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铁血远征军(校对)第2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5/304

  马歇尔点点头,这些措施都是正常的,面对丧心病狂的中国人,这个时候是应该显示下美国的实力了,至少被卡住了海上补给线后,驻扎在日本的中国军队就会老实很多,而抓住了这些百战余生的中国军队作人质,在美援之外,美国政府也有了要挟中国政府的本钱。
  无论美英苏三方如何反应,在广大的西伯利亚地区,无论是在前面“逃跑”的日本关东军,还是在后面“追击”的中国远征军,都看不出一点寒意来:
  得到了西伯利亚铁路上的火车后,日军的逃跑速度明显加快,别洛戈尔斯克,斯科沃罗季诺,莫戈恰相继沦陷,并转眼间落入追击的中国军队手中。
  终于,在1945年12月的最后一天,涅尔琴斯克被中国远征军接收,与很多俄国远东城市一样,涅尔琴斯克也曾有一个中国名字——尼布楚!
  就在1946年元旦,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宋雨航到达尼布楚,随即发表公开声明:根据苏维埃俄国外交人民委员会在1919年发表的文告,承诺放弃帝俄时代与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放弃对中国所要的赔款,放弃利用各种条约从中国侵占的领土,放弃利用条约从中国攫取的各种特权,因此,中国远征军受中华民国外交部委托,从即日起,对帝俄侵占的中国总计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土地行使主权!
  同时,条约中还注明,中华民国外交部将重新审核尼布楚条约的公正性,在审核未能完成前,中国政府不放弃对远东及俄国所谓“西伯利亚”地区的领土要求,如苏俄政府有异议,可派出代表团赴南京,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协商。
  在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从追击开始后,就好像消失般的宋雨航终于出现在中外记者面前,可是,虽然名为记者招待会,宋雨航只接受了中央社记者的提问,他面容严肃地道:“民国肇造,中国人民就致力于挣脱列强加于中国人头上的一切枷锁,并在北洋政府时代取得一系列成绩,进入南京政府以来,政府努力进行外交谈判,先后在1941年与美英比荷等国签订协议,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又,去岁,中国以一盟国平等成员身份,签署大西洋宪章。既为盟国平等之成员,为何在盟国内部,依然有无耻之政府,试图将一系列已废除之旧约强加于中国?”
  砰!
  宋雨航奋力一拍,猛地站起身,怒视着坐在下面的俄塔社记者,眼中充血的道:“今日之中国,乃中国人之中国,非是旧日的满清政府,如果某些政府还想赖在中国的领土上,奴役中国人民,中国人将用自己手中的枪炮,为自己争取平等和自由之权益,此权益乃上天所赐,人神不容侵犯。”
  自由,平等,听到这两个词汇,下面的美联社记者,还有纽约时报记者等美国记者,立即有如打了鸡血一样,脸上充盈了异常的红潮,手里运笔如飞的记下宋雨航的每一句话,“至今被奴役的盟国成员,为自由和平等而战”,多好的新闻标题啊,想必发回国内,一定会在民众中引起巨大反响吧。
  说完这些,宋雨航也不管塔斯社记者羞辱的表情,一转身离开了会场。
  就在所有记者认为招待会将要结束的时候,就见苏娜仪态优雅的拿起一叠纸,有优美的声音念起来,原来,这又是份声明。
  声明宣布,中国军队整编74师进驻迪化,并将驻扎在迪化的苏俄红军一个机械化师缴械,由于中俄并未展开谈判,这些俄军官兵暂时以战俘名义收容在中国,一待中俄谈判结束,即刻遣送回国。与此同时,整编74师改为平叛剿匪部队,即刻对南疆三城叛乱势力进行剿灭。
  宋雨航早看苏俄驻扎在迪化的一个机械化师不顺眼,斯大林的野心真是没有止境,当初新疆军阀盛世才想搞新疆独立或是新疆并入苏俄,因此不仅与苏俄签订了比日本二十一条还要过分的协议,更允许苏军进驻新疆首府迪化,也就是后来的乌鲁木齐市。待到二战爆发苏俄军队大批抽调去了欧洲战场,国民政府才有机会将军队推进新疆,解决掉了盛世才的省政府,让新疆回到中央管束。可是,即便欧洲战场吃紧,斯大林斗没将驻扎迪化的那个苏军师调走。不仅没调走,当新疆政府重回中央治下后,在南疆地区又闹起了三区叛乱,将个新疆搅和的乌烟瘴气。
  这一次,宋雨航密令张灵甫,收拾了外蒙后,立即挺进新疆,结束新疆这种不正常的局面。
  但是,在声明发表的当日,其实74师还在路上,想想也是,漫漫万里征程,还是严寒的冬季,74师官兵除非是长了翅膀,否则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一月内穿越外蒙到达新疆不是?
  可这份声明就好像一个强有力的注脚,一下将新疆问题暴露在光天化日下,尤其此时西伯利亚大铁路阻塞,苏俄政府就算是想要立即撤出那个机械化师也不可能,一下子,苏俄政府在外交上处于全面的被动。
  听到这声明,本来在国内饱受指责和质疑的杜鲁门如获至宝,当即要国内与民主党友好的报纸将两份声明放在头版头条,用黑色大字标明——“中国:为自己的平等和自由而战”。
  与民主党报纸配合的,宋雨航也秘密指令自己在美国的公司,无论是用钱收买也好,用流氓吓唬也罢,总之,要让中国人在争取平等和自由的口号喊遍整个美国,让每一个美国人都知道中国远征军出征俄国的意义。
  几乎是一夜之间,美国的舆论界完全叛变,前一天还在口诛笔伐说总统养了一头白眼狼,今天就开始声援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而发动的战争,甚至在纽约时报的显要位置,大幅标出了被苏俄强占的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地图,这种声浪一下扭转了杜鲁门政府的不利局面,也让军方很多将领私下里表示:只要中俄开始谈判,对中国的军援就可以立即恢复。
  自然,也有一丝不同的声音传出来:过于强大的中国,未来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日本帝国?未来五十年,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利益,将有谁来维护?
  不过,在这种举国一致的声讨俄国浪潮中,这些稀少的声音是如此的微弱,以至于绝大多数美国人根本闻所未闻。
  接到外交部搜集的声明文稿和美国舆论剪报,丘吉尔仔细看过之后,一脸无奈地看着他的外交大臣艾登:“看来我们要放弃香港了……”
  艾登无奈地点点头,看看宋雨航的声明就能明白,现在的中国正在要求自己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了这个目的,不惜与北面强大的苏联翻脸,不要说中国,就是在英国内部,能下这种决心的人也绝无仅有,为了区区一个香港,与中国内部的狂人彻底敌对,这不符合英国人的利益。
  “可是。”艾登迟疑下看,“斯大林这个人极度自负,他会允许中国人抽他的嘴巴么?”
  丘吉尔有些疲惫的瘫坐在椅子里,连平时从不离手的哈瓦那雪茄都没动,低着头慢慢道:“约瑟夫这个人我见过几次,他老了,如果放在二十年前,或许他会断然反击,可是,现在的局势让他不得不迟思量清楚,面临了东西两方的压力,一下变成两线作战值得不值得。至少中国人不想要他的命,而希特勒,哼哼,他会毫不犹豫的宰了约瑟夫·斯大林。”
  艾登想想感觉说的有理,不过他还是有些不甘心,“就这样放弃香港么?那里可是我们在远东最好的深水港,一旦失去了,远东舰队可不容易寻找更好的锚地。”
  “嘿嘿。”丘吉尔一阵怪笑,“或许吧,可是,我们失去了香港还有新加坡,只要新加坡还在大英帝国手中,就可以继续锁住中国,而那个宋雨航这次怕要失去很多了,比如说,美国人的信任。”
  艾登的眼睛一亮,“这样的话,不如我们再加一把火,让这场大火烧得更旺些。”
  第二天,英国外交部向议会提出,放弃从历次对华条约中得到的利益,也就是说,英国放弃香港!
  这个表态在英国议会激起滔天巨浪,丘吉尔与艾登能看到的大势,未必每个人都能看到,那些个奉行英国至上的议员们,还有在海外殖民地有诸多利益的政客们,哪里能容许又一块殖民地从手边漏走,当即展开反击,一夜之间,整个议会就吵翻了。
  议员们大骂丘吉尔之余,也想到这份提议的缘由,于是有人串联了自己在美国政界的好友,想要透过美国政界对中国人施压,让中国人从苏维埃俄国撤兵。
  有了英国政界的支持,那些古怪的声音一下大起来,有人甚至公开在美国国会山叫喊:应该限制中国!
  可是,没等这位战略情报部的上校说完,就被两个气愤的众议员用手杖打破了头。别看那个上校是个情报官员,好歹也是军人出身,身上的火气被点燃,当即对侵犯者报以老拳,转眼之间,几个人就在国会山前面打的灰头土脸。
  就在一片争吵声中,不知不觉的时间一点点溜走,1946年的1月14日,宋雨航公开声明发表后第14天,日本关东军第39,112师团协同,乘坐火车快速攻占了一座城市:泰舍特。
  泰舍特,位于西伯利亚大铁路上的重要节点,其北部是绵延的叶尼塞岭,南部是横亘的萨彦岭,在两座山脉之间夹住的山口中,西伯利亚大铁路堪堪经过,所横穿过的城市就是泰舍特。
  在泰舍特以西,西伯利亚大铁路分成南北两条线路,两线汇聚在泰舍特。从泰舍特向东,西伯利亚大铁路又分为南北两线,分别在贝加尔湖南北两侧经过,最后分别抵达共青城与海参崴。
  因此,泰舍特成为了整条西伯利亚铁路上最重要的节点,只要占据了泰舍特,就等于截断了整条西伯利亚大铁路,彻底切断了苏俄本土与远东地区的联系,除非俄国人从危险的北冰洋派出舰队护送运输舰,远途到达远东发动一场登陆作战,否则的话,苏俄就只有硬着头皮吞下丢失远东边疆区的苦果。
  到达这里,东条英机决定不走了……
第五百三十七章
泰舍特大战(一)
  就在日军抵达泰舍特后不久,苏俄红军也乘火车呼啸赶到了。而这个时候,能够集结到泰舍特的日军,才只有39,79,112,134,135,148等六个师团,以及关东军第2,3,5,6战车旅团,大约二十三四万人。
  第一个到达泰舍特的苏俄红军正是近卫第2坦克集团军,作为斯大林手中的杀手锏,为了尽快解决远东问题,俄军最高统帅部一出手就是重击,“让中国人尝尝厉害”,再现一次“中东路的胜利”。
  别看近卫第2坦克集团军全部装甲车辆只有一千七百余,可是配属给它的汽车就是几乎五倍于这个数字,这还是因为此时苏俄的卡车全部来自美国援助,“数量过少无法全部补满”的缘故。
  为了运输这么庞大的一支机械化部队,西伯利亚铁路沿线用了它们所能调拨的最大运力,一切列车全部停开,甚至是从乌拉尔兵工厂向前线运输军火的专列,都不得不停在备用线路,为它们让路。
  饶是如此,苏俄调动了几百列军列才堪堪能够运载。就为了调动这些列车,花费了苏俄半个月的时间,以至于耽搁了时间,眼睁睁看着预期中的集结点——泰舍特,落入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手中。
  涅勒科夫,苏俄红军中将,近卫第2坦克集团军下辖第3坦克军司令,是个为人粗豪的俄罗斯大汉,听说泰舍特被夺取后,坐在装甲列车里微微皱眉,而后下令在距离泰舍特一百公里的地方卸车。
  “会不会太托大了?”一名少校参谋质疑道,确实,一百公里,已经完全处于空中打击范围,甚至连装甲部队也只需两日就能抵达,在这个距离上建立前进基地,难道不怕日军的突袭么?
  “呸,就那群黄皮猴子么?”涅勒科夫极为不屑的唾了一口,也难怪,这位中将当年还是个中校的时候,追随现在的朱可夫元帅,在诺门坎与关东军较量过两次,两次都是苏军大胜,打得号称日军最强的关东军抱头鼠窜,要中将瞧得起关东军才见鬼了。
  “可是,我们这次的对手不仅仅是一群日本军人……”
  参谋长还没说完,就被人很不客气的打断:“安德烈·安德烈耶夫,我亲爱的参谋长同志,你以为一群被美国佬武装起来的中国人,就真的能打败我们伟大的俄罗斯民族么?”说话,涅勒科夫中将骄傲地挺起胸膛,“当初在中东路,我们是如何教训那群不知好歹的中国人的?哈哈,以为打败过日本人就世界第一了,我要让他们见识见识俄罗斯不是好惹的。”
  听说俄军竟然在不到一百公里外卸车,东条英机那张好似刺刀的脸,勉强挤了几下,算是表示说他笑过了。
  就在这天晚上,当筋疲力尽的苏俄红军官兵灌了几口伏特加后,躺进车厢里呼呼大睡的时候,不远处的雪地里,似乎有什么东西在移动。
  时间刚过午夜十二点,就听轰轰的爆炸声连续响起,一下子将涅勒科夫中将惊醒,推开了身边年轻的女中尉,这位将军紧紧套上件裤头就冲出了房间。
  入眼是正在燃烧的军列,还有一群白色的人影在地上乱窜,军列上不断吐出火舌,只是,许多火舌都射到了半空,仅有不多的部分注意到了地上的异常,可他们的弹雨也只是跟在白色人影身后,真正能放倒的没几个。
  “我的上帝啊!”涅勒科夫惊叫出声,自己的部队完全被打蒙了,几乎是每一分钟,都有一辆车厢爆炸起火,眨眼间,在他面前,就有十几节车厢被点燃,车厢的士兵哭喊着跳下着火的列车,却很快被远处射出的火舌撕成了碎片。
  涅勒科夫立即叫通了电话,对着话筒大骂:“雅科夫,你这个笨蛋,想让我们都去见上帝么?派出你的步兵,下车,立即下车,不然我以第一政委的名义枪毙你,我给你一个小时,立即结束现在的情形,一个小时!”
  苏俄红军的步兵战士们,在一级级政委用枪口威逼下,不得不硬着头皮跳下火车,当头就是一串弹雨,几乎将第一批士兵一扫而光,可是,红军的纪律,牺牲能够允许,后退就要被当做叛徒逃兵枪毙,严苛的军纪迫使越来越多的士兵跳下火车,逐步占据了有力的阵地。
  当苏军特有的波波沙冲锋枪声响起来的时候,远处的日军轻机枪立即被压制住,地上乱窜的白色人影也不得不停住脚步了……
  经过整整一夜的激战,俄军总算将偷袭的日军肃清,经过清点发现,一夜之间总共打死了近两千日军,而苏军的损失也不小于这个数字,最打击士气的不是这个,而是第3坦克军竟然一夜之间损失各种坦克和突击炮五十几辆,还有卡车两百多辆,至于其他武器弹药的损失,便更加不可计数了。
  另一件事却让涅勒科夫非常的郁闷:偷袭的日军不但有完整的冬季作战军服,更在军服外面披着可以保暖的白色披风,这种东西连苏俄红军都没有,这群丧家犬日本军人是从哪里弄到的?
  想到这里,关于未来的战斗,在涅勒科夫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
  为了避免再次出现这种情况,涅勒科夫下令,全军后撤五十里卸载,而且首先派出摩托化步兵搜索周围二十里范围,防止任何潜伏的敌人重演昨天的一幕。
  听说夜袭取得重大战果,东条英机首先对西方躬身行礼,又下令记录所有参与夜袭的“勇士”名字,最后将战果向全军宣告,以提振士气。
  这一次的胜利,毕竟是日军自诺门坎战役后,第一次对苏俄红军主力取得大胜,当即在日军之中引起一阵喧嚣,更让不少军人争相效仿,此后十日间,竟然连续有自愿非自愿的日军官兵前去夜袭,不过这些夜袭的规模远不及第一次,而且苏俄红军也加强了防范,使得夜袭效果远不如第一次,到了第十天,东条英机断然结束了这种得不偿失的战术。
  说是得不偿失,其实还说有好处的,整整十天的夜袭,尤其是第一次夜袭的巨大伤亡,严重影响了第3坦克军官兵的士气,这个情形,直到第16坦克军的先头部队抵达,才开始略微提振。
  十天功夫里,第3坦克军仅仅试探性的对泰舍特发动了三次进攻,结果发现,日军竟然将整个城市修成了一座巨大的堡垒,绵延的街垒依托城市的建筑修的固若金汤,最狠毒的,是日军将城中百姓分散布置到各处建筑物里,使之成为日军的肉盾。
  二十万人驻守的城堡。
  坦克部队的对手是敌人的装甲部队,并非是一座巨大的街垒,如果贸然攻击的话,苏俄坦克精锐或许会得到一场斯大林格勒式的失败,所以,涅勒科夫决定暂缓攻势,等待后面的步兵集团军上来。
  第16坦克军以及近卫第2坦克集团军的司令部,基本同意了涅勒科夫的判断,尤其是第2近卫坦克集团军看似强大无比,实则是一支刚刚在库尔斯克会战中走下来的部队,在那次会战中损失巨大的第2坦克集团军已经是元气大伤,不得不加强了近卫第11坦克旅。
  可是,一支配备了斯大林2型重型坦克的旅并不能令集团军恢复元气,是以在被派往远东前,苏军最高统帅部又临时从紧急为它补足了兵员。但是,人员容易补充,所有的技术装备却不是一时能够补充上的,所以,现在的近卫第2坦克集团军看似人员完整,实则各种装甲装备缺编达到了四成多,战斗力大打折扣。
  因为近卫第2坦克集团军也是统帅部的心头肉,是以斯大林也同意了整个集团军暂时对泰舍特围而不攻的计划。促使这位俄罗斯暴君做出这个决定的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美国希望中俄能用谈判解决领土争端。
  盟国两个成员因为领土争端大动干戈彼此开掐,这简直就是盟国的巨大丑闻,此事早已上了轴心国的报纸,戈培尔甚至录制了新闻电影,在德国各地上映,用以鼓励德国军民的士气。
  如果不能尽快平息整个争端,盟国开辟第二战场的计划还不知要拖到多久,结束这场战争更是遥遥无期。
  所以,杜鲁门总统提出建议,以正在中国访问的马歇尔作特使,来调解中俄两国的争端。无论是蒋介石还是斯大林,都要给美国一个面子,所以斯大林准备谈一下,看看蒋介石,哦,错,是那个年轻将军宋雨航准备提点什么条件。为了表示下诚意,同时也是为了给自己集结军队争取时间,斯大林同意了进行谈判。
  “莫洛托夫同志,这次去中国的南京,希望你能为我争取一个月到一个半月的时间,有了这段时间,我就可以组建远东第二方面军,全面的,彻底的,击败那些东方人!”说着,斯大林用力一挥手脸上气愤地道。
  与此同时,接到了南京来电的宋雨航,这时正施施然坐在赶往泰舍特的火车上,看过电报后,他轻笑一声:“美国人急了,好啊,回电,同意谈判,希望能在春天按时展开派兵计划。”
  徐图安听了一愣,这是给美国人的最后通牒么?不过宋雨航不关心这件事了,转而去问唐志强的情况。
  此时的唐志强已经到达泰舍特以东二十公里,并设置了自己的防线和前进基地,随后第一机械化军的后续部队陆续赶到,大量的装甲车辆也卸下了火车,看似防线是包围泰舍特的日军,实则部队的炮口一律指向远处的俄军阵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5/3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