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铁血远征军(校对)第1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5/304

  山下奉文在接到了酒井什一的进攻失利的报告后,一时也陷入了沉默,显然局势正在向他最为担忧的方向发展,第十临时酒井摩托化步兵支队已经是他唯一能够调动得机动力量了,在完全攻陷加尔各答肃清所有抵抗之前,英帕尔绝对不能失守,这就是山下奉文唯一的底线。
  下午,15时57分,酒井什一带领支队部以及西目大队残部,在距离英帕尔四公里的宾吉与急匆匆赶来的支队主力汇合,通过了解,酒井什一立即根据中国伞兵的防御特点制定了进攻方案,准备以优势兵力集中一点猛攻英帕尔城内的制高点西街口。
  王崇现望着卷土重来的日军大队微微的叹了口气对身旁的张哲铭道:“看来日本人是不打算让咱们安稳一会了,才打跑了他一个大队,这家伙又来了最少一个联队的架势!”
  一旁的张哲铭嘿嘿一笑道:“之前没有全歼他一个大队就是让小鬼子以为咱们兵力不足,小鬼子才会轻敌的同时孤注一掷。”
  王崇现看了看信心十足的张哲铭咳嗽了一下道:“我军兵力不足是事实,以日军现在的兵力如果孤注一掷猛攻西街口,我们就要被迫与日军打阵地战了,这对我军来说是十分不利的,而且我发现与咱们作战的小鬼子十分狡猾,其指挥部一直在城边缘徘徊,我建议从西街口抽调一部,加上预备队绕到英帕尔外围去,在日军猛攻西街口的时候狠狠敲他的指挥部。”
  打蛇打七寸,斩军先夺将是特种作战旅最常使用的战术,但是今天的情况有些特殊,特种作战旅很少执行坚守任务,他们以往执行的都是破袭或是闪击任务,从兵力本来就已经捉襟见肘的西街口抽调兵力,张哲铭有些犹豫不定。
  王崇现见状提醒道:“如果兵力不足就不必使用硬性防御,亦使用弹性防御也可!”
  在第四轻装师主力抵达之前,英帕尔的一切都要依靠特种作战旅以抵达的一千八百名伞兵,或是创造伞兵奇袭敌后夺取战略目标的奇迹,或是血沃沙场埋骨英帕尔。
  既然身为军人自当争取最大荣誉,即便有牺牲也是自当难免,张哲铭下定了决心,为了全歼日军进攻部队,张哲铭被迫减少西街口一线的阻击部队,英帕尔的西街口位于全城的制高点,其位置可谓是四通八达,一旦西街口被日军攻陷,日军将可以进可攻退可守,而特种作战旅的中国伞兵将会陷入被分割包围的危险境地,这是张哲铭和王崇现最为担忧的情况。
  富贵险中求,兵行险着的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真正面对抉择的时刻,如果能够有稍微可以稳妥的办法,相信大部分人不会选择极端的方式,王崇现和张哲铭两人自从沟通之后就一直大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两人都是喜欢以极端的方式追求最大战果的人,攻占英帕尔,全歼日军援军,无论是在战术层面上还是在战略层面上都是头功一件。
  对于此次建议副司令长官使用特种作战旅冒险空投英帕尔做战略层面上的跳跃式攻击,王崇现一直处于一种亢奋之中,自1942年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劳师远征踏出国门,损兵折将退回国内,到此次出兵大战龙陵血拼密支那,中国远征军可谓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未及印度就已经数万官兵喋血沙场,如果不是重庆方面一直从青年军各部抽调青年军官和士官进行不间断补充的话,中国远征军的锋芒早已顿失。
  王崇现十分清楚,中国远征军之所如此锋芒毕露,实际与身处重庆的蒋委员长息息相关,宋雨航所指挥的中国远征军等于齐集了国军之精锐,即便新近补充的新兵也是由青年军精挑细选的热血爱国青年,又装备了最为先进的美式武器,如果这样还不能取胜的话,中国远征军全体官兵就可以直接自裁以谢天下了。
  战术是死的,人却是活的,日本人虽然不复1937年的精锐与悍勇,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肃清了缅甸的日军不过是中国远征军准备迈出远征的第一步,王崇现记得宋雨航曾经多次在高级军官会议上说过,缅甸自顾乃是中国属国,出兵缅甸不过是履行我们一百多年前放弃的权益,兵踏印度,刀锋所指日本列岛,乃至气势磅礴的欧洲战场,那才是真正的远征,身为中国军人当以光复唐汉值威为己任,为民族、国家利益浴血沙场,为后人取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占领更多的资源,才是军人最大之荣耀所在,王崇现无时无刻不已宋雨航的这番话激励自己。
  日军第十临时酒井摩托化步兵支队的主力终于在中午抵达了英帕尔外围,姗姗来迟的主力此刻已经被一昼夜的急行军快要拖垮了,酒井什一苦涩地望着那些气喘吁吁东倒西歪的官兵,在望了望英帕尔方向。
  上午的进攻已经让酒井什一心惊胆寒,中国伞兵猛烈的火力和准确的打击,凶猛有效的战术分割让他的整整一个大队陷入了各自为战的地步,原本可以相互支援接应的梯形队形在中国伞兵的火力阻断下变为了孤零零的三个部分,面对四面八方袭来的枪弹日军在慌乱中频频陷入混乱,始终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击。
第三百三十章
纳巴挽钟
  日军来势汹汹的进攻结结实实的撞在了特种作战旅伞兵的铁板上,最终只有第三梯队的一百多名残兵得以退出英帕尔,失败的进攻让酒井什一损失了全部的基层军官,甚至还包括三名支队司令部的通信参谋,夺取英帕尔城内制高点西街口的行动虽然遭到了空前的惨败,但是酒井什一也非全无收获,起码从中国伞兵围三而歼其二的战术部署来说就暴露了中国伞兵兵力不足的弱点。
  “实在太勉强了!”酒井什一微微的叹了口气,如果能够让部队在休整后在进攻,他的把握会更大一些。
  就在日军第十临时酒井摩托化步兵支队对英帕尔全城制高点发起新一轮进攻之时,纳巴山谷内的激战已经随着一声地动山摇的巨响落下了帷幕。
  宋雨航登上了谷顶遥望依然硝烟弥漫枪炮频发的谷内,他知道胜利已经不远了,经过了无数的较量和部署,中国远征军终于得以一役全歼日军缅甸主力,这个辉煌的胜利创造了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一次战役歼灭日军总数之冠。
  然而,面对这个局部战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宋雨航却高兴不起来,由于历史的巨变,原缅甸方面军司令长官河边正三的离职,原本要在关东军消磨意志和时光有马来之虎之称的山下奉文出任缅甸方面军司令长官后转任新组建的印度大陆派遣军司令官,可以说宋雨航熟知的历史进程已经对他毫无帮助了,唯一所能依靠的就是钢铁般的意志和前仆后继英勇无畏的牺牲。
  可以说宋雨航所指挥的中国远征军取得的辉煌胜利的背后同时亦承担了巨大的牺牲,一将功成万骨枯对于此刻的中国远征军来说最为恰当不过了。
  纳巴山谷内的日军残部依然在抵抗,已经杀红了眼睛的中国士兵与日军对话的方式就只有刺刀了,而日军为了活命自然拼死抵抗,当日军炸毁了山谷的裂缝用以阻止中国远征军趁势追击的那一刹那,日军最后的抵抗彻底的土崩瓦解了。
  然而,此刻日军在山谷内还留有近万战斗员和数千名伤员被压缩在不到一公里的一段山谷内,如此密集的日军部队拥挤在狭小的空间内,中国远征军的每发炮弹都会炸飞十几名日军。
  满目的狼藉,遍地的残肢断臂,哀嚎濒死的伤员,嗡嗡乱飞的苍蝇,那一双双失神的眼睛让日军第十八师团参谋长南木水成少将悲哀至极,南木水成知道自己这些人已经被无情的抛弃了,即便此刻他下令要部队进行决死反击,相信也不会有多少人会执行。
  部队的士气、人心都已经散了,南木水成遥望东方家乡的方向缓缓地跪下,一旁的几名参谋都在冷漠地注视着,也许参谋长想要切腹自尽吧?
  痛哭流涕的南木水成再祷告之后,做出了一个令人无比震惊的决定,他下令全面停火,所有将兵立即原地放下武器。
  一旁的高级作战参谋水木大佐听闻此命令激动万分的拔刀就要劈砍南木水成,早有准备的南木水成用自己的佩枪向水木大佐连开数枪将其击毙,在场的众人中没有任何人关心倒在血泊中的水木大佐,仿佛被杀的只不过是一个极其微不足道的家伙。
  “日军残部投降了?”宋雨航不可置信地望着将这个消息带来的徐图安,仿佛答案就在徐图安脸上一般。
  徐图安认真地点了点头确认道:“五分钟前,日军第十八师团参谋长南木水成少将下令放弃抵抗,向我军投降,齐百鸣、梁超他们都没处理过日军投降,他们都在极力约束部队,让我请示副司令长官。”
  “走!我们去见一见这个胆大包天的日本人,竟然敢向我宋雨航投降?”日军的投降让宋雨航有一种挫败的感觉,看来自己一直致力于营造的屠夫形象还是没能吓住日本人。
  南木水成这名北九州没落武士的后代,陆军大学优等成绩毕业后,先后担任过北海道预备兵招募次官、关东军满蒙东支第55守备大队队长、支那派遣军参谋本部庶务参谋、南方军宪兵总监参谋副长、1944年初晋升少将出任第18师团参谋长,一向人轻言微的南木水成一直抱着多做少说的原则,扮演着一个出色的配角,但是今天南木水成却在也扮演不下去了。
  为了这场战争死得人已经实在太多了,多到让他的神经已经彻底的麻木了!南木水成颓废的静静坐在一块满是血迹的石头上,那已经发黑的血迹无论什么时候看,都让人有种怵目惊心的感觉。
  一支拒不放下武器投降顽抗到底的日军小部队,在M3轻型坦克机枪的扫射下立时土崩瓦解,日军最后抵抗的停止标志了进行了十五日的纳巴战役终于以中国远征军获得胜利而告终。
  在纳巴城中的中国远征军司令部内,两排杀气腾腾的持枪宪兵的注视下,宋雨航以胜利者的姿态接受了南木水成的投降,接过南木水成双手恭敬托过头顶的武士刀。
  在如何处理这批俘虏的问题上宋雨航犹豫了很久,最后宋雨航决定将这个包袱丢给身后跟进的第十一集团军宋希濂所部,他的当务之急是解除日军对加尔各答的包围,恢复国际补给线的畅通。
  纳巴战役让宋雨航清醒的认识到之前的速胜设想是多么的不现实,中国远征军此刻只能在局部、战役上对日军形成火力投射上的绝对优势,在兵力上往往都要少于日军,而且实现了一定程度上机械化的中国远征军对于后勤的保障依赖要远远大于日军。
  集中主力立即出兵英帕尔是宋雨航此刻唯一能够做的,这破釜沉舟之举也是被逼出来的,解除加尔各答的包围不但可以恢复驼峰航线的空运,还可以打通印缅、滇缅公路,但是在进兵印度的问题上宋雨航却留了个心思。
  兵者主伐谋,军事是政治的先行,同样亦是政治的延续,虽然说是为了中国打通生死攸关的国际补给线,但是也有为英国人火中取栗的成分在其内,仅此一点就让宋雨航十分不舒服。
  宋雨航不能让中国远征军重蹈历史上的覆辙,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占领了缅甸,最后被英国人的所谓缅甸独立条款连消带打搞得竹篮打水一场空,作为老牌殖民帝国的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虽然已经日落西山,但是依然拥有了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而在这方面中国是无法与之抗衡的。
  宋雨航所要做的就是要让英国人自己邀请中国远征军进入印度作战,并享有英军在印度的一切特权,可以就地征集物资、招募兵员、建立临时的行政机构,当然这些都只是宋雨航的意向,正所谓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宋雨航最终要的不过是一个正式的名头,一个可以让他日后能够跟英国人胡搅蛮缠的借口。
  然而,很多政治层面上的东西宋雨航还不够资格去谈,或者说他所要求的早已超出了他的职权范畴,而这一切都要依靠重庆那位雄心勃勃一直力挺他的蒋委员长,宋雨航可谓是双管齐下,一边挥军沿日军进军路线进逼英帕尔,一边让蒋委员长替其在政治层面上捞取所需要的砝码。
  为此宋雨航提笔书写了一封长信向蒋介石陈述其中目的与日后的布局相关,由于此时涉及机密,以防电报泄密,信件由宋雨航的副官韦阿大贴身携带乘飞机直抵重庆面呈委座。
  当蒋介石接到这封带着体温的信的时候,已经是5月18日的傍晚了,中国远征军关闭了各级电台实施电台寂寞的第二天,纳巴战役取得的辉煌胜利已经让蒋介石在国际上着实的扬眉吐气一番,虽然这次战役的光环被日美瓜达尔卡纳尔群岛大海战所掩盖,但是相对于较为平静的苏德战场,这次由华军独立实施的大规模战役也确实有其光彩夺目之处,标准着华军已经能够担负起大规模战略、战役层面上的重要位置,华军的战斗力在一次得到肯定,与其相反的是屡战屡败的大英帝国皇家陆军以及各殖民地部队,在盟军中,尤其在亚洲战场,英军已经成为了战斗力低下的代表。
  自从16日接到远征军长官部发回的纳巴大捷的电报后,蒋介石近两日来一直忙于各界人士举办的各种庆捷活动,工商、民众踊跃捐款的热情让蒋介石大感民心可用,尤其是有数百青年学生当场找到军政部长何应钦要求弃笔从戎。
  当蒋介石返回黄山官邸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接见了韦阿大,对于宋雨航的信蒋介石给予了极度的重视,他相信如果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宋雨航断然不会使用信件这种方式。
  虽然蒋介石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依就被宋雨航的所谓建议搞得心潮澎湃激动不已,远征军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一战之力横扫缅甸日军主力绝对是出乎他意料之外的,而宋雨航提出的缅甸计划的保障就是出兵进抵印度的同时压迫英国人做出让步。
第三百三十一章
印度策略
  作为军人政治家的蒋介石已经敏感的意识到,英国人在印度的主力部队在受到了英帕尔、加尔各答的二次沉重打击后,其的作战力量已经十去其七,英印部队的频频反叛让英军无所适从,人心惶惶,剩余的英军和少量的澳大利亚部队和英军一样早已成了惊弓之鸟不堪战力了。
  而眼前的国际形势,让英国人从本土运部队到印度抵抗日军肃清叛乱,无异于是痴人说梦,英国人唯一的简洁有效的做法就是引中国远征军主力进入印度,宋雨航的信中就是让蒋介石配合他推动这件事。
  加尔各答因为英印第二十步兵师的叛乱而导致英军、澳大利亚部队、英印各部队损失惨重,仅存一半的加尔各答城还在中国远征军驻印军的控制之下,英国对于印度的掌控能力已经降到了近百年内的最低点,英国人要求刚刚横扫缅甸,又破袭英帕尔的中国远征军入印已经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宋雨航是什么人蒋介石自然知道,尤其在对付英国人的时候,宋雨航可谓无利不起早,这次宋雨航让他帮忙推动中国远征军入印作战显然是没安什么好心,尤其信中宋雨航准备利用印度各邦之间的政治独立或民族之间积蓄已久的民族矛盾大做文章影响包斯推行的亲日伪政策的时候,蒋介石打了一个冷战,单纯的从军事的角度讲,利用各邦之间原本独立的政治体系和各民族派系之间的矛盾本无大碍,但是如果刻意地去煽动民族仇恨和各邦之间的敌对暴利行为,在将这些暴力行为升级成军事进攻,那就无异于在印度埋下了一颗足以让印度陷入永无休止分裂内战泥潭的邪恶种子。
  “这一招实在太狠了!”蒋介石喝了一口茶水,转手将信件递给了一旁的宋美龄,由于事关绝对机密,蒋介石只能和夫人宋美龄商量。
  宋美龄对于宋雨航信中解除加尔各答包围,恢复驼峰航线,打通印缅、滇缅公路后,坐视日军在印度做大,因为只有日军的做大才能让更多的中国军队进入印度,挑唆印度各邦独立,煽动其民族之间的仇恨,向亲中的省邦提供武器或在必要时出兵直接干预,同时组织部队大肆掠夺印度的矿物和财富的做法很是惊讶!
  宋雨航胆大包天的做法在宋美龄看来有些难以接受,之前宋雨航屠杀日军战俘一事,因为一直都没有直接的证据宋美龄也一直在替宋雨航打掩护,密支那“京观”事件之后,宋美龄也不得不承认宋雨航在处理很多问题上方法往往太过偏激,手段过于简单粗暴,从来不考虑国际舆论以及个人名声,无论是对日本人也好,英国人也罢,宋雨航那副不管不顾的架势让宋美龄着实的害怕。
  印度和缅甸都是英属殖民地,英国是美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其地位是不容轻易动摇的,无论英军的战斗力如何低下,英国在同盟国中的领导地位不会在短时间内因此发生改变,在面对中国利益和英国利益选择之下,宋美龄相信美国会毫不犹豫地站在英国一方,她不想因为宋雨航的肆意妄为而让中国的国家利益受到不应当出现的损失。
  宋美龄的担忧也同样是蒋介石的担忧,但是宋雨航还描绘的美好前景却也让蒋介石犹豫不决,无疑战后的中国将会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战时经济体制在战后也将会体现出极大的副作用,金融体系关系到政府的信誉度,阻止经济金融体系的彻底崩溃就需要天文数字般的硬通货,而掠夺则是唯一的选择。
  蒋介石犹豫再三道:“让他放手去干吧!毕竟安逸是军人,我是政治家!”
  宋美龄从蒋介石的话语中听出了异样的声音,她皱了皱眉头望着手拄拐杖遥望窗外的蒋介石,微微叹了口气道:“马前卒的下场多是取直不回,国际上的事情谁又能说得准?一旦有失安逸这一辈子就算完了,轻则此生仕途无望,重则铁窗监狱命丧黄泉,你身为大总统即便不避亲举贤任能,关键时刻弃卒保帅也无可厚非,但是却要注意你所要遗弃的这颗卒子的轻重!”
  蒋介石惊愕地望着风雅温姿的宋美龄,作为他的政治伙伴,这位堪称东方杰出女性的蒋夫人在国际社会上所发挥的作用要远远大于他这个中华民国大总统,这是他第一次面对来自夫人的言语威胁,这是在警告他不要轻易地将宋雨航遣出马前。
  蒋介石张了张嘴,犹豫了好一会才铿锵道:“宋雨航是姓宋,是你们宋家难得的将才,但是不要忘记他还是一名军人,国家危难之际,抛头颅者无算,洒热血者不计其数,这些他身为为将者,要比你我通晓。”
  蒋介石见宋美龄没有回应,长叹一声道:“论起爱国,你我等人远远不及安逸啊!为民族为国家可以说是出生入死,从42年入缅作战以来,他回来重庆的日子都可以搬着手指头数,在看看孔家、宋家等等诸公列公子,不是在大后方享受就是出国避难?这是国战啊!何以为避?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宋雨航求的是什么?图的又是什么?为了一个遍地都是中将军衔?他们可是嚼着日本人的肉从野人山中走出来的。”
  蒋介石的最后一句几乎是咆哮而出的,或许是真情气结,或许是被识破真实意图恼羞成怒,包括宋美龄在内没人知道蒋介石的真实想法。
  宋雨航十分平静地看完了蒋介石的回信,随后将信件付之一炬,信的内容也无人知晓。
  中国远征军主力距离日夜兼程的第四轻装师相距不足一百公里,但是这区区一百公里的路程却不那么好走,远征军直属工兵旅沿着第四轻装师行进的路线在24小时昼夜不停的修桥补路。
  宋雨航站在曼拉镇的小桥边,望着工兵旅的工兵们正在紧张的加固加宽桥面,这座小桥原本是日军为了进攻英帕尔而修建的,可以承受2吨半的红头卡车经过,后来为了能够使战车部队通过,日军数次加固了该桥,之前经过的第四轻装师又进行了加固,才得以使M3A5E轻型坦克通过,现在为了使1TE2重型坦克通过,远征军直属工兵旅不得不停下来再次加固此桥。
  利用等待的空挡,宋雨航和跟随第四轻装师前行的第二机械化军参谋长卢龙取得了联系,卢龙显然对于道路的状况同样也是估计不足,日军是轻装通行的,火炮大多是轻型野炮靠畜力牵引,而中国远征军下属的机械化轻装师则是依靠车辆牵引,尤其装甲车辆对道路的要求更高。
  对于困难宋雨航表示知道了,他要求卢龙不惜一切代价加快前进速度,哪怕是一个连抵达英帕尔,在战术、战略层面上所产生的意义就会截然不同。
  结束联系后,卢龙立即组织了一个加强营的轻装部队,要求该部队不惜一切代价轻装沿小径向英帕尔突击前进,宋雨航给卢龙的最后时限是5月21日晚18时。
  卢龙给前出营的最后时限则定在了5月21日下午15时,军令如山,无人敢怠慢半分,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下达的唯一命令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增援英帕尔,卢龙知道自然特种做战旅是宋副司令长官的心头肉,英帕尔的战略意义又非同一般。
  生死存亡之道就在面前,任何中国军人都要提起十万分的精神,这场仗无论是民族还是国家都输不起,对于能够置身于历史的转折点之中的宋雨航来说除了无比沉重的压力外,更多的则是一种兴奋。
  山下奉文显然没有宋雨航那么会调节自我心情了,英帕尔的失守和反击的失利让他大为恼火,更令他无可奈何的是经过了几番精密筹划的加尔各答战役,竟然只攻下了半个空城?预想中依靠夺取盟军储藏在加尔各答的物资将战斗持续下去的计划意外的流产了,反而俘虏了一大批徒然消耗宝贵物资的英印部队。
  如果不是印度未遭战火平民比较富裕,部队就地筹粮问题尚且不大的话,山下奉文就真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这些英印俘虏了,粮食可以就地筹集,但是部队急需的武器、弹药去哪里筹集?
  山下奉文下意识地看了看表,距离他给酒井什一规定的最后夺回英帕尔的限期只有两个小时了,但是酒井支队却依然没有任何好消息传来,山下奉文望着枪炮声彼此起伏的加尔各答城,尤其是遍地硝烟狼藉不堪的西城皱了皱眉头,连日来的猛攻已经让他所指挥的印度派遣军伤亡惨重,支那军队仿佛有用不完的炮弹一样,只要他们怀疑皇军向那个方向运动,顿时就是一阵劈头盖脸的火力急袭。
  原本派遣军高级战术参谋田春正本大佐提出的在总督大道一线,挑选射击技术优等的射手以冷枪冷炮射杀支那军的战术,仅仅实施了一个上午,二百七十名特等射手和十个野炮射击组除了个别数个受伤外几乎全部阵亡。
  山下奉文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支那军队集中了十几支由坦克组成的火力打击组,专门对应皇军的冷枪冷炮,面对对手占据绝对优势的技术兵器火力,山下奉文感到单一指望以战术手段试图扭转之间的差距是多么的无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5/3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