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贼(校对)第9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3/1225

  曹操接了高顺之后,便一同进入许都。
  曹朋则带着吕蓝,神不知鬼不觉的返回奉车侯府。
  把吕蓝刚安顿下来,就接到了刘晔的通知,让他前去参理事务。所谓参理,是一种比较好听的说法。说难听点,就是‘赶快过来伺候’。吕氏汉国抵达之后,必然会有接风和饮宴,但那都是务虚。说穿了,就是一个过场……身为大鸿胪,刘晔必须要和使团的副手进行接触。
  双方把即将商议的各种条陈林列出,而后分别呈报给曹操和高顺。
  第二天,曹操和高顺之间的商议,就是从这些条陈当中,先挑选出一些容易达成一致的东西,进行试探。随着一个个条陈的通过,当双方基本上达成一致之后,汉帝将登场,表示接受吕氏汉国的归附。
  最后,欢庆!
  差不多就是这么一个程序。
  刘晔所担负的,就是一个沟通和商议,曹操负责决断。
  至于汉帝,最后出场时差不多也就是一个傀儡的角色,基本上无法参与到具体的商议之中。
  双方都很有诚意,所以也不必担心失败。
  曹操亲自下令,安排了使团驻地。高顺则暗自庆幸,幸亏曹朋提醒,事先把吕蓝带走。否则的话,入驻驿馆之后,需要登记姓名。到时候就很容易露出破绽。吕蓝在曹朋身边,也容易出入驻地。毕竟曹朋是译官丞,担负着对使团接待的事务。所以,进出驻地,不费吹灰之力。
  使团抵达许都当晚,双方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磋商。
  刘晔和吕汉副史先接触了一下,准备谈判的话题……曹操呢,则在司空府设宴,款待高顺。
  就这样,一夜无事。
  从第二天开始,双方的谈判也随之展开。
  吕氏汉国此次前来,曾提出了几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曹朋……这个问题已经解决,曹朋身为译官丞,已经无需再去讨论;第二件事,吕氏汉国希望能获得曹操的资助,并恳请开放海河口(渤海郡)、不其县、介亭(今胶州湾)以及郁洲山三处港口,以方便于往来。
  待曹操平定幽州,开放辽东四郡,以加强吕氏汉国与中原的贸易往来。
  第三件事情,鉴于吕氏汉国土著偏多,不利于监管和治理。故而提出希望能够从中原迁涉移民三万户,以加强吕氏汉国对三韩的控制。
  第四件事情,恳请输送辎重。
  第五件事情……
  吕氏汉国此次,一共开出了九个大项,共二十七条请求。
  除了第一条之外,其他都需要认真的磋商。
  开放港口,加强往来,是一件好事。只是双方如何贸易,怎样交流,还有很多细节需要磋商,这件事问题不算太大。真正困难的,是辽东四郡,以及迁涉三万户中原百姓,才是双方磋商的重点。辽东,有公孙氏为豪强……历史上,他们后来归附了曹操,并与曹操联手对高句丽实施打击,令高句丽惨败,不得不退守丸都。而此时,公孙氏与袁氏走的很近,与曹操是敌对的关系。开放辽东四郡?牵扯到对辽东,以及之后与高句丽政权的对策……
  此时的高句丽,定都国内城。
  袁熙为向高句丽借兵,让出了乐浪郡和和玄菟郡。所以,如果曹操答应开放辽东四郡,就预示着,在解决了袁熙之后,他还要对辽东辽西继续用兵。曹操,是否愿意如此连续兴兵呢?
  这个问题,完全要看对袁熙之战的结果。
  所以,曹操一时无法答复。
  迁涉三万户,那可就是十五万人口。
  中原历经战乱,人口本就有些匮乏……迁涉十五万人到吕氏汉国,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所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极为惊人。更不要说,若十五万人到了吕氏汉国,会壮大吕氏汉国的力量。万一吕氏汉国壮大之后,会不会变成第二个高句丽自立呢?曹操也不得不慎重。
  这里面牵扯到方方面面,需要仔细的考虑才可以。
  对此,曹朋没有什么发言权,甚至没有资格,参与谈判之中。
  不错,他对吕氏汉国的确是有恩。
  那又如何?
  这可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事情,个人的感情很难参杂进去。即便是高顺,也不可能退让太多。
  总之,随着双方的接触,一条条协议出现,谈判开始变得激烈起来。
  曹朋呢,随着谈判的深入,也变得越来越轻松。到后来,别说曹朋了,就连刘晔都无法涉足其中。他也乐得清闲,干脆不再操心,大多数时间,他会在侯府陪着吕蓝,日子倒也轻松。
  建安十一年十月,曹操和高顺就牵涉人口达成协议。
  曹操会在三年之内,向吕氏汉国迁涉十万人口。同时,吕氏汉国也会向中原贩卖十二万土著奴隶。十万汉人入三韩,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吕氏汉国的人口种族状况。而十二万土著奴隶,一旦进入中原,基本上就是沧海一粟,产生不了太多影响,反而可以给中原带来更多的劳力。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即能满足高顺的要求,又可以控制住吕氏汉国的人口。
  不过再接下来,谈判就变得有些不太顺利……
  ……
  曹朋没有去关注谈判的结果!
  因为他很清楚,高顺是抱着极大诚意过来,归附一事,已是不可阻挡。之所以纠缠于辽东四郡,说穿了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十载,昔日吕布帐下那个直男,而今也学会了手段。
  借由辽东四郡的契机,为吕氏汉国争取更多的利益……
  这政治,历来是最能磨砺人。
  连直男也开始懂得,耍一些手段,来谋取利益了!
  司空府中,曹操和高顺唇枪舌剑。
  而曹朋,则趁此机会,在无声无息中,将卢毓招揽到了手下。
  他以愿意为卢植出版为借口,先是和卢毓取得联系。而后通过与卢毓不断的接触,渐渐了解到卢毓的状况。
  别看卢毓出身名门,其父卢植声名显赫,地位颇高。而在后世,卢毓更是五姓七大家之中,范阳卢氏的创立者。范阳卢氏,始祖就是卢植,后卢毓官拜曹魏司空,其子卢钦、卢志、卢谌等四兄弟累居高位,至北魏太武帝时,卢玄首应旌命,入局朝廷,范阳卢氏才一跃成为北方高门大阀,与太原王、赵郡李、荥阳郑、陇西李、博陵崔、清河崔等几大高门,组成了豪门贵胄。
  此时的卢毓,正处于人生低谷。
  卢植为官清廉,加之耿直忠厚,并未积攒下太多的家产。
  卢植死后,卢氏旋即衰颓。
  特别是在经历了袁绍和公孙瓒的战乱之后,卢氏受兵祸之厄,几乎是一贫如洗。卢毓兄长,死于兵祸。卢毓更靠着微薄俸禄,来供养整个家族。卢植,有四个儿子,而今只有卢毓一个儿子存世。一家子大大小小,几十口人,哪怕是曹操对卢植万分敬重,却也无法给予太多的资助。
  卢毓而今领着一家子人,在许都几乎是靠着卢植当年的朋友资助,勉强生存……
  否则,他也不会连给他老子的著作拓印成书,都要四处求人。
  这年月,作者可没什么稿费之说。
  也没有出版社之类的机构,想要出书,那就得自己出钱。有时候,你出的这些书,还卖不到钱,只能当做送人的礼物。东汉末年,纸张昂贵,连雕版印刷术都还没有出现。出书,基本上就是一个赔钱的买卖……花费极为昂贵。哪怕是卢毓那些朋友,也无法给予太多帮助。
  而且,不是你有钱,就可以帮我出书。
  你想帮我出书,也要看你有没有这个身份……
  所以,卢植声望虽大,可是却迟迟找不到出资人。
  曹朋在士林的威望,足够了!同时,他又号称是曹操帐下,最能赚钱的人,有充足的财力。
  在拿到了卢植著作的刊印权后,曹朋又给予卢毓许多资助。
  然后好一番忽悠,最终把卢毓说动,成为他将来前往南阳郡的幕僚。至此,郭嘉推荐的三人,已全部归附。
  建安十一年十月十七,许都迎来了初雪。
  也就是在这一天,历经半月之久的谈判,终于有了结果。
  曹操和高顺在谈判良久无果之后,各退一步,达成了统一。随后,高顺以吕氏汉国大司马的身份,代表吕氏汉国,正式向曹操递交了国书,从此以后,中原为兄,吕汉为弟,世代臣服。
  这国书递交当天,整个许都,都为之振动……
第552章
酒宴疑云
  “阿福,我要回去了。”
  “……”
  奉车侯府的后花园中,白雪皑皑。
  一阵风拂过,卷起雪晶飞扬。吕蓝依偎在曹朋的怀里,陪着他欣赏这满园的雪景,突然凄凄而言。
  曹朋,一振。
  环在吕蓝腰间的手臂,下意识收拢。
  片刻后,他轻声道:“真要走吗?”
  “我的根,终究在吕汉。
  母亲和小娘也需我照拂。而今朝廷已接纳我等归附,开春就将与高句丽开战。这个时候,我必须回去。否则吕汉必军心不稳……阿福,什么时候去南阳?听说那边的情况,很糟糕。”
  曹朋一笑,“更糟糕的事情我都经历过,区区南阳,不足为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3/1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