐,估计咱们完全打不赢啊。所以他才强按住性子接见是勋等人,要不是是勋指着鼻子自己大骂,他还真不敢当面抽刀——可是如今羞刀难以入鞘,又该怎么办才好哪?
  当下略略斜眼,去瞟董昭。这时候董昭就要赶紧站出来解围了:“此中恐有误会,卫将军且慢,是先生也请暂息忿怒。昔日不使黄太守入城,是因城内废弃,无处可居,只待修起公廨,自然恭迎。此番胡骑肆虐,卫将军才得讯报,正欲遣人责问单于,却不想已为兖州军所驱散。兖州军来,雒阳断无不纳之意,四门警戒,为防盗贼也,非防兖州军也。”
  这番话四面光滑,真是一点儿漏洞也挑不出来,等于把是勋的种种责问全都给弹了回去。可是是勋当然不能就此认怂——啊,原来是误会啊,那我刚才太没礼貌了,跟你道歉——咱的身段儿已经摆得挺高了,得逐渐放低,而不能瞬间便“前倨而后恭”。
  “卫将军负守备雒阳、营修宫室之重责。然而匈奴恣纵而不能御,守卫松懈而使我等轻易入城,岂非有负天子之所托?况宫室未完,幕府却如此堂皇——未知荆州所输人、物,究竟用在了何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3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