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徒(精校)第2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2/535

  这林,是楼烦人,性情暴戾,箭术高明。善使一把铜钺,有万夫不挡之勇。原本是一个山贼,后来被秦军俘获之后。成了蒙恬的骑奴。脾气虽然很暴躁,也很莽撞,但是领兵打仗,倒是一把好手。横山大战的时候,他射杀了三十七名匈奴甲士,因战功被提升为闾长。
  是个直肠子,也是个实在人。
  刘阚看他勇武。能和钟离昧交手三十个回合而不落下风,于是就对他说:“你做我地护卫长吧。”
  林二话不说,立刻答应下来。
  一方面刘阚是他的上官。另一方面,老罴之名,他也是非常的敬佩。
  除了蒯彻和林二人之外,刘阚还带上了王信和韩信两人。这两个人都已经十五岁了,应该多开阔眼界才好。老话说的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总缩在楼仓,也难有太大的成就。
  王信就不说了!
  那韩信,可是了不得的人物。
  刘阚不知道他能给韩信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但他深信,开阔一下眼界,对韩信而言绝非坏事。
  从楼仓出发到巴郡。路途遥远。道路也十分崎岖难行。
  刘阚一行人选择了走陈郡,过汝水和颖水后。从南阳郡转到南郡,而后由夷陵溯江而上,走水路直抵江州(巴郡治所所在)。秦清如今就在江州等候他地到来。等他拜访过秦清之后,不管结果是什么样子,他都要再走一趟江阳县,看看审食其曹无伤他们现如今的情况。
  原本,刘阚想要带灌婴一起来。
  可没想到灌婴却不乐意……
  “我楼仓骑军刚成立起来,如今才有了那么一点点的成绩。这时候我怎可能离开?巴郡……我就不去了。如果你见到我老爹的话,就请代我向他问安。等我训练出成果以后,我会率领我训练的骑军,去巴郡见他。不过在此之前,我是绝不会回去,你帮我向他解释一下。”
  灌婴是个练兵狂,一心想要训练出一支比楼烦骑军还要好的骑军。
  为了这个,他从新年之后就一直刻苦读书,那边燕国大将秦开留下来的骑军战法,已经被他背地滚瓜烂熟。不仅如此,闲来无事就找蒯彻陈平请教,甚至还把程邈的藏书给偷出来。
  李成送来战马之后,灌婴更是废寝忘食。
  经历过北疆血战,灌婴对骑战之法已经到了一个痴迷的程度。半年多来,倒也地确是颇有成绩。
  既然灌婴做出选择,刘阚也无话可说。
  如果灌婴真的能训练出一支比楼烦骑军还要精锐的骑军来,他倒也不介意给灌婴更大的惊喜。
  离开楼仓的时候,秋高气爽,已至深秋。
  刘阚率部先是到相县,和嬴壮道别。不管怎么说,嬴壮是他的上官,对刘阚也有知遇之恩。
  于情于理,走之前和嬴壮见上一面,都理所应当。
  因为此去巴郡,一来一回,估计要四五个月。也就是说,刘阚再回楼仓,就是来年的事情了。身为泗洪地区的军事主官,即便是有太尉府的同意,刘阚也必须要给嬴壮说一声,打个招呼。
  嬴壮倒也没有什么意见,只是叮嘱了刘阚一番,又介绍了一下秦清地喜好。
  临别之时,嬴壮拜托刘阚代他向秦清问好。由此可以看出,这个巴寡妇清,在大秦是何等地位。
  在相县停留了一日之后,刘阚再次启程。
  这一路上,晓行夜宿。当咸阳入冬后地第一场雪飘落的时候,一行兵马已经进入了南阳郡。
  “咱们在宛县停留两天,休整一下之后,再启程动身吧。”
  在宛县(南阳郡治所)地驿站中,刘阚和秦清派来的使者商量着。这使者名叫巴长,有巴人土着的血统。从小就被秦清收养,很得秦清的信任。此去巴郡,刘阚是有求于人,故而姿态必须要放低。所以巴长虽然只是秦家的一个家奴,但是刘阚在礼数上,却也非常周到。
  不过,巴长也不骄横。
  刘阚对他有礼,他也表现的非常客气。
  “都尉不必客套。这些时日赶路,我看大家也都人困马乏了……休整一下也好。不过巴长却要先行一步。我带本家先往夷陵,准备船只。都尉带这许多兵马,怕是需要楼船才可以。”
  刘阚当下同意,送巴长离开了驿站。
  回到房间,刘阚感到有些困乏,于是倒在榻上休息。
  不知不觉中,竟睡了过去。也不知道睡了多久,突然间就听见韩信在屋外焦急的叫喊起来:“都尉,都尉,请都尉醒来!”
  “韩信,出了什么事?”
  刘阚惊醒过来,翻身坐起。从韩信的声音中,刘阚听出了一丝惶恐。他连忙起身,拉开房门。
  韩信站在门口,正打算说话时,却见蒯彻急匆匆的跑来了。
  “都尉,大事不好了!”
  刘阚疑惑的看着蒯彻和韩信,不解的问道:“你二人这是怎么了?出了什么事情,慢慢说来。”
  有蒯彻在,自然没有韩信说话的余地。
  蒯彻三步并作两步,一把攫住刘阚的手臂,“咸阳六百里加急,通报各郡……自即日起,凡非老秦国史的六国史书,全部予以焚毁。诏令已送达南阳郡郡府,由郡守和郡尉联手执行。”
  焚书……坑儒?
  刘阚不由得激灵灵打了一个寒蝉,先前还有些浑噩的脑袋,一下子变得清醒了!
  第二00章
-
~阴差阳错~
  一场冰寒的冬雨,在子夜时淅淅沥沥落下。
  雨水敲打青灰色的台阶,水珠四溅。苍穹中,乌云翻滚着。云层很低,似乎随时都会落下来,宛如一座黑色的大山,压在宛县的上空。明月早已不见,让人的心情,变得燥郁起来。
  刘阚披着一件大袍,蜷腿坐在门廊上。
  双手在胸前合十,好像一个入定的老僧一样,一动不动。
  根据刘阚前世模糊的记忆,焚书坑儒是出现在始皇帝末期。好像在这不久之后,始皇帝就死了,天下从此大乱。可是根据他的计算,如今正应该是始皇帝鼎盛时期,这焚书事件怎么就出现了呢?唔,好像还没有坑儒……不过既然已经焚书了,想必这坑儒也不会太遥远了吧。
  看起来,对于时间的计算上,似乎有些差错!
  如果按照刘阚当初在北疆的计算,焚书坑儒应该是出现在四五年之后。因为胡亥今年才八九岁而已。这时候就出现焚书事件的话,那岂不是说胡亥登基的时候,应该只有十三四吗?
  这,好像和刘阚前世所知的有些不一样。
  亦或者说,后世的史书当中,记载有错误……
  如果是后者的话,那么这一段原本就不甚了解的时期,就会变得更难掌控。一直以来,刘阚小心翼翼的遵循着历史的走向。因为他很担心,一旦超出了他所知的范围,他地先机也就失去了。可是现在,如果他所知地历史原本就是错误的。那么他早前所谓的遵循。也就变得毫无意义。想到这里,刘阚也不禁感到了一丝头疼,呆呆的坐在那里沉思。
  “都尉!”
  蒯彻走过来,在门槛上坐下。
  刘阚抬起了头,“怎么样,可打听清楚了?”
  蒯彻点头道:“打听清楚了……十月一日。陛下在咸阳宫宴请群臣,祝贺两疆战事的平息。
  陛下邀请了七十多名博士。
  可是在席间,博士淳于越和仆射周青臣发生了争论,后来还波及到了廷尉李斯。那淳于越坚持要请陛下恢复分封古制,甚至把李斯影射为了权臣。后来李斯和那些齐人儒生争吵激烈。
  这件事发生几天之后,李斯就上奏陛下。他认为昔日诸侯相争,各有其国,招贤纳士。从而产生了私学和游学的风气,而后更有各家学问出现……但是现在,大秦统一天下,法令从一而出。可是各派士子却依旧抱着古书,乱发议论,妖言惑众,使得百姓对政令产生怀疑。
  每逢有新政出现,就用旧有地学问经典驳斥。更有甚者,这些人聚集在一起。以批驳政令为手段,从而赚取声名。这种事情时常发生在市井之中,使得许多政令难以得到顺利推行……”
  十月一日,是秦历新年的第一天!
  两疆战事平息。始皇帝邀请这些儒生只怕是为了让他们歌功颂德,恐怕没想到会是这种结果。
  其实,士人依靠对抗朝廷来赚取名声,表现风骨的事情,自古以来就层出不穷。
  刘阚倒也不觉得奇怪。相反,他对李斯的说法倒是颇有些赞同,可是焚书……却有些过了!
  无数中华文明的瑰宝,在这场灾难中失传!
  刘阚突然道:“老蒯,你立刻让王信和韩信两人立刻动身。日夜兼程。务必要在诏令抵达楼仓之前赶回楼仓。就让王信通知道子,让他立刻着手安排。配合郡守大人收缴民间的书册。”
  “啊?”
  蒯彻忍不住低呼一声,诧异的看着刘阚。
  而刘阚却恍如未觉,凝视那顺着屋檐滴落下来的雨帘,自顾自地说:“让道子在田庄中腾出一个小仓,收缴来的书册,全部秘密存放进去……恩,就让道子告诉壮郡守,此次泗洪一带的收缴行动,就由楼仓来执行。至于焚烧嘛,我想道子应该清楚怎么做,无需再为此操心。”蒯彻的脸上,顿时流露出一抹喜色。
  他连连点头道:“都尉此举,实大利天下之举措。彻不知该怎么说,唯有代天下读书人,感谢都尉。”
  刘阚很清楚蒯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
  如果能把这些书册留存下来,无疑会让天下士人感恩戴德。不过,刘阚也非常清楚,仅凭他个人的能力,怕是也只是杯水车薪。泗洪才多大?可是这大秦的疆域,又是何其巨大?
  能出一分力,就出一分力吧!
  刘阚想了一想,转身走进了房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2/5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