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贼(校对)第8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9/1225

  左伯纸每刀一百张,价值八贯。可孟门桑皮的价格,比左伯纸高出两倍有余……
  太学生们初闻是卖纸,都有些丧气。你说你贩卖纸张就贩卖,搞出这么多的动静又是何意?
  可听罢那8号女侍极为专业的讲解,不由得兴趣大增。
  要知道,自蔡伦造纸后,纸张的成本虽然较原来有所降低,可依然不是普通人能够购买。
  一名太学生从女侍手中接过一张桑皮福纸,顿觉手感不同。
  “好纸!”
  他轻声赞了一句。
  想来,此人家中富裕,所以毫不犹豫便定下了十刀桑皮福纸。
  “姑娘,你们这里还有其他的介绍吗?这种桑皮福纸,与文书契约倒是合适,和我等学子,用这种纸……”
  另一个学子,忍不住开口问道。
  却见女侍笑靥如花,连连点头:“先生们,请随我来。”
  这福纸楼内的纸张种类繁多,看得人眼花缭乱。若没有人一旁解说,走进来足以让人头昏脑胀。
  按照女侍的讲解,福纸楼内,共分有契约文书,书画,记账等十个大类。
  每个大类,又分有无数个小类别。比如这笺纸,就有十数个类别。可以根据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纸张。比如,对那种社会地位不高的人,可以用染黄麻纸,与平辈儿,可以用冷光笺,对地位较高的人,又有宣纸可用。对女子,有彩笺,对男子,有素笺……等等,种类五花八门,只听得一种太学生,头晕脑胀。在女女婢温婉而悦耳的解说声中,不少太学生鬼使神差般,定下了各种纸张。从几十钱到几贯乃至几十贯一刀的纸张,堆积了一摞。
  到结账时,太学生们看着这许多的纸张,不由得瞠目结舌。
  “这么多,我怎么拿回去?”
  “先生们不用担心,小店设有送货上门的服务,店内配有车仗,可以帮助先生们送货到家。”
  “那,可要额外费用?”
  女侍微笑,“不用,这是小店的本份。”
  当一干太学生,满意离去时,另一批客人,走进楼内。
  从那服侍上可以看出,这些客人的身份不同于那些太学生。于是立刻有女侍走上前去,“几位大人气度非凡,一看就知道不比常人。小店里有各种纸张供大人们选择,11号女侍为您服务。”
  几位客人一怔,旋即露出了赞赏之色……
第523章
文化暴利
  转眼间,来到荥阳已近半载。
  暮春时抵达,而今已入了仲秋,天气渐渐转凉。总体而言,建安十年算不上风调雨顺,特别是青州,在年初时出现了旱情,入夏后又有局部地区,发生了疫情,使得青州在入秋后,险些出现大规模的流民暴乱。幸好曹操早有准备,命徐州刺史徐璆,晋级从海西调拨大批物资,稳定了青州局势。虽然说不得是一个好年景,可毕竟没有发生灾荒,也算的是一桩好事。
  海西,发展越来越快。
  其辐射区域,已横跨两淮,渐渐演变成为一块繁华富庶之地。
  曹操在年初时,下令重修沭水、沮水和游水两淮三大河流,也进一步推动了两淮地区发展。
  并且,在仲夏时,曹操又下令,在沮水和泗水之间,开凿河渠,连通两河。同时命豫州刺史满宠,着手设计在泗水和鸿沟之间开凿河渠。并使梁郡太守郑浑参与设计,负责督造……
  郑浑,虽为成凉州刺史。
  但由于他的出身和才华,最终令曹操下决心,委任一郡太守。
  梁郡,也是泗水和鸿沟水之间的必经之地。地形相对复杂,所以这任务也就显得格外繁重。
  按照曹操的规划,两个河渠道最后,必然要连通一处。
  到时候,两淮所产生的财富,将会通过这新建造而成的河渠,源源不断输入中原,进一步抑制中原物价,有助于恢复民生。不过,和河渠建造,并非一蹴而就可成。根基荀彧等人的计算,如此浩大工程,几乎贯穿三州之地,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但若建成,效果也显而易见。所以,从一开始的抵触,到后来同意……荀彧规划,要十年方能竣工。
  这分明就是大运河的雏形啊!
  当曹朋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忍不住发出了一声感慨。
  两淮的发展,已超出了曹朋的预料……
  而今两淮的财富急剧增加,已成为曹操一大物资基地。当年偶然为之,却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历史上,两淮的发展,至少要到东西两晋,南北对峙时期。可没想到,竟提前发生。徐州地形复杂,若不修建大运河,势必会影响到日后发展。可以想象,随着运河开凿,徐州将与中原,进一步联系在一起。所产生出的影响,也会随之时间推移,日益增大!
  曹操,不愧是雄才大略之人!
  而且他不是历史上那个开凿运河的杨广,所以在实施计划的时候,也极为谨慎,不会出现劳民伤财的结果。
  根据荀彧的归化,运河开凿,于每年暮秋开始,持续整个冬季。
  而这个阶段,也正是大量人力闲置的时期,更不会影响到来年的春耕……
  每年四到五个月的时间,逐渐推进。十年之后,一条连接东西部的经济命脉,也将随之出现。
  若真如此,那未来又将会变成怎样的一个局面?
  曹朋不由得心生感慨!
  但也仅仅是感慨而已……
  海西,和他的关系已经不大。
  阚泽正式从海西令的位置上卸任,转而为凉州从事。在一个月前,他已赶往凉州赴任,协助曹汲。
  也正是从阚泽卸任的那一刻起,曹朋在海西留下的烙印,被彻底抹消。
  除了郁洲山屯扎的水师,与曹朋尚有些关联之外,整个海西地区,曹朋的控制力等同于零。
  不过,曹朋并不觉得可惜。
  因为他能看出,海西在未来二十年里,无法获得太大的发展。
  毕竟,江东尚在孙权掌控中,两淮的影响力如果不能向东南扩展,必然将止步于长江以北地区。
  同理,受科技的限制,尚无法从陆地走向海洋。
  大航海的时代还很遥远,那么海西的影响力,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收到越来越多的限制。除非,有先进的航海技术出现,除非,有先进的造船技术出现,除非,曹操能收复了江东地区。
  然则这三点,最简单的恐怕就是收复江东。
  相对于这第三点,前两个条件,还需要充足的时间……
  曹朋毕竟不是百事通,并不清楚这造船和航海的技术。事实上,对于周仓屯驻郁洲山,组建水军的决定,至今在朝堂上仍有诸多的异议。周仓为水军校尉,可手中所控制的船只,并不算太多。对此,曹朋也无能为力!他只能尽可能的,为周仓争取到更多的船只以增强力量。
  “没想到,这文化产业,还真是一个暴利行业!”
  曹朋坐在书房里,看着从许都送来的财务报表,不由得连连摇头,发出一声感慨。
  没错,许都福纸楼,正是曹朋所建。
  历经六载,黄月英在黄承彦的帮助下,依照着曹朋之前所提到过的种种设想,最终造出了各种不同的纸张。比之原来的纸张,福纸的成本更加低廉,更有利于向民间推广。在曹朋返回荥阳之后,得知黄月英造纸成功的消息之后,便立刻在脑中产生出一个奇妙的想法……
  卖纸!
  他要设法,加大纸张的推广力度,增强纸张的普及型。
  这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事情,在历史文明的传承历史中,纸张的推广和普及,无疑是极为关键的一步。此前,由于造纸成本的昂贵,在历经了两晋南北朝三百年时间后,纸张才算是完全普及开来。而今,他要做的是加快这个普及的进程,才好进一步推动他的下一个计划。
  只是,曹朋没有想到。
  这福纸楼,竟然产生了他无法想象的巨额利润。
  由于身份的原因,曹朋并没有出面,而是委托了濮阳闿,来负责在许都开设福纸楼。而对于这桩生意,曹朋一如往常,先和曹洪等人联系。可明显,曹洪等人最终没有产生兴趣。
  而后,曹朋和陈群,以及荀衍取得联络。
  并通过荀衍的关系,与正在家中将养身体的颍川名士钟繇,达成合作关系。
  经过一个月的试推广,福纸楼的构思,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在福纸楼正式开始营业十天后,濮阳闿通过他在太学院的关系,向福纸楼下达了一个大额订单,以供应太学院纸张。
  旋即,尚书府也向福纸楼下单。
  订购了大批的桑皮福纸,以及各种笺纸,用于公务处理。
  就在三天前,豫州地区最大的书院,也就是那颍川书院向福纸楼下单,同样是订购纸张。
  这些地区和机构的订单,各不相同。
  比如尚书府的订单,已笺纸和桑皮纸为主。笺纸用于公务交流,而桑皮纸则是用于契约公文等用,价格相对昂贵;而书院主要是为方便学生使用……太学院订购的大都是价格中等的染黄纸和硬黄纸,还有少量鱼子笺和冷光笺;至于颍川书院,作为具有浓郁区域性和私立性的书院,则是以桑麻纸为主,价格相对低廉,但胜在颍川书院所需求的量大,故而也是一笔好买卖。
  陈群已派人前来,和曹朋商议在长安设立福纸楼的事宜。
  据说,曹洪懊恼万分,面对如此巨大利益而坐失,让他顿足捶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9/1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