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行(校对)第2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1/358

  “什么?”程明仲愣了愣,一瞬间根本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你,你,你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我,我已经被打,打成这样子了。难,难道还不够么?”
  “明仲,恕我无奈!”董抟霄根本不做任何解释,单手握住程明仲的脖子,缓缓发力,“真的很无奈。慈不掌兵,你应该知道。你别恨我,换了你跟我易位而处,结果也是一样!”
第371章
后路(下)
  “呃,呃呃,呃呃!”程明仲奋力挣扎,然而毕竟是个书生,又刚刚被打掉了半条命。哪里敌得上四肢健全,又突然痛下黑手的董抟霄?短短几个呼吸之后,就失去了全身的力气。将头向侧面一歪,两行红色的泪水顺着眼角缓缓地淌了下来。
  感觉到老友的生命力一点点消散,董抟霄却依旧不肯立刻松手。继续咬牙切齿,犹如念经般低语,“杀一人,救数万,董某也没办法。与其将汝当众用军棍杖死,好歹,好歹这样汝还走得体面些。没办法,明仲,汝切莫恨我。汝的后人,董某替汝照顾便是。只要咱们,咱们将那朱屠户击败,汝至少是一省参政。你子受汝余荫,亦不失同知州府。汝尽管放心的去,有董某在,他仕途……”
  直到程明仲的尸骸彻底变凉,他才终于停止了念叨。深深地吸了几下鼻子,冲着帐外吩咐,“来人,去临近的庄子寻一副上好的寿材来,厚殓程参军。他操劳军务过度,为国尽忠了!”
  “是!大人!”帐外的亲兵们低低的回应,谁也不敢流露出对死者的半分同情。
  按照宣慰大人在浙东定下的规矩,哪怕发生了天大的事情,负责传递消息的信使,沿途都不得大肆张扬。只有见到了军中的主官,才能如实汇报。所以,今天程明仲不得不死。只有将他和信使,以及信使今天接触到的人全都杀掉之后,张士诚攻入浙东的警讯,才不会大面积扩散开。而警讯扩散的速度越慢,浙军的士气崩溃得也就越晚。
  “来人,去通知所有将领,整军备战。明早辰时,本宣慰亲自替他们擂鼓助威!不破江湾,誓不收兵!!”没空理会外边的亲兵如何兔死狐悲,董抟霄又深深吸了一口气,用更高的声音命令。
  “是!”有人大声答应着,入内接过令箭,然后匆匆离去。不待他的背影消失,董抟霄抖擞精神,继续将第二,第三,第四条、第五条将令,逐一传了下去。
  “来人,传令给布哈千户,命他连夜赶制火药车。能造多少就造多少!”
  “来人,传令给萧万户,命他重金招募敢死之士。准备用火药车炸城!”
  “来人……”
  “来人……”
  “是!”“遵命!”“是!”“是!”“……”一连串的回应声,在中军帐响了起来。负责传令的亲兵一个接一个,飞一般冲出帐门,奔向各自的目标。
  望着众人迅速远去的背影,董抟霄用力挥了几下拳头,脸上的青筋轻轻抽动。他是个百战宿将,深知士气崩溃的后果。仗打到这个地步,浙军早已经没有了全师而退的可能。况且隔着一条大江和七八百里路,即便他能侥幸平安退回南岸,也不可能赶在张士诚兵临城下之前返回杭州。所以,与其冒着全军溃散的风险往回跑,还不如赌一次大的,用扬州来换杭州。
  只要能把江湾新城和扬州城拿到手,就算平江和杭州两路都被张贼占据了又如何?凭着扬州的富庶,还愁养不起十万大军?受损的只是那些地方士绅,对他董抟霄本人来讲,不过是从银窝跳进了金窝,无论怎么算都没亏吃!
  “大人,卑职覆命!”亲兵百户董泽恰巧这会儿赶了回来,走到董抟霄身后,保持五步远的距离,拱手汇报。
  “都处置完了?!一共杀了几个?留了几个?”对于自己这个同族晚辈,董抟霄素来颇为器重。收起心中的千头万绪,缓缓走了几步,低声询问。
  “除了信使本人之外,其余在押入罪囚营后,都立刻用沙袋压死了!包括当时领信使入营的那伙巡逻兵在内,一共二十三个。”董泽轻轻吸了口气,用极低的声音回应。
  “信使呢,你为什么要留下他?”董抟霄点点头,带着几分考校的意味,背对着董泽继续追问。
  “天黑之后,末将准备将他带出去,丢进江中。”董泽又轻轻吸了口气,声音压得更低,“他的船在半路上沉了。所以没有任何消息送过来。大人您可以随意决定进退!”
  “嗯!”董抟霄又点了下头,脸上终于露出几分笑容。到底是自家孩子用起来放心,根本不需要自己这个做叔叔的给出太多暗示,就知道去杀人灭口。并且还能举一反三,连今后可能出现的麻烦,都提前一步掐死在了萌芽当中。
  “大人,末将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见董抟霄心情好像还不错,亲兵百户董泽向前凑了凑,犹豫着询问。
  “说吧,你有什么鬼主意?是关于眼前战事的么,但说无妨!”董抟霄摆了摆手,非常宽容的回应。
  对于自家晚辈,他的耐心总是多一些。这一手其实学于蒙古开国大汉忽必烈。让信任的人在身边担任亲兵,就能言传身教。无论将来是放出去独当一面儿,还是继续留在帐下出谋划策,都远比外边招募来的可靠。
  而百户董泽,也的确没辜负他的期待。想了想,再度压低了声音说道:“卑职不敢过问大人的军务,但是卑职却以为,方谷子其人鼠目寸光。大人与其日日提防着他,不若趁着他对南岸的事情一无所知情况下,先下手为强!”
  “你是说……”董抟霄的眉头立刻往上一跳,双目里放出两道精光。
  “他手里有上千条战船!”董泽咬了咬牙,答非所问。
  “嘶——!”董抟霄轻轻倒吸冷气。自己刚才光顾着准备破釜沉舟,却把方谷子这个旁观者给忘记了。如果真的吞并了他的部众和团队,岂不是又多了一条退路?即便最后战果无法令人满意,有那批战船在,自己的老底儿也不会就此赔光。驾着大船扬帆而出,无论向南向北,谁人阻挡住?
  想到这儿,董抟霄精神大振。不待百户董泽做更多的解释,就迅速吩咐道,“行了,为叔知道了!你,立刻带着为叔的信物,去那方谷子营中。请他明日辰时,带领亲兵到城下观战。就说董某邀他,看儿郎们如何破贼!”
第372章
破贼(上)
  但凡出卖国家民族之辈,通常都杀伐果断得很。大抵在这类人心里,什么国家、民族、亲情、友情,全都比不得他一个人的私利。当然算计起别人来,绝对不会产生任何愧疚。
  董抟霄便是如此。这些年来他之所以能像风筝一样平步青云,靠的就是屠杀义军和百姓时下得了狠手。所以需要牺牲掉程明仲时,他就毫不犹豫。转过头来图谋身为友军的方国珍,也一样轻松自如。
  况且那方谷子原本出身于海贼,连读书人都不算上。朝廷对他委以重任,纯属被逼无奈之举。而董某人设计除掉了他,只是为朝廷割去了一个毒疮,细算起来,只会有功,不会有过。
  他这边如意算盘打得不错,方国珍那边却好像粗心大意得狠。接到董抟霄邀请之后,居然想都没多想,就立刻兴高采烈地答应了下来,“好,好!多谢宣慰大人提携。明日一早,方某就去江湾城下与他相见。百户大人只管回去覆命,就说方某荣幸之至!”
  说完了,又站起身,亲自将负责前来相邀的亲兵百户董泽送出了营门外。待后者的身影去得远了,才神秘地笑了笑,转头回去安歇。
  第二天一大早,董抟霄在中军帐内擂鼓聚将。先是照例说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话,然后吩咐自己的亲弟弟董昂霄来带着五千兵马守营。自己则纠集起其余所有战兵辅兵,杀向了江湾新城。四万多人马如海潮滚滚,踏起的烟尘遮天蔽日。
  顾忌着城头上的火炮,大军在距离江湾城东墙七百步远的位置就停了下来。重新排兵布阵,调整攻击次序。随军携带的弩车、火炮、冲车、炸城车,也都匆匆在阵前排开,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董抟霄的嫡系万人队排在军阵的正中央,左右两侧则是战斗力较强的一千蒙古兵和五千探马赤军。各自排了一个松散的方阵,与董某人的本阵隔着二十步左右的距离随时候命。再往左右两侧延伸,则是来自宜兴、嘉定、长洲、杭州、无锡等地的毛葫芦兵,皆由地方豪强的子侄为主将,规模三千、五千到一万不等,打着各式各样的旌旗,看上去声势极为浩大。
  正忙碌间,耳畔忽然传来一阵剧烈的战鼓声,“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江湾城的城门忽然大开,一队队淮安将士,如涓涓细流般,从城门口涌了出来。
  他们每一队的人数都只有百余,却一队接着一队,毫无停顿。走出城门之后,立刻快速抢占了浙军在昨天进攻中搭建的临时桥梁。然后又分成数股,一队接一队从桥上快速通过。转眼间,就背靠着护城河,集结成了一个小小的长蛇阵。
  “这……?”正在忙着整队的浙军当中,几名经验丰富的老将不约而同地皱起了眉头。敌我之间兵力差了足足有二十多倍,作为势弱的一方,淮安军居然放弃了守城,主动出来野战,他,他们的主将莫非吃错药了么?
  “来人,去命令斥候队,立刻靠到近处确定敌情!”不光是队伍中的老将们,同样身经百战的浙东宣慰使董抟霄,也被守军的举动弄了个满头雾水。略作迟疑之后,沉声吩咐。
  “是!”亲兵百户董泽上前接令,策马冲向队伍中的斥候。不一会儿,五十余名斥候催动各自的坐骑,像野鸟投林一般奔向远处的淮安军。准备替自家宣慰大人查验一番,对手凭什么如此有底气?
  为了避免成为火器的照顾目标,他们彼此之间都保留了至少一丈远的距离,并且一个个将战马催动得飞快。尽管如此,在他们距离淮安军长蛇阵一百五十步远的时候,城头上,依旧响起了持续不断的火铳射击声,“呯!”“呯!”“呯!”“呯!”“呯!”“呯!”“呯!”“呯!”……单调而沉闷。
  声音不算响亮,但听在浙军上下的耳朵里,却令人头皮隐隐发麻。每一声发出之前,城头上还会冒出一股淡淡的白烟。随着白烟的增多,便有斥候在马背上,像朽木一样坠了下去。
  起先只是零星一、两个,很快就开始增多。当斥候们接近淮安军的长蛇阵到七十步远的时候,火铳声忽然密集如爆豆。五、六匹正准备转身遁去的战马,身体猛地一僵。随即,便有数团红色的雾气,从战马的身体上飘了起来。像春风中飞舞的梅花一般,围绕着其背上的斥候缓缓旋转,旋转,然后,在斥候身上,也冒出一团或者数团红雾,与先前的红雾交织在一起,缓缓飘到半空当中,盈盈绕绕,久久不肯散去。
  “呯!”“呯!”“呯!”“呯!”火铳声还在继续,刹那间,它们几乎成了整个战场上唯一的声音。
除此之外,四周万籁俱寂。
  在一片静谧的世界里,被红雾包围着的战马和斥候,缓缓倒下。一组接一组,就像市井街头被艺人控制着的皮影。没有胡琴喑哑的伴奏,也没有歌者噪呱的旁白。生命就在寂静的世界里,默默凋零……
  剩余的斥候,以比先前更快的速度,也是他们能拿出来的最大速度,拨马回撤。已经看清楚了,淮安军的队伍中,除了数门轻巧的炮车之外,没任何值得关注的地方。他们只要将自己看到的东西带回本阵,就能脱离身边的死亡陷阱。然而,来自城墙上的火铳声,却从背后追逐着他们,依旧单调而从容,一波接着一波,“呯!呯!呯!呯!”“呯!呯!呯!呯!”
  “开炮,冲着城墙开炮!给老夫把贼人的气焰打下去!”董抟霄被单调的火铳声,刺激得怒不可遏。挥舞着令旗,大声吩咐。
  太嚣张了,从没见过这么嚣张的反贼。居然仗着手里的火器犀利,对官军进行大肆屠杀。必须将他们的气势压下去,哪怕火炮的射程达不到,至少也要制造出足够的噪声,把弟兄们的注意力吸引开。否则,还没等开战,浙军的士气已经遭到重击。
  “轰!”“轰!”“轰!”“轰!”刚刚在阵前摆开的四门重炮,发出沉闷的怒吼。这是在出兵之前,朝廷委托方国珍,从海路为董抟霄运来的杀手锏。每一门都重达四千余斤,需要一整辆由五头水牛拉的大车,才能拖曳移动。然而,如此庞然大物,射程却只与淮安军手中的六斤炮仿佛。射出的弹丸只飞出了六百余步,就一头扎在了地上。除了溅起几团烟柱之外,没起到任何效果。
  “嗖——!”“嗖——!”“嗖——!”“嗖——!”城头敌楼中,淮安军的六斤线膛炮,立刻还以颜色。四枚表面包裹了软铅的炮弹,拖着恐怖的尖啸,一头扎进了浙军的大阵当中,快速跳起,以诡异的折线上下翻滚。
  七百步的距离,炮弹没有任何准头可言。但其在跳起之后,造成的效果却依旧大得惊人。董抟霄左侧的蒙古骑兵当中,立刻有两匹战马,被弹丸直接推得倒飞了起来。马肚子处留下两个巨大的血洞,白惨惨的肋骨清晰可见。
  “呯!”“呯!”两枚弹丸先后落地,发出沉闷的撞击声。然后却又再度高高地跳起,扫过另外两匹战马的屁股和脖颈,诡异地翻滚。然后再度扫中一名蒙古兵的大腿,一名百夫长后腰,才猛地扎了下去,在地上犁出两道暗红色沟渠。
  “啊——!”惨叫声立刻响起,不但在蒙古军中。临近的长洲兵和无锡兵中,也接连不断。凡是不幸被这一轮炮击波及到的士卒,身体与炮弹接触处都诡异的改变了形状。尖利的骨头碎片戳破皮肤,暴露在空气当中,与汩汩而流的血浆一道,刺激着周围同伙的眼睛。
  “送他们上路!”队伍中的百夫长们大声断喝,手起刀落,带头结束伤者的性命。没法子救,连日的战斗中,他们对这种伤势早已了解得清清楚楚。无论身体表面看起来如何,凡是被炮弹碰到的地方,里边的肌肉、筋络和骨头,都完全粉碎。任何草药和针石都无法救治。并且拖延得时间越久,伤者越是痛苦。而不如直接杀了他们,以防他们的呻吟声影响周围的士气。
  “嗖——!”“嗖——!”“嗖——!”“嗖——!”伤者的哭喊声刚刚被刀刃切断,半空当中,却又传来了惊心动魄的尖啸声。新一轮炮击又到了,一枚打失了目标,从浙军的两个方阵之间穿了过去。另外三枚则钻进了不同的队伍,溅起三道又粗又长的红烟。
  “啊——!”惨叫声又起,刚刚整理好的队形,迅速变得摇摇欲坠。没有人愿意站在原地挨轰,尽管每次炮击带来的伤亡,与四万大军比起来,都微不足道。但那是对主帅而言的微不足道,对于士卒们自己而言,每个人都只有一条命,失去了就再也不会找回来。
  “打,所有炮车和弩车,都给我狠狠地打!无论打得到打不到,一起打!”董抟霄敏锐地察觉到了身边士气的变化,毫不犹豫地下达了第二道命令。
  “轰!轰!轰!”“轰!轰!轰!”“轰!轰!轰!”早已焦躁莫名的浙军弩手和炮手们,迅速点燃身边的引线。将数十枚四斤炮弹和丈二巨弩,接二连三朝江湾城方向射去。射程不够,但他们要的并不是打击对方,而是干扰对方的攻击节奏。很快,距离江湾城三、四百步处,就出现了一道黄褐色的雾墙。纷纷炸裂的弩炮和高速落地的铁蛋丸,溅起了大股大股的烟尘,转眼间,就将双方视线彻底隔断。
  看不到董家军的位置,城墙上射出来的炮弹愈发没有准头。而浙军各部则趁着这个机会,快速做出调整。将各个方阵向前后两个方向平摊,将士卒们之间的距离再度拉大。两尺不够,那就三尺。三尺不够,那就四尺到五尺!城头上的炮弹飞得再远,威力再大,跳起来之后接触不到任何目标,也是白瞎。而双方之间人数相差如此悬殊,浙军的阵形即便排得再稀,也不怕对手趁机来攻。
第373章
破贼(中)
  “轰!”“轰!”“轰!”“轰!”当第五轮弹丸落地之后,城墙上火炮终于消停了下来。正在仓惶调整队形的浙军将士们,几乎每个人都偷偷松了一口气。苍白的脸上,重新燃起了几分对胜利的渴望。
  然而,浙东宣慰使董抟霄的眉头,却忽然轻轻地皱成了一团。情况不对劲,非常不对劲!以往江湾城头上的超远程火炮,也会利用自身优势对浙军进行轰击,但通常都是在双方之间的距离缩短到五百步之内才会进行。那个距离上,炮弹落地后跳起的次数更多,杀伤力也更为巨大。而这回,他们却在七百步之外,就彻底耐不住了性子。
  这绝对不是一种正常的反应。根据小半个月来的交手经验,董抟霄已经敏锐地摸索出此种火炮的一个致命缺陷,那就是,炮管升温速度太快,每发射五到六轮,就必须停顿一段时间来冷却。所以在以往的战斗中,他总是充分利用淮安军远程火炮需要冷却的空档,将队伍快速推进。城上的守将,则尽力避免被他抓到机会,每次齐射针对性都非常强,从不会胡乱开火。但是今天,以往总结出来的所有经验都失去了作用,对方变得特别有恃无恐。
  “莫非朱屠户给他们派来了援军?还是他们已经得知张贼入寇浙东的消息?”能够以一介文官在剿灭红巾起义的战争中脱颖而出,董抟霄倒不是光凭着阴狠。对危险的直觉和对敌情的洞察力,也都是一等一。然而,
第一种情况显然不太可能,在脱脱的三十万大军围攻下,朱屠户想保住淮安已经需要竭尽全力,根本不可能再分兵回援扬州。至于第二种,如果守将明知道浙军后路不稳,又何必这么急着出城野战。继续躲在高墙之后死守,岂不是稳操胜券?
  正惊疑不定间,耳畔忽然传来一阵阵低沉的海螺号声,“呜呜,呜呜,呜呜噜噜噜——”,带着股子特别的土气和咸腥,刺激着人的耳朵。
  “什么人?斥候呢,怎么没见回报?”董抟霄激灵灵打了个寒颤,从马背上伸长脖子,朝声音来源处观望。
  只见一支规模庞大,但军容极为混乱的队伍,打着五颜六色的旗帜,缓缓从北方向他靠了过来。队伍正前方,有一面暗蓝色的大旗迎风招展。旗面儿上画着一个巨大的鲨鱼头,向周围的人露出冷冰冰的牙齿。
  “方国珍——?”董抟霄愣了愣,这才想起来,自己昨晚曾经邀请方国珍前来“观战”。然而,他记得自己当初邀请的是方国珍本人,那厮怎么把所有兵马都拉了过来?!
  “报——!”还没等他回过神来,有名伙长打扮的斥候策马如飞而至。遥遥地插手为礼,大声汇报:“禀宣慰大人,水师万户,漕运大总管方国珍,说他奉命前来助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1/3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