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清(精校)第1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8/916

  这时候李肆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一颗心依旧浸在喜悦中,原本他以为这东西至少得耗个一两年,可三四个月前,关凤生等人就搞出了模样,也引得他暂时更改了计划,没将战略重心转向广州,而是埋在鸡冠山里,时时跟踪进度,指点迷津。
  轴承,深沟道轴承,这就是他获得的又一项重大突破。
  轴承虽小,意义却无比重大。它是机器的关节,机器的运动,特别是高速旋转,没有轴承可不行。
  不提西洋,轴承在华夏历史悠久,很多技术都远远领先于同时期的欧洲。但关键缺陷是,材料和制造工艺受限,从木头、陶瓷,到铜和青铜,到清朝自己设计的转子轴承用的还是铸铁。这就导致它的耐用性差,成本高,无法承载更广泛的应用,也难以推动工业机械的发展。
  而李肆所得的轴承,基本就是现代深沟道轴承的模样,差别只是材质还稍有欠缺,但从保持架到轴承球都是钢。由此李肆得到的不止是轴承,包括粗钢的稳定冶炼工艺,拔粗径钢条的工艺,铸造和打磨钢球的工艺,这一连串的科技树都攀了出来。
  这还拜何贵的机械所有了空前扩充所赐,在进军广州的行动完成后,李肆就在广州招募了不少被俗称为“机关匠师”的工匠,以高薪、田地和股份引诱,一股脑地拉到了英德。类似拔钢丝、铸造和打磨钢球的水力机械,大多都是他们的功劳。
  有了整套机械,一旦定型正式生产,李肆的轴承在寿命和成本上就有极大的优势。而靠着轴承,又能让机械更为灵活自如,推动着各类新的机械不断涌现。由此一环环扩展,他的工业体系在钢铁之外,又有了新的催化剂。
  不提这些远事,轴承在手,李肆之前还没想定怎么入手的一个目标,也有了倚天剑屠龙刀般的利器。
  “在广州,我们有了北江船行、青浦货站、安家洋行、英慈院和广州知府李朱绶,脚跟已经站稳。下一个目标至关重要,决定着我们是不是能真正搅动资本,是不是能打造一个外于满清体制的工商漩涡。”
  在跟段宏时等人碰面的绝密战略会议上,李肆这么讲解了这个目标的重要性。
  “快两年了,每每看到那个地方,我都有一股扑过去吃下的冲动,但一直没合适的入口,力量也不足够,但是现在,我觉得是时候了。”
  李肆将众人的胃口吊得足足的,可他给出的答案,却让大家丝毫不觉意外。
  “佛山!”
  佛山在晚明就是广东名镇,到这康熙晚期,虽不如乾隆时代那般繁茂,但却已经云集了二三十万人,繁华程度不比广州少太多。冶铁和制铁业是最重要的行当,此外丝棉绒织、印染、瓷器漆器行业也很发达。雍正年间,为了管制日益兴旺的佛山,还特设了佛山同知,将其从南海县拔出来特别对待,而在这时候仍属于南海县。
  李肆看重的,就是佛山的铁业,那里有铁工好几万人,算上周边产业,佛山一半以上的人都跟冶铁制铁有关,几乎是这个时代最发达的钢铁中心。如果能控制住佛山,他的造反大业就有了稳固的基础。
  但是如何控制,就很挠头了,虽然这时候佛山还没设同知,可清廷对佛山的管控却极为严格。像他在英德这般手段,涉及层面太多,动静太大。最佳的方式还是从资本层面切入,辅之以官场运作,而资本层面上,光靠银子,他可砸不动,毕竟他的财力现在还远不能跟真正的豪商相比。
  现在有了轴承,事情就不一样了。
  “德升啊……”
  段宏时开口,唤着李肆的字。李肆虽然年未及冠,却中了秀才,还有了浛洸巡检的官身,所以也得取个表字。但李肆没接受段宏时的赐字,而是自己取了这么个土到渣的表字,让大家颇为不解。后来大家都想,反正外面人都叫他李北江的诨号,里面人都称呼四哥儿、总司和庄主什么的,表字也只用来应付正式场合,所以都没人注意。却不曾想,李肆在说出这个表字的时候,心里想的却是另外一个名字:“李德胜”……
  “广州是广东之心,佛山是广东之脐,牵一发而动全身,有什么动静,清廷的朝堂就能知道,所以你定要小心行事。”
  段宏时的叮嘱很有意义,李肆认真点头。
  所以当他回到家,说起自己的行程时,听到严三娘说她也要去,脑袋顿时大了一圈。
  “佛山人好武,你要去那,没我陪着可不放心!”
  严三娘很认真地说着。
  “就是这样,我才不放心……”
  李肆很直白,这话让少女柳叶眉顿时竖了起来。
  “我保证不主动惹事!”
  她气鼓鼓地立誓,可这保证……怎么听怎么都没诚意,见到李肆皱眉,赶紧转了口风。
  “那我……保证听你的话,行了吧?”
  少女的嗓音直愣愣没什么婉约,那是她成天呼喝司卫养成的习惯。这姑娘立志学兵,可终究耐不住手脚的寂寞,最终还是成了教头,只是现在她从拳脚、刺刀到枪法全教。听得李肆心中怜心大盛,女孩子,终究还是得像女孩子才行。他的三娘在英德憋了这么久,也该出外透透气了。
  再一想,咏春拳可是在佛山发扬光大的,他拐跑了咏春祖师,现在看来,终究还是得给历史一个交代,佛山……跟她注定有不解之缘。
  “关蒄,四哥哥又完成了一桩伟业,来奖励个!”
  李肆暂时丢开她,招呼着自家的小媳妇。小姑娘嘻嘻笑着冲了过来,啪嗒一声,菱唇在他脸上留下个香甜之吻。
  “要去也行,这边……”
  接着李肆指了指自己的另一侧脸颊,笑眯眯地对严三娘说道。
  “你们这对……”
  这时候严三娘终于回归了少女本色,晕红着脸转身逃了。
  “四哥哥,我觉得你也该练练武艺了,不然啥时候才能亲到严姐姐呢?”
  怀里的小丫头这么问着,然后见到自己的四哥哥一脸苦水。
第四卷
蛰伏应有时,破茧一念间
第164章
锣鼓喧嚣,大戏登台
  “总司……不是神仙!”
  李庄司卫营地,范晋沉声说着。他戴着跟李肆一模一样的短筒无檐直帽,披着皮衣,脚上蹬的也是快到膝盖的高筒皮靴,本就锐利的气质,再被脸上那只眼罩牵着,让他那独眼里的寒光更是凛冽。
  听到范晋这话,下方那七八十个司卫都在暗自撇嘴,总司不是神仙,难道你是?不过这个曾经的蒙学先生,现在已经当了他们快半年的教导,自有一番威严,他们可不敢随便出声插嘴。
  “他是携着天道而来的圣贤!他是要正天道,兴万民,你们和我,都是他的爪牙!我们现在名为司卫,实则都是他用来护卫天道的天军!”
  今天的训导课跟往常不同,讲的不再是黎民的苦难,也不再是公司的目的,而是提到了司卫们偶尔听说,但详情并不清楚的“天道”。屋子里,这些目长以上的司卫们都是心中一抖,然后喜悦和兴奋充盈全身。
  “天道是亘古不变的,我们人难以看全,但当我们做什么事的时候,从这事里就能看到天道。譬如我们武人,守护黎民,捍卫华夏,这是武人之事。这事上,就有独属于我们的天道。”
  范晋扫视众人,那独眼的光亮让人难以正面相对。
  “总司说,天道降于人世,设万职于民,我们武人,就是要守护天道本身!”
  震撼在司卫们心中荡漾着,之前李肆零零碎碎讲过的道理,被这一句话给串了起来,让他们心中渐渐明亮,原来……自己做的事情,不止是看家护院这么简单啊。
  “下面我说的话,你们记在心间即可,绝不能见于文字,如有违背……”
  范晋咬牙厉声道:“三杀令在等着!”
  教室里,这些司卫骨干们纷纷点头,知道一扇忌讳之门正在他们眼前敞开,不过对他们来说,这根本就算不得什么忌讳了,李肆带着他们干的事情可比这忌讳得多,现在范晋在做的,只是在给他们讲解,为什么要这么做。
  时间飞快过去,当范晋那能刺透人心的低沉话音结束时,众人久久沉浸在骤然豁朗的明悟中,直到一连串巴掌声响起,这才清醒。
  见到门口出现的又一个身影,司卫们哗啦一声站了起来,整齐地鞠躬呼喊:“总司!”
  李肆点头,再朝也同样正向自己行礼的范晋微笑:“说得不错。”
  刚才范晋并没有直接说什么造反有理,而是在谈基于三个相信,身为武人应该做什么。其中不少东西,譬如“忠于天道,忠于黎民,忠于本心”的论述,进而上升到一个结论:“忠于总司”,这对清廷而言,可是大逆不道,够弃市一百遍的了。
  “范教导的话,你们听起来应该不觉陌生。你们里面,有不少人已经跟了我很久,应该还记得,当初我对你们说过,你们终究会一步步懂得这个世界的真相,懂得真正的天道,未来,就会成为我。”
  李肆看向这些大多都还十六七岁的少年,汉堂字辈少年除外,又新多出来一个“松”字辈,比如贼匪头目孟奎的两个儿子,现在就改称孟松江孟松海,他们也在这课堂里。这些人经过考察,也是能信任的骨干,由范晋开始给他们一步步灌输造反的道理。
  汉字辈的少年都骄傲地挺胸昂首,这是李肆带着还是矿丁的他们读书时说过的话,当然记得。而在那之后,他们就迎接了第一次血与火的考验,眨眼间,两年都快过去了。
  “华夏之地,还被妖魔重重压着,而你们所做的,就是时刻准备着!”
  李肆就肃声说了这么一句,再无多话。在他背后,严三娘静静立着,却仿佛听到了他心中正如潮涌动的言语,瞧着他背影的目光也渐渐迷离起来。
  “去佛山?那可是个粗人之地!至少得带一翼司卫,再带两翼船丁!兵器得带全!”
  李肆来司卫营地,自然为的是安全问题,虽然佛山就在广州旁边,可他一直小心地没去碰过,那还是个未知之地,而他显然没有那种白龙鱼服的野性。不过范晋这话却又过了,又不是去打仗。现在的司卫扩充为四翼,每翼有二百人之多,而船丁也几乎是同样规模,一下拉出去六百荷枪实弹的兵丁压到佛山,这跟造反有多大区别?
  “除了于汉翼的特勤组,罗堂远的特攻组,再带一哨司卫就好,我到青浦再选船丁充作车马夫随行。来找你,是要问问哪些新人可以带队出外。”
  摊子铺开了,李肆也没办法像之前那样,亲自掌握每一个司卫的状况,范晋这半年多来,一方面教司卫继续读书认字,一方面作思想工作,谁更牢靠,他更清楚。
  “嗯……孟家两个小子最没问题,松字辈的也基本都信得过。”
  范晋的回答毫不迟疑。
  “严教导也要去?那还担心什么,她一个就能顶一哨……不,一翼!”
  接着范晋看看李肆身后的严三娘,来了这么一句,听得少女很是纠结,这到底是夸呢还是贬,读书人那张嘴果然讨厌……
  广州青浦码头,一艘飘着三叶标志的沙船靠岸,接着两个大人物在一行人的簇拥下走过栈桥,上了码头那片极为宽宏的平整之地,一个低低的抽气声顿时响起。
  “好大的气派!”
  感叹之人是个满面油光水滑的小胖子,接着他咦了一声,脚在地上踩了几步。
  “这是……石头?怎的有这么大面?”
  青灰地面平整光滑,材质就跟石头一样坚硬,但方圆好几丈才见有缝隙,让这小胖子很是讶异。
  “这叫泥石,据说是湖南产的,本是粉末,跟水调和后,就能成这般模样。广州的许多人家,都开始用这东西抹墙平地,就是价格还贵。瞧这青浦码头,不止地面用这石泥,远处的库房也都如此,真正的大手笔。”
  和这小胖子同行的是一个中年汉子,一身精绸厚袄,金玉叮当,标准的豪商打扮。
  “瞧着李北江身上的油水可挺足的,可关会才分那么点银子出来,还拒了主子的好意,此番可得在他身上狠榨一把!”
  那小胖子恨声说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8/9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