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镜(校对)第10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2/1366

  “天人九法,阴阳占其一;道友精修天垣本命金符,直指生死法则,此亦如是,罗刹鬼王想来亦有图谋。”
  原来如此……
  呃,天人九法?
  因为这个似熟悉又陌生的概念,本来流畅的思路突然就断线儿了。
  但也就是一刹那的功夫,余慈就明白过来,生死、阴阳,或许还有动静、真幻等等,这不就是根本法则吗,不过是换了个名头而已。
  只是,根本法则共有九项?
  咝……这和他测知的数目,有很大出入!
  余慈心头微微一颤,相应在心内虚空,都是天摇地动——这种根本上的认识,一旦出错,说不定要动摇根基。
  这时候,余慈又要后悔,当初为安全起见,封存掉的与元始魔主相关的信息,实在是太多,也太要命了。
  提起这个话题的薛平治,也不知道,她在无意之间,送给了余慈好大的麻烦。
  而此时,余慈已经完全顾不上她。
  这边心神动荡,一直在心内虚空中的幻荣夫人也给惊动,主动和余慈心神相接。
  余慈正在紧要关头,有幻荣夫人这等人物现身,自然不会放过,当下就抓着询问,直指主题:
  “天人九法,对应根本法则,何出此数?”
  幻荣夫人微怔,也就是她已成欲染魔主之身,对天地根本奥义有所研究,才没有给一下子问倒,但这种问题,回答起来,又务必谨慎,她也是斟酌了一番,才应道:
  “九为数之极,可实指,亦可虚指,不如此,不足以形容天人法度。”
  幻荣夫人也知这种说法太玄虚,稍顿又道:
  “主上实不应为此烦恼。你身立真界,未临外域,观睹天地法则体系,所得所悟,大都不过是巫神阐释、显化之法,岂能圆满?况且天人法度,三类九项,有的是生灵精神层面所独具,根本不会在天地法则体系中显示……”
  “三类九项?这岂不是实指?是哪三类?”
  幻荣夫人摇头道:“所谓‘三类九项’,也只是前人概略归集,稍加整理而已。主上应该知道,类似所见,一旦立于文字,总要丢掉许多本来奥妙,还需要自己体会,多闻无益,否则起了知见障,反而麻烦。”
  “不,你且与我说来。”
  余慈少有地犯了倔,因为他心底,正有一股前所未有的冲动,推着他、撵着他,要他去了解,以至于心脏的跳动,都变得激烈起来。
  幻荣迟疑了一下,终于开口:“天人九法,共分天、人、天人三类,其中:
  “天之三法,为天地宇宙自然之法;
  “人之三法,为生灵智慧存续之法;
  “至于天人三法,自是前二者交互感通之法。
  “据我所知,此九法化于天地宇宙之间,除天之三法必然在法则体系中呈现之外,人之三法中有灵昧、道德之法,天人法中有超拔之法,都不会显示,但这几类法则,又是天魔法门最常用的切入点……”
  说到这里,幻荣夫人已经觉得有些吃力。
  在她这个境界,类似这种涉及根本法则的知识,言出法随,没有实力和相应的认知,甚至对面缺乏理解接受的能力,都会出乱子。
  她说了这几句,耳畔已听到心内虚空中,郁郁雷音似发未发,分明已经碰触到一条极其危险的红线。
  无论如何,都不能再冒险了。
  还好,她心神再转,却是想到了一个持中的法子:“魔门有一幅天人九法简图,不立文字,只感通而生,我且传于主上,若能解悟,比我说起总要强些。”
  余慈毫不迟疑:“且给我看!”
  幻荣夫人定了定神,默颂法咒,不多时,便有一道灵光,矫然升腾,没入心内虚空深处。
  余慈受了这道灵光,只觉得脑宫一震,某个极其简陋,以莫名扭曲纹路构合而成的图景,虚悬于无底幽暗之中,排云荡雾,微放光明,吸引人下看,又似要把整个人都带下去,直坠深渊。
  如此情境,其实就是某种暗示:
  若是修为不足,境界不够,必然会被这幅述及了天地根本的魔图扯下深渊,万劫不复。
第082章
九法流变
立意高下
  余慈当然没有这个问题,相反,他观睹此魔图,陡然间是福至心灵。
  幻荣夫人说他只是立于真界之上,没有登临域外,照见真实,其实是不妥当的。
  当年在东华虚空,面临元始魔主海量信息的灌注,余慈别无他法,只能以三方虚空为根基,解析梳理,分门别类,由此洞见元始魔主的筹谋,也跟随着体验了一回何谓“真实”,最终登入“真实之域”。
  那种真实,并不比域外所见,来得逊色。
  不过,元始魔主谋划的目标,离他太远了,其直指终极,已经不是余慈所能理解的范畴,余慈只能将相关一部分信息暂时封印,选择了踏踏实实,从现实的法则,一步步触见宇宙真实的路途。
  可是,接触就是接触了,那份印记,深深烙在他的神魂深处,只是因为余慈心力不及,难以解读。
  幻荣夫人送出的这道灵光魔图,很可能是魔门大能站在真实之域上,对于相关问题的认知,又因同出一脉,其中也必然会有元始魔主的某种“意识”在。相互参照,要比余慈自己强行解读来得容易多了。
  故而,他很快就有所得。
  魔图所述,确实难立文字,无论怎么描述,都会有偏差,但余慈已经站在天地法则体系最高层,结合本来的认知,大体的意思还是能看明白的。
  如果非要强解,可以将三类九法,以天之三法、人之三法、天人三法的顺序,由上到下,分三行三列:
  动静之法、太虚之法、造化之法;
  生死之法、灵昧之法、道德之法;
  真幻之法、超拔之法、阴阳之法。
  大概就是这样……
  至此,余慈又有些疑惑了:“没有性相?”
  心有所疑,便直接问了出来,幻荣夫人闻之茫然。
  余慈补充道:“我知一法,实乃万物不变的真性与千变万化的名相之奥妙,真性平等,名相各异,本以为是在根本法则之中,如今竟不见么?”
  话说到半截,余慈已经发现不对劲了,当他与幻荣夫人神意沟通之时,虚空便起波澜,仿佛在虚空深处,藏有震天之弓,弓满弦张,只将森锐寒意,透空而来,直接点在两人身上。
  幻荣夫人呻吟一声,果然这天人九法,绝不能轻易言讲,余慈无意间一个问话,就有了“论道”的气象,若此问题不得索解,余慈和她都要受大道反噬,麻烦透顶。
  也就是余慈心内虚空涵括万有,已成规模,否则身外星空,都要动荡。
  饶是如此,一侧的薛平治也微生疑色,在她看来,余慈初闻罗刹鬼王的图谋,深思一番是应该的,但未免陷得太深了些。
  余慈已经顾不得外界如何,他和幻荣夫人都已是骑虎难下。
  现在,就看他们的境界和认识,是否能承载得住了。
  幻荣夫人受问,不得不应,也是谨慎凝重,熟虑再三,方道:
  “万物本源,莫不出于太虚,然后有动静之态,有造化之规。我跟随主上这段时日,也略见生死之妙,或正是动静、造化的状态、规矩丰富到了一定程度,形成某个特殊区间,万物之灵,由此而生。
  “居于其中则生而灵之,逾越其限则死而昧之。而万物灵长,便如我等,无数劫来,汇聚灵光,成其法则,刻印轮回,是谓人性,善恶无端,亦可曰道德……”
  余慈静静听着,思绪激荡,与幻荣夫人一般无二。
  “妾身以为,万物之源出于太虚,生灵亦如是,是谓天人合一;而吾等为人,灵性一成,又自觉居于中位,故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之说,背逆太虚源流,可谓天人相离,离合之间,冲和阴阳之法,由此成矣;
  “天人各一中心,位置、立意都不相同,观察、见解万事万物,也必然会产生差异、错谬,故而真幻之法成矣;
  “人人又有趋于圆满之心、改谬归正之意、超脱桎梏之愿,故超拔之法成矣;由此吾辈若能超拔法则囚笼,成就圆满,顿悟终极……”
  幻荣夫顿了顿,苦笑道:“此后如何,妾身不敢言,然而天人九法,逐项流变,不拘一格,可知之矣。
  “主上既曰‘平等’、‘差异’,不是自然造物,而是后天理念,不论何‘理’,非智慧生灵不可得也。既然如此,这便是属于天人之法,可与真幻法则相类。
  “而其中再有移质换性之能,则可归入造化法则;
  “再者,万物源起,本质如一,亦有太虚之法作用;
  “故而,此乃天人九法的沟通化合之道,何必拘于一项?又例如,各‘界’创立,无不需要天人九法并用,故有‘古巫九变’之说,单独使来,焉有万物化生之能?岂可得此界无尽神通妙诣?”
  至此,幻荣夫人言罢,再不吐露一字。
  这一番长篇大论,看似泛泛而淡,其实已经是把她一身所学,尽都注于其间,里面就是一个字都不能虚假错谬,整个人其实是在生死线上来回摆荡,以至于一旦讲完,竟有虚脱之感。
  可一旦讲完,道基内化,天人交感,远在不知多少个亿万里之外的本体,都有好处,因缺失了“无明”之位,以至于陷入停滞的修为,都有一丝长进。
  福祸之道,难测于此。
  余慈也是一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2/13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