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汉(校对)第5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3/779

  黄劭,还是走了!
  去年生病的时候,董俷把黄劭带到了汉安城,同时命人前往武陵山,寻找张机。
  只是张机在数年前,完成了《伤寒论》之后,就一个人飘然的离开了。
  他去了何处?
  无人知晓,除了留下伤寒论和脉经两部著作,请人将来转交给董俷之外,就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据当地人说,张先生似乎是去了南蛮,而后就失去了消息。
  自关中大战拉开序幕之后,董俷就一直忙于公务。
  可没想到,眼看着好日子就要来了,黄劭却走了……而且是走的那么无声无息。
  低下头,看着那本《三学纪要》,董俷的心头很沉重。
  一个冬天,走了两个人……一个是他最尊敬的师长,另一个是他最信任的部下。
  虽得了关中,可是董俷却觉得,他失去的东西,更多!
  “你母亲,还有曾次的灵柩,如今在何处?”
  “母亲尚在汉阳,配备爹爹的灵柩。只是命我前来送书,然后要扶爹爹的灵柩回益州。母亲说,这是爹爹最后的愿望,所以我们一定要送爹爹回他的老家。”
  “融儿,你且留下……”
  董俷站起来,对黄叙说:“立刻告知儒宗,命伯俭立刻找到夫人,务必要请夫人留下。曾次的灵柩,就由他来照管……你立刻找来孝直,就说我有重要的事情。”
  “喏!”
  孤儿寡母的,回到了益州,那日子该怎么过?
  不管黄劭是怎么想的,董俷绝不能让自己的老部下,老兄弟为自己奉献了生命,可到头来连老婆孩子都无人照顾。不行,这绝不符合他董俷的原则,绝对不行!
  抚摸着黄融的头,“融儿,我会命人接你母亲过来,你好好的留在长安。我会命人每个月给你母子拨出钱粮,老氐,你一会儿跟媛容去找一处房子,我会再安排仆人照顾……曾次如我兄长,我一定会依照他的愿望,妥善的安排……融儿,等过些日子,我会在这里开设乡学。到时候你继续进学,莫要弱了你爹爹的名头。”
  小孩子的想法,很简单,也很单纯。
  黄劭曾不止一次的告诉黄融,董俷是他们一家人的主公,要听从他的吩咐。
  所以,黄融也没有拒绝,点头答应下来。至于黄劭的灵柩,自然无需去担心什么。
  蜀中有张氏与西域勾连,这件事法正就可以安排好。
  而且,董俷要在长安,为黄劭举办一次风风光光的葬礼,如此才能够心安一些。
  捧着那《三学纪要》,董俷坐在花园的凉亭中。
  所谓三学纪要,是黄劭临终前,根据董俷所说,经过和石韬等人反复商榷后,总结出的各种措施和规章。有已经开始执行的,也有后来补充,还未颁布的制度。
  其中对于乡学、县学、太学的课程,以及种种缺失,都做了详细的叙述。
  在三学纪要当中,黄劭建议取消太学,以郡学代替。原因是,太学皆以名士为主,所讲述的东西,与乡学和县学有很多不同,甚至在某些地方,是相冲突的。
  但是,太学不能撤销。
  因为在一段时间里,董俷还不能和世族发生正面的冲突,必须要以太学来安抚。
  而乡学、县学、郡学,这三学主要要面对的群体,是那些普通的百姓,寒门中求学无望的学子。这些人所需要掌握的,和太学所教授的,属于两个层面的学问。
  三学以实用为主!
  由三学出来的学子,未必是文采飞扬,未必是智谋出众。
  但只要给他们一个框架,他们就能够在这个框架中,非常完满的执行各种条令。
  这样一来,当三学学子充斥于各个部门的时候,董俷就可以举办科举。也就是说,那个时候就算天下士子对他进行全面的抵触,只要政策不变,依旧可以令各职能部门正常的运转。这个过程,也许会有点长,但对目前而言,最为妥善。
  以无声无息中,悄然的转变格局。
  黄劭没有贪图里面的功劳,哪一个主意是出自谁的脑袋,他都做了清楚的记录。
  同时,他设计出了三学晋升制,也就是当时董俷随口说的那个考试制度。
  黄劭认为,可以先行推行三学晋升制,就等同于把科举细化,微化。等将来正是推出科举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可以理解,并且接受制度的变化,更有好处。
  这一部三学纪要,共分为十二册,分门别类的进行的归纳。
  洋洋洒洒,共八万字,可以说是凝聚了黄劭一年来,所有的心血。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不足,也许是黄劭能力的问题,所以在他认为不足的地方,都留下了空缺,希望将来有人,能够在这个三学纪要的基础上,在来进一步的完善。
  董俷一个字,一个字的看着。
  天黑了,董铁在凉亭中掌上了四根牛油火烛,而董俷全无半点觉察。
  就好像是黄劭在他的面前,一个字一个字的念读一样,董俷的眼睛,却湿润了……
  天亮了!
  太阳从东方升起,露水打湿了董俷的衣衫。
  他轻轻的合上了书卷,小心翼翼地把这十二册三学纪要包裹起来,而后站起了身。
  能得这样一个部曲,实在是他董西平的福分啊!
  董铁一直静静的在一旁守候,见董俷起身,他走上前来。
  “媛容,你说,老黄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我不知道,不过我猜想,老黄一定是觉得,主公能给他,还有更多人带来希望吧。”
  希望吗?
  董俷负手而立,在凉亭台阶边上,沉吟不语。
  他想了很多,从当年和黄劭第一次相遇,而后许多张面孔,接连浮现在眼前。
  唐周、贾诩、陈到……
  活着的,死去的,他们来到了自己的身边,所要追求的,不正是那个听上去很缥缈,很虚无的‘希望’吗?而自己,大仇得报之后,这些日子来,却是太消极了些。
  怎么对得起黄劭这些为自己奉献了性命的人?怎么对得起那些忠心耿耿,跟随自己一起走南闯北,还在竭尽心智,筹谋策划的人?
  “小铁,我最近是不是很颓废?”
  “哦,这个嘛……好像是有那么一点!”
  董俷转过身,脸上却带着灿烂的笑容。
  “我发誓,我以后再也不会这样颓废了……我要让每一个跟随我的人,都能实现他们的希望。”
  董铁那张千年不露任何表情的死人脸,也笑了!
  这才是自家的主人,这才是那个令天下诸侯,为之闻名而丧胆的虎狼之将啊!
  董俷把《三学纪要》收好,走出了凉亭。
  “立刻命广元来书房见我,就说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和他进行商议。”
  “喏!”
  ……
  汉帝刘协,在文武大臣的陪伴下,经过三日的斋戒,于许昌东郊,进行祭天大典。
  正是立春日,自周朝以来,就有天子东郊八里出迎春的习俗。
  自从到达了许昌之后,汉帝虽然依旧没有权柄,但是这日子,却似乎好过许多。
  曹操却没有随行迎春,而是在书房中,翻阅着那本由刘洪编撰出来的《月令七十二集解》一书,不时的轻轻点头,对里面一些虽粗俗,却颇有深意的字句暗自赞赏。
  忙里偷闲,眼见着对关中展开的战事已经筹谋得当,曹操的心情也很轻松。
  待惊蛰日到,冀州袁绍、汉中张鲁,将会分别出兵。想当初那董西平好大的一场谋划,竟然把自己给吓住了,接着卢植的死讯,忙不迭退出函谷关,端的可惜。
  这一次,总不可能被你再吓住吧。
  曹操想到这里,不免越发的志得意满。
  把手中的书卷扔到了一边,刚走出了书房,就看见荀攸郭嘉程昱三人,匆匆走来。
  “主公,大事不好了!”
  “出什么事了?”
  这三个人,再加上荀彧,可称得上是曹操手下的四大谋主。虽然相比之下,程昱略显弱了一些,却深得曹操的信任。三个人同时出现,而且神色匆匆,难道……
  曹操心里生出一种不详的预兆。
  连忙把三人让进了书房里,分别落座之后,曹操这才问道:“奉孝,你们三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3/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