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贼(校对)第6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3/1225

  许都作为汉室都城,自然汇集了天下英才,更有无数知名大儒,聚集在许都城中。
  五公子要找老师?
  这是一桩好事啊!
  什么,让曹朋做五公子的老师?
  这怎么可以!那曹朋,不过是写过几篇文章,做过几首诗而已。没听说他著过什么经典,更不要说有传世之作。再者说了,曹朋今年才十七岁吧,他懂得什么?他知道什么是治国之道,知道什么是上古之风?当然了,不能否认曹朋也有才学,可是为人师,却万万不能。
  包括孔融在内,也表示出强烈反对。
  曹操,就要回来了!
  官渡之战,已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袁绍退过大河之后,与袁谭、袁尚,以及外甥高干汇合。官渡一战,袁绍几乎是全军覆没……二十余万大军,折损与河南岸,损失惨重,元气大伤。不过,河北人口众多,袁绍尚有一战之力。他退回河北之后,便下令整顿兵马,休养生息,准备与曹操再一次决一死战。
  不过,田丰在官渡之战结束后,被袁绍下令赐死。
  沮授被曹操俘虏后,誓死不降,最终被曹操斩杀于延津……
  曹操虽大获全胜,却已无力进击。他需要消化这一次大胜,同时也需要让自己的兵马,休整一下。
  建安五年九月,官渡大战结束两个月后,曹操班师返回许都。
  ……
  “曹友学何德何能,又岂可为人师?”
  许都的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纷纷。
  话题的重点,还是集中在曹朋是否有资格担当曹冲老师的问题上。
  环夫人并没有让人阻止,而是冷眼旁观。当争论开始之后,她就觉察到了其中隐藏的奥妙。
  这一场争论,定然是有人在暗中主使。
  本来嘛,只是启蒙而已,怎可能有这么大的争议?
  启蒙,不同于正式教授。也就是教一些最粗浅的东西……识字,写字,能粗通一些典籍。
  在乡村私塾中,许多启蒙老师,根本没有什么名气,有的时候粗通几百个字,就能开课授业。而真正接受教育,是要从《诗》《论开始》,一般在这个阶段,就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如果再进一步,如《尚书》《春秋》《周易》《史记》之类,授课先生的门槛更高。
  环夫人不是要曹朋教曹冲那些高深的东西,说简单一些,她其实还是希望能为曹冲找一个帮手。
  然而,事情演变到这一步,已不受环夫人控制。
  她也只能在一旁,静静的观察,等待事态的发展……
  曹朋是否能为人师,最终还是要看曹操的态度。而在此之前,环夫人也只能是按兵不动……
  孔融在朋友家中吃了酒,天黑以后,才回到家中。
  今天,在朋友家里谈的很愉快,也让孔融的心情非常好。若在平时,不到亥时,他已上床睡觉。可今天有些兴奋了,回到家后,他也睡不着,干脆来到书房里,想找本书打发时间。
  桌案上,放着一个布包。
  孔融疑惑的拿起来,沉声问道:“这东西,是谁送来的?”
  “老爷忘了?这是几天前,曹八百派人送来……当时老爷没有在意,只让小人放在一旁。”
  “曹八百?曹朋?”
  孔融愣了一下,似乎有点印象了。
  几天前,曹朋的确是让人送来了这个布包,但当时孔融并没有在意,于是随手放在了案上。
  接下来几天,他把这件事抛在了脑后,几乎快要忘记。
  若非今天吃多了酒睡不着,他恐怕也不会留意。不过,孔融却想不起来,自己和曹朋有什么交情。他对曹朋的印象不错,一方面是因为曹朋那篇《八百字文》,另一方面则是当初那两篇《陋室铭》和《爱莲说》。更重要一点,曹朋的老师是胡昭,才学名气并不输孔融。
  只是,之前曹朋大闹辅国将军府……
  孔融突然想起来,最近闹得沸沸扬扬,关于让曹朋当曹冲老师的事情。
  莫非,曹朋要我帮忙?
  他冷笑一声,随手把布包扔在案上。
  小小年纪,也敢为人师?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孔融对这个启蒙老师,一点兴趣都没有。他就好像是大学教授,你让他去教一个幼儿园的孩子,他怎可能来劲儿?坐下来,孔融闭上眼睛沉吟片刻,而后睁眼盯着书案上的布包……
  “也罢,让我看看,你究竟送的是什么。”
  孔融目光涿州,忍不住好奇,将布包解开。
第341章
一篇文章动天下
  建安五年十月初三,曹操凯旋而归。
  官渡之战的胜利,使得曹操坐稳了河南霸主之位,并隐隐有赶超袁绍的迹象。这种时候,再也无人叫嚣着让袁绍与曹操共同把持朝政了。曹操用一场大胜,证明他比袁绍强上百倍。
  汉帝刘协率百官,出城迎接。
  曹操下马,叩拜刘协,上演了一出君臣相知的和谐戏码。
  事实上,曹操在官渡大获全胜,最失落的人并非袁绍,而是汉帝刘协。他本指望着让袁绍惨胜曹操,然后他以汉家天子之名站出来,力挽狂澜……他希望袁绍胜,却不想曹操死。曹操活着,才可以制衡袁绍,而惨胜之后的袁绍,也必将元气大伤,到时候刘协就能顺理成章的将两人手中权力收回……只可惜,刘协的小算盘到头来,只是竹篮打水,成一场空!
  袁绍,不足与谋!
  这也是刘协心中最强烈的感受。
  想你袁绍,坐拥四州,麾下雄兵百万,钱粮广盛,人口众多,结果却被曹操打得几乎全军覆没。
  这种人,和废物无甚差别。
  至少在刘协心里,袁绍的地位一落千丈。
  不过,刘协不可能就此罢休。
  在迎接曹操还许之前,他已下诏,加封曹操为太傅之阶。
  曹操本已官拜司空,属三公之列。而太傅,则在三公之上,负责执掌以善劝道天子职责,无日常事务。
  想必,袁绍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会很不舒服吧!
  天子下诏,按照规矩,曹操需三次请辞,而后才可以正式接受。
  但这个太傅的名头,已经十拿九稳。对曹操而言,太傅不太傅无所谓,关键是这个面子问题。
  后世人常说,曹操喜欢翘尾巴。
  当官渡大胜之后,曹操的小尾巴,又有点想翘起来了……
  入城之后,又有一番繁琐礼仪。
  当晚,汉天子刘协在金銮宝殿设宴为曹操庆功,文武百官,悉数参加。刘协只露了一个面,便退场了。他心里并不舒服,为曹操庆功也是不得已为之。但要他一直陪伴,那绝不可能。
  刘协退场后,酒宴的气氛,随之达到了高潮。
  “诸公,诸公且听某一言。”
  曹操突然高声说话,大殿上众人,顿时止住声息。
  “某有一私事,欲与诸公相商。
  我家五儿已五岁,正当启蒙。只是这先生却不好求,不知诸公对此,可有什么好的建议?”
  此前,环夫人已多次派人送信,表示了她的想法。
  她希望由曹朋为曹冲启蒙。
  不过,曹操当时忙于战事,所以并未决断。而且,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决断此事……曹朋嘛,倒是个好人选。不管怎样,曹操对曹朋的忠心,对曹朋的才学也很赞赏。但正如卞夫人所说的一样,曹朋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他的年纪。至于他的官职,说实话倒算不得什么……
  而时下所争论的焦点,恰恰也是在曹朋的年龄。
  环夫人的心思,曹操不是不清楚。
  但他并不认为环夫人有什么错。膝下几个孩子,年纪都还小,最大的也不过十四岁,立嫡之事尚早。曹操本人,也非常喜爱曹冲,自然希望将来能有一个人,扶持曹冲,帮助曹冲。
  至于是否立嫡曹冲,曹操并未考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3/1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