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汉(校对)第7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3/779

  等鲁肃念完之后,荀攸忍不住道:“怪不得文若看完这榜文以后,居然会一下子昏迷过去。”
  这那里是普通的考试?
  分明就是世家门阀的夺命贴啊!此举一出,则世家门阀赖以壮大生存的根本,就算给绝了。
  绕是鲁肃荀攸等人颇有气度,在这个时候,也不禁面面相觑。
  更有甚者,这大帐中的一些人,眼珠子滴溜溜的乱转,不晓得在这心里面,打什么主意?
  许久,曹操起身。
  他意兴阑珊,甩袖向大帐外走去。
  秋高气爽,天气不错……一轮骄阳高悬于天际,曹操的面色阴晴不定,呆呆的看着碧蓝苍穹。
  “丞相?”
  身边唯有曹彭尚紧紧跟随,看到他魂不守舍,曹彭忍不住低声的叫了一声。
  曹操一颤,停下了脚步。他扭头向曹彭看去,半晌后苦涩一笑,“我常以为,董俷之所以能有今日的局面,是他的运气。论兵法,我未必输给他;论谋略,怕是个董俷,也非我敌手。然则今日……那科举……那科举……端的是妙不可言!我不如他,我第一次觉得,不如他。”
  曹彭也不知道,该如何劝解曹操。
  而曹操仿佛是自言自语,“先挑起关东大战,他从中牟利。如今颁布科举,令庶人归心。我苦思良久,想要为庶人寻一出路。可不成想,不成想却被他想出了如此妙招,我真的不如他。”
  曹彭曾几何时,见过曹操如此的情绪低落?如此的失态?
  忍不住道:“丞相,既然已经看出了那董俷的诡计,咱们就能有应对之法。”
  “应对?又如何应对?”曹操苦笑道:“董俷这是堂堂正正的出招,难不成我还能不让治下的读书人前去应试吗?我堵得了一个两个,十个一百个……可是天下的读书人,却何其多啊。董西平先贱卖书籍,已得了士人们的心;如今,他又给了士人们希望,又如何杜绝呢?”
  “这个……”曹彭哑口无言。
  曹操说:“你且看吧,来年大考,或许还不会太轰动。但是只要有一个庶人上了那该死的皇榜,再来年,天下士人将无不归心。不需十年光景,这世上的贤才,都将入那鄙夫的毂中。
  除非……”
  “除非甚?”
  “我能在三年内,灭掉董俷!”
  曹彭是个憨直的人,但是憨直,却不代表着他愚笨。相反,曹彭在有些时候,也看得很清楚。三年灭掉董俷?以董俷如今占居了关中塞北西川之地,再加上他在西域漠北望北郡的地盘,比各方诸侯的地盘总和还要多。关中肥沃,钱粮广盛,人口也比各方诸侯治下人口总和多。
  只要董俷还在,莫说三年,怕三十年也难做到。
  曹操突然大笑起来,“不过,就算是董西平创科举成功,我却未必会输给他。嘿嘿,我无力攻他,怕是他也无力出关吧。”
  “哦?”
  “莫忘记了,鄙夫麾下,也有世族门阀。他兴此科举,只怕在一时半会儿之间,也会很棘手。”
  曹操似乎想通了,变得兴奋起来。
  他领着曹彭回到了中军大帐,而后又稳定了一下文臣武将们的心,大军继续向燕县开拔去。
  不过,曹操却找来了曹昂,命他立刻赶回许昌。
  同时呢,他还写了一封书信,说是让曹昂交给夏侯渊。但在交付书信的同时,他使了个眼色。
  那是一个只有曹昂能看明白的眼色。
  曹昂离开了大营,打马扬鞭,直奔许昌而去。
  当天晚上,他在酸枣留宿。把麾下亲卫打发了出去之后,曹昂独自一人坐在驿馆中的榻上,挑亮烛火,拆开了那封所谓的曹操给夏侯渊的信。信有两封,一封是给夏侯渊,一封是给曹昂。
  深吸一口气,曹昂展开了信纸,扫了一眼之后,却脸色大变。
  “子修,立刻命心腹之人前往长安,命丕、霸、适三人暂留长安,等待来年的春闺秋试!”
  曹昂一下子懵了!
  父亲,您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第四六一章
宫孙乎?
  泰平四年仲秋,一道科举令,自关中传遍大江南北。
  犹如在沸腾的油锅里滴入了清水,原本就不甚安生的关东大地,立刻爆炸了,沸腾了……
  许多人在观望,想要看一看这科举的背后,还有什么玄机?
  可还有一部分人,特别是在各方诸侯下,没有任何背景,感觉不到什么出头之日的庶人士子们却是等待不得了。胆子大的,性情急躁的,也顾不得去考虑太多,背上包裹,踏上征程。
  这些士子或许未必才华横溢,却是心思活泛的主儿。
  他们看得出,那些有本事的人如今尚在犹豫,尚在观望。如果和那些人一起应试的话,怕是难有出头之日了。如今关中百废俱兴,急需官吏人才。而且又是第一次开科取士,人数随不多,但也并非是没有机会。对于才学不高,却又处于底层的庶人士子而言,索性搏一把。
  于是,虽则关东大地战火纷飞,可是往来的士子,却是不少。
  距离关中治下近的,就直奔关中;距离关中远的,则乘舟船绕过战乱区,向关中进发。与此同时,京兆、西川并州等地,也打开了关隘,由专人负责,接待自各地长途跋涉而来的士子。
  虽只是一杯热水,一床被褥,却让无数人感动……
  同时,各方诸侯的反应,也不太一样。曹操是希望立刻停止大战,回转许昌来平定这科举带来的影响。虽然曹操的麾下多是以世族为主,但也不可否认,曹操对庶人寒门的士子,也格外看重。在曹操看来,若不能尽快找到解决之道,只需一两年,天下士子将尽归关中。
  而袁绍的反应,则和曹操完全不同。
  四世三公的出身,让袁绍不可避免的对庶人寒士有一种鄙薄。虽则被关押在邺城监牢中的田丰请人上疏袁绍,力陈科举之影响。但是袁绍却懒得理睬,反而把监牢的狱卒一顿臭骂。
  寒门士子,贱民耳!
  如今袁绍占据了上风,冀州兵强马壮。只需战胜了曹操,就能得关东霸主的地位。盘踞三州之地,吞并徐豫二州。一只眼睛虎视江东,一只眼睛盯住荆襄,成就大业,指日可待!
  所以,袁绍是一定要和曹操分出胜负。
  徐州刘备,也看出了科举对他的影响。不过他并不担心,毕竟徐州距离关中尚远,与他影响不大。当务之急,是稳定汝南,占居颍川。如果能把汉帝刘协抓在手中,就有了能和关中抗衡的资本。再说了,荆州刘表已经是病入膏肓,刘备的心思,已经开始琢磨荆北五郡了。
  至于江东孙策,也发现了科举的厉害处。
  但这种事情,他也是阻拦不来。与其为这种无法阻拦的事情操心,倒不如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同样的,孙策把目光也投注于荆北之地……谁的拳头大,谁才可能在未来站稳脚跟。
  关东诸侯,大都相同的想法……
  ……
  “韩琼眭元进败了吗?”
  董俷轻轻点头,“我就说嘛,那黑厮绝无可能输给袁绍……不过这样一来,倒正好对了我的心思。袁本初信誓旦旦的要击败曹操,倾冀州之兵和曹操决战。如今输了一阵,定不会罢休。”
  说着话,他把战报放在书桌上,“不过刘景升估计要顶不住了,看起来荆北定有一场龙争虎斗。”
  陈宫正襟危坐,肃然道:“子瑜的二弟的确不差,居然说动了孙策,派周瑜领水军入荆南。兴霸和周瑜数次交锋,可是吃了不小的亏。如今锦帆营被困在云梦泽,难以配合三爷行动。”
  “是啊……”
  董俷横眉扭在了一起,如同自言自语一般,“曲有误,周郎顾!周公瑾果然是非比寻常,以甘宁之勇,也难以抵挡。荆南水道纵横密布,若少了水军,沙沙就要变成一条腿走路的瘸子。那周公瑾可以顺大江沿途袭掠,若不能尽快找出解决的办法,只怕沙沙的日子会更难过。
  唔,这孙策怎么还没有死呢?”
  在董俷那已经模糊不清的记忆当中,孙策在立足江东不久之后,便被人给刺杀了。
  可不知为什么,至今那家伙还活的好好的。董俷早先还不觉得什么,但渐渐的,觉察出有些不太对劲儿。孙策是怎么死的呢?好像是杀了某一官吏,然后被那官吏的门客刺杀而死。
  如今,于吉已经到了长安,怕是气不得孙策了!
  可是怎么连刺杀孙策的门客也找不到了?难道说,因为他这只蝴蝶的出现,孙策不会死了吗?
  似乎挺让人头疼啊……
  董俷沉吟片刻,站起来说:“公台,天工监刚研发出的那些武器,过些日子就要自西川送入荆南了。在此之前,最好是要找出一个能对付周瑜的人。荆南水路必须要畅通无阻,否则始终是一个隐患。你和广元辛苦一下,务必要尽快解决这个问题。若周瑜在荆南站稳脚跟,我担心沙沙会有危险。”
  “喏!”
  陈宫也站起来,拱手应道。
  其实,董俷何尝不知道,这有点为难陈宫。想要找出一个能对付周瑜的人?简直太困难了!
  人选倒是有一个,就是那诸葛亮。不过,董俷虽然对诸葛亮有兴趣,可诸葛亮对他……
  “对了,士元入建宁,已经快五个月了,有什么进展吗?”
  陈宫说:“早两个月的时候,甘将军倒是有捷报送来。说士元设计,在建宁连胜了孟丹两阵。不过后来又把孟丹给放走了……士元回复说:南蛮反复无常,要想一战功成,需令南蛮心服口服……不过自仲秋以来,南蛮再无消息传来。想必士元他们,已经深入南荒,不好传信吧。”
  董俷点头笑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3/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