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行(校对)第1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358

  “滚,滚回去洗碗。要是再敢顶嘴,晚上仔细你的皮!”店主老汉把眼睛一瞪,不怒自威。
  吓跑了自家孙子,他又赶紧换上一幅卑微的笑容,冲着王二等人拱手赔礼,“客官,您别跟他一般见识。他一个小孩子,毛还没长齐呢。外边胡乱听了几句话,就回来瞎吹牛。您走南闯北,吃过的盐比他吃过的米还多,千万别跟一个小孩子认真!”
  “嗨,不过是几句闲扯吧,出了这个门儿,我们大伙就全忘了!”王二原本也没勇气在朱屠户的地盘上生事,笑了笑,故意卖店主人情,“各位,你们说,是不是这么一回事?”
  “对,对,就是,我们刚才都不过是顺嘴跑舌头。出了门,就谁都不记得了!”众商贩的为人原则,就是不给自己找麻烦。笑了笑,纷纷接口。
  店主老汉这才放了心,冲着大伙做了个罗圈揖,笑着道谢,“各位贵客,你们的好心,小老儿先谢过了。我们家门脸小,又刚开张,没啥好东西招待。待会儿我去拎一坛子老酒来给各位客官解乏。不要钱,白送!”
  “这,这怎么好让老丈破费!”众行商纷纷摆手,嘴角上的亮光,却照出了他们各自心中的真实想法。
  店主老汉见多识广,也不多啰嗦。蹒跚着走回后院,片刻后,就双手抱着一个大酒坛子出来。看情形,至少有五六斤重,足够在场每个人都过一次酒瘾。“各位客官,请慢用。小老儿去一下后院,再弄几个下酒的小菜过来!”
  “如此,就多谢老丈了!”众行商眉开眼笑,走上前接过酒坛子,迅速拍碎封口。将各自面前的茶水都换成了米酒,争先恐后地喝了起来。
  几大口便宜老酒落肚,彼此之间,防范之心渐去。便有人举杯跟王二碰了碰,笑呵呵地问道,“这位兄台,在下李云,敢问兄台您怎么称呼?做的是什么发财买卖?以前在扬州这一带,小弟好像没怎么见过您!”
  “唉,我也是难得来一次!”王二犹豫了一下,开始信口胡编,“我叫张小花,真定府的。家里边听说扬州这一带有人高价收购石硝,就让我带一船过来碰碰运气!”
  “石硝,张爷您在真有本事,连石硝都能偷偷运过黄河!”众商贩听得一愣,纷纷开口夸赞。
  完了,我忘了朝廷禁运石硝这个茬了!王二的心脏咯噔一下,差点停止跳动。然而,毕竟是丞相府的精锐,他的反应十分迅速。转眼间,就收起惶恐,得意洋洋地说道,“这不是家里头在地方上有点儿门路么,所以就冒险过来一趟。如果价钱值得继续做呢,以后就常做。如果不值得呢,就只做这一回,下次再做别的呗。谁的脑袋都是一个,怎么能老别在裤袋上瞎玩啊?!”
  “那是,那是!”众人将信将疑,目光在他和随从们身上四下乱转。
  “几位哥哥是做什么生意的?听口音,你们都是南方人吧!”王二怕暴露身份,赶紧主动转移话题。
  “还能做什么,运粮食过来,运精盐出去呗!”众人笑了笑,将自家的生意坦诚相告。
  这季节,来扬州做生意的,除了红巾诸侯的人马之外,其他绝大部分,都是运粮进来,运精盐出去。淮扬商号现在出产一种精盐,比雪还白,味道比青盐还纯。运到外边去,价格比普通粗盐能高出好几倍,绝对是有利可图的好买卖。而因为扬州被焚,这几个月来,地方上的粮价也一直居高不下。虽然大总管府想尽各种办法打压,但商贩们倒卖粮食到扬州,还是能赚个盆满钵溢。
  “几位哥哥好眼力!”王二既然打扮成了商贩,事先肯定做过一些功课,知道哪些生意如今在淮扬地区最好做。因此摆出来的架势,似模似样。
  众人喝了酒,眼花耳熟,当然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纷纷举了举酒碗,笑着回应,“小打小闹,小打小闹,怎么比,也比不上你这有本事做硝石的!”
  “我也是恰好有一条门路!”王二不愿意众人将目光总对着自己,笑呵呵再度转换话题,“对了,几位哥哥可曾听说过,大总管府卖淮扬商号股本的事情?可惜我家距离远,没及时得到消息,否则,少不得也要掺上一脚!”
  “你家要买淮扬商号的股本?”众商贩闻听,俱是一愣,看向王二的目光里,刹那间涌满了星星。
  “啊,是这样的。我听说,就是买一贯钱的也行。不知道是否当真,所以想打听一下。大伙就当我吹牛吧,反正出了这个门儿,咱们谁都不记得!”王二被看得脸上发烫,赶紧出言补救。
  “那怎么是吹牛呢,你愿意赌一次,当然可以去买了。就在淮扬商号的大门进去,左首第二间房子,现在还在继续卖呢!”众人明显会错了他的意思,笑了笑,七嘴八舌地指点。
  “可不是么,敞开了卖呢,跟大炮一样,只要你舍得花钱。”
  “不过现在,一股可不止一贯钱了,至少,至少得两贯五,到两贯六?”
  ……
  “怎么还在卖?”王二愣了愣,满脸不解,“不是早就卖过了么?并且怎么又涨了价钱?”
  “这你可就不知道了吧!”众人酒劲上头,得意洋洋的卖弄,“当初朱大总管请当地士绅入股时,人人都舍不得掏钱。怕惹了他老人家发作,淮安,扬州和高邮三地富豪们,才勉强凑出了一百多万贯。剩下的九十多万股没人要,就被大总管一声令下,放在淮扬商号的铺面里,公开发卖了。”
  “结果第二天,大总管拿出了火炮作坊,然后,又陆陆续续把不少产业都划给了淮扬商号经营,还说让购股五万之上的士绅参与政事。地方上的富豪们见了,一个个后悔得没法。又死皮赖脸地跑到商号里去抢购股本,结果剩下的股本价格就瞬间翻了倍,直到大总管把他自己手里的一百万贯股本又放到了商号里发卖,并且准许所有购买了股份的人,也随时抛售,才让每一股的价钱,重新落回了两贯五上下,比最初足足涨了一倍半!”
  “这么贵,那买够五万股的人好歹能落个实惠。买得少的人,会有赚头么?”王二越听越觉得头大,想了一会,迟疑着追问。
  “怎么没有?你可以高卖低买啊!”众商贩看着他,好像看一个刚入门的新丁一般,“弄得好了,不用离开扬州,就能赚到钱。即便弄不好全砸在自己手里,你想想,一个多月前,大总管刚刚把火炮作坊算在商号里。这个月初的时候,又弄出了一种叫做水泥的新东西,拌上沙子和水,用来修房子奇快无比。一宿起一栋砖房,根本不是问题。接下来,说不定还有什么能赚钱的花样呢,一个接一个往淮扬商号里头扔,商号怎么可能折本?实话跟你说吧,我们几个也就是手头钱少,否则,说不准也去买几股赌赌运气。只要淮安军不打败仗,肯定稳赚不赔!”
第260章
镜子(上)
  “妖孽,姓朱的绝对是个妖孽!”到了此刻,王二如果再不理解李汉卿将朱屠户视作朝廷头号敌人的缘由,就白在丞相府了混一回了。那淮扬商号操弄得哪里是什么股本?操弄得分明就是人心!只要买了股本的人,有几个会希望自己赔得血本无归?而想要永远不赔本儿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齐心协力,让淮安商号,乃至淮安大总管府永远存在下去,从一隅扩张到全国。只要淮安商号依旧在对外扩张,股本的价值就会不断走高,股东们就能继续坐地分红,甚至日进斗金。
  人性向来最为贪婪,连钱小六这样的丞相府家生子,在扬州当了半个多月卧底之后,都恨不得他自己也变成真正的扬州人,跟着淮安商号一道发财,更何况当地的土豪和群氓?恐怕他们在买入股本的一刹那,就彻底将自己的灵魂和身体都卖给了朱屠户。这辈子都只能跟姓朱的福祸与共,哪怕是最后粉身碎骨也毫无怨言。
  “你要是真有闲钱,就听老哥我一句话。能买多少买多少,捂在手里永远不要卖出去。”商贩李云显然喝得有点高了,见探子头目王二做沉思不语状,就拍打着他的肩膀劝说。“你想想,朱总管既然肯让花了五万贯的人跟他坐而论道,对肯花上五千和五百贯的人,
早晚总得也有个说法吧!再不济,买上五贯钱的股本票子,偷偷藏到家中。万一哪天人家淮安军真的像小七哥刚才说的那样,直接打到北方去了呢?到时候,你家的人把五万贯的股本票子往大门口一贴,那不比什么平安符都管用么?要我看啊,以后淮扬兵,就是商号的伙计,而兄弟你就是他们的股东。那帮当兵今后的抚恤银子还得从淮扬商号里头出呢,哪个不长心眼儿的,敢带头祸害东家?”
  “是啊,我觉得啊,这赚钱不赚钱还是次要。关键跟淮扬商号搭上一条线儿。哪怕将来商号真的亏光了,损失的不过是几贯钱。而万一朱总管将来真的成了气候,兄弟你把手中的股本票子往外边一拍。呵呵,哪个当官的敢不把你当爷爷伺候着?”
  “可不是么?兄弟我就是没余钱,否则,有多少我买多少!”
  “也就是这两天,外边的人还不知道消息。股本涨得还不够厉害。要是外边的那帮王八蛋大户们知道了,说不准要涨几十倍呢!那帮家伙,哪次改朝换代,不是脚踏好几条船?”
  ……
  众商贩天天走南闯北,见识和眼界都不弱。带着几分酒意,七嘴八舌就将做股东的好处给总结了出来。至于坏处,无非是哪天朱屠户被灭,淮扬商号烟消云散而已。对于只买了少少几股的小老百姓而言,损失也不算太大。反正股本票子又不记名,只要你自己藏着不往外显摆,有谁会知道你曾经偷偷在朱屠户身上下过赌注?
  有人一边说,一边长吁短叹,恨自己手头不够宽裕,白白错失了一次可能成为开国元勋的良机。有人则暗中下定决心,豁出去此趟买卖的所有利润,断然入场赌上一把。
  王二此番潜入扬州的任务,就是调查都有哪些人上了朱屠户的贼船。因此听众人说的热闹,便故意装出一幅苦瓜脸,为难地说道:“诸位哥哥所说的道理,我也能听明白。这次贩卖硝石的利钱,我倒是能调用一些。可淮扬商号的大门儿在哪啊?我一个外来面孔,随随便便就闯进去买人家的股本票子,人家肯卖给我吗?”
  “无妨,一会儿当哥哥的带你去!”商贩当中,立刻有人拍起了胸脯,“那地方就在原来扬州府衙的隔壁,刚刚用水泥和砖头搭起来没几天。我前几天去过,谁都可以买,不记名,除非你自己主动要求,想买五万贯去当大户。否则,就只认票子不认人。我只是一直没下定决心赌。这回,当哥哥的跟你一起去买几注!”
  “同去,同去!”商贩当中,几个手头多少有两、三贯闲钱的,也大声附和。在酒精的作用下,他们的赌性被彻底刺激了出来。宁愿冒着可能血本无归的风险,也想品尝一下做反贼们背后之股东的快感。
  人都喜欢从众,见到有胆大者带头,几个原本抱着观望心态的商贩,也下定决心,咬牙切齿地说要跟大伙一起去赌。还有几个原本不看好淮扬商号的,被大伙一煽动,也热血上头,加入了“赌徒”行列。到最后,除了两位性子极其谨慎的家伙,一起喝便宜酒的商贩们,包括王二和他的搭档在内,竟然大多数都决定去碰碰运气,哪怕冒上被朝廷知道后杀头的风险,都在所不惜。
  一大坛子老酒很快就见了底儿,众人各自跟店主老汉结了饭菜钱,然后勾肩搭背地朝淮扬商号所在地杀去。仿佛已经成了身家百万的巨贾了一般,踌躇满志。
  转眼来到商号大门口,正准备掏出事先准备好的银锭来,将当值伙计砸个跟头。不料却发现整个大门口被挤得水泄不通,里里外外全是平头百姓,个个脸上都带着无法掩盖的兴奋。
  “这位大哥,商号发生啥子事情了,怎么门口站了这么多人?”王二看得心里一惊,赶紧拉住一名看起来面相和善的当地人,陪着笑脸打听。
  “啥子事情?你是外地来的吧,连今天是什么日子都不知道?!”当地人淡淡地扫了王二一眼,翘着下巴回应。
  “什么日子?还请老哥指点一二。不瞒您说,我们几个都是外地来的,听说这里有股本卖,所以才跑来凑个热闹!”王二赶紧掏出几个铜钱,快速塞进对方手里,然后继续陪着笑脸请教。
  “买股啊,那你赶紧从侧门进去。看到没,右边三十步远处,那个小门儿。抓紧,等会儿朱总管到了,股本恐怕就不是二贯八的价格了?”当地人用力捏了捏铜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丢进自己家衣袋。
  “两贯八?昨天不还是两贯六么?”没等王二开口,商贩李云已经惊诧地叫嚷了起来。
  “两贯六,前几天还到过两贯四呢!”当地人斜了李云一眼,不屑地奚落,“这股本票子,向来就是一天一个价,只有你们这些外地人才少见多怪?要不赶紧去,过了今天下午,甭说两贯八,三贯你都未必买得到了。也不看看今天是什么日子。大总管闭关小半个月,弄出来的物件,能差得了么?到时候像上个月的水泥一样,把方子往商号里头一交。我看你们着不着急!”
  “新物件?”
  “朱总管今天要来?”
  李云、王二几乎同时开口,所关注的目标,却大相径庭。得了王二好处的当地人再度不屑地看了他们二人一眼,继续轻轻撇嘴,“当然是新物件了。商号五天前就放出风来了,说今天下午会当众展示。你们居然一点儿消息都不知道?至于咱们大总管,他老人家亲自来商号有什么好稀奇的?哪回有新物件出来,不是由他老人家亲自展示给大伙看。你要是换了别人,能说得清楚这新东西的好处么?”
  最后一句话,倒也问在了点子上。那朱屠户别的本事不论,在制器之道上,绝对是当世第一高手。从以前的火炮、板甲、手雷,到后来的香皂和水泥,别人甭说无法说明白其具体用途,恐怕连想象,都很难想象得到。
  探子和商贩们,都清楚朱八十一的本事,所以被问得纷纷点头。那收了王二好处的当地人心中好生得意,忍不住又多嘴道,“看几位的样子,都是外地来扬州做买卖的吧。回程带的货置办齐了没有?如果还没有,我劝你们等几天,等新物件在商号里开卖。趁着其他地方还没有,赶紧倒腾一船回去,保管你们赚得做梦都笑醒。”
  “多谢老哥指点!”
  “多谢老哥!”商贩和探子们,纷纷拱手道谢,然后迅速赶往淮扬商号的侧门。不一会儿,就带着一脸兴奋走了出来,笑呵呵地混在人群中,准备亲眼一睹传说中新物件的芳容。而看热闹的人群,也越来越拥挤,很快,就将大伙挤得东一簇,西一簇,彼此再也看不到对方的踪影。
  “大柜……”趁着大伙被人流挤散的机会,有名探子凑到王二身边,用手轻轻指点自己腰间。
  那里,藏着军器监专门为探子打造的手弩,射程与江湖人所用的袖箭仿佛,但威力足足是后者的三倍,箭尖上还涂了见血封喉。十步之内,至少有七成把握能够射中目标。而一旦射中,绝对能致目标于死地。
  “别多事!”王二迅速竖起眉头,低声制止。“咱们这回是替总号打听消息来的,不能自己决定做啥买卖。况且别人也不是傻子,怎么可能让咱们轻松赚到!”
  “嗯……,是!”勇敢的探子碰了一鼻子灰,垂头丧气地答应。
  “这周围人太多!”唯恐他不听自己的劝,害得所有人都死在扬州,王二伸出手,用力按住他的肩膀,以极低的声音叮嘱,“别多事,谁都不是吃素的。万一那人出了事情,咱们几个,谁也不可能活着离开。咱们把消息打听清楚就行了,剩下的事情,自有东家来做主!”
  “是!”探子四下看了看,用力点头。为了维持商号门口的秩序,周围已经出现了大批手持盾牌的士兵。虽然一个个表面看着和和气气,但身上那股百战余生的味道,却根本掩盖不住。真的发作起来,甭说堵着大伙不让离开,就是将门口这数千百姓全都斩杀干净,也不过是一刻钟的事情,绝对不会出现任何漏网之鱼。
  “你知道轻重就好!”王二轻轻吐了口气,手捂胸口。那里,正揣着刚刚买到的十贯股本票子,不记名,只认票子不认人。虽然最初购买此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替朝廷打探情报。可万一哪天朱屠户真成了气候呢?!这可不只是十贯股本了,届时,这就是老王家请来的灶王爷。伺候好了,子孙后代,都将衣食无忧。
第261章
镜子(下)
  跟随王二一道潜入到扬州的密探当中,不止是一个人刚才打着“查探敌情”的由头买了股本票子。或是准备偷偷地留起来,给自家儿孙日后当个保命之资。或者是听了当地人的煽动,认为此物明天必然价格翻番,准备届时倒手发上一笔小财。因此,真正愿意把自家性命搭上去行刺朱八十一的,简直是凤毛麟角。然而,即便是这几根不要命的凤毛麟角,也很快被买了股本票子的同伴给劝阻住了。作为丞相府的家丁,大伙能存下点儿钱来不容易。谁敢让他们赔了本儿,仇恨就是不共戴天!
  “我就不信,那人真能将石头变成金子!”被拦住不准拼命的探子,自然不会给准备借机发财者好脸色,撇着嘴巴,小声嘀咕。
  “这东西,谁能说得准呢。以前咱们不也没见过火炮么?”财迷心窍者底虚,对不要命的冒失鬼们满脸堆笑,“反正明天早晨就能见到分晓,也不差在一天。哎呀,大门开了。什么,快看看,他们抬着的是什么?”
  各怀心事的探子们顾不上再小声争执,齐齐地将头转向大门口,翘起脚尖,从别人的后脑勺处仔细观望。只见四五十名身穿厚布棉甲淮安士卒,快步推出了几车铁管子和木板,以飞一般的速度,在院子里正对大门的位置,搭起了一座简陋却极为结实的高台。然后又用长矛和绳索,在高台正前方拉出了一个方方正正的空旷区域,最远处距离高台至少有十四五步,任何人想要挤得更近一些,都被士兵们毫不犹豫地给推了出去。
  “打人了,打人了!淮安军不讲道理,动手打人了!”有地痞闲汉,立刻开始在人群里大声鼓噪,抗议士兵们对他们的驱逐行为。
  然而,他们的抗议声,却很快就被一阵阵哄笑声给压了下去。周围的百姓们鄙夷地看着他们,毫不留情地数落,“活该,打死了才好。那里边也是你能去的地方?进士老爷,胡老善人,还有各位商号的大管事还未必在里边有位置呢,你们算哪根葱?”
  虽然淮扬大总管府没有明确规定,观众必须站在什么地方。但每一次展示准备交给商号制造的新物件,最靠近观礼台的区域里边,坐的都是那些地方上的名流,或者由他们派出来参与商号运作的掌柜们。寻常百姓觉得既然自己出不起五万贯钱买股本,就应该自动与这个区域保持距离。如果发现有谁没自知之明的话,大伙绝对不会给他任何支持,并且会很自然地对其行为嗤之以鼻。
  “你,你们狗眼看人低!”众闹事的地痞们挨了骂,气得两眼喷烟冒火。但是,他们却不敢当着淮安军的面儿,对普通百姓动武。那些兵丁虽然看上去并不高大,下手却非常狠辣。凡是当街耍横欺压良善的,只要被他们抓了现行,在床上躺上三五天都属于侥幸。弄不好,弄个终身残疾都极有可能。并且被打者根本找不到地方喊冤去!
  正喧闹间,耳畔忽然传来一阵嘹亮的铜喇叭声。紧跟着,二十几名掌柜打扮的家伙,急匆匆地从院子内的厢房中走了出来。围着观礼台绕了小半个圈子,很快,就被士兵们引到了用绳索和长矛隔出来的贵宾区域,席地而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3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