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汉(校对)第3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4/779

  董俷直咧嘴。
  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会依附他的麾下?
  当然,如果真的能招揽羊续,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倒是可以极大的提升董俷的地位。
  蔡邕看出了董俷的心思,却笑了起来。
  “岳父,您还有心情笑吗?你让我不要放过这个人,可我哪有本事招揽他啊。”
  “你没有,但是有人却可以!”
  董俷一怔,诧异的看着蔡邕,“莫非岳父可以劝说此人?”
  蔡邕摇摇头说:“我这个小老弟,可是个很执拗的人,他认准的事情,我也劝说不得。”
  垂头丧气,董俷说:“您也不行,那洪师肯定也不行喽?你们两个都做不到的事情,难不成让我父亲出面?我估计那羊续见到我父亲,肯定是老大的脸子甩给他。”
  蔡邕笑道:“仲颍自然不行,不过我说的这个人,一定行!”
  “岳父,您就明白说吧,到底是什么人?”
  “弘农王,辨!”
  董俷一愣,看着蔡邕,片刻之后,他突然明白了这话语中的玄机。
  不错,那羊续是个忠贞之人,是个党人,是个士人。可以他的行动来看,他所忠贞认可的皇统是刘辨,而不是刘协。所以,想要羊续出面,那么就必须要辨出马。
  这听上去,的确是个好主意。
  董俷连连点头,立刻命人前往那宅院通知,把羊续送过来再说。
  这时候,他实在不适合出面,干脆就由蔡邕出面招待,省的到时候被人家臭骂。
  当晚,羊续和另一个被董俷点名的人,一起送到了车骑将军府。
  只是这时候的董俷,却没有时间招待这二人,因为有两个人,突然前来求见。
  “在下法衍!”
  书房中,一个四十多岁的清瘦文士,向董俷拱手行礼。在他身边,还站在一个少年。
  年纪大约在十五六岁的样子,形容清秀,带着一股子书卷气。
  但是那乌溜溜的眸子,透着一股子机灵劲儿。他正好奇的看着董俷,在文士身旁一言不发。
  法衍?
  董俷大喜过望。
  这可是卢植推荐给他的谋士。时已过去一年,董俷甚至快要忘记了这个人,还以为法衍和大多数士子一样,看不起武人,所以驳了卢植的面子,迟迟不肯前来。
  没想到……
  如今正值用人之际,法衍的到来,颇有雪中送炭的意味。
  董俷连忙请二人落座,见少年一直打量他,不由得奇怪的问道:“季谋先生,这位小哥是……”
  “哦,这是我儿子,名叫法正。”
  董俷哦了一声,回身坐下。可突然间,他又向少年看去,“你叫法正?”
  “正是草民。”
  法正,法正……
  演义里,这个法正也算是一个人物,原本是益州牧刘璋的属下,后来帮助刘备夺取西川,貌似连诸葛先生也对此人颇有赞誉。不过,既然是刘璋的属下,不应该是益州人吗?
  董俷想想,也就明白了其中的奥妙。
  东汉末年时期,天下动荡。唯有几个地方还算安全,益州就是其中之一。想必是为了躲避战乱,所以举家迁移益州。不过现在也好,说什么也不能放过了此人。
  董俷现在真的是需要帮手。
  故而非常热情的招待这法衍父子。
  原来,法衍在董卓入京后不久,卢植就登门拜访。原本法衍是愿意出山的,可不想儿子法正突然生病,就没有抵达雒阳。后来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特别是关东诸侯出兵,让法衍一度生出了动摇,考虑是否应该出面帮助董俷?
  但是在董俷荥阳大捷的消息传来后,法正突然说,此时正是出山的好时机。
  董俷忍不住打量起了法正,心道:只怕这小子当初的一场大病,也是装出来的。
  “不知小哥为何认为,荥阳大捷是好时机?”
  也许是这父子二人在路上商议妥当,并没有对董俷有什么隐瞒。
  法正听董俷询问,淡然道:“吴忠侯荥阳大捷,表面上看,局势似乎已经安稳。但实际上呢,太师的敌人,也就从明里转为暗处。吴忠侯风头太盛,肯定会遭受暗算。而且,太师膝下只吴忠侯一子,定然会吴忠侯谋划,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吴忠侯自立门户……事实上,吴忠侯您如今不正是自立门户,我父子当然要来效力。”
  这小子,算路很清晰啊。
  董俷忍不住再次认真的打量法正起来。
  演义里,法正并不是个出彩的人物。怎么现在看来,却是个了不得的角色?
  这才十五六岁啊,居然能看穿如此多的状况。甚至连老爹的想法,都能看的出来?
  法衍说:“真人面前不说假话,我父子前来投效,但不知吴忠侯何以待我父子?”
  董俷收起思绪,沉声道:“那还要看,季谋先生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
  他算是看出来了,法衍父子,都属于那种很实际的人,说穿了有点真小人的味道。
  对于这样的人,所谓的胸襟气魄都是狗屎。
  唯有利益,才能让这父子二人归心。丰厚的利益,强力的手腕,是收服法衍父子的唯一方法。所以,在这时候,就应该以实际对实际。你不是问我,能给你什么好处吗?那好,我也可以非常明白的告诉你,你想要的好处,就看你能给我多少好处。
  董俷如今也不是初出茅庐的生瓜蛋,很清楚法衍父子的心思。
  有时候,对付真小人,就应该用真小人的手段……
  法衍法正父子二人相视一笑,由法衍起身,将随身携带的包裹,送到了董俷面前。
  “我有平朔三策,愿为主公谋取朔方。”
  ……
  这平朔三策,主要是针对朔方的情况而制定下来的战略方法。
  朔方这个位置,说起来非常的复杂。西北方向,有北匈奴余部尚存;东南面,由于鲜卑部唇齿相依。朔方内部,也是分为两系人。一系是氐人,一系为南匈奴所部。
  彼此间时有争斗,可在遇到外敌时,又相互依存。
  把法衍的方法如果归纳为一句话,那就是扶一系,打一系,以夷制夷。而外部,则必须要分化南匈奴和鲜卑的关系,在进驻朔方的时候,还要设法牵制北匈奴。
  彻底孤立朔方一部,而后将其取之。
  这说起来,似乎很容易。可董俷却能看出,法衍在其中所投注的心血。只那朔方地图,精确的标注了整个朔方地区的南匈奴所部,若无亲自考量,绝对无法绘制。
  当下,董俷封法衍为汉安军司马,军师中郎将。
  而法正因为只有十五岁,无法给予官职,故而董俷将其留在身边,为门下书佐。
  可不要小看这官职,董俷的一应文书,都要通过法正之手。
  这是一个非亲近之人不能得的官位,虽只有二百石的俸禄,却极为重要。
  董俷用这样的方法告诉法衍:我信任你,我重用你,但是对不起,你儿子在我手中。
  法衍自然明白董俷的意思,非但不怪,相反还有些高兴。
  有时候,有本事的人往往会有一些怪脾气。好像法衍,你越是直接,他就越高兴。
  第二天,董俷一早就到了永安宫中。
  辨看到他,显得很兴奋。
  也难怪,刘辨在这永安宫里,好像被囚禁的小鸟。除了何太后和几个亲近的小黄门之外,几乎见不到别人。
  董俷自然理解刘辨的心思,笑道:“臣今日前来,是有事情想请王爷帮忙?”
  刘辨不由得一怔,疑惑的看着董俷:“我?我能帮你什么?”
  在刘辨的心里,能帮上董俷,自然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可问题在于,他能帮什么?
  如今连性命都是靠着董俷才保全下来,能有什么帮助呢?
  董俷当下,把羊续的事情告诉了刘辨。
  “王爷,我们马上要往安定去,可臣的手中,的确是没有可以使用的人。这羊续,连我岳父都赞不绝口。他说除非王爷您出马,否则谁去恐怕都劝说不到此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4/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