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贼(校对)第8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3/1225

  邓芝父母早亡,也没有成婚。
  于是邓稷便邀请他一同前往荥阳,说是过年守岁。
  邓芝呢,也没有拒绝,随同邓稷,一起来到了荥阳……
  ……
  曹家,似乎很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虽说曹汲不在,可是曹朋却在。而今在曹家,曹朋的重要性,早就已经超过了曹汲,成为这一大家子的主心骨。之前近三年,他在河西征伐,未能返家,使得所有人都觉得,少了些什么。
  现在,他回来了!
  “要是你父亲也在,要是老王哥还在,要是虎头和大熊都在,咱们这一家子,才算是真正团圆。”
  张氏流着眼泪,在酒席间嘀咕。
  曹楠搂着母亲轻声劝慰,“母亲,莫难过,父亲虽人在凉州,可这心思却和咱们在一起。
  前两天阿福让人把刚卤好的牛肉送往临洮,想必父亲现在,正吃着肉,喝着酒,和伯道他们一起热闹。”
  “是啊是啊……你看我,年纪大了,就是喜欢这样。
  叔孙,阿福,还有老洪嫂子,邓老哥,咱们满饮此杯,愿来年,一切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请夫人酒!”
  “请老夫人酒!”
  “请母亲酒!”
  曹朋等人一起举杯,与张夫人满饮一爵……
  ……
  除夕酒宴过后,老夫人喝了些酒,有些疲乏,所以回房歇息。
  黄月英等人则聚在一起,交头接耳的说着女儿家的悄悄话。而曹朋邓稷,邓芝庞德等人则又围在一处,喝着酒,聊着天。天南海北的闲聊着,话题渐渐的,引到了来年对并州之战。
  “姐夫,对并州之战,有何看法?”
  曹朋为邓稷,满上了一爵。
  邓稷沉吟片刻后开口:“我年后前往许都,正要和主公谈论此事。
  并州高干,不过跳梁小丑。欲除之,不费吹灰之力。不过,我却以为,此时不易对高干用兵。”
  “哦?”
  曹朋不禁一怔,疑惑的看着邓稷。
  邓稷一笑,看了一眼沉默的邓芝,“其实,这也是伯苗提起,我们商谈过几次,才得出的结论。我以为,目前主公当务之急,是尽快消灭袁熙,而非高干。袁熙,国之贼也。幽州虽为苦寒之地,但却不可小觑。袁绍经营北方久矣,其势甚大。虽袁绍已死,可是却留下诸多部曲。而这些部曲,在袁谭袁尚被杀后,大都投奔袁熙。袁熙坐拥一州之地,外联胡虏,内纳残部。若加以时日,其势必成。再想要消灭,必须要大费周章,反而是得不偿失之举。
  所以,我以为要尽快消灭袁熙,才是重中之重。
  此其一也。”
  曹朋用惊讶的目光,看着邓稷。
  他可以百分之百肯定,在他的记忆中,绝无邓稷此人。
  而看他如今指点江山的豪情,哪里有半点当年那个小吏的颓然?所以说,生活是磨练人的最佳伙伴。灾难,更能让人快速的成长。邓稷失了一臂,注定他无法爬上朝堂的顶端。但却使得能潜下心来,琢磨学问,眼界和见识,比之当初,要成长许多,大局观也随之增强许多。
  “愿闻其二。”
  “这其二嘛……还是让伯苗来说吧。”
  邓芝点点头,正色道:“公子可知,并州有多少人口?汉民居几多?胡虏居几多?”
  “这个……”
  “并州,坐拥八郡,土地广袤,且多为平原草原……并州人口,约八十万,若算上不在册的人口,至少达百五十万左右。其中,汉民不过四成,而胡虏多达六成。更不要说,霸占五原和朔方的南匈奴,数十万人口之众,控弦之士多不胜数。且连年征战,土地贫瘠……主公灭高干,易如反掌。但若取了并州,将面临巨大麻烦。首先,并州收拢之后,至少在三年内,无法自给自足。所以主公必须要做好准备,每年向并州输入粮草达二百万斛之巨,方能稳定局面。
  这其二,并州广袤,关隘散落。
  主公取并州后,必须要在并州填补兵力,防止胡害。可问题是,从上党西河,到雁门云中,千里边界,如何防御。想当年,以暴秦之强,吞河南地,驱逐胡虏,却迅速被匈奴复夺。所难之处,就在这边界太长……若取并州,至少要屯驻二十万兵马,每日所需消耗,何等惊人?”
  邓芝说完,向曹朋看了一眼。
  感觉的出来,邓稷邓芝两人,对并州确实是耗费了一番心力。
  兵书中有说过: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这是春秋战国时的用兵之费。
  若放在今时,只怕更为惊人!
  二十万大军的消耗,邓芝虽然没有说,但却可以估测出一个大概。
  曹朋不由得连连点头,“可有其三?”
  “其三……”邓芝深吸一口气,“胡虏贪鄙,不可以依持。而今,南匈奴和高干联手,方堪堪立足。而鲜卑看似和主公结盟,轲比能却不可以信。南匈奴在,他们折腾不出大祸。可若是南匈奴不在,主公将直面整个鲜卑。公子以为,以主公目前之能,可否抵御鲜卑大军呢?”
  曹朋攒眉,半晌后摇了摇头。
  看起来,立刻收回并州,不是一件好事。
  他向邓稷看了一眼,片刻后问道:“可如果高干袭扰,终究是一桩麻烦,当如何才能解决?”
  邓稷微微一笑,“这有何难?”
  “愿闻其详。”
  “主公只需遣一智将,死守壶关,则高干数万兵马,必不敢轻举妄动。
  壶关在,则高干折腾不出什么风浪。并州就好像一个葫芦,把口塞住了,葫芦里的水,就流不出来。三千兵马,一员智将,再加上曹太守和李将军在,高干就如瓮中之鳖,早晚必死。
  三年,只需三年。
  只待青州兖州和冀州恢复元气,并州不攻自破。”
第532章
海外来客
  过了十五,邓稷和邓芝动身前往许都。
  同时,曹楠也开始收拾,准备和邓稷一同前往东郡。不过,她把邓艾留在荥阳,继续跟随曹朋就学。孩子毕竟已经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见。邓艾不愿意去东郡,而选择了留在荥阳,只因为他觉着留在荥阳,可以学到更多东西。言语之间,已透出了一丝小大人的模样……
  邓稷最终是否劝谏成功?
  曹朋并不是特别清楚。
  不过从许都传来的一系列举措来看,曹操动心了。
  建安十一年二月,曹操命徐晃率部突袭,攻取了壶口关。而这个举措,也许在他人眼中看来无关紧要,但是在曹朋看来,曹操确实采纳了邓稷的意见。而接下来的一系列举措,更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
  建安十一年三月,张辽自渤海郡跨滹沱河,进驻参户亭。
  同月,乐进率部,兵临高阳,而张燕则从北平县换防,屯驻葛城,呈三路进击之势,虎视幽州。
  只不过,这种兵马的调动太过于普通。
  在建安十年中,不知上演过多少次……
  许多人仍坚持认为,曹操的目标是并州,而非幽州。原因非常简单,徐晃屯驻壶口关,而曹仁兵进通天山,其兵势已显露峥嵘。就连高干,也显得格外紧张,向刘豹借来两万匈奴兵,并集结三万乌丸突骑,再加上并州三万兵马,共八万大军,做好与曹军决一死战的准备。
  与此同时,袁熙请辽东乌丸突骑,向并州移动,随时准备支援。
  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随着时间的推移,局势已一触即发。
  ……
  铁庐里,一座高炉,烈焰熊熊。
  火红色的铁汁,顺着高炉的出口流出来,迅速填满了模具。
  曹朋在打铁炉前,赤膊轮锤,叮当之声,不绝于耳。庞德等人则在一旁帮忙,或是拉动风箱,或是在准备淬火液,铁庐中忙成了一团。曹朋箭步而立,沉甸甸的大锤,随着他手臂的舞动,忽快忽慢,颇有节奏。身上的肌肉,随着他每一个动作,而产生各种各样的颤抖,透出一股子雄浑阳刚之美。火焰,熊熊,而打铁炉上,一口略带弧形的钢刀,渐渐成型。
  东汉时期,所造出的各种刀具,多以直刀为主。
  而曹朋如今打造的这口刀,却是带有一个奇异的弧度,看上去颇有些古怪。
  刀胎上,裹着一层黑乎乎,特制而成的泥土。是曹朋经过一年时间,才调制而成的覆土。露出刀刃部分,经过反复锻打之后,进行淬火处理。当然,淬火液,也是经过特殊的方法调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3/1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