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贼(校对)第8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8/1225

  曹冲有点不乐意了,“易言,万物万事皆有阴阳,人自有高下卑贱。先生……曹家哥哥以下官而斩上官,本就不对。君臣、父子、夫妻,纲常自有天定。若是人人都如曹家哥哥这般,那要那纲常还有何用?再者说了,韦端乃名士,而王猛不过庶民,怎可以相提并论呢?”
  环夫人一时哑然,不知该如何反驳。
  自董仲舒定下这三纲五常的礼法以来,君臣父子,是天定……从道理上而言,似乎曹冲并没有过错,可是环夫人却隐隐有一种不好的感受。她闭上眼睛,不再和曹冲争执,而是沉吟不语。
  环夫人这一沉默,曹冲也随之沉默下来。
  他静静的站在一旁,也没有开口,等待着环夫人的指点。
  “仓舒,你三哥今日,已离开了许都。”
  “啊?”
  曹冲一怔,诧异问道:“三哥去了哪里?”
  对曹彰,曹冲倒是没什么恶感,只不过这一次曹彰回来,还是和曹冲闹出了一些小矛盾。
  曹彰返回许都的第二天,就带着家将,直接堵了周不疑的大门。
  若不是当时曹冲正好也在周不疑的住处,死死拖住了曹彰,弄不好周不疑就要被曹彰一刀砍了。
  但也因为这件事,曹冲对曹彰非常不满。
  可毕竟是兄弟,曹彰对曹冲一直不差,所以乍听曹彰离开,曹冲心里面,还是有一些失落。
  他曾与曹彰,同在曹朋门下就学。
  不过,他是向曹朋求蒙学,而曹彰则是虽曹朋习武。
  环夫人道:“你三哥去了荥阳,说是要在那边就学。
  你父亲非常高兴,还夸他有情义,大有长进……甚至,连他要去一西北商贾之女的请求,也一并答应,还同意立为平妻。仓舒,你长大了,有些事情,你知道的比我更加清楚。子文此去荥阳,说是就学,其实是陪你曹家哥哥;你当年也曾随你曹家哥哥就学,怎可以不去拜见?”
  曹冲心里,莫名一颤。
  不知为什么,他有些不愿见曹朋。
  或许是因为愧疚,或许是其他的原因……总之,他一直不肯去荥阳,确是不知如何与曹朋见面。
  或者说,他内心里,隐隐对曹朋有些畏惧。
  可母亲既然说出口来,曹冲知道,他无法躲得过去。
  犹豫了一下,曹冲轻声道:“这两日元直要和卧龙谷门人辩论,孩儿想听过之后,再去荥阳。”
  “卧龙谷门人?”
  “嗯!”
  环夫人心里,更有些不喜。
  卧龙谷,那不就是曹朋的恩师胡昭住所?
  想来此前周不疑口出狂言,抨击胡昭的事情被胡昭的弟子知晓,所以才有人要过来和他辩论。
  可这一来,岂不是更要和曹朋站在对立面?
  周不疑若是输了,还好说一些;可如果他赢了,势必会进一步激怒曹朋,绝非一桩好事。
  “不行,你必须立刻动身,前往荥阳。”
  “可是……”
  “仓舒,三天之内,你必须离开许都。”
  环夫人凤目圆睁,声色俱厉。
  曹冲从没有看到过母亲如此声色俱厉的训斥,竟吓得心里一颤,不敢再有半句反驳。只是这内心深处,隐隐有点不太舒服。他这个年纪,本就是叛逆的时候,再加上自幼得父母关爱,天资聪慧,走到哪儿,都是众星捧月,不敢有人和他争论。也使得曹冲,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一种傲慢习性。母亲如此斥责,让曹冲觉得委屈,同时更有一种莫名的愤恨……
  愤恨谁?
  他也说不清楚。
  但是,他就是感觉不满。
  “孩儿,遵命!”
  “下去吧,早些歇息。
  你去荥阳的事情,我自会派人与你父亲知晓。”
  “喏!”
  曹操如今不在许都,而是前往邺城。
  依照着曹操之前的计划,入秋后将会向并州发动攻击,准备在年末时,解决高干,收复并州。
  轲比能已经同意,出兵攻打东部鲜卑。
  如此一来,燕荔游必然会调回他支援袁熙的三万骑军,也就使曹操对并州之战,有了七成胜算。邺城自去年一场血战,几乎成了废墟。但又因为他特殊的地理位置,曹操在年初下令,重建邺城。并从各地迁一万三千户定居邺城。如今,邺城已经修建完毕,移民也纷纷抵达。
  曹操此去邺城,正是为稳定民心,着手向并州用兵……
  ……
  建安十年暮夏,酷热难耐。
  繁华的毓秀街突然响起阵阵锣鼓声,引得无数人的注目。
  毓秀街,是许都最为繁华的一条街道,就有些类似于后世的步行街。它位于毓秀门外,周围居住的都是高士名流,王公贵族。所以,在这条街上贩卖的,大都是极为奢华名贵的商品。
  一座高足有三层的阁楼,披红挂彩。
  黑色牌匾上,横书‘福纸’二字。
  福纸,是什么?
  没有人知道。可是却有人发现,那牌匾的下方,赫然有孔融题名。也就是说,这两个字,是孔融所题,顿时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
  阁楼里,清一色身着水蓝色蝉衣,一副学子打扮的女婢。
  这些女人,很明显是经过专门的培训,举手投足间,都透着学子的气度,颇有气质。更重要的是,这些女子个个貌美,有书卷之气。进出阁楼,使许多人产生了浓厚兴趣,不由得驻足观瞧。
  “这福纸楼,究竟是做什么的?”
  一众刚从太学中下学的学子,面露疑惑之色。
  “进去看看,不就清楚了?”
  “没错,进去看看!”
  众人迈步走进阁楼,却见一楼大厅中,正中央是一个柜台,周围摆放着一个又一个书架。
  书架上,全都是一刀刀的纸张,散发出淡淡香韵。
  一个貌美女侍上前,极为恭敬的道:“各位先生,今日小店开张,先生们乃首批客人,可以得八折优惠,请随便参观,若有什么疑问,只管询问小婢。小婢编号08号,希望能使先生们获得一次愉快的购物。”
  一个太学生愕然道:“你们这里,究竟是卖什么物品?”
  “先生,小店名为福纸楼,卖的自然是福纸。”
  “福纸?”
  太学生更加奇怪,连忙又开口询问。
  “请先生随我来。”
  那女婢恭敬的引领众太学生,走到一个书架跟前,只见上面摆放着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纸张。
  有常见的左伯纸,麻纸和桑皮纸,还有很多太学生们,未曾见过的纸张。
  “这是……”
  “此我家主人专门设计,制作出来的新纸。
  又因家主人之名,而得福纸二字。先生请看,这是家主人采用孟门桑皮纸的原始工艺,经过改良之后而成的桑皮福纸。纸质坚韧,且具有保温性,可长期存放,用于契约文书,最为合适。
  孟门桑皮,每一百斤可分为四百刀,每刀二十五张。
  而家主人的桑皮福纸,每一百斤可以分为八百刀,每刀五十张。也就是说,同等重量的桑皮纸,我们可以多出四倍的份量,但纸质更好。同时在价格上,比孟门桑皮,要便宜五倍。”
  孟门桑皮纸,起源于秦汉时期。
  在东汉末年,与麻纸和左伯纸齐名,主要集中于并州离石地区。
  由于其工艺复杂,而且制作费用昂贵,很少为人所用。在市面上,一道孟门桑皮,价值五贯,堪称昂贵至极。许多人只闻孟门桑皮之名,而不得其用,就是因为这昂贵价格令人望而却步。
  东汉初,孟门桑皮一度成为供品,尤胜左伯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8/1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