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贼(校对)第6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2/1225

  “环夫人,这是要借你的名号,为五公子拉拢人才。”
  “我的名号?”
  李儒笑道:“公子可不要小觑了你的名号。别看你现在是个白身,可曹八百之名非浪得虚名。你的功勋,你的才情,已经为许多人所认可。否则你这次和伏完对决,清流名士又岂能无动于衷?当时若孔融那帮呆子站出来,为伏完说一句话,你的情况绝对会变得很凶险。
  罚作四个月?
  那是轻的,甚至可能会满门抄斩,连父母都要连累。”
  曹朋吓了一跳,出了一头冷汗。
  回想起来,的确是有些侥幸。
  孔融等人在当时的息声沉默,无疑对汉帝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汉帝拖着案子,迟迟不肯发落,其实也是等待那些清流名士站出来制造舆论,他就可以很轻松的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
  哪知道,孔融等人哑巴了!
  诸多安排到最后,无法顺利实施。
  拖延下去,对汉帝绝无好处。无奈之下,汉帝只好做出让步……
  说实话,在此之前,曹朋对孔融等人没什么好感。总觉得,这是一帮清谈误国的家伙。他敬重孔融这些人的学识,但对他们的性格却不太喜欢。可是听李儒这一分析,让曹朋第一次,认识到了孔融这些人的重要性!尼玛,孔融这些人所代表的,岂不就是后世的舆论导向?
  这个时代,没有报纸。
  所以舆论导向完全由清流掌控。
  曹朋在与李儒交谈一番之后,对孔融的定位,又做了一个全新的判定。
  历史上,这货也是因为得罪了曹操,最终被曹操所杀。这也是曹操在后世,被抨击的一大要害。
  李儒笑道:“若公子能把孔融这些人控制起来,必能无往而不利。”
  控制起来吗?
  其实,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帮人在后世,那就是一帮子愤青。
  只要能把他们的言论,控制在一定的范畴里,必然能产生巨大的作用。
  不过,现在条件还不算成熟,等到时机成熟时,在行动吧……在此之前,和孔融这些人打好关系,无疑很重要。曹朋在思忖良久之后,最终决定,应该往孔融府上,去拜访一番。
  当然了,要拜访孔融,并非易事。
  孔融身为清流代表,可不是说见就能见到。
  这个拜访,必须要有一些名目,而且要合情合理。曹朋坐在书房中沉思许久,最终把目光,落在可刚撰写好的那部《三字经》上面。抛砖引玉也好,投石问路也罢,就让这部《三字经》,充当一个敲门砖吧。
  三字经历经一个月的时间,编撰完整。全文共1722字,与原文符合。
  但内容肯定会有不同,曹朋依据这个时代的情况,做出了一些变化。比如,原文里的‘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变成了‘淑神君,为四长。有八子,皆成龙’。说的就是荀彧的祖父,当年的颍川四长之一荀淑。荀淑早年有‘神君’美名,故而淑神君,正合适。
  荀淑有八个儿子,时称八龙。
  与‘窦燕山’相比,未遑多让……
  更重要的是,曹朋希望借由这种方式,向荀彧示好。
  不可否认,在曹朋与伏完冲突中,荀彧看似秉公执法,但还是有些倾向伏完。如此一来,和曹家的关系,自然变得疏远了一些。这一点,从曹朋被刺一案,便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按道理说,曹朋被刺,荀彧应该过来探望。
  荀彧和邓稷的关系不错,此前与曹朋,也多有扶持。可偏偏曹朋遇刺,连新任许县令司马朗都来探望了一下,荀彧却始终未曾露头。曹朋可不希望,苦心经营的关系,因为伏完一事而被破坏。毕竟,在未来十二年里,荀彧在曹魏集团中担当着重要角色,不可轻易得罪。
  “来人,把胡班找来。”
  片刻后,胡班匆匆来到曹朋的书房里。
  曹朋把包好的《三字经》,连带着一份名剌,交给胡班。
  “把这件东西交给孔融孔扬州。”
  “喏!”
  看着胡班离去的背影,曹朋心道:能否成事,在此一举……
  ……
  最初剽窃时,曹朋是羞愧。
  第二次剽窃时,曹朋是非常羞愧。
  等到第三次剽窃时,曹朋是很羞愧……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那点羞愧之心,也渐渐的淡了。
  身为穿越众,若不懂得剽窃,焉能被称之为穿越众。
  道最后,曹朋已经全无感觉。当剽窃已成为了一种习惯的时候,还能有什么感觉呢?至少,曹朋已经麻木了!剽窃一次是剽窃,剽窃十次还是剽窃。但剽窃百次,千次,那叫宗师!
  司空府花园里,阳光明媚。
  桂花香满园,五彩斑斓。
  卞夫人行走于花海之中,神态极为轻松。
  虽已三旬有余,可是却风韵犹存。娼家出身的经历,已无人再提起。可是娼家的经历,却使得卞夫人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妩媚风情。她性格清冷,不喜繁华,与环夫人正好是相反。
  环夫人充满了活力,而卞夫人则显得沉稳,有雍容之气。
  两人各有千秋,说不上谁好谁坏,总之都甚得曹操所喜……
  官宦人家,看似和睦。
  然则暗地里勾心斗角,却不足为人道。
  卞夫人停下脚步,轻声道:“果果,消息可确实?”
  “夫人,的确有这回事。”
  说话的,是一个十七八岁,明眸皓齿的少女,神态恭敬。
  她,叫夏果果,本是吴郡人士。早年随家人来到谯县,父母双亡,后来被卞夫人收留,成了卞夫人身边最贴心的婢女。
  卞夫人道:“仓舒聪慧,确需人教导。
  我倒不是说曹朋不合适,他是司空族侄,对司空又忠心耿耿,而且素有才名。只不过,他今年好像才十七岁吧,也就是比子衡大三岁。让他来教导仓舒,会不会有一些不太合适?”
  夏果果听罢,哪能不明白卞夫人的意思。
  “以小婢看,定是不合适的。”
  “嗯,不过仓舒是小环之子,我不好说什么。反正,谨慎一些比较好,莫要耽误了仓舒……”
  “小婢明白!”
  夏果果搀扶着卞夫人,恭敬的答应。
  “回去吧,我累了!”
  ……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却胜似真刀实枪搏杀的战争。
  环夫人的意思很明白,曹朋人脉广,而且才学好,将来必然是曹操重臣。让曹冲随着曹朋,虽然只是蒙学,却坐实了师生关系。有了这层关系,将来必然能为曹冲带来许多方便。
  不过,环夫人能看到的,卞夫人同样可以看出来。
  曹朋的人脉太广!
  他是曹操族侄,又是小八义之一,有文名。
  他救国典韦,和典韦许褚两人的儿子,是结义兄弟;他与颍川士子关系密切,特别是陈群,据说关系很好;他是胡昭的弟子,也就有了足够的资本;他和夏侯渊、曹洪、曹仁有生意上的往来,隐隐成同盟关系;他在士林的名声很好,与许多外姓将领,也颇有来往;他……
  如果不认真的思忖,谁也不会觉察到曹朋身边的力量。
  更不要说曹朋的父亲曹汲,如今已是比两千石俸禄的执金吾丞,又是造刀名家;他的姐夫,也有独镇一方的能力,和郭嘉还有同门之谊。短短四年时间,曹朋已隐隐发展成了气候。
  卞夫人开始感觉后悔,此前似乎忽视了曹朋的存在。
  但后悔也没有用,既然如此,我断然不会让曹朋和仓舒,达成关系……
  总之,曹朋属于那种躺着中枪的主儿。
  他在家中每天练习华佗传授给他的五禽戏,同时也没有落下白虎七变。
  无事时,则看书练字,日子倒也过得挺逍遥。
  可是在外面,已掀起了惊涛骇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2/1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