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清(精校)第5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4/916

  班头道:“能忙什么,李制台移督苏州,行前要好好打扫一番江宁呗。”
  李卫所任两江总督,治所历来都在江宁,如今移到苏州,这可是桩大事。不少读书人围住班头一阵叨扰,将这几日的大变抖落了出来。
  闽浙总督满保转督安徽,李卫的两江总督,转辖江苏和浙江,福建巡抚李绂转任江苏巡抚,这一番处置重点是将浙江划入李卫治下。
  李卫就是当今皇上的一条狗,皇上要他对谁摇尾巴,他就摇尾巴,要他咬谁,他能尾巴还翘着,嘴巴就咬上了人。不少读书人脸色沉郁,他们都能明白,查家文祸,怕是不止于查家了。
  那班头跟生员老爷们掰乎完,眼角扫到回了柜台的四娘,眉头一飞,靠上了柜台。
  “刚顶的店?这边我也在管着,怎么没告过我一声?哪里人士?湖北……为什么跑来江宁了?投亲……亲戚是谁啊?”
  班头连番责问,四娘压着怒气,低头装着小媳妇样地应付着,还给扮作伙计的黑猫队员暗中比划了少安毋躁的手势。
  她敢于在江宁顶下店面,背后有黄而在江宁府衙和上元县衙下过功夫,确保不会被官府留难。但今日这上门的班头,似乎路子不对,或者是对四娘起了什么心思,有意为难。
  刘松定和黄而都在外办事,客栈里能主事的就四娘一人。四娘急速开动脑筋,推演着事情下一步的发展。她既然装作投亲,自也在“亲戚”那一家上作了准备。但四娘觉得,这班头肯定不会就此罢休,若是继续追查“亲戚”那边,可就要露出马脚了。
  一个伙计谄笑着塞过去一块银倮子,却被班头推开,那家伙还地道:“别跟我老林来这套!我可是认理不认银子的,老板娘,我瞧你来历可疑,不在这里老实交代,可就要准备去班房交代了!”
  四娘暗咬银牙,心道先报出“亲戚”,拖延时间为好。
  那边七先生站了起来:“林班头,我就是这小娘子的家长,不知有何指教?”
  班头的鬼心思被挡住,恼怒地问:“你?你又是谁!?”
  七先生作揖道:“老夫吕毅中……”
  林班头嗓门更粗了:“吕毅中?什么来历!?”
  周遭一片抽气声回答了他这问题,接着一帮读书人都围了上来,眼中满是倾慕和敬仰。
  “吕小先生!”
  “吕小夫子!”
  一帮生员如此招呼,林班头心头顿时透亮,这是个大人物,可到底是怎样的大人物,他还是不明白。
  跟他相熟的人低声道:“这是晚村先生的七公子,晚村先生?吕留良吕晚村啊,每任制台抚台,都要给吕家献牌匾,李制台转督浙江,也是要去吕家的。晚村先生可是江南读书人的贤师,人所不知,几乎供奉为江南儒宗。晚村先生已去多年,这吕小夫子,比他兄长承了更多衣钵,也是江南一贤呢。”
  对林班头这样的差人来说,这人物着实太大,连李制台都要去拍马屁,他心中那点鬼心思顿时烟消云散。
  换上谄媚笑脸,林班头对吕毅中不迭行礼,然后向四娘告罪,顺口问了一句:“小姐竟是吕夫子亲戚,怎不早说呢?就不知是……”
  四娘还在为这异变发愣,吕毅中嗯咳一声道:“这是四娘,我湖北堂亲的女儿,现在么,算是我吕毅中的女儿。”
  林班头念叨道:“吕四娘……哦,吕小姐,方才得罪,得罪了!”
  四娘看向吕毅中,老人眼中闪过慈祥之色,她心中一暖,点头道:“是啊,我是吕四娘。”
第十一卷
楚河汉界显,血火两重天
第581章
咱们都是狗腿子
  移督苏州,李卫一脑子浆糊。
  不管是发布谕令的廷寄,还是在密折上的御批,雍正说话历来都嘴碎,恨不得臣子是提线木偶,照着他交代的步骤一二三四去办就好。可这一次的谕令却格外含糊,只说让他看好浙江和江苏两省,整个江南都要把稳。
  这么大的变化,就这么一句交代,李卫没想明白。最初他以为雍正是要他整治李煦那帮织造党,毕竟那家伙就在苏州,他这总督衙门搬过去,就是要跟李煦同城打擂台。
  可递送密折的家人从内廷奏事处太监那打探到,最近雍正处置最多的事还是查家一案,让李卫隐隐有了头绪,查家这一案,方向有变呢。
  隆科多被断然拿下时,李卫还吓了一跳,以为雍正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等整治查嗣庭时,才明白是要搬开妨碍新政的石头。
  李卫觉得隆科多脑子有问题,或者说一辈子的理智都用在那一夜了。那一夜隆科多真牛啊,他选谁当皇帝,谁就能成皇帝。如果不是选雍正,而是去找允禩,今上多半也成了笼中的金丝雀,而自己也该被放到了宁古塔。
  可那一夜之后,隆科多就彻底傻了,以为皇帝还是由他摆布的,竟然在新政事上跟雍正唱起了反调。更招雍正忌讳的是,隆科多亲手扶起查嗣庭等人,用作自家的朝堂班底,而查嗣庭这帮人,又都是以海宁为核心的儒士,公然结党,这是忌讳再加忌讳。
  或许隆科多觉得,自己这些事,跟胆敢受王公百官叩拜而不下马,甚至有“皇上居北我居西”之言的年羹尧比,根本算不了什么。可隆科多就没想过,人家年羹尧是有国功,而他凭什么跟年羹尧比?
  现在好了,雍正都没怎么铺垫,一挥手就拍扁了隆科多,还要把查嗣庭一党朝死得不能再死之处整治,这力度让李卫觉出了不对劲,似乎有偏题的迹象。
  李卫没什么文化,对这文狱的琢磨,总是欠着一层,找来了自己的幕僚田芳商议。
  田芳道:“这不是偏题,而是之前隆科多一事在偏题。”
  这田芳也是绍兴师爷出身,跟着李卫这没脸没皮的御前红人混了几年,将读书人的狡诈和李卫的江湖狠辣融在了一起,看事很靠谱,深得李卫信任。
  “新政是皇上的正题,而这题的题眼在哪里?肯定不是满人,那就是在汉人,在读书人身上了。隆科多不过是将满人的心声喊了出来,皇上新政,也是要满人割舍一些利害,自要压下他。但皇上马上就发现,隆科多背后的查嗣庭,就代表着阻碍新政的读书人。为了安抚满人,为了扫平阻碍新政的读书人,皇上自要下狠刀子。”
  “怎么震慑读书人呢?辫子已经剃了,还要来做官的读书人,面上服气了,心中却还存着一些腐儒的骄气。从摄政王到顺治爷,还只是从钱粮等事上打压,后来读书人自己把以文诛心这一套抖搂出来,朝廷学会了,就有了康熙爷的文狱。”
  “如今皇上是用康熙爷的旧智,要在文狱上大做文章,让那些心中还存着骄气的读书人老老实实办事,别成天捻三搞七。”
  田芳这一番讲解,李卫顿时明白得通透,竖起大拇指,他既是赞又是取笑地道:“老田,你这读书人,可真不一般。”
  田芳嘿嘿一笑:“读书人是为什么读书?学成文武艺,卖于君王家。别把我跟那些腐儒相提并论,那些腐儒,满脑子还转着修身齐家治国的东西,那些东西不过是蒙草民的,偏偏腐儒自己还信了。像我这样读明白了书的,跟大人您一样,都是皇上的狗。大人挥爪,我管叫唤。”
  李卫听得浑身舒坦,拍着田芳的肩膀道:“没错!咱们都是皇上的狗,咱们这对狗,就在这江南好好为皇上守家!”
  田芳也被拍得浑身舒坦,谋划立马出笼,“大人正清扫江苏官场,拿了不少把柄,现在看来江苏官场该是一清了。转督的浙江,该走另一个路子,大人可将查家文案扩散开,最好再搞出一桩大案,以此呼应皇上的布局。”
  李卫有些忧虑:“浙江就靠着南蛮,万一动静太大,整得读书人又学张伯行主政江南那时,群起投奔南蛮,那可麻烦了。”
  田芳哗啦一声展开扇子,摇头晃脑,颇有一股名士风范,如果忽略他那秃脑瓢,以及脑后摆动的鼠尾小辫的话。
  “该跑的都已经跑了,大人,眼下还留在江南的读书人,可没那股心气。当年《明史》案,牵连江南文人无数,可有人起兵举事?可有人转投台湾郑家?可有人弃官弃功名奔逃?没有,有那份心思的,早死得差不多了。愿意剃发,愿意谋本朝功名的读书人,其实心底里跟田某一样,都已当自己是狗。”
  “只要大人不是火烧原野,而是选着那些本已当了狗,却虚伪矫饰,总想留个人样的读书人开刀,其他读书人,除了庆幸自己没挨刀之外,绝无南投之意,说不定……”
  田芳眼里闪着看破尘世的睿智:“无数读书人还会相互检举,帮大人你省掉查找更多刺头的力气。”
  李卫默默点头,看田芳的目光也复杂了一分。
  有了田芳指点,李卫转督苏州,动作就格外凌厉。人没到苏州,一张大网就已经罩住了浙江。李卫办事也格外特异,他不是从正式途径却抓线索,而是以他所掌握的江湖黑道,从官场和民间两面入手,盯住一些关键人物,先威吓他们说在文字上也有大问题,跟查家案是一个路子,然后以他们为节点,通过这些人的供述牵连,将真正有价值的一桩桩文案挖了出来。
  雍正四年四月下旬,李卫移驻苏州时,新设的总督衙门里,卷宗已经堆满书房。
  没顾得上去跟苏州地头蛇李煦打招呼,李卫就埋头到他编织起来的这一张文网中,可很快就被又一项震动朝堂的消息拔了出来。
  罢年羹尧抚远大将军之职,留朝堂任军机大臣、大学士、兵部尚书。
  如此处置,似褒实贬,朝堂传闻,年羹尧到京后,似乎还因蔡珽弹劾一事,跟皇上发生过口角。
  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年羹尧失宠,毕竟弹劾他的蔡珽,也因跟隆科多有牵连被下了狱。
  可思路已被田芳整理清晰的李卫不这么看,对新政妨碍最大的,一是汉人里的读书人,一是雍正的自己人。自己人里,隆科多滚蛋了,年羹尧把持四川陕甘,一直是独立一隅,甚至隐有当年吴三桂的风范,雍正肯定也要收拾掉年羹尧。
  现在这一步,不过是过渡,毕竟刚整掉隆科多,马上又整掉年羹尧,朝野人心都要大乱,更会坏了眼下推动文案的布局。
  那么,自己又该如何应对,以赢得圣心呢?
  看着卷宗里那些只牵涉一般读书人,以及最多府道级别官员的名单,李卫觉得,自己这番动静,风声似乎还是太小了。
  正盘算时,田芳过来提醒道:“大人该去浙江崇德一趟,给吕家送块牌匾。”
  李卫皱眉,浙江崇德吕家,谁啊?好大的面子,竟要他堂堂两江总督去拍马屁。
  “崇德吕晚村,在江南文人心中地位崇高,虽已死多年,但其子孙毅有文名,深得江南文人崇仰。大人虽要起文狱,但这晚村先生,地位近似江南儒宗,不可不送个面子去,好稳江南文人之心。”
  说起这吕晚村,田芳也是一脸敬慕。
  李卫抽了口凉气,这人地位这么高?
  田芳解释说,这吕晚村吕留良,早年师从黄宗羲,还有起兵抗清之举,自家哥哥和侄子也是抗清义军中坚,为明殉死。而后不仕本朝,专评江南士子的八股文,康熙朝后期,从江南出仕的举子,不少都受恩于他,以至于在江南隐有“吕子”之称。
  朝廷因他沉心文事,加之康熙倡文治,对他颇为看重。历任闽浙总督和浙江巡抚,都会送块牌匾,以示尊仰。
  李卫背着手,在屋子里踱了好一阵步,忽然问:“你说……如果在此人身上作出文狱,效果如何?”
  田芳吓住,连连摇手道:“这可使不得!这是要出大乱子的!”
  李卫将田芳之前的话丢了回来:“怎样的大乱子?会有多少人起兵举事?会有多少人转投南蛮?会有多少人弃官弃功名而隐!?”
  田芳呆了一阵,叹气道:“没有多少人……”
  李卫冷哼道:“那不就结了?把这个什么江南儒宗拔了,江南文人的心不就平了?”
  他的脸肉拧了起来:“这人之前还反过朝廷!把这人从棺材李扯出来鞭尸,再灭了他满门,让大清国所有读书人都搞明白,大清国绝不容一丝反心,皇上绝不容一丝悖逆,如此再行新政,不就水到渠成么?”
  田芳苦涩地道:“大人,自古说最狠不过读书人,我现在才明白,什么叫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大人这种人,才是最狠的。”
  李卫冷笑:“理?咱们是狗,狗也有道理,那就是主子要咱们咬谁,咱们就朝死里咬!动静越大越显忠心!”
  田芳再苦脸道:“可终究得有由头,而且以大人一己之力,还是难以办成。毕竟此人声名远播,牵动太大,若是惹起朝堂纷争,散了皇上烽火,皇上怕也不乐意。”
  这话很有道理,他李卫是要配合雍正的布局,不是自己开自己一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4/9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