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铁血远征军(校对)第2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4/304

  宋雨航虽然大骂,可听在张灵甫耳中,心里热乎乎的,大手抹了把脸,对宋雨航又敬了个礼,便头也不回的大步走了。
  目送74师的将士在风雪中踏上征程,宋雨航正待离开,突见一群宪兵押着个人来到面前。
  来人大约四十多岁,虽然衣装有些狼狈,可仔细看看,便能发现,这人平时也是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从目光来看,估计还是个颐指气使的人物。
  皱皱眉,这明摆着是处置俘虏,怎么官司打到堂堂的远征军司令长官面前来了?宋雨航有些不满地看了看苏娜,没这个女人的同意,即便是一群宪兵,也断然不可能通过韦阿大的警戒线来到他面前。
  苏娜介绍了一下,被抓的人叫闫英俊,是满洲国警察厅长,作为伪官员被抓。
  听到这里,宋雨航眉毛一挑,一摆手:“这些汉奸还留着做什么?枪毙。”
  谁想到,闫英俊一挺身,奋力叫起来:“我不服,我是满人,我姓叶赫那拉,为皇上办事有什么错?”
  听到这话,宋雨航迟疑了下,满洲国,满人,这档子事够烂的,有时候真说不清楚对错。
  见到宋雨航犹豫,闫英俊抓住机会声音更大的道:“历朝历代,警察总要有人管吧,我来管,总好过一群贪官污吏,总好过一群草菅人命的土匪,总好过一群日本人,我当这个官问心无愧!”
  咦?
  宋雨航感觉有趣,当伪官吏的人多了去,被抓后哪个不是面如死灰的,今天这位真是奇葩啊。转头看看苏娜,果然,自己的情报部长面上有些不忍,看来姓闫的是打动了自己的夫人。
  转头问了下,苏娜告诉宋雨航,这个闫英俊说的基本属实,钱也捞可还有个限度,至于实权,闫英俊基本没有,就是个牌位,大权都在警察厅次官手里,可以说根本没干任何伤天害理的事,嗯,也可以说,这些事都没轮到他去做。
  上下打量一番闫英俊,宋雨航突然问道:“给你一个城市,你能管理么?”
  闫英俊自傲的抬起头,“有何不可?”
  “很好。”宋雨航点头,“送去军需队,作随军苦力,先干一年改造下,然后送去印尼。”
  看着闫英俊被带走,宋雨航却陷入了沉思,过了好一会,才对苏娜下令:“甄别所有伪官吏,罪大恶极的必须镇压,至于那些可以放过的,一律送入军需队进行改造。”
  宋雨航这个决定并非是一时冲动,事实上,对东北地区的占领和稳定,早在他的头脑中思索了很久,东北被占领十四年,经过日本人十四年的建设,早与当初张学良父子时代的东北大不相同,中国军队要进驻东北,就需要得到当地官吏的配合,否则,这种接收和融合就会造成社会的剧烈动荡,甚至生出许多乱子来,是以,抓大放小,正好符合了现在这种局面下的情势。
  处理了伪官吏,宋雨航登上自己的座车,跟在了第一机械化军的尾巴,施施然渡过了黑龙江。
  过了黑龙江不远,就是所谓的布拉戈维申斯克,也就是海兰泡,1900年,俄国人在这里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海兰泡事件,将居住在海兰泡的中国人,无论男女老幼屠杀一空。
  到了海兰泡,宋雨涵看到的是一副大战之后的惨象,就在不久前,日本关东军强行渡江,一举击溃驻守海兰泡的俄国红军大约两个营,然后在城中“征集”一番物资后,又迅速沿着结雅河北上,才十万人口的小城,经过十万日军的“征集”,那副景象是要多凄凉有多凄凉。
  可是,最让城中俄国百姓感到吃惊的,是就在日军离开后不久,竟然又见到滚滚征尘,这一次,是一群武装到牙齿的军人,他们自称是中国远征军,渡河追击一股穷凶极恶的日本败兵。
  海兰泡的市委书记是个五十几岁的党棍,经历了帝俄时代,远东共和国时代,最后成功进入俄共内部,一步步爬上了现在的宝座。这个人心思一转,立时吓得倒退几步,结结巴巴的说不出一句话。
  见到此人变颜变色,唐自强双眼微眯,只要此人有所异动,身后的士兵就会让他永远闭嘴。
  只是,唐自强面相小觑了此人,经历过列宁时代的肃反,又在斯大林的大清洗中不仅成功保命更迈上了人生的巅峰时代,这样的人物又怎么会看不出现在的形势?
  当即,海兰泡的市委书记“热情洋溢”的欢迎了“伟大的”中国同志,并努力表示自己其实祖上也有中国血统,只是误入歧途,让自己有家回不得,最后,他试探着询问:中国同志有什么特殊需要没有,尤其是将军们,是不是需要美丽大方的俄罗斯姑娘来一起喝几杯?
  这下子,轮到唐自强有些应付不来了:找姑娘?笑话,他的部队还有任务呢,可眼前这人杀也杀不得,放了又不成,算了,这种倒霉差事还是送给自己的顶头上司吧。
  接到了唐自强的礼物,常天放气得直骂娘,可是,骂娘也没用,唐自强坐上坦克一溜烟的早跑了,说是追击日军,其实第一师的目标乃是在海兰泡北面横亘的西伯利亚大铁路。
  不过,中国远征军的将军们身上有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善于学习。
  常天放骂了一阵后,有样学样,直接将那个市委书记上交,好像打发累赘一样扔给了身后的远征军总指挥部,自己跟上唐自强的脚步也跑了。
  关于这次进攻西伯利亚,宋雨航早盘算好了,其实只要驱赶着关东军前进,短时间里,远征军的主要不是战斗,而是到处接受地盘,对于完全没有战斗任务的部队来说,这种近乎于行军似的打法是最轻松的,只要控制好了节奏,未来一个月内他还是很安逸的。
  所以,别看宋雨航调动了远征军大部出境,实际真正需要作战的,只有第一军,其他各部的主要任务是接管城市,建立前进基地,同时接收各地的机场,为空军转场做好准备。
  当宋雨航接到那个累赘的时候,突然一个想法涌上来,哦,不是想法,是他前世看过的一本小说,作为一个让他童年感动不已的主角,保尔·柯察金的名字是如此鲜明。
  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宋雨航拉着市委书记安德鲁·卡捷耶夫同志,一起来到了指挥车上,不仅提供给这个饥饿的布尔什维克热乎乎的烧牛肉,更允许安德鲁同志随意饮用成瓶的烈酒。
  安德鲁·卡捷耶夫虽然是个市委书记,只是这个时代的苏维埃俄国,喊出的口号是一切为了前线,不要说火药钢材了,就是日常的粮食蔬菜都少得可怜,完全的配给制度下,作为市委书记每天也只能吃个半饱,现在见到一桌子的美食和烈酒,早忘了恐惧和党性,甩开腮帮子就塞,端起硕大的杯子,咚咚咚就朝嘴里倒了半瓶白酒。
  看见宋雨航的笑容,周围的韦阿大苏娜等人早在肚子里笑喷了,他们知道,这个什么市委书记一定是要倒霉了。可是,当他们看到安德鲁同志如此吃相,依然惊呆了,这,这还是俄国的干部么,分明与中国的饥民没什么区别啊。
  宋雨航不仅不制止安德鲁,更不住为眼前的老毛子倒酒,可他心里却在冷笑:都说战争期间苏联饥荒日益严重,前线作战士兵的口粮全靠美援,至于后方早就顾不上了,又加大了对农民的粮食征集力度,以至于在1943年就闹起了农民起义,只是被苏军迅速镇压,倒是生活在德战区的苏联农民,似乎活的还好些。现在看,这些东西估计不是谎言。
  等到安德鲁吃够了,宋雨航对他下了一个命令:集中海兰泡所有俄罗斯族居民,立即建设从海兰泡连接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支线铁道。
  安德鲁同志立时惊呆了,天啊,这么个冰冷的季节,竟然要修铁路?眼前这个中国将军不会是疯了吧,还是他准备整死海兰泡的所有俄罗斯人?
  见到安德鲁犹疑,宋雨航立时变了脸,当即下令将之逮捕,“拉出去枪毙!”
  即使安德鲁不懂汉语,见到两个大兵如狼似虎的冲上来,立时吓得跪在地上,抱住宋雨航的腿大哭起来,嘴里叽里呱啦的喷的飞快,含义就是他一定听命从事,保证最快完成铁路建设。
  宋雨航这才满意地点点头,派人护送安德鲁前往海兰泡,当着群中宣布这个命令。这下子可捅了马蜂窝,整个城市里的居民且不说,只是那些个布尔什维克就站出来反抗。
  跟随过去的梁超当即下令镇压,赏了这些人一阵枪托后,梁超下令搬上来热腾腾的饭菜,大瓶的烈酒,那股饭香味还有烈酒的浓郁味道,让整个城市广场都笼罩其中,引得下面那些俄罗斯人不住的吞口水。
  终于,第一个人站出来后,又有许多人接二连三的站出来,对这些主动站出来的,梁超立即下令配给粮食和酒,至于少数不肯合作的,梁超冷笑一声,只是下令押走,从那一刻以后,再没人见过他们。
  至于安德鲁同志,被中国远征军委任为海兰泡临时管制委员会主席,日后,随着中国远征军控制的地盘逐渐扩大,这个管制委员会的权力也在不断扩大,安德鲁将越来越多的俄罗斯族人赶去修建铁路,当海兰泡到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支线修完,又开始修筑海兰泡到中国境内的铁路,在可以冻掉手指的严冬,不知多少俄罗斯人倒在铁路沿线,以至于后世的俄国人称这条铁路为“伤心路”。
  这些都是后话了,宋雨航没时间去思考这些个东西,随着战事不断扩大,似乎东条的胃口也越来越大,现在的日本关东军就是一群蝗虫,早已遍布整个远东,而且他们与中国远征军极有默契,往往日军前面占领“征集”完成后撤走不到一个小时,中国远征军的锋锐就开始入城,然后是建立政府进行人口登记这些琐碎的工作,让他们暂时“没有时间”去追击残敌。
  纸里终究包不住火,中国军队越境追击的事情,在事情发生后第四天,总算传入克里姆林宫,但是,与这份情报一齐送到那位俄罗斯暴君斯大林面前的,还有一份中国远征军发出的宣言。
  以一支军队统帅的名义发布宣言,而非是一国政府,这种事在西方社会简直不可思议,或者说,是这支军队要进入军阀化的倾向了,可是,宋雨航就这么干了,他以远征军最高司令长官,以及远东地区对日作战前线指挥的名义宣布,由于部分日军向北逃窜,已经渡过黑龙江,远征军为了歼灭残敌,决意对日寇进行追击,并于四日前进行了渡河作战,一举歼灭河对岸据守的日军万余人云云。
  接到这份情报,整个苏联统帅部震惊了,上至斯大林本人,下到一名普通的打字秘书,无论男女老少,谁都不敢相信,中国军队就这么进入了苏联的国土!
  “这是侵略,是侵略!”
  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暴跳如雷,就在斯大林的办公室里大叫起来,身边的几个人虽然不满意此人的粗鲁,但是对中国人的一贯蔑视,让他们选择了沉默。
  由于连续在对日的谈判中吃瘪,华西列夫斯基在统帅部的排名略微靠后,这时却第一个跳出来,对斯大林建议,应该立即对中国宣战。
  对一个盟国成员宣战?统帅部的其他成员用怜悯的目光看向华西列夫斯基,这个家伙是不是因为那个宋雨航而精神失常了,如果苏联对中国宣战,且不论会成为国际大笑话,光是美国人的反应就足够斯大林心烦的了,美国会不会选择支持苏联,如果美国人选择中立,一齐断绝了苏联和中国的美援,怕是等不到苏联击败那支强大的中国装甲部队,德国人就先打到莫斯科了,至于美国人支持中国人的后果,在场每一个人都不敢去想了……
  苏维埃俄国的英明统帅斯大林大人,看向了旁边沉默不语的莫洛托夫,这位红色帝国的外交人民委员会主席,部长会议副主席,因为没有提前预料到德国宣战,其实已经略微在统帅部失宠,现在涉及了国际外交问题,斯大林又不得不依靠这个老牌的红色外交家。
  莫洛托夫慢吞吞的站出来,想了一会才建议,第一,对日本宣战,第二,集结更多的部队,击败中国人,第三,致电杜鲁门,要求美国人必须在46年春天开辟第二战场,第四,致电丘吉尔,要英国在即将召开的联合国家会议上有所表示。
  乍听下,所有人都感觉莫洛托夫的提议太荒谬了,日本都投降了,甚至说,连停战协议都签署了,现在苏联再对日宣战,对谁打,空气么,还是一个已经投降的政府?
  可是,斯大林仔细一想,立时满意的笑了。
第五百三十六章
小算盘
  斯大林陛下显然很满意莫洛托夫同志的建议,当即下令从苏德前线抽调两个坦克装甲集团军,立即装车用铁路调遣到东方,希望能打个时间差,在俄罗斯的漫漫寒冬结束前,干净彻底的击败那些东方的黄皮猴子。
  至于外交上,苏维埃俄国用极为强硬的口气对中国政府发出抗议照会,要求中国政府立即召回进入俄国领土的中国军队,否则后果自负。与此同时,俄国政府还将这份抗议的副本一起交给了美英大使,意图非常明显,就是希望能得到美英两国的支持。
  由于德国人并未如历史上那样,在1944年露出败相,所以,我们的丘吉尔先生,同样也未如历史上那样,在1944年的大选中落败,英国人民还需要一名强硬的领袖来统领他们击败法西斯德国,即使这个领袖的某些作风与法西斯无异。
  接到俄国抗议的时候,伦敦已经是深夜,可唐宁街十号依旧灯火通明,丘吉尔还在用心研读一份文件,接到这份说声明更准确的东西后,大英帝国首相笑了,苏维埃俄国,那个邪恶的红色帝国的后院终于着火了,让他这样一个从1918年开始就竭力主张灭亡苏维埃国家的政客有些欣喜。
  尤其让丘吉尔感到兴奋的是,点燃这把火的不是那群小岛上的矮子,竟是英国人的传统敌人,大不列颠民族的生死仇敌,华军之中最最不堪的军官,宋雨航。
  明眼人谁都可以看出来,这次摆明了是宋雨航在演戏,什么追击,追击有一溜烟追出去几百里的么?这是中国人在为战后布局,准备拖长欧战的手段,在不断地战争中拖瘦拖垮红色俄国。只不过,丘吉尔感觉吃惊的是,着眼战后,削弱周边的强大对手,什么时候,中国人之中出现这种极具战略眼光的人物了?
  在丘吉尔的印象种,中国的政治家不过是一群军人,尤其以那个光头花生米为代表的军人集团,只是一群盯着眼前利益的军人,稍微许诺些好处就能欺骗过去,即便是那个不好惹得宋雨航,也不过是个只会胡搅蛮缠的军人,根本没有政治家的气度和外交家的眼光,什么时候,在这样一群人中间,竟出现了一个极具眼光的战略家?
  下令给情报部门仔细调查,两个月后,丘吉尔才接到一份报告,就在1945年11月前后,中国军队中顶尖的将领进行过一次小范围的极为秘密的会议,会议的具体内容不知,只是在会后,中国军队才开始在远东集结兵力,随后入侵了红色俄国。
  接到这份报告,丘吉尔无力的扔到一边,因为,就在接到报告前不久,中俄双方已经达成了停火,中国军队开始后撤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接到苏联大使亲自递交的照会副本,杜鲁门的吃惊程度,不亚于他从战略情报局手中接到中国军队“进入”苏联国境的报告。美国总统脑中第一个想法就是:中俄开战了!
  下一个想法,杜鲁门就是想抽自己几个大耳光,然后亲手掐死那个宋雨航。
  是啊,作为入侵俄国的主力——中国远征军,不正是杜鲁门亲手武装出来的,从罗斯福时代有限度的武装中国军队,到杜鲁门时代的全力提供军火,一天前,武装中国军队代替美国小伙子去牺牲,还是杜鲁门胸前最耀眼的勋章,可现在,面临了分裂盟国的罪责,这份功绩将成为导致杜鲁门下台的重负。
  要如何去面对国会和人民的指责?
  美国总统的脑中转过无数个想法,却都感觉不成熟,惟有找来马歇尔一起商量。
  “断绝对华军事援助,火速断绝!”
  马歇尔第一个提议就让杜鲁门感觉有些无力,将自己面前一份报告推到参联会主席面前,上面清楚的写着,就在过去六个月中,中国利用各种各样的名义,包括了为海空军加大油料供应的手段,已经从美国手里得到了数以百万计加仑的油料,这些油料足以支持中国远征军的陆空军半年的作战,至于各种弹药和武器后勤物资更是不计其数。最最让杜鲁门骂娘的,是宋雨航竟然从美国弄到了几十万套冬季作战所需的特制被服,妈的,如果是要赴欧洲参战,为啥需要这些东西?这摆明了就是要敲打那头北极熊么。
  参联会主席与美国总统相对无语,按照现在的情形看,即便美国切断了军援,这场盟国的内战也要维持至少半年,天,半年之后,会不会希特拉与斯大林就在莫斯科举行会谈了?
  最后,马歇尔不得不表示:“现在看,只有一个办法了,我去一趟中国!”
  杜鲁门不得不沉痛地点点头,另外作了几点补充,虽然大西洋宪章已经签署,可看现在的局势,召开联合国家会议的机会还远未成熟,应该将这个会议的日期继续推迟,至少是在欧洲战场上看到曙光的时刻,所有对欧洲战争作出贡献的国家首先召开预备会议,协调具体开会日期,另外,关于惩治日本战犯和对日分区占领的问题,也应该在一个适当的时机,由在远东具有利益的各方来商谈。
  “最后,我将签署命令,下令美利坚合众国太平洋舰队进入日本驻扎,与他们一起过去的,还应该有至少两个海军陆战队师。”杜鲁门最后表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4/3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