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戚(精校)第3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9/1780

  想到这里,刘闯突然嘿嘿笑了,笑得极为得意。
  诸葛亮则诧异看着刘闯,半晌后轻声道:”孟彦哥哥。莫不是孔明有什么地方考虑不周,说错话了吗?“
  刘闯连忙摆手,”孔明之计,甚得吾心。呵呵。我只是想到得意时,忍不住失声发笑,与你无关。不过……孔明,我记得你马上就要十六岁了吧。明天我准备与老大人恳请,让你留在高密就学。郑公门下,多俊才,想来你在这边,必有所得……孔明,你可愿意留在这里?“
  十五岁,正是求学的好年纪。
  刘闯当然想要把诸葛亮带在身边。但从长远看。会毁了卧龙。
  自己有多大本事,肚子里有多少墨水,刘闯自己心里清楚。他可以给诸葛亮灌输一些后世的想法,但是却没有能力教导诸葛亮。且不说这能力是否足够,刘闯的年纪。也就比诸葛亮大三岁而已。这种情况下,他实在不知道该教导诸葛亮什么,倒不如留给郑玄教导为妙。
  在原有的历史上,诸葛亮耕读卧龙岗。求学水镜山庄。
  刘闯就不信,郑玄的水平会比司马徽差吗?
  而且,他留在自己身边,也可以有很多机会实践。最重要的,是可以改变他那事必亲躬的毛病。
  历史上的诸葛亮,在蜀国事必亲躬。
  真的是他不知道培养后继之人?刘闯觉得,未必!
  在诸葛亮之后,有蒋琬费祎,又有向宠这些人才,他还专门去培养姜维,希望为蜀汉留下人才。可这些人,在后来都未能够挽救蜀汉的命运……是大势所趋,也是缺乏实践。刘闯前世在读三国的时候,曾有过一个小小的猜想。不是诸葛亮不想培育人才,而是他不放心。
  过早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从豫章逃亡襄阳……
  诸葛亮想来有很强烈的危机感,以至于让他养成了事必亲躬的习惯。
  他不是不想培育人才,而是他有些不太敢相信别人,以至于到最后,除了自己,谁也不信。
  刘闯不知道他这种猜想是否正确,但他却希望,能够纠正诸葛亮的这个习惯。
  诸葛亮沉吟片刻,轻声道:”那孟彦哥哥,也来高密吗?“
  ”呵呵,这个自然。“
  诸葛亮顿时笑了,”既然如此,我自然愿意在郑公门下求学。“
  第二天一早,刘闯便带着诸葛亮,与郑玄请安。
  在听了刘闯的想法后,郑玄也连连点头。
  ”孟彦所虑,也的确是有道理。
  此前倒是我考虑不周,贸然占领四县,的确会使你兵力分散,反而不美。既然你无心安丘三县,那就依你所言,先在高密和夷安屯驻吧。不过,你今天最好还是去拜访一下王叔治,毕竟他才是高密令;至于夷安……“
  郑玄沉吟一下,轻声道:”夷安长左子邑是个老实人,他与刘政交情不浅,你可以让子和出面与他说项,想来不会太难。毕竟你现在身无功名,只能暂时借居两县,以免落人口实。
  我已联名幼安根矩等人,刘子正也愿意派人前往许都,与上奏于天子。
  不过,这绝非短期可以促成,毕竟归宗认祖,还需要许多事情。我会促成朝廷尽快答复,然后与你一个功名,可以安心在此落脚。嗯,在此之前,你千万记住,尽量不要与彭璆冲突。“
  ”小侄明白。“
  郑玄有些啰嗦,但刘闯听得出来,他对自己的那份关怀,是发自于内心。
  刘闯心里也非常感动,不过他并未忘记答应诸葛亮的事情。
  与郑玄一说,郑玄显得有些为难。
  他毕竟七十岁了。说实话,精力已不似当年那般充足。
  不过既然刘闯开口,郑玄也不好推辞。特别是诸葛亮也算世家子弟,他老爹诸葛珪,还有他的叔父诸葛玄,在琅琊郡也颇有名望,诸葛家也算是大族……郑玄想了想,最终还是答应下来。
  ”孟彦,你举荐孔明来求学,足见你也是一个好学之人。
  我知你早年流落民间。刘勇恐怕也没有那个能力教导你,虽有你父亲留下的书籍,但想来所学不多。你父当年,文采风流。为天下人所称赞。你既然归宗认祖,便不可以弱了你父亲的名声。况且颍川刘氏,素以《春秋》《书》而著称,你若不能熟读这些,岂不落了你父威名?“
  刘闯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世父的意思是……“
  ”正好你也要前来高密,就在我门下读书。“
  ”啊?“
  刘闯心里一咯噔,不禁顿感头大。
  我只是想让孔明求学,但是没说我也要来求学啊……
  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前世翻读郑玄著作时的那种痛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9/178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