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清(精校)第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315

  大家都是满脑门子的大汗,屋子里面空气实在太沉闷了。
  德坦恩轻轻的做了一个手势,早就无声在旁边侍立的土著仆役,悄声没息的走到窗前,将四下的遮阳百叶窗完全敞开,一阵海风吹进,顿时让所有人都精神一爽。
  楚克沉吟着道:“各位绅士,你们怎么看?”
  一个高级警官夹着他的木壳凉帽坐得笔直:“不能再让他呆下去了!下午他就已经开始宣慰那些华校,华人们热情得和要疯了一样。这样的情绪,并不利于女皇陛下对这片土地的统治!”
  “……那个辫子国度,居然也出现了这样一个官僚,当真是让人想不到。我们都以为,他会拜访一下华人世家,拿着一些钱走路。谁管他是不是把钱揣到自己腰包里面。”
  “当局已经忍让,但是不能无限制的忍让下去。文明世界的威信,不能再这么损失下去了!”
  “我们应该稍稍放松一下对那些土著猴子的压制了……平衡木的另一头随着这个钦差的到来,已经向华人那边沉。为了维持秩序,必须也要让那些土著猴子有所表示……”
  底下的意见看来无限趋向一至,楚克总督却总是沉吟不语。等着众人都看着他,他才轻声嘟囔道:“那两条清国的巡洋舰呢?”
  德坦恩中校早就忍不住了,大声的道:“他们永远也不敢向白人的军舰开火!”
  楚克轻声道:“作为总督,我祈求的是替女皇陛下统治的领土平安无事。奥兰冶的旗帜永远在这里飘扬……并不希望看到太多流血的事件发生。不管是土著人,还是华人,必要的时候都是我们需要警惕的对象。让他们一直保持这样的对立,就是我们统治的原则……各位绅士的意见,我认为还是有相当的道理。也许我们的确该有所表示了……中校,替我约见曹领事,将这位麻烦制造者的事情,也有必要让清国的高层知道一下我们的意见……”
  德坦恩兴冲冲的行礼转身就走。楚克坐直了身子,正色的看着满座的殖民地高层:“各位,可以回去布置了。吓吓他们,但是不要太过火!这次行动的前后布置,都要汇报到总督府,等候我签字认可!”
  ※※※
  徐一凡忙着禁自己宣慰责任,荷兰总督府秘密商议如何化解现在局面的同时。泗水李家的大宅子正堂当中,也有密会在进行着。
  李家如此气象,这正堂也是极其不凡。空间宽阔,铺着的都是用在兵船上的柚木甲板,足能隔绝当地浓重的湿气。几个南海沉香木的香炉焚着香料,烟气儿袅袅上升。大堂陈设是完全中式,可是又按照西法开着百叶窗,没有传统中式厅堂的阴暗。
  李家二代的那些子女们,都坐在各自座位上面面面相觑。李大雄比较各别。穿着一身洋装,闭着眼睛在那儿养神。同辈的李大仁,李大义,李大信,李大智几个兄弟,都是中式袍褂,满身的富贵气息,他们多是李家各处生意的负责人物。在这个一个传统世家,掌握了生意的财权,就比单单只是替李家奔走联络,出头露面,还信洋教,娶洋婆子的李大雄地位高上了不少。要不是因为这次事关洋人土著和华校的矛盾,李大雄也许连这个家族核心的会议都赶不上呢。
  家族几个兄弟都在低声的谈论着什么。也没人多看李大雄一眼。正低低议论当中,就听见里间儿咳嗽一声,所有人都坐直了身子,连李大雄也赶紧睁开了眼睛。
  就看见堂中一个老人慢慢跺了出来,典型客家人的相貌,眼窝深深的。虽然胡子白了,但是看起来还是精干得很。扫视自己儿子们,眼神当中有说不出的严厉。一个丫鬟替他捧着银水烟袋,还有一个拿着椅垫。看老人要坐下,赶紧就将那椅垫铺在红木的太师椅上面。
  “父亲大人……”底下问候的声音响成一片。儿子们的神色都恭谨无比。
  这老人正是泗水李家的家主,将李家发展到如此富可敌国的地步儿。南洋李黄郑陈四大家联合宗堂的总族长,同时也是荷兰东爪哇省绅董局的董事,跺一跺脚儿,南洋华人社会都要乱颤的李远富。
  爪哇华人,几乎没有不看他老爷子眼神儿行事的。
  他坐下来,淡淡的扫视了儿子们一眼,漫不经心的问道:“到底是谁提议要开宗堂大会的啊?”
  大儿子李大仁陪着小心:“父亲,这不是大家都不摸底么。都担心着呢。华校给砸了十七家,华人青年都在底下秘密联合着。很有些咱们四家的子弟。其他三家,都来问咱们李家拿什么主意了……还有个钦差委员在这儿,闹的动静不小。要给他筹多少钱打发他,也是一个事儿,这些事情咱们拿不了主意,只有禀报父亲,最好开宗堂大会,大家商量一下儿。”
  李大仁话一出口,底下人的声音就纷纷附和成一团。现在这个局面,哪怕这些人物,心思都提着呢。
  李远富瞧了他们一眼,伸手拿过水烟袋,却不凑纸吹,重重哼了一声:“都是怕天下不乱还是怎么?这么些年也过来了,非要跟着那些小孩子一起和洋人对着干怎么?和气才是生财,这是李家的根本!这么大家当闹散了,你们去哪里要饭去?都是混!还要开什么宗堂大会!”
  他拿着纸吹点着李大仁:“查查,查查,我们李家哪个子弟和那些家伙混在一起想闹事儿了……办华校,咱们没少捐钱。从来都是大份儿,但是别顶着干啊!洋人要关,就关好了,咱们再开不就是了?总之一句话,别凑这个热闹!”
  李大仁偷偷瞧了李大雄一眼,老爷子眼神儿也转了过去:“是不是你家的阿星阿璇?特别是阿璇那丫头,招蜂引蝶的让四家小子都跟着她乱转。进不了祖坟的女鬼子!”
  李大雄身子一颤,只是淡淡回答:“儿子不知道,回去就问问。”
  “问个屁!”老爷子在儿子们面前威严从不掩饰:“赶紧再去帐房支钱,动用公项,给洋人上下打点去。只求约束那些土著一些,华校的事情,咱们是绝不插手!明白了没有?”
  李大雄点头应是,李远富还在发作:“让你外出联络,大笔的钱经手。不是让你联络那些乌七八糟的人的,咱们就是花钱买个平安。连会党听说你也很有些来往,想干什么?”
  李大雄只是低头:“都是儿子的不是。”他又抬头看着老爷子:“那个钦差委员,我们怎么打发?现在他似乎都成了泗水华人靠山一样。”
  老头子叹息一声:“靠山又怎么样?国内一封电报,就得灰溜溜回去……见得太多了。这样的事儿包。不能多留在泗水。不然别有用心的一蛊惑,那些孩子还不知道做什么呢……一百万之内,你拿主意,花钱买平安吧……”
  “是……”李大雄的声音,只是静静的。
第二十五章
暴雨将临
  泗水的天空,依然蓝得让人似乎能融化其中。热带的阳光洒下,照得地面都似乎在冒烟儿一般。
  在泗水培智华校之内,人群拥挤,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擦一下脸上的汗水。大家都扬着头,一张张热切的脸庞都看着人群当中,站在箱子上面的徐一凡。
  学兵们同样满身满脸的大汗,有的站在徐一凡身边,有的站在这学校外面。维持着秩序,瞪着那些在学校外面蹲着坐着的大堆大堆的土著。
  里面每响起一阵鼓掌的声音,那些土著青年就不约而同的大声起哄。有的还拔出了巴冷刀,用力的在地面上,在椰子树上敲击。刀锋在阳光的映射之下,耀眼生光。
  这几天来,徐一凡就在一个个华校演讲,宣抚。他只是要让这些盼望他能支撑他们这些游子的华侨们理解。大清至少还有一个徐一凡,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而且也将竭尽所能,让他们背后的祖国变得强大起来,直到能让他们在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扬眉吐气!
  至少在之前,他们还要忍耐,不能激化太多的矛盾。大家要抱成一团,不要在分什么族什么堂,什么省籍。站在一处,顶住这最后的关头,等着国家强盛起来。现在他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全力的支持国内的自强运动。练新军,建工厂,造更多的铁甲船出来。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护他们的利益!
  不能说他的演讲没有效果,每到一处华校,到处赶来的华侨就将他的队伍围得水泄不通。为他每一句话儿鼓掌叫好。威武的学兵队伍让这些华侨们大开眼界,摸着他们的军服热泪盈眶。因为徐一凡的钦差宣抚委员身份,荷兰殖民地当局也不得不派军队警察维持秩序。虽然每一次捣乱的土著都更多,但是都还好没有闹出什么事情出来。
  设在领事馆的筹饷处,每天都有大批大批的华人。带着现钱,银行的本票,甚至金银饰物赶来,为这个在危急时候儿能站在他们中间的天朝钦差徐大人尽点儿心力。楚万里留在领事馆就办收兑的事情。本来徐一凡带了大批的空白官照,封典,追赠,功牌过来。一开始楚万里还带着几个人看多少钱就换什么样的实收。结果那些华侨往往丢了钱就走,名字都不留一个。楚万里到了后来也懒得这些废话了,每天就只是点头微笑,然后行礼送人离开。一天下来,比到处奔忙的徐一凡还要累得腰酸背痛。
  几天下来粗粗一算,已经筹到了五六十万两关平银两的现金。而且还在源源不断的增加。这已经是远远超过了以前如过江之鲫的那么多筹饷委员的成绩。而徐一凡只不过做了走到他们中间去,大声的宣传鼓动吹嘘的事情而已!满清官场的颛愚和不作为,哪怕是在这件事情上面,也足可以表露无遗。
  曹天恩领事一边儿看着这么多钱眼热,一边儿又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的打转。心里只是念叨着,这么多,该收手儿了吧?回去够有面子的啦!想着荷兰人背后和他打的招呼,脊背上面就冒冷汗,这二百五要是真惹动什么交涉出来,那他的责任可也跑不了!发到总理衙门,还有南北洋衙门的水电报,怎么还没回来?朝里那些大人真是,办事儿的效率,连他曹天恩都不如!他虽然大烟抽得不少,可是毕竟久办交涉,知道在这地面儿,洋人和土著看不得华人民气沸腾,别看现在这个样儿热火朝天的,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罢了。一出了事儿,那就是什么也当不住!
  周围人等的心思,徐一凡也顾及不了。他只是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儿罢了。有些事儿,是不能太计较利害得失的。看着自己同胞这个样儿,你还不去宣抚,不去安慰,不去给他们点儿希望,那还成什么人了!
  至于那些本来目标的筹款大户,那些南洋世家,现在人家沉得住气。他也分不开身,大家就这么熬膘着吧,到时候看谁耗得过谁。自己在下面越结这些华侨基层的心,将来掀起的风潮就会越发的剧烈。到时候有你们求上门儿的时候儿……
  这些就是他现在心里转着的心思,这个时刻,嘴上却还是对着底下黑压压的人群慷慨陈词:“华校风波一天儿不平息,兄弟一天儿绝不离开南洋!总要和洋人交涉到底,还咱们一个公道!可是……”
  他话锋一转,才露出兴高采烈表情的那些华侨们就听着他换了更掏心窝子的口气:“……我能站在这儿和大家说话儿,外面没有人进来砸场子。凭的是什么?凭的是国家给的钦差身份儿,凭的是两条大兵船。国家弱,兵不强。有个钦差过来,洋人也得客客气气的办交涉。不能欺负太过分了,面子得要过去。要是国家强呢?要是兵船多呢?那洋人还敢斜着眼睛看你们,卡着你们脖子么?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儿。国家强了,才有大家的地位!南洋是大家一手一脚建设出来的,凭什么要踩在咱们头上?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儿?”
  哗的就是一阵掌声响起,在徐一凡站着的箱子前面儿,是几个参与组织起来护校的青年,李星也在他们当中。当即就振臂高呼:“咱们要支持徐大人把国家变强!”几个青年同声振臂高呼,底下华侨听众,还都不习惯这个礼节儿。呆呆的不知道跟着喊好还是不跟着。
  热血青年,放到哪儿,都是一个模样儿。
  可是这种天真单纯,也是最难得的。
  徐一凡满身大汗,嗓子嘶哑的从箱子上面跳下来。底下习惯了老礼节儿的华侨们不会喊口号儿,都纷纷作揖下来,顿时就是一片风吹浪倒的壮观景象。这种场景徐一凡也早有经验,就是笑得加倍客气,作揖得比他们还要深。这一做派,不少老人就是热泪盈眶:“还是咱们国家的大人好啊……”
  远处响起了歌儿的声音,就看见一群华人青年手挽着手挺着胸膛在门口的一群群土著青年面前经过。毕竟是侨地,风气开通许多。还有些女学生在其中,只是穿得严实,不敢和那些男青年走在一块儿罢了。估计又是哪个男校或者女校的学生,来敦请徐一凡去宣抚的。
  李云纵带着几个学兵就迎了上去,徐一凡眼快。一边和几个老先生寒暄,一边一眼儿就看见了混血小美女李璇也在其中,浅笑盈盈,眼中波光闪动,就有如泗水外海碧蓝清澈的海水一般。绝色走到哪儿,都是大家注目的焦点。连不少懒洋洋的洋兵们都直起了腰,看傻了眼睛。她前后左右都有华人青年唱着歌儿,在她面前,这些家伙胸脯子干脆比谁挺得都高。
  这个女孩子,这种中西合璧的美艳,和少女的风情。在这一刻,绝对是这座海滨城市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叮当一声儿,不知道是哪个土著瘦猴儿手中的巴冷刀落在了地上。
  徐一凡看着李璇也觉得眩目,接着就是眼神儿一错。李云纵也悄悄的在他身后道:“邓大人!”
  果然在这些华人青年队伍之侧,几个便装人物,跟在后面儿。当先一个高大结实,不是邓世昌又是谁?他习惯性的按着腰间,似乎还在扶着他的指挥刀,只是皱着眉头儿看着周围的情况,看着华人土著壁垒分明对峙的景象。不时又看看那些朝气蓬勃的青年,微微点头。
  还有几个白人警官和洋兵,远远的跟在他们身后,不知道是保护还是监视来着。
  邓世昌和徐一凡的一对,顿时就是相视一笑儿。徐一凡分开众人,大步的迎接了上去,一把抓住了邓世昌的胳膊:“正卿兄,你怎么来了?”
  邓世昌回头看了看跟着他们的人,李云纵灵醒,带着一队学兵顿时上来将他们隔开。对着那些家伙儿怒目而视。
  “还不是来看看传清兄的威风?大人麾下楚君已经往来传信,这里情况邓某都知道了。怒发冲冠啊!我堂堂大清,也只有徐大人敢轻身而入险地,一处处宣抚安慰我被难同胞!敢以一身正气,压服这些不逞之徒!”
  徐一凡苦笑,看来邓世昌激动得很呢。自己也就是赶鸭子上架。
  “这话儿就不比说了,正卿兄怎么下船来了?有什么变故不成?”
  邓世昌脸色沉重,轻轻摇头:“今天港内又赶来了一条荷兰炮船。加上两艘铁甲快船,数量已经超过咱们编队了。加上港口也多了不少洋兵,如临大敌一般。我实在放心不下啊……传清兄是钦差委员,不是钦差大臣的体制,可以入住洋人的公廨。而且随员又都没有武器。万一变起……”
  徐一凡也只有苦笑:“我怎么能不知道兄弟就在火山口儿上?难道就丢下这些同胞不管么?洋人还是不敢把我怎么样的。有我在这儿,大概也能镇住他们一点儿,丢了个钦差委员,对洋人来说,也不是好交代的……”
  邓世昌笑容越来越苦涩:“只怕朝廷也不愿意让大人多呆啊,曹领事已经给国内去了电报。朝中北洋大佬的意思,只怕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样的做派,兄弟已经见得够够的了。一纸电文过来,大人是走还是不走?就连来远的丘管带,现下也是闹着要放船。我硬说机器没好,不能出发,才压下来的。只怕……拖不了多久啊。”
  徐一凡自然知道邓世昌心头压力,心下也有些沉重。以前自己都算一路顺风,到了南洋,种种桩桩牵绊在一处,偏偏又不能丢手就走。看着这些侨胞们热情期盼的脸,他难道能够弃他们不顾?
  如果来到这个时代只是为了随波沉浮,这个清,还不如不篡……
  侨胞下层之心,这些日子奔忙已经初步掌握,至少自己这个徐大人说出话儿来,还不会没人听。下面就是应该笼络那些儿世家上层了,如果自己能作为清国钦差的第三方,在华人和洋人之间寻求一个妥协,也许就是解决的办法儿。可是自己却偏偏没有可以和洋人订约的授权……只是宣慰筹饷的名义儿而已,要是自己擅自妄为,只怕自个儿二百五的名声儿再大,回去也得掉了脑袋……可是诱惑也是如此之大,在天赐一般的这么一个风潮当中,自己来到南洋,一下就成了侨胞们瞩目的人物儿。要是能够顺利平息这一切,他在南洋的声望,将超过任何大清人物。只要在这里派员留守办事,南洋这个巨大稳定的筹饷财源,还有受过良好现代教育的青年,将源源不断的接济他未来的事业。
  他咬咬牙齿:“邓大人再候我几天!我这就去拜访李家,看看能不能借着这个虚火儿,在华洋之间,把事情压下来!这出头的椽子,说不得也要做了……我也给总理衙门和北洋去电!”
  邓世昌肃然起敬,拱手就是一揖:“传清兄伟男子!邓某实不如也!这几天顶着天大的干系,邓某也候着大人,致来两船,就是大人的后盾!”
  这真的是赶鸭子上架啊,经历这场淬火,也许就是自己从此一飞冲天。名动天下,也许就是一败涂地,不可复起……时不我待,他这场南洋风潮,自己注定是躲不过去的!
  ※※※
  两个人在那里倾谈,侨胞们似乎也知道徐大人有什么重要的事商议。大太阳底下,都在静静的候着。那些最为精力充沛的华人青年们也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散开。
  李璇悄悄的走到张大嘴巴仰慕的看着徐一凡一举一动的李星身边儿,拧了自己哥哥一下:“看傻了啊?”
  李星吸口凉气儿:“痛痛痛痛!”又不好和妹子发脾气,低声解释:“瞧瞧徐大人的风采,真是咱们华人一流的人物。到哪儿一席话儿都说得风生水起,大家心头都是热烘烘的。瞧他那些随员,听说都是徐大人一手训练出来的学兵,瞧那做派……我们在南洋,哪里能看到这样的英雄人物?妹子,我这次是下定了决心,跟着徐大人回去,做救国的事业!”
  李璇一笑,精致到了极处的脸颊上就是一个浅浅的酒窝儿:“你会什么?”
  李星理直气壮:“机器我懂,做生意我也懂,身体又棒,家族打小儿的培养。我在徐大人身边儿,做个帐房总没什么问题吧?上阵打仗,我也不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3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