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贼(校对)第8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7/1225

  河一工坊在河南尹治下,两个老丈人一起维护曹朋的话,还有谁能够为难曹朋?
  荀彧又道:“韦端被杀,凉州刺史空缺,当派何人前往?”
  董昭连忙起身,道:“主公,司空掾郑浑,素有清名,才华卓绝,可为凉州刺史。”
  郑浑,又是一个在三国演义中,未曾出现的人物。
  后世对郑浑,有诸多说法。
  而其中最为可笑的,莫过于是说郑浑出身贫苦,是一个铁匠……而事实上呢?郑浑是汉代著名学者郑众的曾孙。而他的哥哥,也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名儒,名叫郑泰,曾官拜扬州刺史。论出身,论德行,论名望,郑浑的确是首屈一指。
  在历史上,他曾为京兆尹,又做过各地太守,政绩卓绝。
  加之他是郑泰的兄弟,而郑泰在关中士族当中,又有极大的声望……
  董昭推荐的这个人才,的确不差。
  曹操点点头,却意外的发现,荀彧荀彧,还有郭嘉都轻轻摇头,表示不太赞同。
  “文若,你不赞同?”
  荀彧说:“文公的才学和德行,我甚为敬佩。
  若换做其他地方,他都可以胜任……但是凉州,我却以为文公怕难以担当……”
  说着,荀彧朝董昭一拱手,“公仁,我并非贬低文公,还请见谅。”
  董昭连忙道:“愿闻其详。”
  “凉州,自永元羌人暴动以来,便战乱不止,各方势力盘根错节,羌氐等族人错居一起。这些异族,皆虎狼之辈,好勇斗狠,桀骜不驯。文公虽有才学,却强硬不足。似凉州那等苦寒之地,民风彪悍,若无强力之人,焉能震慑他们?”
  荀彧说罢,停顿了一下,又道:“而今凉州看似平靖,但却是友学一手打出来的平静。那些羌人敬服的是友学勇武善战,而非他才学过人。更何况,派文公前往,那些随友学征战的骄兵悍将,可能够服他?说句不好听的话,友学鬼薪三岁,而文公却在这时候前往凉州,分明是把他推进火坑里,必然会遭受那些骄兵悍将的敌视。到时候,文公若强硬起来,那些骄兵悍将,又怎可能服他?”
  “这个……”
  “所以,这凉州刺史人选,必须要符合几个条件。”
  曹操道:“文若请讲。”
  “首先,此人必须能令凉州那帮骄兵悍将服帖。
  这本身就是一桩麻烦事……王买邓范,潘璋夏侯兰,还有阎行成公英,包括步骘那些人,是曹朋一手带出来的人,一般人又怎可能制服他们?这个人,必须要与友学有极为亲密的关系。
  这其二,友学在河西,武威推广屯田,积极恢复西域商路。
  一切都已经进入轨道之中。
  新任凉州刺史,不能私心过重,擅自废去友学的此前种种努力,这也是一个麻烦。
  而其三……”
  荀彧林林总总,说出了一大堆的问题。
  曹操听得,有些发懵。
  “文若,你可有合适人选?”
  荀彧看了一眼郭嘉,却见郭嘉面带笑容,似乎已经猜到了他的心思。
  他轻叹一声:奉孝,真鬼才也!
  “我确有一个人选,但却不知道是否合适。”
  “但说无妨。”
  荀彧深吸一口气,看着曹操,大声道:“不知主公以为,那城门校尉,武库令,奉车侯曹隽石,如何?”
第510章
雒神,雒神
  武威,姑臧。
  杀了韦端父子之后,曹朋似乎没有任何负担。
  汉阳郡杨阜等人得到消息后,无比愤怒。漳县王灵,襄武孔信更气愤填膺,要出兵为韦端报仇雪恨。曹朋在得到消息后,一不做二不休,立刻下令,命首阳阎行,临洮甘宁夹击两县,同时又下令郝昭,在临洮出兵,攻取落门聚。
  落门聚,是汉阳门户。
  一旦丢失,就等于向陇西敞开了大门。
  而王灵孔信两人虽然了得,但终究不是阎行和甘宁的对手。
  只一战,王灵便丢失了漳县,而后和孔信合兵一处,迅速撤离襄武,退守汉阳。
  曹朋无与伦比的强势,让杨阜无可奈何。
  他是谋士,是内政高手,却不是帅才。出谋划策,分析局势,杨阜毫无疑问无人可比。但行军布阵,搏杀疆场,十个杨阜,可能比不上一个甘宁,或是阎行。
  好在陈群得知消息后,连夜从西县赶赴狄道,把曹朋劝住。
  否则以曹朋如今的心态,说不得会长驱直入,直接把杨阜干掉,而后占领汉阳。
  陈郡毕竟是士族,虽非关中豪强,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在安抚了曹朋之后,又前往汉阳劝说杨阜。把韦端做的事情详细解说了一遍,杨阜虽然不满,也不得不承认,这件事韦端做的错了!但问题是,韦端代表了关中士族。而杨阜,虽说是凉州人,却属于关中士族的一员。就这么善罢甘休?杨阜肯定不会答应。就算他愿意,也不代表关中那些豪强们会偃旗息鼓……
  所以,杨阜带着韦端次子韦诞,要往许都告状。
  好在卫觊和曹洪再次劝说,让杨阜留在长安,并六百里加急,通知许都的曹操。
  杨阜也不想回汉阳了!
  如今的局势,已经非常清楚。
  曹操接掌凉州,已是大势,无人可以阻挡。
  以前,他们还可以把韦端抬出来,再加上朝堂上的推波助澜,足以让他们成功。
  可现在,韦端死了,该怎么办?
  凉州已经从关中士族手里脱离,无法再继续掌控。
  同时,一些豪强从曹朋此前的种种作为里看出了巨大利益,那就是河西走廊,西域商路。
  豪强们为什么要把持凉州?
  说穿了,就是利益。
  而今更大的利益,摆在他们的面前,他们又如何不心动?
  谁不知道,中原的丝绸,陶器,铁器在西域极受欢迎。而西域丰富的物产,以及他勾连波斯湾的便利条件,使得关中豪强垂涎三尺。如果西域商路开通,绝对是一个好现象。关中豪强坐拥地利之方便,远非中原士族可以相提并论……如果能获得西域商路的通行权力,还有河西的贸易利益,又何乐而不为呢?
  反应最为迅速的,便是平陵窦氏。
  虽说平陵窦氏今不如昔,已非当年可比。
  但其深厚的根基,还是占据了一定的话语权。从河西返回平陵的窦兰,一下子受到了平陵窦氏家族的重视。窦兰离开窦氏多年,早已不算是嫡支血脉。可由于窦兰与河西密切的关系,窦氏家族迅速提拔窦兰,请他前往河西,设法打通环节。
  而此时,杨阜等人正在长安,信誓旦旦,要为韦端讨回公道。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平陵窦氏,也正是关中豪强的蚁穴……
  ……
  曹朋站在庭院门口,徘徊踱步。
  他刚从金城返回,就得到了一个让他感到万分震惊的消息!
  甄宓,怀孕了……
  而且已经有两个月的身子。
  曹朋顿时懵了!
  本来,甄宓怀孕,和他看似没有关联。
  可是蔡琰却告诉他,“小宓肚子里的孩子,是你的!”
  “我的?”
  蔡琰眉毛一挑,厉声道:“曹友学,何故如此模样?”
  曹朋咽了口唾沫,连连摆手,“蔡姐姐,非是我不愿意认,可我和甄小姐并无关系,你是不是弄错了?”
  “到此时,你还不认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7/1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