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贼(校对)第11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33/1225

  得汉中后,马儿失了后援,难成大事。
  到时候公子只需要守住西北,切断马儿后路,再诱使其入关,使其成孤军,可一举消灭。只是如此一来,费时甚巨,只看公子如何决断才是。”
  曹朋,陷入了沉思。
  “如何取汉中?”
  法正闻听这句话,顿时笑了。
  这也说明,曹朋心动了!
  夺取汉中是一个极为关键的步骤,只要汉中告破,张鲁归附,则马超也就大势去矣。
  法正深吸一口气,在曹朋耳边低语几句。
  却让曹朋脸色一变,透着古怪的表情。
  “孝直当知,此事极凶险。”
  “正自然知晓!”
  法正笑道:“不过,正亦有把握,只看公子敢不敢冒这个风险。”
  “这个嘛……”
  曹朋显得有些犹豫。
  法正的计策,归纳总结只有三个字:子午谷!
  曹朋可是清楚的记得,历史上诸葛亮兵出岐山,魏延曾献计,兵出子午谷,直取长安。这是一条险策,生性沉稳的诸葛亮,最终没有选择。
  但后世对此,评论颇多。
  如果当时诸葛亮采纳魏延计策,只需通过子午谷,便可以直接攻打长安。说不定,三国结局,就会变成另一个模样。当然了,这只是后世人纸上谈兵。毕竟当时的状况,谁也不清楚。魏延献计,有他的考虑,诸葛亮拒绝,也有他的主张。真相早已被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只能为后人所猜想。
  而今法正献策,居然是兵进子午谷。
  与魏延的计策,恰好反其道而行之,一个是出,一个是进,但性质相同。
  说穿了,就是出奇兵,断后路。
  曹朋查过汉中地图,这些年来,河西商会通过在西川的贸易,也打探出一个详细的汉中沙盘出来。汉中地域不小,却并不是想象中的繁华。
  根据永和六年,也就是公元140年的一次人口普查记载。
  汉中治下,领九县,有人口57344户,共267402人。这个数字中,不算当地土著,还有被汉中豪强所隐藏的那些家仆奴婢数量。而今已过去近七十年,七十年里,汉中虽无大战出现,可是战火却一直未平息。
  至张鲁领汉中以来,与西川冲突不断,所以人口估算,二十万左右。
  也就是说,偌大的领土,城镇不多,许多地方处于荒凉。
  法正如果兵进子午谷成功,便可以沿沔水,直抵南郑。这听上去似乎很简单,可做起来,却并不容易。荒山野岭,虫蛇密布,道路难行……有很多地方,甚至没有道路,所以想要顺利抵达南郑,绝非易事。
  这其中所蕴含的凶险,曹朋可以猜测到。
  他看着法正,沉声道:“孝直,何以胜券在握?”
  法正压低声音道:“公子可还记得,我曾与公子言,昔年随一好友入川?”
  有吗?
  曹朋努力回忆!
  想起来了,法正当初曾说过,他在西川有两个好友,一为张松,二为孟达。
  难道,他说的是孟达?
  “正是!”
  得到法正肯定答复之后,曹朋反而更担心了。
  那孟达,可是一个反复无常之人。历史上他先叛刘璋,后叛蜀汉……最后呢,又想背叛曹魏,结果被司马懿觉察,最终被司马懿杀掉。
  这么一个人,又如何能被曹朋信任。
  “孟达此人,真可信邪?”
  法正一愣,旋即正色道:“子度此人,孤傲自矜,然与正却推心置腹,可算知己。他在西川无甚根基,凭借勇武,方得以今日地位。而今名为葭萌关主将,却受副将所制,驻扎白水关,甚不得意……我此前与之通信,言语间曾透露出邀他为公子效力之意,他对此也甚为意动。
  不过,正最后还是劝他,安心留在西川……”
  “为何?”
  曹朋愕然问道。
  法正苦笑一声,“他日大王,岂能坐视益州在外?早晚必出兵征伐。
  子度和我不一样。
  我孑然一身,不过一落魄之人;可他总是葭萌关守将,拜广汉都尉之职。他冒然来投,公子未必看重。公子帐下,人才济济。勇武若汉升,忠直若令明,更不要说西北之地,更有无数部曲。他过来了,公子能重用吗?”
  这个……是真不会重用!
  不过不是因为他的才能,而是因为他的名气。
  “他日若公子取西川,子度可为内应,此大功一件。
  到时候,他也可以顺利得一席之地,则公子也不会小觑他,此方上上之策。”
  曹朋,沉默了!
  法正是真心为孟达考虑,是一个贴心的朋友。
  如果换一个角度想,如果法正一直活着,孟达会像历史上那样反复吗?
  然则,法正死于建安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220年。
  于孟达而言,他失去了知己好友,更失去了一个为他指明方向,可以让他相信,甚至是言听计从的导师。也许正是因为法正的离去,才有了孟达的反复?
  曹朋不得不这么想,因为法正这一番话,让他触动很深。
  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
  孟达曾有知己,奈何造化弄人……
  “子度,如何回复?”
  不知不觉中,曹朋改变了对孟达的称呼。
  法正颇为骄傲一笑,“正出言,子度焉敢不听。”
  我说的话,他敢不听吗?
  就冲着法正这一句话,曹朋信了孟达。
  “我可书信子度,请他做势出兵,佯攻汉中,吸引汉中兵马向汉水集结。而后,我乘势兵进子午谷,轻装直取南郑,将那张鲁一举擒获,则汉中可定。”
  “此计,甚凶险。”
  “公子,兵法有云,兵者,诡道也。
  正因凶险,方需行事。那张鲁必不会提防,与正而言,倒也没甚凶险可言。”
  “那你需要我做什么?”
  “其一,正需一支人马,需勇力之将协助。”
  曹朋想了想,道:“此乃情理,孝直不说,我亦与之,但不知孝直以为,谁可为将?”
  “圆德即可!”
  典满武艺,日渐成熟。
  得典韦真传不说,更在早年间,随曹朋打下坚实基础,故而已觐超一流武将之行列。得家传本领,却换长戟为巨斧,使一口好刀法,连典韦也要为之称赞。能掷一手好戟,十步之内,戟无虚发,甚至比典韦还要厉害。
  而典韦的双铁戟,更被他用得出神入化……
  最重要的是,他和许仪不一样。
  曹朋当年来到许都,典满是第一个和他成为朋友。两人的关系,在小八义当中,除王买之外,最为密切。其密切的程度,甚至要高于邓范。
  只是后来典满从军,和曹朋接触也就减少。
  但是,他对曹朋的信赖和尊敬,却远非许仪可比。
  这里面有典韦的功劳!
  典韦曾对典满说过:“万事只需听从阿福安排即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33/1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