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镜(校对)第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366

  “或许,剥开它?”
  伴此荒唐的念头,余慈将其攥进手心。当然,他没有发力,可是手心里的触感却是实实在在,以至于指环的大小形制都映在脑中,纤毫毕现。
  随后,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不知道哪里来的一柄小锤子,砰地一声响,真的像打破一层鸡蛋壳,脑海中指环的映象突然粉碎,紧接着,余慈脑海里便填进了许多东西,满满当当,似乎塞了整整一屋。
  他猛地打了个激零,满溢的感觉也随之转移,由脑海中移到了手心里。那一瞬间,他的手心似乎膨胀起来,里面握的已经不是一枚小小的指环,而是一间装满了各式各样杂物的屋宇。
  余慈深深抽了一口凉气,即而彻底明白过来:
  “储物指环!”
  现实经历终于和以往的记忆片断合在一起。是了,这就是传说中,那些修士们所拥有的奇妙随身空间,拥有纳须弥于芥子的神通。在他少年时,他也在双仙身上看到过,那几乎便是和修士的身份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标致性物件。
  “好东西……”这想法刚刚浮起,余慈忽然呆住了,因为有一个极不真切的念头斜刺里撞出来,像是平静的海面突起飓风,心中的情绪则如怒潮翻涌,冲荡胸怀。
  这份儿情绪与储物指环本身却是背离的,他依然握着指环,那膨胀般的充实感也清晰可辨,内里空间中层层排列的物件,恨不能满溢出来。可这些东西却被他彻底无视了。
  在掀起的情绪大潮顶端,他仅存的那点儿理智正在咆哮:
  在吗,还在吗?
  他不在乎这个指环,至少与那件东西相比,他真的不在乎。他只想知道,那个“小锤子”,就是刚刚自虚空中来,敲碎了储物指环外壳的那个“小锤子”,还在吗?在哪里?
  “叮”地一声响,储物指环从掌心滑落,打在一处突出的岩石上,远远弹开。
  这是余慈有意为之。他没有马上将指环捡起来,而在原地站了半晌,在此期间,他强迫自己忘掉刚刚那些感觉记忆,要自己的脑子变成一片空白,然后才一步步迈上前去,弯下腰,再次拿起指环。
  是的,他要再尝试一次。
  他呼吸有些困难,握着指环的手甚至在发抖。
  深深吸气,余慈想发力,如果可以的话,他甚至要把这个珍贵的储物指环捏碎。但,不必再这么麻烦了,念在力先,他脑中刚刚动念,手心里的指环便以微不可察的幅度,轻轻震动一下,随后,实实在在的满胀感超越了肉身的局限,直接反馈到他的脑海中。
  一切均如所愿!
  幸福的晕眩在扩散,余慈要竭尽全力才能保住最后一点理智,发出最后一个指令。
  “哗啦啦”的声响中,无数的杂物从半张的手心里倾泻下来。比精神上的充实更为实在的,便只有眼前真真切切的实物了,凭空变化出来的杂物堆积成小山,就这么摆在余慈身前。
  有钱的、不值钱的、有用的、没用的……不管是什么样东西,它们都是确确实实存在。更重要的是,它们正是凭借余慈自己的力量,从那奇妙的储物指环中掏出来的。
  余慈不须再找什么“小锤子”了,因为那锤子就是他自己。那奇妙的力量根本就是源于他的神魂之内,与他的生命融在一起,念动即生,念灭即去,就像是呼吸一样的本能。
  他记起了很久以前,赤阴女仙仅有的一次,描述修行境界的言语:
  “分识化念,圆转神意,是为通神。”
  是的,只有神魂壮大、神意有成;只有神意分化、转生神识神念;才能打开储物指环。
  那代表什么?
  那代表真正超越了“凡俗三关”,真正具备了法术神通,真正进入到“通神”境界。
  余慈感觉着全身的血液都聚到了脸上,直至嘴唇发麻。他努力控制,让脑中那点儿理智维持着。然后,他伸出手,没有启动照神铜鉴,只是用自己的手指,一笔一画,在虚空中的描摹出那些无比熟悉的轨迹。
  随着指尖的移动,他的心跳忽地平缓下来。同时,奇妙的神魂脉动再次出现,余慈好像又多出了一个“自我”,但随着心跳的自我调整,神魂和心脏两个脉动正在以绝快的速度契合共鸣,最终融而为一。
  指尖上或许聚起了灵光,或许没有,可是在余慈眼前心中,却是铺开了一个似曾相识的天地。
  浑沌太虚之中,空茫幽暗。余慈的手指却像是带着魔力,每一次移动,都点亮一颗星辰,也从那星辰中扯出一道明亮的光线,似缓而急,以百计的星辰亮起,成为虚空图画中璀璨的节点。
  符成灵应。就在这细雨蒙蒙的天气里,莽苍山林的某个角落,忽然亮起一道巨大的蓝色电弧,刺入天空,与上层阴云相合,如电光逆转,奇妙而美丽,随后便是隆隆雷音。
  一记运转枢机的五雷符,便抽空了余慈所有的力气。膝盖在不争地打颤,他半俯身体,大口大口地喘气,可这喘气模样,无论怎么看,都像是声嘶力竭的狂笑。
  通神,是一堵无形的、难以翻越的高墙,是一个凡人真正迈上长生大道的起点。
  而在此刻,这堵高墙便在余慈面前倒掉了,灰飞烟灭!
  “啊!”
  咆哮声里,余慈一脚飞踹,身前的杂物小山轰声倒塌,破碎的杂物零件四面飞溅。
  这爆发的情绪像是毫无来由的,但又确确实实积压在余慈心底。
  当漫长的人生历程只有一个明确目标,且多年辛苦,依旧可望而不可及,焦躁不可避免、犹豫不可避免、绝望不可避免。只是这一切,都余慈用意志强压下来,并用孤绝的胆气支撑,像一头独行的狼,在这条似乎永不见终点的路上行进。
  压力从未消减,只是埋得更深。这些年下来,日积月累,终于在今日收获的喜悦下,在这近乎疯狂的咆哮声里,彻底喷发。
  通神、修士,便成为余慈最新的身份,他所面对的天地,已经全然不同!
第008章
收获
  情绪爆发总是暂时的,最终还是要回到平稳的轨道上来。
  余慈精疲力竭地躺倒在地,也不管身下的泥水,四肢摊开,睁睁望向雨雾弥漫的天空。雨丝拂过面颊,让他过分激荡的情绪逐步平复。
  手心里储物指环的触感是实实在在的,但指环里面已经是空空如也。
  理智占据主导地位之后,心痛的感觉同时占了上风:过分了,过分了!刚才欣喜若狂时,竟将指环内的所有东西都倾倒出来,随后又给踹得乱七八糟。本来清清楚楚的战利品现在已是一片狼藉,要是损坏了什么贵重的东西,岂不是损失惨重?
  不过,余慈最想知道的是,通神修士的行囊,比他如何?也许这会向他打开一个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也可以暂时满足他的好奇心。
  受此念头驱使,余慈翻身坐起,看到散落在方圆十余丈范围内的件件杂物,呻吟之余,又哈哈大笑,心境之微妙,难以言表。
  雨势渐止,但因为在泥汤里泡过,战利品中倒有一小半已经不成样子,余慈不管那里面有没有贵重物件,眼不见为净,直接划到一边,这才开始对其他东西分门别类。
  余慈找到的第一样值钱的物件,便是盛放着虾须草的石盒。打开盒盖,余慈便轻啧一声,盒子内部,数层虾须草满满当当地铺开,每株都根茎俱全,品相极高,这恐怕是颜道士下手之后,挑挑拣拣的缘故。
  粗略察看一下,石盒中起码有七八百株左右,再加上余慈本人的收获,换一把三阳符剑已是绰绰有余,只此一项便让他觉得,拼这一场命,实在是太值了。
  其次挑拣出来的,是八件玉制品。一枚玉简,长约四寸,宽两指,色泽晕黄,余慈先收在一边,然后就是七面小巧的玉牌,都只有掌心大小,材质一般,但上面却以典型的制符手法镌刻了复杂的纹路。余慈立刻想到传说中,修士群体内通用的符箓样式。
  玉符,这肯定是玉符!以玉石为材质,预先在上面刻下符纹,储存符力,在战斗中激发出来,达到符箓瞬发的目的,是种非常有用的手段。涉及到自己的专长,余慈特别上心,仔细把玩了一会儿,一一辨明了上面的符文系统,这才小心收进储物指环。
  最后一个比较吸引他的物件,是一把只有寸许长的袖珍匕首,像一件工艺品,但锋刃、手柄等一应俱全。可这种尺寸,莫说是颜道士那样的壮汉,便是刚刚出生的婴儿,恐怕也用不起来。
  余慈本以为这是个小玩意儿,可小试一回,却发现那锋刃十分锐利,可说是切石如泥,而且材质极坚,便连九阳符剑的锋芒也能挡住。看了半晌,仍不得要领,只能将其暂收起来。
  这时候,满堆杂物便都整理完毕,有用的便是七枚玉符、手边留下的玉简,还有先期缴获的九阳符剑。这就是通神修士的全副身家吗?
  余慈有些兴奋也有些失望,但他很快就把贪心不足的念头打消掉,就此澄静心神,待情绪安定后,注意力便集中在手中的玉简上。
  在双仙教时,他不止一次地见识过这种物件。也知道这是修士用来储存各类信息、法诀之用。但是同储物指环一样,没有分识化念的本事,常人根本无法探知其中奥妙,若非如此,当年他冲入紫雷大仙寝宫,绝不会只拿一本装订成册的《上清聚玄星枢秘授符经》。
  对着玉简稍稍动念,一连串极具条理的信息便注入脑中,比阅读任何书籍都要来得迅速。余慈很快便知道,玉简中不是什么修炼法门,而是颜道士的所说的“融炼”之法,即将三阳符剑融炼为纯阳符剑的一整套过程。
  这很有意思,余慈辛辛苦苦到天裂谷来,就是为了换得一把三阳符剑,再从中找到精进自家符法的思路,最终精进修为。可是这艰苦一战过后,符剑有了、炼制符剑的法子也有了,且品级只有更高。更重要的是,他一举突破“凡俗三关”的障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修士,世事之奇妙,莫过如此。
  余慈没有继续看下去,只将玉简连着九阳符剑一起放到储物指环中,接着又把自己身上的诸般物件,像是《上清聚玄星枢秘授符经》的书册、随身百宝囊等统统移到指环里去,身上立时轻便不少。
  这时他才移动视线,在颜道士的无头尸身上扫过。这地方他不准备收拾了,就让尸身摆放在这儿,让野兽凶禽分而食之。想来若他战死,颜道士充其量也就是给他这个待遇吧。
  接下来,余慈又回到了事发的山林空地中。
  雨水浇下,篝火已经熄灭了,颜道士忙着去追杀他,没有收拾这里,二十二具残尸还按着死亡的那一刻摆放,浓烈的血腥气仍留存着,暂时还没有引来其他人的窥伺,却招来几只野兽,准备享受这场天降大餐。
  余慈挥剑将这些畜牲赶走,可回过头来而来这些残尸,一时也有些怔然。
  但他终究是个有决断的,很快将这些尸身聚拢在一起,在周围添加干燥柴薪之物,而颜道士的头颅就摆在前方。
  一切准备停当,他站在堆积的尸身之旁,稍一静气,便伸手虚划,由上而下,起为引魂仙鹄,旁接日月,下缀云气,继而有盘龙飞动,载魂归天,一套安魂符顷刻而就,有灵光焕然,遍洒于尸身之上。
  他这才上前,举九阳符剑,注入真气,赤焰飞腾,转眼燃起一场大火,遗蜕由火焰包裹,渐化灰烬。
  在这野兽遍地的荒山野岭,几乎没有入土为安的可能。他只能用上古之巫礼,希望这些人在天魂灵可以安息。
  火焰熊熊燃烧,余慈站在一旁,脚边整齐摆放着二十二个石盒。他持剑为礼,默祷片刻,这才拾起其中一个,掀开盒盖,显露出里面摆放整齐的虾须草。
  稍稍犹豫一下,他最终还是将这宝贵的药草抓起来,整个投入到火焰中去。有一便有二,很快,二十二个石盒先后打开,虾须草被一把接一把投进去。
  石盒里少则数十株,多则两三百株,加起来也有千五之数,就这么被他抛进火中,与他们的原主人一起,化为灰烬。
  也许这堆灰烬里面,藏着不可知的私心,藏着卑劣的念头,但他们的主人毕竟死掉了,是在其乐融融的欢笑声里死掉的。作为他们中间仅存的一人,余慈觉得自己应该表示点儿什么,而这便是他所能做到的最好的方式。
  因此,余慈不觉得自己在暴殄天物,当然,也不觉得如此作为有多么高尚。他只是觉得很舒坦,他就用这种方式,和谋财害命的颜道士区分开来,以此获得为这些死者安魂的资格。
  ※※※
  又是一个夜晚,余慈坐在山顶靠下的凹地正中央,头顶就是悬空明月,清辉照人。
  这里是他新的栖身处,是他花了大半天的功夫,才在昨晚战场两百里外的山顶密林中找到的。此地位于一座山峰顶部的松林之中,是一处天然形成的岩石凹地,后方是探出的山崖,恰好可以遮风挡雨。下面则有群松拱卫,从下方看,绝对无法看见这藏身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3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