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镜(校对)第10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3/1366

  幻荣夫人知道,由于二人的特殊关系,心神互通,又进入了“论道”状态,她所言所述,其实部分包含了余慈的见解心得,等于是两人一起将这个问题解答出来。
  真论收获的程度,她是远远不如的。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概应如是。
  好处确实不小,幻荣夫人都想立刻回去闭关,消化所得,但在此之前,她必须再给余慈做一个警醒:
  “天人九法里面的学问,太过深邃,观其大略已经如此,若究其枝叶,不知几千几万年才能脱身,也有绝顶人物,就此糊涂掉的。故而轻论天人法度,有口无心也还罢了,一知半解,信口开河,实是取死之道,主上慎之!”
  余慈闻言,没有反应,但他也没有糊涂。
  相反,他正有悟于心,只是与幻荣夫人一样,需要再做整理。
  性相之法则,细思来确实如幻荣所言,很有可能是各根本法则沟通化合所成。
  要知那“平等珠”,其前身,不正是十法界中的“缘觉法界”么?
  诸般根本法则化合,才是正理。
  余慈再结合自己在天地法则体系最高层的“见识”,明白过来:
  所谓“天人九法”的名目,真的只是名目而已。
  可以这么说,这九个名目,只不过是根本法则在古往今来、无边无际的不可计量范围中,选择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九个规则。
  其实就是对“真实”的某种近似解读。
  每一项规则,也许都有多个“近似”,也都会与其他规则互通,生就无穷变化。
  拘于一项,锢于一时,都是很容易造成误解的。
  倒是在真界,由于是巫神创立,将天人九法经过了一番解析阐释,固化下来,应该比域外星空中所显示的,相对更明晰,也更僵硬。
  这桩疑难,算是通达了。
  他由此也明白,当年以三方虚空法则为基,分流划立的解析结构,其实还是错了。其中颇有许多重叠芜杂之处,更有许多疏漏。
  还是以“天人九法”为根本,溯源分流,形成一个完整结构体系,才最理想。
  此念一生,封印的海量信息,再次蠢蠢欲动,万魔池上乱起波涛,由此带动整个心内虚空,都是风雨交加,霹雳横飞。
  唯有承启天百亩之地,半边云楼树枝叶伸张,温润如玉,支起一方天地,无数符纹流转其上,随着风吟道唱,将泠泠清音,洒播四方,任雨声、涛声、雷声,均不能掩盖分毫。
  虽然心内虚空异象纷呈,余慈却只将心力注入到解析之中,重新铺设结构。
  他只是重新扎个架子而已。
  这是个大工程,还需要将之前已经归拢好的,重新再转移到新体系中,真不知还要多少年,不过在此过程,但可以顺势解封大量信息,那也就是新的力量。
  刚做完这一切,薛平治的呼声入耳:“道友?”
  余慈的“沉思”状态还是过了头。
  他和幻荣夫人论道,虽都是心念沟通,千言万语,都在一瞬,但体会把握的时间是没法打折的,而且心内虚空的摇动,终究是泄露了一些气机。
  由薛平治看来,余慈听闻罗刹鬼王的图谋,深思熟虑也就罢了,到后来甚至是神游天外,内外感通……
  何至于此?
  还好,这时,余慈快速脱离“沉思”状态,迎上薛平治的视线。
  薛平治仔细打量他一番,问道:“道友或有所得?”
  如果是之前,余慈恐怕只能转移话题。但如今,观睹魔图,又承接了幻荣夫人的经验所得,他在“天人九法”上的见识,已决不在薛平治之下,相当一部分,还要胜出,一些困惑和疑难,都不再是问题。
  但与之同时,新的疑难又翻了上来。
  余慈就问:“元君以为,罗刹要自你处,获得阴阳法则之秘?”
  “理应如此。”
  “那太玄魔母,就是动静之法。”
  “太玄禁法,正是穷极万物动静之极。”
  “那,叶岛主呢?”
  薛平治略一迟疑,道:“剑修主修人法,兼得天人之变,却不修天法。走是‘剑心通明,遗世独立’的路子,最得‘灵昧’之妙,叶岛主又旁通真幻妙诣……”
  她说的这些,换一个人过来就要懵掉,余慈却是听得清楚明白,点头认可,又接续道:
  “我这里是生死法则……”
  心内虚空中,幻荣夫人悠悠补充:“主上莫忘了还有太虚法则,此法实为宇宙本源之妙,上下四方、古往今来,无不涵盖其中,正与主上自辟天地无上神通相合。”
  余慈苦笑了下,学舌道:“我这里可能还略通一点儿太虚之法。如此,天人九法,已有其六。”
  薛平治继续完善:“魔门多有精通超拔之法的强者;制器或炼丹宗师,往往有通于造化法则的;至于道德之法,儒门最多,但一些精于算计的策士,亦深谙此道。”
  听到“算计”、“策士”这样的字眼儿,余慈自然就想到了黄泉夫人。
  这其实就是说,如果罗刹鬼王想要“收集”的话,选择还是挺多的。
  当然,能够站在天地法则体系顶端,掌握一处根本法则,十有八九都是地仙大能,像他和薛平治,则算是比较例外的情况,后者应该是通过“两仪圈”这件法宝,才臻至这一次层次的。
  还有成就剑仙之前的叶缤,或许也属于“例外”之列。
  由此可见,罗刹鬼王选择的目标,也是挑着“软柿子”捏。
  毕竟,任何一位地仙,都是登峰造极的绝代强者,想算计他们,实在太难。
  像是太玄魔母……不管那一战结果如何,罗刹鬼王付出的代价必定不小。
  而且,有一点必须要明确:
  “做这番‘收集’,有什么用?”
  余慈目注薛平治:“罗刹鬼王已经是最最顶尖的神主,屹立此界巅峰十二劫之久,像我这样的,修行时间甚至不到她一个零头。其本身又是惊才绝艳之辈,数万年时光,天人九法之妙,难道就不能通晓掌握?”
  说白了,天人九法就是一整套流转不息的、分合变化的法度规矩,更多的还是彼此作用,少有“相克”这一说。
  不说别人,就说余慈自己,生死、太虚两枝,都有相当造诣,动静法则也勉强可算入门,若把魔门秘法算上,是不是超拔之法也是兼通?而且他也有信心,再给他几百上千年的时间,细细打磨,肯定是要有一番极大长进的。
  另外,从他听闻的巫神传说也能看出,那位大能至少也掌握了七八种,不如此,绝不能开天辟地,化生此界。
  罗刹鬼王比那位差得很远吗?
  薛平治想了一想,答道:“叶岛主曾言,在她步入长生后,罗刹鬼王时常寻她推衍法门。初时往往是‘剑破万法’;而到这一劫初,罗刹鬼王便再不试验此类,换成了‘诸法试剑’……”
  余慈听得奇怪:“怎么讲?”
  “前者,最重一个‘破’字;后者,关键在一个‘固’字……”
  这是从追求“破坏力”,向追求“防御力”转变了?
  或者是说,那一位信奉的是“不破不立”,到这一劫初,已经立起了相应的“成果”?
  余慈不再说话,心中却是回忆罗刹鬼王、包括大黑天佛母菩萨的种种算计。
  从天裂谷到北荒、从东海到南国,当然还有北地三湖,还有血狱鬼府,似乎处处都有她们的影子,处处都有她们的算计。
  就目前而言,余慈所了解的,大都是大大小小的“碎片”。
  可就是这些“碎片”,散落在天上地下、鬼府人间的各个角落,周覆诸界,再以根本法则为骨架,拼接起来,已是第一等的恢宏气象。
  而且,仅就所见的这些,处处都是打破常规的做法,其峥嵘之意,可见端倪。
  余慈长吁口气,目光指向虚空无限远处,却见繁星密密,粲然生光,恍惚中,仿佛是罗刹鬼王居于天地宇宙最高层,俯视下来。
  他猛地惊醒,莫名心中怅然若失,竟是喟叹道:
  “心胸格局……实不如也。”
  薛平治倒是笑起来:“罗刹鬼王终究是十二劫的神主,而在成就神主之前,亦是在血狱鬼府称王称霸不知多少劫时光,道友与他相较,岂可曰心胸不如?”
  你是说我心太大?
  余慈也笑,并不在意,薛平治如此态度,总比沉郁悲观来得好些,也可以证明,她的情绪反应已趋向正轨。
  此后,薛平治没有再说出新的信息。
  想来也是,看罗刹鬼王和大黑天佛母菩萨虚虚实实的手段,就知道她们的图谋还不太能见光。如果真对其中微妙洞若观火,完全可以将之公示天下,那时候,什么雄韬伟略、计划筹谋,都要在一界强人的反噬之下,灰飞烟灭。
  可到目前为止,她们都把握得很好。
  就算露出来一鳞半爪……像罗刹鬼王之流,若没有些作为,还能称为神主吗?
  余慈摇头,心中空空落落的感觉更明显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3/13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