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清(精校)第5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4/916

  可不管眼神,语气,姿态,还是这个罗五桂的衔级,都无法让三人的怒气升得更高,远处那支舰队的阴霾,足以驱散他们心中所有火苗。
  “我们萧总长就在这里,他想见施将军一面,以……故交的身份见一面,话已带到,告辞。”
  话音落下,罗五桂点了点头,像是示意可以解散了,然后转身就走。
  没待三人醒悟过来,他又转身补充了一句。
  “另外多说一句,你们这些船,该打渔去打渔,该送货去送货,别老塞在这里,看得我的部下手痒,万一忍不住把这些船当靶子来打了,你们可别埋怨。”
  等这罗五桂的身影消失,三人对视一眼,施廷济脸色涨红地喷了一声,恼怒自己居然在敌军使者面前竟然一个字都没说出口,林亮和蓝廷桢则是庆幸,看起来还有几天日子好活。
  尽管罗五桂只是个连总兵都比不上的小角色,尽管他的话有可能只是无心之言,但三人不敢怠慢,把海湾的船队散了,然后坐等未知的将来。
  “四年多了……最初就觉你有前途,真没想到,你能走到这一步。跟西班牙人一战,惜乎我不能亲见,林亮和蓝廷桢的回报可着实让我震慑,我已是井中之蛙了啊。”
  “军门诸多提点,萧胜可是受益不浅,还得谢过军门。”
  “你已谢足了,这几年来,福建海疆平静,你主南朝水师,怕是出了大力。我施世骠还能在福建,在台湾稳着,也该是你说了话的,我还该谢过你。”
  “此乃我朝陛下之策,萧某不敢当……”
  一天后,战舰“十万大山”号的贵宾室里,萧胜跟施世骠两人相对轻语,两人之间没有一丝敌人的剑拔弩张,完全就是老相识的交谈。
  但说到圣道皇帝,说到定策,施世骠一声长叹,苦笑道:“那么,现在你又是奉你那陛下之令,来收福建了?”
  萧胜正色道:“这是公事,还有一桩私事。公事顺手而为,私事却是与军门有关,还没着落,请军门来此做客,就是为的这一桩。”
  施世骠哈哈一笑:“顺手而为,我施世骠,在你眼里,如此不堪么?”
  萧胜直视着他:“军门自有帅才,可军门手下的兵,背后的朝廷,确实很不堪。军门也知道,我这舰队刚在福建露了形迹,福州都统,就以防匪之名,向北开走。军门手下水陆三万人马,缺饷少械,我麾下只有三千伏波军,却足以扫平金厦,而后还有鹰扬军陆路并进,不出两月,就能拿到整个福建。”
  他的话越来越有力,让施世骠眉头越皱越紧,“我朝取了吕宋,已握住福建的银钱外路,大半个福建的商贾都投到我朝,军门这一军一旦溃决,相信各地是传檄而定。”
  “北面朝廷,这几年始终未拨钱粮,还逼着军门上缴。北面雍正皇帝的心思,天下人皆知,福建能不能保,都已跟他无关。我英华拿下福建,不定他还要长出口气。”
  萧胜微微一笑:“恐怕他还觉得,我们这一国,更要因收到福建而闹腾不安。”
  施世骠没有否认这些话,淡淡道:“那么你的私事,就是劝我降了你的朝廷?”
  不等萧胜说话,他就摇头:“我施家枝繁叶茂,跟北面朝廷交缠得有如一体,怎么能降呢?施家为官者无数,我降了,他们可是要遭了无妄之灾。”
  萧胜直言道:“萧某也知军门忠义,但正是为族人考虑,才劝军门多想一步。如果军门愿投效本朝,海军人事,我的话还是管用的。到时军门,连带军门子侄,自可驰骋海疆,另展一番大报复。我朝慑服南洋,海事正重,军门可有足足的用武之地。”
  施世骠笑道:“你还是认真的啊,没这可能的。”
  萧胜沉声道:“军门是汉人!我华夏既已复起,为何不能弃暗投明,为施家另来一番功业!?我不相信,以军门之能,看不到北面鞑子朝廷覆灭不过是时间问题一事。日后史书上的施家,会是怎样面目,军门就不多想想!?”
  施世骠楞了好一阵,继续摇头:“我是为我的忠义,这跟朝廷是不是汉人的朝廷也没关系。前明不是汉人的朝廷么?为何二十万清兵入关,就打服了亿万汉人,得了这江山?那时汉人的忠义在哪里?”
  萧胜恨声道:“那是不同的!如今这朝廷,也更是不同的!”
  施世骠点头:“南朝确实不同,根底都变了,工商在前,农人在后,儒士眼中的禽兽地府。我自是不这么看,但我却觉得,自己怕是习惯不了,总觉得不知道是在为谁卖命,那滋味不好受。”
  萧胜按捺不住火气,怒声道:“卖命!?军门你为雍正卖命,换来的是什么?福州都统尚桂领军退到分水关,闽浙总督满保的兵堵在伏石关和青草隘,江西巡抚田文镜的兵堵在建昌府和观音关。你的朝廷,你的皇帝,根本就不愿再救福建,根本是把军门当作了弃子!”
  施世骠不愿再继续谈下去,淡淡道:“施家还有机会,我施世骠,却没这个机会。我已经老了,这辈子不想再效力第二个朝廷,即便有什么功业,后人也总要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我的功业,我的富贵,全是从北面朝廷来的,这是大义,我不能违的。”
  他目光变得悠远:“旁人唤我福建王,东南王,猜我不是有南投之心,就是有自立之意,可我既是汉人,就该守汉人之义。”
  听施世骠如此决绝,萧胜只能无奈地长叹一声。
  施世骠再道:“我也说了,施家还有机会,你真念昔日相交之情,就帮我护住一个人吧。”
  接着他举杯道:“再求一事,记得将我的尸首转交家人。”
  金厦海面炮声隆隆,水柱零零星星溅起,岸上却是烟尘漫天。“十万大山”号的舵台上,一个年轻人正不习惯地摸着没了辫子的后脑勺,两眼发红地看向岸上。那里有他的父亲,有他的四个兄弟。
  萧胜放下望远镜,问这个年轻人:“廷舸,恨我们吗?”
  施廷舸,施世骠的庶子,年方二十岁,他沉沉地摇头:“我恨父亲和兄弟们的大义,逼着他们不得不死的大义,为什么跟汉人之身凑不到一起。”
  萧胜叹气:“你没必要想那么多,需要做的,就是多娶几房,多生几个儿子,把你爹那一房的血脉传下去。”
  施廷舸沮丧地道:“我只是个庶子,我娘是个洗洒丫鬟……”
  萧胜不以为然地道:“那有什么,去天庙扎根,施家不认,老天爷认,对了……”
  他转向身边的孟松海:“处置尸体多留意些,比照我们自己人的标准。”
  孟松海不解地道:“既是如此顽愚,那就是铁心为鞑子助纣为虐,为何还要如此善待?”
  萧胜叹气,语气里满是愤懑:“他们终究是汉人,让他们死战到底的东西,终究是我们汉人所倡的大义,这让我更恨鞑子,多少好男儿,血不能为华夏而流,都是鞑子跟那帮腐儒狼狈为奸的恶果!”
  炮火越见猛烈,就在施廷舸朝海岸方向下跪叩首的同时,另一艘海鲨舰上,蓝廷桢和林亮也在蓬蓬叩首。
  施世骠不降,是因为他不能降,不仅有三个儿子在北面,施家也在北面撒开了太多枝叶,他不能连累这些人。而他这个汉人出身,握有兵马军政实权的靖海将军,丢了福建,也没处再逃,雍正会很乐意将他明正典刑,再借机将施家在北面的枝叶好好修剪一番。他可没法跟福州都统比,人家是满人。
  因此他带着四个儿子,数千一心报国的官兵,亲守金门炮台。
  但蓝廷桢和林亮不同,蓝廷桢族人都在福建,林亮更是当地小户出身,他俩还年轻,没什么包袱。当他们坐看苏比克海战时,灵魂就已被英华海军粘住了。置身一支强大的,属于汉人的海军里,这种诱惑,比死亡威胁更为有力,所以他们带着近两万官兵降了。
  十二月六日,萧胜领舰队攻金厦,满清靖海将军施世骠在金门炮台负隅顽抗,与英华海军炮战一日,火炮损伤殆尽。七日,伏波军从侧面登陆,迂回夹击,他跟四个儿子中炮身亡。
  收复金厦,对海军而言,强度远远低于跟西班牙人对战。这一战毙敌七百多人,俘两千余人,而伏波军和海军船员总计死伤不过二百多人。
  但萧胜心头却非常沉重,施世骠跟他交情不算太深,可在他看来,此人也算是有情有义了,奈何受家族所累,外加还死死抱着“忠义”,不能转投他这里。他现在迫切需要人才,除了会操帆的,还要对海战有自己心得的。施世骠虽不懂战舰作战,但当初萧胜也不懂,一步步摸索才到了今天。
  在金厦休整了几日,将施世骠的后事处理好,萧胜从海,鹰扬军都统制方堂恒在陆,两翼急进,十二月二十日攻陷福鼎,二十二日攻陷寿宁,二十六日攻破建宁府。到二十九日,福建全省,除了跟江西、浙江交界的几个县,全都落入英华之中。自此英华一国,版图向东延伸了一大片,而治下人口又多了六七百万,人口总量稳稳超过三千二百万大关。
  如段宏时所说,福建收服,不过是瓜熟蒂落,还有北面鞑子皇帝雍正助产,就如百花食坊的软糖一样,既香又甜。
第十卷
陆海化鼎炉,华夏初登堂
第569章
既是棉花糖,又有烂摊子
  福建浦城县县衙,福建巡抚李绂跟另一个人相对默然。
  那人一脸恨意地道:“真没想到,那伪帝就只会引乱于外,国中但凡出事,就出兵打仗,根本就是一副痞子作派!”
  此人正是徐善,萧胜引兵攻福建,明面上的借口就是“捕国贼,清汉奸”,号称有福建商人为清廷效力,祸乱英华,知情者都明白,是奔着他徐善来的。
  可这不过是借口,施世骠也很清楚,就算把徐善交给萧胜,福建也还是要丢的,所以他才决然死战。
  现在李绂逃到福建边上,徐善也跟着,眼见红衣兵已到南面建阳,李绂不敢跑了,他必须解决一件事,一件雍正八百里加急交代的大事。
  李绂叹道:“徐善,朝廷还须你办一件大事,此事若成,朝廷给你儿子萌补一个府道的前程。”
  徐善脸色瞬间煞白,他可不是笨蛋,跑路这几日,已是想得通透。
  他噗通一声跪了下来:“抚台!你也知南蛮拿我只是借口,就算把我丢出去,他们也还是要占下整个福建的!”
  李绂唉声道:“福建无所谓,怎也不能让南蛮进到江南,能压下多少筹码就算多少,你可是很重的一个,至少明面如此。”
  徐善还在蓬蓬叩首,李绂不耐烦地叫亲兵把他押了起来。
  这会李绂还在担心,自己这个福建巡抚,到底会是怎样一个前程。
  北京,紫禁城西北角映华殿,此处原名英华殿,但南蛮兴起,定国号为英后,这里就改了名。本是皇太后和皇后礼佛之地,也不再供奉香火,近于废弃。
  可在南蛮收下吕宋,国势大涨后,这里迎来了一位主人,新晋淳妃,连同她身边的侍女,都得了“答应”的品序。这座紫禁城最偏僻的宫殿,总算又有了人气,而雍正时不时地驾临,更让这里成为紫禁城瞩目之地。
  内中人都知道,雍正让淳妃茹喜入驻之前的英华殿,现在的映华殿是什么用意。
  此刻雍正面对茹喜,也在揣测茹喜说这话的用意。
  “你让朕备兵待战?这是你的意思,还是那家伙的意思?”
  他很讶异,茹喜这话,到底是真心为他,为这个朝廷着想,还是要让这个朝廷早点完蛋?
  “是臣妾的推断,李肆要臣妾给万岁爷递消息说,他很生气,之前福建商人在南面搞出的手脚,让他看不到万岁爷的诚意。臣妾以为,那李肆绝不满足于只拿到福建。”
  “浙江和江南他暂时还没兴趣,但江西田文镜搞得很有声色,臣妾担心,那李肆,是要去整治田文镜,把江西拿下来。”
  雍正抽了口凉气,福建他已经不关心了,又收不到钱粮,还让施世骠坐大了,李肆收了福建,可是解决了他的一大隐患。虽然接下来江南就要暴露在李肆眼皮子底下,但依照李肆的脾性,他怎么也要花些时间梳理福建台湾,又能争取到两三年时间。
  但若是江西丢了,那就麻烦了,江西之上就是江南,江西的九江扼长江中段,李肆拿到九江,江南就置于他指掌间,这番前景,对大清国是釜底抽薪。
  茹喜道:“臣妾的意思,是全力支持田文镜,在江西狠命顶住那李肆,让他明白,即便要拿到江西,也要付出绝大代价。”
  雍正盯了她好一阵,才叹道:“不想你居然是真心为朝廷着想……”
  茹喜低头道:“臣妾一直在为万岁爷着想。”
  雍正心中荡动,伸手想牵过茹喜,伸到一半又退了回去,像是掩饰尴尬,他随口问道:“那依你之见,南北之事,到底能是怎么个前景?”
  茹喜踌躇片刻,决然道:“若是万岁爷有大决心,跟南面正式议和,仿宋辽宋金之例,南北兄弟相称,当还能望十年。若无正式和议,臣妾以为,不过三五年,那李肆就能调理完国内,继而起兵北伐。万岁爷,三五年,咱们能做好准备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4/9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