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明刻本+清刻本)(校对)第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6

惊奇喜异者,无远大之识;
苦节独行者,非恒久之操。 
当怒火欲水正腾沸处,明明知得,又明明犯著。知的是谁,犯的又是谁,此处能猛然转念,邪魔便为真君矣。 
毋偏信而为奸所欺,
毋自任而为气所使。
毋以己之长而形人之短,
毋因己之拙而忌人之能。 
人之短处,要曲为弥缝,如暴而扬之,是以短攻短;
人有顽的,要善为化诲,如忿而疾之,是以顽济顽。 
遇沈沈不语之士,且莫输心;
见悻悻自好之人,尤须防口。 
念头昏散处,要知提醒;
念头吃紧时,要知放下。
不然恐去昏昏之病,又来憧憧之扰矣。 
霁日青天,倏变为迅雷震电;
疾风怒雨,倏转为朗月晴空。
气机何尝有一毫凝滞,太虚何尝有一毫障塞,人之心体,亦当如是。 
胜私制欲之功,有曰识不早,力不易者,有曰识得破,忍不过者。盖识是一颗照魔的明珠,力是一把斩魔的慧剑,两不可少也。 
觉人之诈,不形于言;
受人之侮,不动于色。
此中有无穷意味,亦有无穷受用。 
横逆困穷是煅炼豪杰的一副鑪锤,能受其煅炼,则身心交益,不受其煅炼,则身心交损。 
吾身一小天地也,使喜怒不愆,好恶有则,便是燮理的工夫;
天地一大父母也,使民无怨咨,物无氛疹,亦是敦睦的气象。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戒疏于虑也;
宁受人之欺,毋逆人之诈,此儆伤于察也;
二语并存,精明而浑厚矣。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
毋任己意而废人言,
毋私小惠而伤大体,
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善人未能急亲,不宜预扬,恐来谗谮之奸;
恶人未能轻去,不宜先发,恐遭媒孽之祸。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
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缫出。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纵做到极处,俱是合当如此,著不得一毫感激的念头。如施者任德,受者怀恩,便是路人,便成市道矣。 
有妍必有丑为之对,我不夸妍,谁能丑我;
有洁必有污为之仇,我不好洁,谁能污我。 
炎凉之态,富贵更甚于贫贱;
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
此处若不当以冷肠,御以平气,鲜不日坐烦恼障中矣。 
功过不容少混,混则人怀惰堕之心;
恩仇不可太明,明则人起携贰之志。 
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则危;
能事不宜尽毕,尽毕则衰;
行谊不宜过高,过高则谤兴而毁来。 
恶忌阴,善忌阳,故恶之显者祸浅,而隐者祸深;善之显者功小,而隐者功大。 
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几何不魍魉猖狂。 
锄奸杜幸,要放他一条去路。若使之一无所容,譬如塞鼠穴者,一切去路都塞尽,则一切好物俱咬破矣。 
当与人同过,不当与人同功,同功则相忌;
可与人共患难,不可与人共安乐,安乐则相仇。 
士君子,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 
饥则附,饱则飏;燠则趋,寒则弃,人情通患也。
君子宜净拭冷眼,慎毋轻动刚肠。 
德随量进,量由识长。故欲厚其德,不可不弘其量;欲弘其量,不可不大其识。 
一镫荧然,万籁无声,此吾人初入宴寂时也;
晓梦初醒,群动未起,此吾人初出混沌处也。
乘此而一念回光,炯然返照,始知耳目口鼻皆桎梏,而情欲嗜好悉机械矣。 
反己者,触事皆成药石;
尤人者,动念即是戈矛。
一以辟众善之路,一以导诸恶之源,相去霄壤矣。 
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如新;
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一日。
君子信不当以彼易此也。 
鱼网之设,鸿则罹其中;
螳螂之贪,雀又乘其后。
机里藏机,变外生变,智巧何足恃哉。 
作人无点真恳念头,便成个花子,事事皆虚;涉世无段圆活机趣,便是个木人,处处有碍。 
水不波则自定,鉴不翳则自明,故心无可清,去其混之者,而清自现;乐不必寻,去其苦之者,而乐自存。 
有一念犯鬼神之禁,一言而伤天地之和,一事而酿子孙之祸者,最宜切戒。 
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
人有操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节义傲青云,文章高白雪,若不以性情陶镕之,终为血气之私,技能之末。 
谢事当谢于正盛之时,
居身宜居于独后之地。
谨德须谨于至微之事,
施恩务施于不报之人。 
交市人,不如友山翁;
谒朱门,不如亲白屋;
听街谈巷语,不如闻牧唱樵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