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徒(精校)第2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5/535

  当然了,这些粮食是作为战略储备粮。
  更承担着东海、泗水、九江郡的粮道枢纽。
  开仓放粮。绝对是一件大事。即便是嬴壮。堂堂两千石俸禄地一方大员。也不敢擅自决定。
  好在这个时候。楼仓令。泗水都尉刘阚率部返回楼仓。
  由于楼仓在兴建之初。就考虑到了各种自然因素。密布地沟渠。成功地保护了楼仓地安全。同时。一场大雨。还让新兴地睢水堤坝经受了考验。即便是地处低洼。却没有受到影响。
  听说了下邳等地地灾情之后。刘阚召集部曲。开放私仓。以缓解下邳地灾情。
  同时。居住在楼仓地吕文、陈义等人。通过各自地渠道。从外地购买粮草。刘阚更派人紧急入蜀。向江阳求援。十月二十日。西南典属巴棘。筹粮草十万石。自江阳出发。驶向邾县。
  不管是刘阚地私仓。还是吕文陈义地捐粮。
  包括还未到达的巴蜀粮草,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泗水地区的灾患。
  至十一月十七日,沛、啮桑、胡陵、下邳四县灾民。共八万余人都得到了妥善安置,各自返回家乡。当咸阳同意开放楼仓储粮的诏令抵达相县时,灾患已经得到了全面控制。无需再开仓放粮了……
  在这一场意想不到的灾害之中,楼仓镇成为泗洪地区最为耀眼地一颗明珠。
  嬴壮再次奏疏咸阳,要为刘阚等人请功。
  许多人纷纷登门向刘阚道喜。一时间,楼仓镇人来人往,在寒冷得冬季里,却显得格外热闹。
  刘阚很不高兴!
  他坐在府衙大厅里,听着吕释之的报告。
  黑黝的面皮,阴沉似水,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威压。
  “姐夫。我在下邳已经查出,张良的确曾住在那里……他化名韩良,平日里并不是引人注目。
  据街坊邻居说,这个张良在下邳几年中,大部分时间也不与人交往,只是埋头读书。但是,去年八月,张良就离开了下邳,之后再也没有回去。也没有人知道。他究竟是去了何处。”
  “那就是说,找不到他了?”
  刘阚轻轻的敲击着书案,声音有些低沉。
  吕释之说:“从目前来看,的确是失踪了……不过,姐夫请放心。我已秘密安排人手,在下邳暗中监视。一旦有蛛丝马迹出现,我可以立刻得到消息。只是,我有些不明白,您为何对这个张良如此看重?他在平阳的布局。并不是非常高明……根本不足以让你对他如此关注啊。”
  你又怎知道。这张良日后好大的名声?
  刘阚在心里默默念叨了一句,暗中思量:这一次。张良地谋划,的确是不甚完美。可智谋并非天生,也不是读几部书就能大成。历史上的张良,真正声名鹊起地时候,是在楚汉争霸时。
  时间,只有时间才是培养一个策士的关键。
  当这个人有了足够的时间,足够的经历之后,一定会展现出惊人的能量。
  现在不高明,却不代表着日后也不高明。刘阚下意识的握紧了拳头,在书案上轻轻一擂。
  不管距离那楚汉争霸还有多少时间,必须要有所行动了……
  以前,自己是没有这个能力。
  而现在,刘阚已经坐稳了泗水都尉的职位,手中也有了自己的班底,是时候该主动出击了。
  “小猪,去找一下蒯先生,就说我晚上有要事,要和他商议……恩,你也过来!”
  “喏!”
  吕释之拱手应命,退出了房间。
  刘阚从书案上,拿起纸笔,沉吟片刻之后,伏案奋笔疾书。
  信,是写给巴曼的。
  巴蜀地情况,已日趋明朗化。
  始皇帝在成功收回了对巴蜀的控制权之后,大度的给予了巴曼许多特权。当然,这诸多特权和当年给秦清的特权不能同日而语。可是对于巴曼而言,足以建立起一支和秦枳对抗的力量。
  蜀中巴人,随之分为两派。
  秦枳虽然失去了朝廷的支持,但是却掌握着大笔财富。加上秦枳与许多土着巴人关系密切,所以隐隐形成了一股势力。而巴曼,凭借巴人商行的力量,加之始皇帝给予的特权,事业也蒸蒸日上。不过巴曼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在蜀郡。毕竟,巴棘在蜀郡,能给予她很多支持。
  于是,昔日巴蜀,以江阳为界。划分为两个部分。
  巴曼在唐厉地帮助下,并不急于扩张势力,而是一步步的发展。
  如今,巴曼的主要精力,是向沫水和青衣水流域发展。沫水和青衣水,都是江水上游的支流。流域之中也是以巴人为主。按照唐厉的规划,当巴曼在两水流域站稳脚跟之后,就向江水上游渗透。如此一来,巴曼就可以在蜀郡彻底站稳,然后徐徐,向东南邛都夜郎国发展。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先巴蜀,后云贵!
  唐厉的这个谋划,倒也颇符合刘阚地意思。巴曼不可能向巴郡发展。也不能向巴郡发展。
  始皇帝需要的是一个分裂,相互争斗的巴蜀,而不是一个一人独大地巴蜀。
  不过。巴曼要发展,手里地资源,相对缺乏。特别是人才,更是巴曼的一个大缺陷。掰着指头算,审食其曹无伤,由于背着官府地身份,不可能出面帮忙。张苍年纪大了,又背着一个通缉犯的身份,也不适合出面。至于唐厉可在幕后运筹帷幄。可是实际操办的人员,并不算多。
  江阳佐史李兴,倒是向巴曼推荐了几个人。只是,李兴的背后,还有一个庞大的家族。
  此人是当年蜀郡太守李冰的后代,他所推荐的人,也大都出自成都李家。如果全部任用的话,势必会造成尾大不去的局面。必须要有另一派力量出面给予制约,才能更好地发展。
  唐厉建议。由刘阚从楼仓抽调几个人,入蜀郡协助。
  经过一番商议,刘阚决定派出周昌苦行者两人前往蜀郡。再加上已经动身启程,前往蜀郡协助造纸的程邈,在短时间内,巴曼不需要为人手方面的事情而操心。至于以后?到时再说吧!
  “父亲!”
  门外传来了一个童稚地声音。
  一个五岁大小的童子,走进了书房。
  “平安,有事吗?”
  看见这童子,刘阚的脸上。立刻露出了一丝笑意。
  童子。正是刘阚的儿子刘秦。平安是刘秦的小名,年方五岁的他。非常聪慧,已经能读书识字。
  吕不止一次的和刘阚提起,想要给刘秦找个老师。
  只是刘阚回到楼仓之后,就赶上了那场灾祸。之后一直忙着处理各种事情,没有时间考虑。
  要说起来,楼仓镇里,能识文断字的人可不少。
  不论是陈平也好,曹参也罢,还有蒯彻安期贾绍,包括刘阚在内,都可以教导刘秦。
  但吕却都不满意。
  “道子长于阴谋,所学阴鸷;蒯彻贾绍精于诡辩,也非良师。曹大哥倒是正常一些,可前些日子,我发现他居然在教平安老庄之术……我不是说老庄之术不好,可平安才不过五岁啊。
  我觉得,应该教给他一些正常的东西,适合于他这个年纪地东西。
  太深奥的学识,实在不适合平安现在的年龄……阿阚,你还是想想办法,看能否再找个人?”
  哈,这可真的难坏了刘阚。
  他如今公务也很繁忙,哪有时间考虑这些?
  再说了,他认识的读书人,除了楼仓这些个擅长于阴谋诡计的家伙之外,大都是朝中官吏。
  刘秦走到刘阚身边,“父亲,奶奶让您过去一趟。”
  “现在吗?”
  刘秦点点头,“还有,娘让孩儿问您,什么时候给孩儿找个先生?“哦……”
  刘阚放下笔,把公文折起收好,然后一把抱起刘秦。
  一边走,一边笑呵呵的说:“平安喜欢读书识字?”
  “是!”
  刘秦挠挠头,却羞涩一笑,“不过我不喜欢道子叔叔他们教给我的东西,好闷啊!”
  想想也是,曹参教的是道德经,陈平蒯彻他们教地,是阴符经,商君书……安期还好一些,传授的是黄帝内经。这些东西,连刘阚都看着头疼,更不要说一个年纪只有五岁的孩子。
  “等爹爹闲下来,一定专门编一本平安喜欢的书!”
  话说出来了。可就一定要去做。
  可是教给刘秦什么呢?
  英语之类的肯定不太可能……而刘阚前世所学的东西,大都与时代不符。刘阚抱着刘秦,一边走一边想。绞尽了脑汁,当刘阚快走到后宅院门口的时候,脑海中突然闪过了一个主意。
  陈平他们教给刘秦地东西,不能说坏!
  这世上。阴谋诡计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存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5/5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