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宏图(校对)第2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1/280

  “邺城!”郭威坐直身体,快速给出答案。“郭某听闻,幽州军最近又蠢蠢欲动。”
  闻听此言,史弘肇立刻笑了笑,不屑地摇头:“春天时刚刚被你杀了个丢盔卸甲,他们怎么可能还有胆子秋天再来第二次?”
  “如此,才能保证陛下轻易不会铤而走险。”郭威又看了他一眼,用极低的声音补充。
  “你说什么?”史弘肇的眼睛,先是瞪了个滚圆,随即,目光迅速黯淡下去。手扶自家额头,低声长叹:“唉——,没想到,咱们兄弟,居然需要用到这一招来对付承佑!”
  “如有选择,我也不愿意!”郭威惨然一笑,陪着他唉声叹气。
  想当年,开国皇帝刘知远没等把龙椅坐热乎就撒手西去,江山风雨飘摇。史弘肇和郭威两名老帅临危受命,一个坐镇汴梁威慑群雄,一个带领大军东征西讨,呕心沥血,终于使得国家勉强对付过去了几道难关,渐渐走上了正轨。
  因此,史弘肇坐镇,郭威出征,就成了惯例。每有警讯,文武百官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这种应对方案。地方实力派诸侯和他们在朝廷里的同党,也正是被这种应对方案的所迫,不得不暂时收拾起牙齿和爪子,以图将来。
  然而,这回,郭威主动要求出征,却不是为了对付外寇和诸侯。
  他要对付的,是小皇帝越来越疯狂的举动,和飞速膨胀的野心。有他带着大军在外,小皇帝刘承佑但凡还剩下一丝理智,就绝对不敢对其他几个顾命大臣动手。而有史弘肇坐镇京畿,也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郭允明等人,从背后给他郭威捅刀子。
  “唉……”史弘肇叹息,抬手抱住自己的太阳穴,用力揉搓。
  “唉——”郭威叹息,闭目。
  二人忽然都失去了说话的欲望,各自用各自的方式,化解心中的酸涩。
  静,整个房间内,忽然变得死一般的宁静。只有偶尔响起的叹气声,还在顽强地证明,此处依旧存在着生命。
  许久,许久,史弘肇终于放下了手,笑了笑,看着郭威的眼睛说道:“也罢,明日早朝,我会极力促成此事。让你顺顺当当出镇邺都!什么时候陛下长大了,分清楚了谁好谁坏,你再回来不迟!”
  “多谢!”郭威站起身,郑重拱手。这已经是除了废立之外,最好的解决方案。虽然这个方案,存在很多的破绽。
  “符老狼垂涎邺都很久了,你要对他多加小心。杜重威在当地,也有许多爪牙漏网。”知道郭威这一走,也许永远都不会再回汴梁,史弘肇心中忽然涌起了许多不舍。想了想,强笑着叮嘱。
  “你也是!”看着史弘肇早已花白的鬓角,郭威心里,也涌上了几丝酸涩,想了想,非常认真的补充,“平素出行,无论去哪都别忘这带上足够的侍卫。朝廷的事情,该撒手,就试着撒手。毕竟江山是刘家的,咱们几个只是受托顾命而已。”
  “知道了,知道了!我自有分寸!”史弘肇忽然有变得不耐烦起来,皱着眉头用力挥手,“你郭家雀儿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婆婆妈妈?汴梁城中,不信还有谁敢动老夫?老夫借他一百个胆子!”
  “自古明枪易躲……”郭威张了张嘴,想要再叮嘱几句。然而,终是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从桌案上抓起茶壶,嘴对嘴儿一饮而尽。
第七章
国难(一)
  刘承佑坏,却不傻。这是史弘肇和郭威两个的一致看法。所以二人在“不行废立之事”这个大前提下,最好的选择就是一内一外,互为奥援。用各自手中的实力来威慑刘承佑,令后者不敢轻易再起歹心。
  恰恰刘承佑也希望将两个手握重兵的“权奸”分而治之,结果第二天早朝上,君臣双方难得默契了一次,几乎没费任何口舌,就“恩准”了由史弘肇提出来的,让枢密副使郭威兼任天雄军节度使,出镇邺都,防备契丹的议题。
  散了朝后,圣旨和兵符,由史弘肇亲手送到了郭威的家中。郭威虽然身上的伤还没有痊愈,也不想再做任何耽搁,立刻带着柴荣去城外大营整顿兵马,准备粮草物资。爷俩儿脚不沾地忙了两个白天,第三天一大早,拔营启程。
  史弘肇、杨邠、王章三人,联袂送到了十里之外。知道此番一去,郭威恐怕轻易不会再回汴梁,兄弟们心中,都涌满了不舍。践行的酒喝了一碗又一碗,却是谁也不愿意第一个提“告别”二字。
  末了,还是郭威自己硬起了心肠。把面前的酒盏直接一口闷尽,随即故作粗豪地抹了下嘴巴,大声说道:“不能再喝了,再喝,今晚就到不了陈桥驿了。三位兄弟,此后一定要自己多加小心。陛下自幼行事,就不能以常理度之。”
  “就凭他手底下那几个窝囊废?除了干些下三滥的江湖勾当,还能折腾出什么花样?”史弘肇也一口干尽了盏中残酒,满脸不屑地回应,“行了,你尽管放心去,汴梁这边交给我。他一天不改这混账性子,老子便一天不会将大权交还给他。大不了,等他有了亲生儿子之后……”
  “化元,休要信口胡说!”杨邠听得心里不是滋味,立刻出言打断。“陛下年幼气盛,难免会受奸佞所惑。但我等身为托孤重臣,尽各自所能辅佐于他,让他亲贤臣,远小人便是。相信假以时日……”
  他的话也没来得及说完,便被王章大声打断。“不等了,假以时日,呵呵,以后的事情,几位老哥多费心吧!王某是不想再管了。王某已经给陛下上表,乞骸骨还乡!我等是臣,陛下是君。君可辅,臣自当鞠躬尽瘁。君身侧另有高明,臣又何必留下来碍手碍脚?”
  “王南乐!”没想到王章这么干脆就拆自己的台,杨邠顿时脸色一黑,回过头,喊着对方的雅号提醒,“先皇对我等的大恩……”
  “激流勇退,也是报恩方式的一种!”王章翻了翻眼皮,懒懒地回应。随即,又迅速将头转向郭威,压低了声音提醒,“到了邺都之后,安置停当,就尽快将家眷也接了过去。汴梁虽然繁华,却物价腾贵,实在不是什么易居之地!”
  “那是自然!”郭威原本就有类似打算,只是碍于朝廷规矩,不能立刻付诸实施而已。听了王章的提醒,笑着向大伙作揖。“犬子顽劣,平素还请几位哥哥多加看顾。”
  “包在老夫身上!”史弘肇毫不犹豫地朝他自己胸口指了指,大声承诺,“放心,家门肯定给你看好了。什么时候有了空,什么时候你就派人回来接。若是令郎和其他家眷们少一根汗毛,你就拿老夫是问!”
  “令郎聪明好学,品性善良,绝非给父母惹事之辈!”宰相杨邠笑着拱了下手,顾左右而言他。
  跟郭威的交情归交情,但朝廷的规矩却不能因人而改。郭威以天雄军节度使身份出镇邺都,却没有交卸枢密副使职务,原本已经开了中枢和地方职位兼领的先河。今后凭着手中的枢密使印信,无须通过朝廷,他就能调动整个黄河以北的兵马和钱粮。如果再让他把家眷也都接了走,汴梁这边,就对他失去了任何控制能力。一旦哪天他野心膨胀……
  “嘿!”王章忽然发出一声冷哼,不是针对郭威,而是针对宰相杨邠。
  后者立刻羞得面红耳赤,拱了拱手,期期艾艾地辩解:“文仲,非杨某多事。杨某既然身居相位……”
  “理应如此,杨兄不必多说,小弟心里明白你的苦衷!”郭威笑了笑,侧开身子,以平辈之礼相还。
  亭子内,先前还依依惜别的气氛,瞬间掺入了几丝多余的味道。令兄弟几个,再也没有理由继续依依惜别。相互又行了个礼,然后挥手各自离去。
  数万大军带着粮草辎重出行,当然不可能走得太快。第一天到了陈桥驿,就扎营安歇。第二天花了一整天时间渡过了黄河,然后又在北岸扎下了大营。第三,第四天,又是每天以不到四十里的速度迤逦向北,如是足足走了大半个月,才终于来到了邺都。
  同一天从汴京出发的信使,却比大军走得快许多。沿着驿站不断地更换坐骑,只用了四天,就把中书省召郑子明的回去述职的命令,送到了沧州。
  “按朝廷惯例,地方官员,几年回一次汴梁?”郑子明正在跟潘美等人议事,接了令之后,不觉有些吃惊。手按刀柄缓缓站起身,皱着眉头询问。
  前来传递命令的小吏王光顿时吓得一哆嗦,赶紧躬下身子,大声回应,“没,没定数。按,按道理,是,是任期满了之后,才回汴梁听候安排。然,然而有,有时候中书省觉得需要,也,也可以,可以临时做出决定。”
  “有时候是什么时候?”郑子明笑了笑,继续低声追问。
  连续几年在刀光剑影里打滚儿,他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个怎么看怎么都人畜无害小肥。稍微皱一皱眉,两眼之间便有杀气翻滚而出。
  中书省小吏王光,被铺面而至的杀气逼得连连后退。大颗大颗的冷汗,顺着额头鬓角滚滚而落。“大,大灾之后。或者,大疫之,之后。或者,或者,朝廷中有大事未决,需要,需要征询地方上的看法。”
  “那沧州可有大灾,大疫,或者朝廷中可有大事未决?”郑子明松开手,抬腿绕过桌案。
  “没,没有!”小吏王光继续快速后退,一不小心,脚下绊了绊,摔了个仰面朝天,“郑大人,您别问了。小的就是个跑腿儿的,什么都跟小人没关系!您,您想回,就接了这个令。不想回,也随您的便!小的,小只管把命令送到,别的,别的真的管不着,真的管不着啊!”
第七章
国难(二)
  “哈哈哈哈哈……”议事厅里,众文武放声狂笑,一张张年青的面孔上,写满了不屑。
  这年头,兵强马壮者为雄。地方官员眼里,对皇权的畏惧感原本就没剩下多少。而刘承佑派遣刺客对郑子明下黑手的做法,又令众人对此人的品行和智力都产生了怀疑,因此,对刘汉朝廷的轻蔑就愈发地不加掩饰。
  郑子明本人,却没有跟着大伙一起发笑。而是快速向前走了几步,亲手将已经快吓瘫了的小吏王光从地上扯将起来。然后亲手替此人掸了掸衣襟上的尘土,温言抚慰:“你别害怕,郑某知道你乃奉命行事。郑某只是奇怪,郑某才上任不到半年,自问做事也算对得起朝廷。怎么朝廷,怎么中书省那边偏偏就看某如此不顺眼?”
  “不,不是。是,是……”小吏王光低着头,不停地抬手抹汗,嘴里说出的话语也是颠三倒四,“不是中书省看您不顺眼。是,是,是史枢密,不,不,不是,是,是……唉!郑大人,您就别难为小人了。小人真的不清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啊!”
  “真的?”郑子明微微一笑,掌心又缓缓握住了刀柄。
  “真,真的,十足十的真!”小吏王光魂飞魄散,噗通一声跪了下去,叩头如捣蒜,“大人,您既然心里都清楚,就,就别再逼小的了。小的正是因为混得不如意,才给打发到您这里来。小的但凡是个耳目灵通的,怎么着也不会被逼着前来找死!”
  “怎么又是找死了?我这里又不是龙潭虎穴?”郑子明见状,心中立刻了如明镜。笑着又将小吏王光从地上扯了起来,大声说道:“行了,你不用害怕,我不会难为你。来人,取些地方上的土特产,给王大人压惊!”
  “是!”当值的亲卫大声答应,快步跑向了后堂。数息之后,就端来了一个粉白色,不知道用什么材料做成的雕花小箱,被阳光依照,瑞气萦绕。
  郑子明从亲卫手里将箱子接过,亲自递向了小吏王光,“沧州地处偏僻,也没什么好东西。王大人远来是客,这份土产,就请大人收下,算是郑某对大人的一点心意!”
  “折,折杀了。下,下官怎么,怎么敢收大人您的东西。下官,下官……”小吏王光只求能活着回汴梁覆命,怎敢收郑子明的“心意”?一双手刹那间摆得如同风车。
  “莫非王大人瞧不起郑某?”郑子明忽然把脸一沉,低声断喝。
  “不,饶命——!”小吏王光嘴里发出一声尖叫,赶紧双手将箱子接过,紧紧搂在了怀中。“大人饶命。下官,下官这就收,这就收下!”
  “这就对了,你是奉命而来。无论朝廷对郑某是何居心,至少咱们两个之间,并无私人恩怨!”郑子明脸上的乌云迅速消散,摆了摆手,和颜悦色地补充。
  “是,是,下官,下官跟大人,下官对大人一直佩服,佩服得很!”小吏王光流着汗连连点头,不经意间,汗珠掉在了箱子上,居然迅速溅起了点点桃花。
  “嗯?”他心里顿时打了个哆嗦,腾出一只手,迅速抹自己的额头。原本以为额头上流出了血,所以也会将汗水染红。仔细看向手掌心去,却是寻常水渍一团,压根儿不带丝毫颜色。
  很显然,古怪出在怀里这个不知道是什么材料雕琢而成的小箱子上。汗水遇到了箱子,才会突然变成点点桃红。
  “是用巨鲲胸口处的骨头雕的。沧州东面是一大片浅滩,夏天时总有巨鲲出没,祸害渔民。郑某恨其歹毒,就用床弩射死了几头。”郑子明的声音从上方传来,带着明显的炫耀滋味。
  “巨,巨鲲!”王光手顿时又哆嗦了几下,差点儿将箱子丢在地上。
  但凡读过书的人,都知道庄子所做的逍遥游中,关于巨鲲的描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而现实中,鲲虽然没有书中所描述的那样庞大,但至少也有十几丈长,宫殿般高矮,在大海中肆意往来,根本找不到任何对手。
  就是如此凶猛的庞然大物,居然被郑子明说宰就给宰了,连骨头都给雕成了珠宝箱子!如此算来,郑子明的武力,会是何等强悍?恐怕李孝恭,王彦章重生,顶多也是跟他打个平手。万一此人被朝廷给逼急了,挥师南下,就凭现在朝廷中君臣失和,将士们心灰意冷的情况,谁人能站出来阻挡他的兵锋?
  重,无比的重。小吏王光自问不算文弱,却被怀中的箱子,给压得气喘如牛。两条大腿,却像脱了力般,又酸又软,颤抖不停。
  而那郑子明,却示好不体谅他的心情。笑了笑,顺口补充道,“只是个头大一些的鱼而已,其实没有多凶。肉也太肥,不堪入口,只能用来炼油点灯!倒是胸骨和肋骨,白里透红,适合拿来打造些小物件儿。虽然比不得象牙珍贵,好歹也能算个稀罕!”
  “呃!”小吏王光的身体又晃了晃,差点被怀中的箱子给闪了腰。
  肉肥,只能用来炼灯油!骨头拿来打造小物件,还被嫌弃价值比不上象牙!这海中霸王巨鲲,遇到郑子明,简直是肥猪遇到了屠户!而大汉国此刻虽然比沧州庞大百倍,双方真的兵戎相见,鹿死谁手,恐怕真的未必可知!
  一只蒲扇般的大手迅速伸过,在箱子落地之间,将起托住。随即,郑子明的另外一只手,将箱子盖子稍微向上拉了下,又迅速盖紧。
  数道柔和的黄色光芒,透过缝隙,射入了小吏王光的眼睛。虽然一闪而逝,却令他心中勇气陡生。毫不犹豫地双手将箱子抢过,死死地抱在了怀里。
  黄金!鲲骨做的箱子,里边装的是大锭的黄金!天可怜见王某,因为得罪了上司,才被派到了这个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差事!而谁能料到,王某此番竟然因祸得福,一趟公差,就把几辈子的薪俸全都挣了出来!
  “多谢,多谢大人赏赐。小的,小的感激,感激不尽!”想到回家后将黄灿灿的金锭拿在灯下与妻子一道把玩的情景,小吏王光顿时心中勇气陡生。先躬身给郑子明行了个礼,然后压低了嗓子补充道:“大人军务繁忙,晚几天去述职,其实也没大妨碍。小的,小的回去后,就说,就向上头汇报,辽寇又在越境打草谷。大人,大人带领弟兄枕戈待旦,实在,实在脱不开身前往汴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1/28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