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徒(精校)第2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6/535

  刘秦学那些东西,也不是没有好处。但在学那些东西之前,必须要先学会如何做人……
  有一篇文章,倒是颇符合刘秦地年纪。
  刘阚想到这里,就拿定了主意。
  这时候,他已经走进了后宅,就见阚老夫人正坐在堂上,笑呵呵地和吕低声交谈着什么。
  这两年,儿子的确是出息了。
  可是陪伴老夫人地时间。相对也减少了。
  所以,老夫人心里也不甚痛快,故而刘阚走进来之后。她脸上地笑容一下子消失不见了。
  “孩儿见过母亲!”
  刘阚放下刘秦,上前向阚老夫人行礼,“只不知道,母亲找孩儿来,有什么要事吩咐?”
  刘秦跑到了吕的旁边,依偎在吕的怀中。
  老夫人说:“阿阚,你大哥的身子骨,已经见好了……可是他的婚事,却不能总这么拖着。
  本来。年初我就想给他们操办。可是王姬说,你是当家的,你不在家,总归是不好。
  如今你回来了,我就想着,早早把你哥哥的事情办了吧。咱家也没什么人,索性挑选个好日子,让你哥和王姬先把婚事操办起来。还有,王姬的意思。想要让信也转到你哥的膝下。
  就叫刘信,你觉得如何?”
  刘巨身上地锁奴印记,已经成功的取下。手术很成功,经过一年的调养,刘巨地身子骨也都痊愈了。不过,他还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日在家里陪着老夫人,有时候也会去军营里,和钟离昧、灌婴等人角力一番。而他和王姬的婚事。却因为刘阚不在家。一直拖着。
  刘阚想了想,觉得这些年来。自己奔波在外,对亏了刘巨的照顾,母亲才不至于孤单。
  虽说对刘巨的身份,还有一些疑虑。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刘巨没有对他不利的举动。甚至在一些时候,他毫不犹豫的出手襄助。几年生活下来,刘巨已经融入了自己的这个家庭。
  想到这里,刘阚点点头。
  “母亲说的极是,是孩儿疏忽了……这样吧,我这就让襄老挑选一个好日子,让大哥和王姬成亲。
  信改姓地事情,我也没有意见。
  刘家人丁不旺,多个人也多些热闹。再说了,我也挺喜欢信的……呵呵,这家伙颇有大哥的风范,如今军营之中,都称呼他做小罴。前两天,钟离还和我商量着,让信加入老罴营呢。”
  阚夫人闻听,也笑了。
  “阿阚,刚才阿和我说,要你给平安找个先生,可有眉目了?”
  刘阚一听,忍不住瞪了吕一眼。
  却见吕朝他一笑,丁香轻吐,做了一个鬼脸。虽然已为人母,可吕在大多数时候,依旧如同一个顽皮的少女。这一笑,却是百媚丛生。刘阚虽然生气她添乱,却也不好再说什么。
  不等刘阚开口,刘秦抢先说话:“奶奶,父亲刚才说,要给我编一本书?”
  “他?编书?”
  阚夫人不禁哑然失笑,“与其让他教你识字,还不如奶奶教你呢……阿阚,你可不要乱来。”
  刘阚笑道:“母亲,您放心,孩儿不会乱来的。
  只是给平安找个合适的先生,的确不容易。孩儿所认识的人,都是有大学问。让他们跑来教授平安,有点大材小用了……孩儿以为,先请人以小篆和隶书分别书写《仓颉篇》等文章样本。这些文章都浅显易懂,不甚太难。待孩儿有了时间,再请人为平安写一副《千字文》。”
  仓颉篇是秦时字书,由廷尉李斯编着。
  在后世,李斯的《仓颉篇》,赵高地《爰历篇》和太史令胡毋敬的《博学篇》,被称作是秦小篆的定型文字。与后来,这三篇文章统称为《仓颉篇》,成为少儿启蒙读物。只不过,后世流传的仓颉篇,大都是已隶书为主,秦小篆的仓颉篇,已经失传。而在这个时代,读书人并不多。所以知道这三篇文章的人,也非常稀少。刘阚打算,请李斯赵高亲自书写字书。
  胡毋敬已经死了,不过可以请叔孙通代笔。李斯嘛,刘阚能通过李由拜请笔墨。只是赵高……刘阚对这死太监着实没有什么好感,但考虑到这爰历篇的真迹,刘阚还是决定,请嬴壮出面,代为拜请笔墨。不过,这三篇文字,收藏的价值远远大过本身的价值。
  吕瞪大了眼睛,忍不住开口问道:“阿阚,你不是说真地吧……不行,你今天必须说明白,你打算教平安什么?可别教他一些乱七八糟地东西。要是那样,我宁可请母亲来教导平安。”
  看起来,如果不说出个子丑寅卯,阚夫人和吕,都不会答应。
  刘阚叹了口气,坐下来,伸出手示意刘秦上前。
  他轻轻抚摸着刘秦那一头乌黑柔顺的长发,闭上眼睛,努力得回忆一篇前世所学过地文章。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音ze,四声),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音nai,四声),菜重芥姜……”
  刘阚轻吟低唱,一曲南朝梁武帝时期,散骑侍郎周兴嗣所做的《千字文》,从他口中徐徐流出。
  这千字文,无一字相同,却又句句含有深意。
  那周兴嗣为做《千字文》,而一夜白头,可见其中艰辛。其文华美,蕴意深邃,又简单易学,琅琅上口。刘阚觉得,这千字文远比后世流行的那种所谓的白话文启蒙读物,强出百倍。
  而且又符合这个时代的要求,刘秦学习起来,最为合适。
  阚夫人和吕两人,呆呆的看着刘阚。
  许久之后,阚夫人突然笑道:“如此文章,竟出自我儿之口?阿阚,若非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娘真不敢相信,这文章竟是出自于你……也罢,如此华美之文,的确也适合平安这等年纪。
  阿阚,此文何名?”
  刘阚说:“这文章共有千字,就叫千字文吧。母亲若觉得合适,我这就请人拓写字本,如何?”
  “甚好,甚好!”
  阚夫人和吕连连称赞。
  刘阚则轻轻揉着刘秦的脑袋,心里苦笑一声:我的儿,你老子为了你,可是不要脸的当了一次文学大盗。只愿能对你有所裨益,莫要辜负了我这一番苦心才是……千字文,真绝唱也!
  第二二四章
-
~萧何来访~
  一篇千字文,让楼仓寒冷的冬季,多了一抹亮丽之色。
  只半日的光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歌声,就出现在楼仓镇的大街小巷。无忧无虑的孩子们,并不懂得这文章究竟有甚动人之处。但琅琅上口,且文辞华美,唱起来颇有趣味。
  楼仓属于楚地,民间传唱的,大都是以楚辞为主,其中尤以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为主。楚辞是由楚国民歌演化而来,带有极其浓郁的地方特色,故又称之为南风,南音。
  楚地巫风盛行,楚人以歌舞娱乐神灵,使得许多神话得意保存。
  这也使得楚辞之中,充满了浓郁的宗教色彩,配合以楚国特有的音调和音乐,充斥着浪漫之情。
  千字文和楚辞完全不同。
  在原有的历史上,千字文的出现,是经历了独尊儒术,废黜百家之后的汉文化熏陶,加之五胡乱华时期的南北文化融合,从而产生出的一种与这个时代完全不一样的篇章。在继承了楚文化的基础上,又融合了儒家学术和北方游牧民族的豪情,使得千字文透着大气端庄。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刘阚在诵出了千字文之后,又考虑到刘秦的年纪问题,故而采用了一些后世的音乐方式,使之更通俗易懂,可以很快的学会传唱。连刘阚自己都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一种结果。
  以至于当陈平等人听到之后,都为之拍案叫绝。
  而刘秦,更在一日光景,就将这千字文唱的滚瓜烂熟。甚至连不喜欢读书的王信,也能轻松的场上两句凤鸣在竹,白驹食场的句子,着实让王姬开心不得,脸上的笑容也更灿烂。
  同时。通过口耳相传。千字文地内容。也渐渐地向楼仓周遭扩散去……
  刘阚显然没有想到。这《千字文》对于这个时代。会产生什么样地后果。他只是写了一封书信。派人送往咸阳。恳请叔孙通为他书写《博学篇》和《千字文》地字本。之后就把这件事情抛在了脑后。因为。对刘阚而言。还有更重要地事情。那就是操办刘巨和王姬地婚事。
  阚夫人和襄强在一番商议后。把刘巨和王姬地婚事。定在了大寒那一天。
  大寒。二十四节气中地最后一个节气。
  三九刚过。四九之处。正是一年中最为寒冷地时节。然则大寒过后。就是立春。万物复苏。
  依照卦象。倒合了否(音pi。三声)极泰来之说。
  不管是刘巨也好。王姬也罢,都可算得上是经历坎坷,吃过许多苦,遭过许多罪,都是苦人儿。
  如今,好日来了,不正是否极泰来吗?
  对于阚夫人地决定,刘阚倒也没有什么意见。反正是好是坏,都是那么一说。
  秦时的婚事。远没有后世儒学盛行时那般的复杂繁琐,也没有后世结婚时诸多荒诞可笑的风俗。
  刘阚向大家宣布了刘巨的婚事后,所有人也没有露出太多惊讶之色。
  毕竟,刘巨深居简出,很少露面。以至于许多人都知道刘阚有一个兄长,但是却没有多少人见过。楼仓的原住民还好一些,当初刘巨击杀丁弃时,曾露过一次脸。不过,更多人甚至连刘巨的名字都不清楚。居住楼仓的外来户。有的甚至不知道,刘阚还有这么一个兄长。
  时间过地飞快,刘巨的大婚之日,眼见着就要到来。
  王姬已经搬出了刘府,暂时住在陈家的别庄里。吕和阚夫人,也是整日里忙碌不停,而刘巨,则天天咧着嘴,见什么人都是傻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6/5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