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铁血远征军(校对)第1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1/304

  显然张哲铭的话打动了里面躲藏的人,在判断对方没有武器之前张哲铭并不准备冒险,他继续道:“识别身份,放下你的武器走出来!”
  过了好一会,一个颤颤巍巍的声音,用一口标准的印度土腔英语结结巴巴的小声回应道:“英国陆军印度军团司令部,后勤补给处二等军士托马斯,你们是什么人?”
  张哲铭心中一番好笑,掏下水道掏出了一个真正的硕鼠,看外面的那些物资在这个战争时期,恐怕这个英国陆军印度军团司令部,后勤补给处二等军士托马斯一定是胖得流油。
  “我们是中国远征军突击队,奉命收复英帕尔!”张哲铭说话的声音虽然很小,但是言语间不容置疑。
  啪嗒!一支司徒登冲锋枪从拐角处丢了出来,随后一支史密森转轮手枪,一支M1911手枪,几枚手雷,一挺布伦轻机枪!
  我日你先人!张哲铭没有想到一个人竟然能够携带如此多得武器,看来后勤补给处一定是将二等军士托马斯养得膘肥体壮。
  当所谓的二等军士托马斯走出来的时候,张哲铭的下巴差点直接掉落在地,一个身高仅仅165公分左右,干瘪瘦小,没有几根头发,浑身脏兮兮的印度阿三?这就是二等军士托马斯?盗卖物资竟然盗卖成了难民一样?
  显然,二等军士托马斯的形象与张哲铭的想象差距过大,捞外快捞成这个模样也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如同见到了亲人一般的托马斯一把抱住的张哲铭,哽咽的叙述自己的经历。
  托马斯说完张哲铭顿时就傻了眼,原来英帕尔陷落的当天托马斯舍不得他的这批货,搞了辆车想趁乱将东西运走一转手,然后回家做个富裕户过安稳的日子,没想到日本人的进攻速度异常迅猛,没等托马斯把东西运上车,盟军司令部就陷落了,于是舍命不舍财的托马斯抱着坚定的信念认为英军很快就能够打回来,所以找了些武器就躲在这臭气熏天的下水道内坚守。
  对于托马斯军士的坚韧的精神在场的中国官兵们纷纷表示佩服,在佩服之于狠狠的鄙视了要钱不要命的印度阿三。
  有了托马斯的指点,他们很快来到了一处极为隐蔽的出口,托马斯表示他只能将张哲铭等人送到这里,他还要回去看守自己的货,如果在打败了日本后,他希望张哲铭能够给他一辆汽车将货物运走。
  张哲铭这工夫哪里还顾得上和托马斯废话了,立即部署突击小组进入俱乐部大楼,一组负责肃清楼顶,二组负责由一楼向三楼逐一房间清理。
  战斗时由埋伏在外面的主力部队率先打响的,特种作战旅与不普通部队即便在攻坚作战上的火力配属和使用上也是截然不同的,以精确的有效的火力对敌人实施压制,打击一点必定击毁一点。
  由于伞兵部队无法携带重武器,于是宋雨航就将为数不多的卡巴祖都配备给了特种作战旅,这种在后世家喻户晓的反坦克利器是由美国皮卡汀尼兵工厂于1942年春经过美国阿伯丁试验场的实弹射击检验后所定型生产的M1型号,虽然其六十毫米的口径对付重型坦克效果不大,但是对于地堡、混凝土结构工事、轻型坦克装甲车可谓效果非凡。
  而担任首发打击的正是前二批伞兵所携带的全部的三十具卡巴祖火箭筒,进攻命令下达之后,三十枚火箭弹拖着喷然的尾焰争先恐后的冲向日军的防御工事和架有机枪的窗口。
  灯火通明的俱乐部大楼和院子可以说为提供射击精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大量的特种狙击手也携带狙击春田狙击步枪开始进入射击阵地。
  在连续轰鸣的爆炸声中,院子门口的几个用沙包垒成的机枪工事率先遭殃,除了倒塌的工事和歪倒在一旁的机枪之外,就只剩下日军士兵残破的尸体,院子中到处都是日军喊叫的声音,显然这种武器是他们所从未见过的。
  残存的日军火力点开始漫无目的的射击,用疯狂的射击来压制他们心底的恐惧,躲在地下室内的高野仁一在反复的安慰自己,他记得贡献英帕尔的时候,两个排的英印军队在这里坚守了整整29个小时最后弹尽粮绝方才投降,而现在他有五百多名士兵和三十多挺轻重机枪,楼顶还有八门炮击跑和二门九二式步兵炮,对手想攻陷这栋大楼恐怕没那么容易。
  此刻,高野仁一还不知道,他的三十多挺轻重机枪此刻仅仅只剩下不足三分之一了,对于外面中国伞兵的进攻日军官兵感到的更多的则是震惊。
  在承受了对方二轮火箭弹的袭击后,日军士兵开始聚精会神的把握武器准备射击,因为按照常理在火力急袭后紧跟着的就应该是步兵冲击,然而中国人的步兵没有出现,反而从各个角度射来的致命冷枪将日军所有的火力点几乎同一时间打哑了一多半。
  日军士兵前仆后继的冲上去操枪射击,然后在意团血雾中鲜血四处迸溅倒地,往往一挺重机枪要打完一个弹板需要替换二到三名射手,如此精确的射击让日军的机枪成为了吞噬士兵生命的魔鬼,很快仅存的日军机枪都哑了火。
  这时有日军军官才恍然意识到问题的所在,狼嚎一般地叫嚷着拉电源关灯,在电源关闭的一刹那,已经潜伏进了楼内的张哲铭在拧断了一名日军伍长的脖子后嘿嘿一笑道:“小鬼子也不笨啊!还知道闭灯,真是帮了咱们的大忙了。”
  小村高知大尉作为军官俱乐部大楼防御的实际指挥者来说可谓异常的憋闷,最高指挥官,英帕尔警备司令高野仁一大佐躲在地下室内不肯出来,而外面进攻的敌人却异常的诡异,还没见到敌人就伤亡了一百多人。
  “我们难道是在和鬼影作战吗?”小村高知一番大吼后带着参谋小野等人由回廊绕走后楼梯企图直接上楼顶,顺便催促一下搬运倒要的吉田少尉动作要麻利些。
  走廊内几名手忙脚乱的士兵引起了小村高知的注意力,一看这些缺乏训练慌张不以,总是寻找各种理由胆怯、懦弱的新兵,小村高知就气不打一处来。
  由于关停了电源,小村高知看不清那边的具体情况,只能大致看清几名士兵停哪里嘀嘀咕咕地说些什么?
  小村高知愤怒的大吼道:“八嘎!你们这群该死的混蛋,我是大队长小村高知,你们是哪个中队的?你们长官是谁?”
  张哲铭没想到刚刚干掉了几名运输弹药的日军士兵,马上就有大队长送上门来,于是假装慌张支支吾吾的含糊用日语回答:立即、马上!
  小村高知对于士兵的回答感到非常的不满意,不但如此,对方的口音也相当的怪异,起码在他的大队里还没听过类似的口音,而且作为一名帝国军人来讲,怎么会如此含糊其辞?于是他向前走了几步,忽然,借着一阵爆炸的闪光,小村高知发现走廊内的几名士兵身上的衣服似乎并不合身,更最要的是他们的脚上都穿着十寸的高帮皮靴?
  张哲铭冷哼一声用日语道:“我的长官叫宋雨航,我们是中国远征军特种作战旅的爷爷们!”
  “该死的,是支那人!”小村高知在大吼示警的同时奋力去拽还在枪套中的南部手枪,非常显然,张哲铭不是一个会给对手机会的人,他手中的汤姆逊冲锋枪一瞬间就打光了一个弹匣,小村高知和几名毫无准备的参谋挣扎着倒毙在地。
  走廊内的枪声惊动了房间内的日军保管员,几名日军举着上有刺刀的三八式步枪冲了出来,张哲铭身后的一名中士刷的一下用胳膊勒住了一名日军士兵,随手用M1911手枪放倒了随后涌出的两名日军,这时房间内响起了突、突突的连续射击声,那名伞兵中士在一瞬间丢掉了挡在自己身前被打得浑身都是弹孔的日军尸体。
第三百二十一章
副司令长官的决断
  心有余悸的中士浑身上下摸了一遍,确认自己没受伤,才长长的松了口气,对张哲铭一咧嘴呵呵一笑,还没等中士说什么,中士的眼睛突然之间爆了出来,迸溅出的滚热的鲜血和脑浆溅了张哲铭一脸。
  张哲铭一把拖住中士滑倒的身躯,大吼道:“二奎!二奎!你怎么了?”
  显然名叫二奎德中士是被一发穿透墙壁的子弹正好击中了后脑,犹豫特种作战旅的作战任务复杂多样,很少有官兵戴沉重的M1头盔,而是喜欢和昆明的教官一样,戴一顶俏皮的软帽。
  二奎是张哲铭最看好的苗子,无论是身手还是枪法,尤其是他的临战反应让很多久经沙场的老油条都叹为观止。
  二奎德牺牲才让张哲铭发现原来刚才他们依靠的墙壁原来就是二层薄木板而已,让张哲铭最无法接受的是身怀绝技的二奎死得实在太憋屈了,房间内的两名日军士兵在大喊大叫得同时不断交替向门口以及附近疯狂扫射。
  张哲铭从身后的队员手中接过了三枚手榴弹,一起拉下保险环,一弯腰顺着地面丢了进去。
  房间内顿时响起了日军士兵绝望的嚎叫声,轰、轰!一阵尘土飞扬过后,张哲铭第一个冲进了房间,对着一名被炸断了手掌尚未断气的日军猛扣了一个弹夹,作为一名经常潜伏奇袭敌后的军人来说,无论是对同袍还是对敌人,甚至对无辜平民的死亡他已经完全麻木了,多杀几个鬼子就是对牺牲的同袍的最好安慰。
  尘土飞扬过后,望着一屋子的箱子,张哲铭顿时目若呆鸡,冷汗瞬间湿透了衣服,张哲铭在感到庆幸的同时为自己刚刚的大胆举动也有些后怕,整整一个房间的TNT炸药啊!
  难怪日本人要在一楼坚固的回廊后面的楼梯隔出一趟房间来,望着这些印有USA标志的TNT炸药,张哲铭的嘴角露出了一丝残忍的笑意。
  当时针指向零的那一时刻,宋雨航焦急地看了看手表,英帕尔的战斗应该进入尾声了吧!对于特种作战旅他还是信心十足的,但是宋雨航同时也意识到,攻克英帕尔只不过才是刚刚开始,恐怕明天特种作战旅将要面对日军更为迅猛的反扑,油料、弹药消耗巨大,存储日益减少的陈纳德所指挥的两个美国陆军航空队在近期恐怕无法再提供的空中支援了。
  作为驰援英帕尔的地面部队,李海波所指挥的第三轻装师协同远征军工兵旅已经开拔了,他们的任务就是为后续部队疏通道路和桥梁,并进最大可能全力增援英帕尔,以达到给日军施压的目的,分散山下奉文的注意力,尽可能的使日军感到从后方出现的威胁。
  纳巴山谷的激战已经让宋雨航身心俱疲了,很显然田中新一并不是一个非常好对付的家伙,而自己的老冤家竹内宽也似乎也有了一些长进,对于田中新一和竹内宽的进步宋雨航十分不满,在他的角度来说这两人总是记吃不记打才好那!可惜这只是宋雨航的一厢情愿,被逼入绝境的田中新一和竹内宽很快放弃了之前的一切成见,两人携手相互依靠,相互支援,利用山谷内复杂多变的地形进行节节抵抗。
  在这种地理环境极其复杂的条件下作战,尤其对于以机动能力擅长的机械化部队来说可谓十分不利,由于受限后勤的补给能力,远征军的炮兵集群不能发挥其应该有的作用,往往日军的一道防线需要双方反复争夺几次方能罢休。
  在狭窄的山谷内,凡是激战过的地方必定弃尸累累,后续出动的装甲部队面对这种情况往往都拒绝前进,他们的理由是自己不能碾压烈士的尸体,而搬运清理烈士的遗体远要比清理被炸毁的坦克或装甲车难得多了。
  对于纳巴攻围歼战的受阻,宋雨航虽然做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但是现在宋雨航才恍然发觉自己原来还没准备好,来自各个方面的担忧和压力让他有些心力交瘁,尤其是自奇袭曼德勒之后,远征军主力陷入纳巴围歼战之后,就连一直躲在仰光瑟瑟发抖的日军第五十六师团都有了蠢蠢欲动的迹象。
  身为执掌一军之统帅,宋雨航自知肩负的责任重大,部队自去年11月至今的7个月内一直处于残酷的战斗之中,各个部队的补充都是在战斗间隙完成的,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可谓是战果辉煌,但是所部官兵亦是伤亡惨重,部队已经战斗到了近乎崩溃的边缘,官兵的意志力和士气业已消耗殆尽。
  远征军各部急需休整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但是眼下的战局让宋雨航根本得不到半点的喘息机会,日军的兵力明显多于一线用于作战的中国远征军,而在二线跟进的第二十集团军和第十一集团军确实已经元气大伤,别说啃骨头了,就是让他们吃肉,恐怕都得挑软的吃。
  耽误之急事拿下纳巴,让第二十集团军所部尽快接管曼德勒,侧翼的宋希濂的第十一集团则保障远征军主力前出印度的侧翼安全,在以新编各部云集曼德勒,向仰光之日军发动缅甸的最后一仗,将小日本赶下海,肃清缅甸,留着印度这个大平原和日本人一较高下,可以说宋雨航的主观设想是不错,计划是死的,人却是活的,策划与实施永远是两个相对的极端。
  部队已经精疲力竭了,纳巴的日军还在顽抗,失去了饱和轰炸和密度炮击这两样法宝,在战役火力组成上不占绝对优势的中国远征军面对为数众多的日军部队发起攻坚时的效果并不理想。
  就在宋雨航冥思苦想解决之策的时候,嘴里叼着一支雪茄,手里握着几支雪茄的陈志深出现在他身旁。
  宋雨航望了一眼自己的雪茄盒子,又看了看陈志深手中的雪茄,陈志深非但没有丝毫愧疚不好意思的表情出现,反而嬉笑着大赞副司令长官的雪茄味道醇香绵厚。
  宋雨航瞪了一眼陈志深,没想到走了个王崇现这又多了个陈志深,看样子自己的雪茄是无法结束多灾多难的命运了,宋雨航好不容易又将被打乱的思路重新组织起来,陈志深则在一旁死不在焉的吞云吐雾道:“副司令长官,你知道盖茨堡之役吗?”
  这点问题似乎难不倒宋雨航,苦思无解的宋雨航丢下手中的铅笔道:“盖茨堡之役又称葛底斯堡之役,英文称Battle
of
Gettysburg,其战役于1863年7月1日至7月3日之间,于宾夕法尼亚盖茨堡及其附近地区进行,为盖茨堡战役之一部分,是美国内战中最血腥的一场战斗,经常被引以为美国内战的转折点。”
  陈志深微微一笑道:“副司令长官可谓是博古通今啊!不愧是委座器重有之的国军青年名将啊!”
  陈志深话一出口宋雨航就微微一笑道:“陈高参,你要说得恐怕不仅仅是这些吧?”
  陈志深微微一笑算是回应,徘徊了几步后,陈志深正色道:“在盖茨堡之役中,联邦军多次进攻失利,部队长途跋涉士气低迷疲惫不堪,联邦军的乔治米德少将在最后决定性的墓地岭攻坚时,背水一战的他组织了三名将军十一名上校等在内的四百人的军官敢死队,这支由将军冲锋在前的敢死队最终突破了墓地岭,为骑兵的右翼突击打开了通路。”
  宋雨航意味深长地看了陈志深一眼,缓缓道:“你的意思是让我组织敢死队?”
  陈志深认真地点了点头道:“必须是全军官和士官所组成的,必须有高阶军官参加,而且在攻击中必须抱有有我无敌,有敌无我的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
  陈志深的三个必须让宋雨航愣了一愣,这个办法他不是没有想过,但是这等于是在饮鸩止渴,军官和士官是一支军队最基本的构架体系中的支撑,也是绝对无法缺少的,拿这些人去拼?而且还要有高级军官参加?什么样的军官才叫高级?
  如果不是之前调查过陈志深的背景,宋雨航真有想把陈志深当日本特务抓起来的冲动。
  陈志深见宋雨航还在犹豫,当即冷声道:“副司令长官,优柔寡断可是万万不行啊!眼前的军心、士气非要如此才能给予振作,否则部队一旦陷入崩溃在想挽回可就来不及了。”
  宋雨航知道,这军官敢死队并不是什么百试百灵的灵丹妙药,虽然在紧要关头能够振作士气,令三军赴死,但是其严重的副作用让宋雨航始终无法下定决心,归根结底宋雨航舍不得他这来之不易的班底。
  远征军由于是以机械化为雏形组建而成的,所以各机械化部队所需的军官、士官、士兵都需要有一定得文化基础,这些兵员的来源只能通过青年军进行抽调补充,可以说青年军就是远征军的后备梯队,兵员补充的问题也是限制远征军规模的主要原因所在。
第三百二十二章
最长一夜(一)
  就在宋雨航举棋不定的时候,加尔各答传来的加急密电让宋雨航顿时感觉头嗡的一下,电报的内容十分简单,郑洞国只是说日军突破英印部队为主力固守的加尔各答西城,现在英军高层已经撤至我军防御的东城。
  他主张将现有的装甲部队分散加强到各个路口据点防御中去,但是就这个问题他与常天放之间生了争执。
  郑洞国认为日军没有足够的装甲部队,不会实施大规模的突击,将装甲部队分散下去可以有力的支援守军的防御,减轻守军防御的压力减少守军的伤亡,但是常天放认为装甲部队的集中使用的最终目的性不能改变,在日军由城西进攻城东的时候由城东出发,突破当面日军的防御阵地,给予城外的日军以猛烈的打击,并以速度占优势的M3A4E轻型坦克组成快速分队扰袭日军后路,使其无法专注进攻城东。
  对此,宋雨航支持常天放的方案,装甲部队绝对不能轻易分散使用,加尔各答属于平原地区,正是坦克装甲车辆大显身手发挥作用的好地方,而且根据情报,日军对于这支蛰伏在加尔各答城内的装甲部队的数量并不清楚,宋雨航致电郑洞国,让他把这把利剑藏好了,在最关键的时候递出去,要有一击必中的震撼性。
  安排了回电一事后,宋雨航深深的吸了口气,望了一眼身边等候的陈志深缓缓道:“把徐参谋长他们请来,大家商议一下!”
  没多大工夫徐图安、罗家祥、齐百鸣、梁超、方林等人就集中到了宋雨航的司令部内,宋雨航首先介绍了加尔各答方面出现的惊变,然后意味深长地望了一眼陈志深道:“陈高参将你的方案和大家说说吧!”
  陈志深非常配合地点了点头,经过了陈志深的简单介绍,与会的众人立即明白了宋雨航的意图,副司令长官红眼了,这是要开始血拼了啊!
  加尔各答的危局逼迫宋雨航痛下了决心,摆在宋雨航面前的选择已经不多了,宋雨航缓缓站起身来,环顾了与会的众人,最后目光落在了方林的身上,随即大声道:“立即组织军官敢死队,黎明前必须突破日军所有防线。”
  在座的所有众人同时起立立正,大吼道:“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1/3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