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戚(精校)第9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0/1780

  不过,刘闯愿意尝试一下。
  有这么一个近乎于疯子一样的天才人物,他怎能不人尽其用?
  马钧不善言语,不通表达?
  这不是问题!
  只要能劝说得黄承彦出山,接掌船坞,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说实话,如果是薛州活着。刘闯就算得到马钧这样的人才。也不会让他去协助薛州。盖因两个人的层次。实在是相差太大。薛州等同于一个小作坊的工头,你给他安排一个院士级别的人物,他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使用;而黄承彦却是一个高级管理人员。可以和马钧进行更多层面的交流,分工合作。
  而且。黄承彦为荆州名士。
  江夏本来就是荆州水军的发源地,黄承彦虽然不好武事,但身为黄氏族人,对舰船事务并不陌生。
  薛州,身体力行,与工匠们相处融洽。
  而黄承彦却能够更为合理的利用人力资源,进行宏观层面的调控。
  在这方面,黄承彦的能力、威望绝对超过薛州,也是石臼坨船坞目前,最为合适的接替者。
  不过,想要劝说黄承彦出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诸葛玲道:“不如让妾身带叔衡再走一遭孤竹城,劝说黄先生出山。
  不管怎样,孔明和黄家娘子订下亲事,黄先生与夫君也算是一家人,妾身出面劝说,若黄先生有什么要求,也好说得出来。于夫君而言,也能有一个寰转的余地,免得把事情弄僵。”
  刘闯想了想,颇以为然。
  “如此,便烦劳娘子,再辛苦一回。”
  诸葛玲欣然领命,第二天带着诸葛均和马钧,再次前往孤竹城。
  一晃,诸葛均也十四五的年纪,正好是求学之时。
  历史上,他与诸葛亮耕读于卧龙岗,尚处于懵懂之中。而现在,诸葛亮十八岁便被刘闯拜将,也使得诸葛均受到极大刺激。和诸葛亮一样,诸葛均可说是从小跟随刘闯,虽然不似诸葛亮那样的紧密,但是对刘闯也极为依赖。他有心向诸葛亮看齐,却被诸葛玲所劝阻……
  论天资,诸葛均略逊色于诸葛亮。
  诸葛玲常见诸葛均拿着以前诸葛亮读过的书籍,愁眉苦脸,便知道,诸葛均和诸葛亮走的路,不可能相同。诸葛亮沉静而机敏,诸葛均聪慧更善于与人交往。诸葛玲觉得,诸葛均究竟选择什么样的路,还是顺其发展。让诸葛均先入南山书院求学,等他再大些,自然清楚。
  对此,刘闯也颇为赞成。
  临行时,刘闯还赠了一口短剑与诸葛均,以资鼓励。
  送走诸葛玲姐弟之后,刘闯这心里,好像放下了一块大石。
  如果黄承彦愿意出山的话,石臼坨船坞便不需要他再去费心,有黄承彦和马钧,再加上费沃手中的工坊,相信石臼坨船坞,很快可以在孤竹城形成规模,并且能够迅速发展和壮大。
  但,海贼一日不灭,便是心腹之患。
  刘闯现在担心的,还是那来路不明的海贼,感到忧心忡忡。
  建安四年七月中,在阎柔的劝说之下,见蹋顿两次败于汉军,苏仆延和楼班终于下定决心。
  苏仆延派人回复蹋顿:我乌丸当年为鲜卑所犯,惶惶如丧家之犬。
  幸有汉天子收容,更将辽西赐予我等休养生息……我等理应心怀感激,为汉室尽忠才是。你身为乌丸大单于,却不思汉天子之恩义,一而再再而三挑衅大汉天子。实非明主所为之事。
  我虽然也是乌丸人,但我却不赞同你的这种做法。
  大汉皇叔刘闯,奉大汉天子之命而来,为护乌丸校尉。我等本应该尽力合作才是。可你却几次与刘皇叔为敌,更不顾袁大将军之好意,在会商之事嚣张跋扈……我无法认同你的做法,所以绝不可能出兵相助。当然了。我也不会帮刘皇叔找你麻烦,一切就看你自己造化!
  苏仆延的檄文,虽依旧保持着中立态度,可言语间却倾向于刘闯。
  更重要的是,他还捅了蹋顿一刀,认为此前淳于琼出于善意,劝说蹋顿和刘闯会商的时候,是蹋顿太过嚣张跋扈,才引发得双方战端再启。从某种程度而言。蹋顿就是不遵袁绍。更不把淳于琼看在眼中。
  至于淳于琼会如何考虑?
  恐怕只有淳于琼自己心里清楚。
  但蹋顿看到这份檄文的时候。着实大怒。
  “苏仆延老儿,楼班小儿欺我太甚!”蹋顿暴跳如雷,便想要点起兵马。杀入辽东属国和苏仆延算账。
  “大单于且慢。”
  一个汉人装束的乌丸人走出来,拦住了蹋顿。
  此人。名鞑虺吉,是道地乌丸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0/178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